1、公园城市1. 国外公园城市起源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艾比尼泽霍华德于 1898 年首次提出“花园城市”的理论,这一理论可以看做是公园城市理论的雏形,20 世纪初,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Canberra)把“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1911 年美国芝加哥设计师沃尔特格里芬为堪培拉进行城市规划,提出在莫朗格洛河上筑水坝,形成广阔的湖面,结合地形打造城市轴线,用多角几何形和放射线路网布局,将园林和建筑物组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将城市和公园融为一体。格里芬利在设计城市时对山水与视线的把握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公园城市不同于城市公园,就是要先将城市打造为一个大的公园,再把城市的功能安
2、排进来。同时,也有先建城市公园,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建成公园城市的模式,如新加坡。2. 扬州市公园城市建设2013 年 3 月,习近平在两会期间,多次强调扬州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2014 年 12 月,习近平视察江苏,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强美富高” 的新扬州。2015 年 9 月,中共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首次提出扬州特色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以河湖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为前提,大力推进生态中心建设;以服务群众,提升城市活力与特色为目标,着力构建城市中央活动区;建立以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和各专类公园构成的大、中、小合理搭配的公园体系,形成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3、,城园一体”的绿地格局。具体措施: 政策方面,扬州市拿出 5%的土地出让金用于绿化工程建设。同时制定民生工程“ 五可标准 ”。以立法形式明确确定瘦西湖天际线保护和“永久性保护绿地” 范围及具体管控要求。公布实施扬州公园条例 。城市新区建设优先公园定点规划,古城与老城区因地制宜,完善和补充功能性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景观等(保证 500 米范围内居民可以到达 5000 平方米左右的社区公园或滨河带状公园;2 公里半径内居民可以到达一个不小于 10 公顷的区级公园;每个城市片区有一个面积不小于 20 公顷的市级公园) 。3.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2018 年 2 月,习近平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明
4、确指示,支持成都建设全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天府新区表示要率先建设公园城市,为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提供更多新经验。 同年 3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 中,明确提出要建设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主要建设内容:强化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把龙泉山由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两侧分别是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通过天府绿道建设,构建大尺度生态绿色空间,形成“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 的网络化空间结构;通过新建、增建不同类型城市公园及绿地等绿色生态工程,塑造林湖交汇、蓝绿交织生态本底;破除城乡差别,把城乡作为互补互衬、共融共生的有机整体来打造。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将农村作为城市的生态景观
5、、将城市作为农村的消费场景。具体措施:以“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 为考核目标,构建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及微绿地五级绿化体系,形成共享的绿色开敞空间。在中心城区及东部城市新区增建城市公园及微小绿地做到“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城市景观。通过 29 条观山市域廊道的打造,形成“透风见绿、簇群错落”的城市风貌。打造 1275 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 169 万公里的全球最长绿道系统 天府绿道体系,整治1000 个川西林盘,成为世界上林盘最密集地区。4. 江门市公园城市建设2014 年,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并于 2015 年印发了江门市公园城市
6、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0 年)和五大行动方案,成为我国首个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力行公园体系建设的城市。主要建设内容:以生态资源保护优先为发展原则,划定生态景观控制线,维持生态系统基本稳定;整合景区与周边资源特色,促进城市山体林地公园环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加快城市综合性公园建设,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慢行系统和城市绿道建设促进各类公园有机串联,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公园体系。具体措施:政策方面,规范和制定江门市公园建设标准,完善公园标识设计。组织方面,建立江门市公园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五大行动专责小组。建立城市公园目标考核制度。通过捐资、认养、认建、冠名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
7、参与公园城市建设。与此同时,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园城市建设。5. 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2014 年 9 月,贵阳市生态文明大会首次提出 “着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贵阳公园城市建设坚持以区域生态安全为总体原则,保护山体和水体,形成绿地体系完整、园林景观风貌良好、人文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环境;与此同时,贵阳坚持加强各类公园建设,构建纵横双向公园体系,增加公园数量、丰富公园类型,提高公园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具体措施:贵阳市紧紧围绕城市绿地环境和公园建设两大内容,明确 18 个指标体系作为公园城市建设考核目标。在其中的 11 个量化指标中,贵阳要求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 “大于等于 95” ,实现 300 米见绿、 500 米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