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岁老太吴胜明的故事 她是一名令不少人羡慕不已的千万富婆,过着风光无比的日子。然而,因为她倒卖轿车,涉嫌投机倒把罪和诈骗罪被判处死刑。正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她的丈夫背叛了她,女儿服毒自杀。面对家破人亡,她绝望了。 绝望的她为了完成女儿的心愿,在管教干部的帮助下,她终于挺了过来,重拾生活信心。因在改造中表现出色,于去年减刑出狱。出狱后的她,在作厕所管理员的同时,开始以自身的经历著书立说,给世人以警醒和启迪。6 月下旬,她走进重庆电视台龙门阵做节目,笔者采访了这位充满了传奇的吴胜明老人。 家庭的崩溃使她绝望 吴胜明刚被捕,丈夫将家里的一些财产隐藏起来,把女儿送到哥哥家寄养,并开始和家里的小保姆同
2、居。 “芳芳决不会自杀!她一定还活着!”吴胜明看着女儿的遗书,大声哭泣着,眼泪不住地涌出来。 正当吴胜明为自己终于重获生机而感到庆幸的时候,她家里却正发生着巨大的变故。 吴胜明刚被捕,丈夫将家里的一些财产隐藏起来,把女儿送到哥哥家寄养,并开始和家里的小保姆同居。为了博得保姆的欢心,她丈夫还为保姆在安徽老家修了房屋,购买了家用电器,并把部分财产分给了保姆,最后干脆和保姆私奔了。 尽管吴胜明精明能干,但是,在得知丈夫的背叛时,监狱中的她也无计可施。在她人生最困难、最需要家人关心和帮助的时候,丈夫在她背后狠狠地捅了一刀。这个时候,她才体会到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凄凉。 幸好她还有女儿
3、芳芳。吴胜明岁才生下芳芳,女儿是她的心头肉。她自己年少时没能多读书,因此,一直梦想把女儿培养成气质高雅、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并送她到国外读书。 年的一天,因为芳芳太想念妈妈了,吴胜明终于答应让她到监狱来探望自己。几年不见,芳芳已长成一个大姑娘了,母女俩抱头痛哭。芳芳问妈妈什么时候能够出狱,吴胜明不敢告诉女儿自己已被判无期徒刑,只说只要妈妈表现好,很快就可以出狱。女儿当时非常高兴。 年月日,是芳芳岁生日。父亲寄给她元钱,吴胜明也给芳芳寄了一张精致的卡片,芳芳非常高兴,约了几个朋友到家里玩。结果惹恼了大伯。大伯骂了芳芳一顿,并且无意中说:“你妈妈都被判无期徒刑了,你还这么高兴!”芳芳一听,顿时呆了
4、,她以为自己永远也见不到妈妈了。在生日那天晚上,绝望的芳芳服毒自杀了。 吴胜明得到女儿自杀的消息已经是两个月过后了。一天,她被大队长叫到监区办公室,队长告诉她, “你女儿有一封信,但是在看信前,我想告诉你,一定要坚强。 ” “我女儿怎么了?”吴胜明觉察出有些异样。 她接过信,上面写着:“妈妈,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你能老老实实地改造。将来,老老实实地做事,规规矩矩地做人给我一个小小的家吧,不要多华丽,只要能够和你在一起。 ” “你女儿服毒自杀了,这是她的遗书!为了不影响你改造,所有的人都瞒着你。 ” “芳芳决不会自杀!她一定还活着!”吴胜明看着女儿的遗书,大声哭泣着,眼泪不住地涌出来。生命中最
5、后的希望已经失去,她心里已经没有悲伤,只有绝望。 商界大姐走私成死囚 年月,吴胜明因为涉嫌投机倒把罪和诈骗罪被依法逮捕;令她震惊的是,年月,她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年,吴胜明出生在浙江嵊州市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吴胜明有姐弟,她是老大。与大多数家庭一样,解放前后的吴家非常贫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吴胜明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这给她及整个家庭以沉重的打击,本来就清贫再加上母亲的离去,家里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因为贫穷,吴胜明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帮父亲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多岁时,家里为她找了一个婆家,并定于岁那年嫁过去。但吴胜明不同意这门婚事,倔强的她于年的一天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便
6、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因为母亲早逝,吴胜明很小就帮助父亲打理生意,这培养了她经商能力。离家出走后的吴胜明开始了她经商生涯。 年,吴胜明成了家,年后生了女儿芳芳。中年得女,吴胜明对女儿非常宠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吴胜明开始自己做生意,从一个地道的打工妹变成了老板。当时中国正处在物资短缺的经济时代,物资匮乏,生意很好做。只要有货,就卖得出去,而且利润很高。 吴胜明抓住机会,到广东等地大量买进收音机、的确良布等紧俏商品,再到西宁、西安、郑州等地售出。这种短平快的生意,让她很快积累了大笔资金。虽然在做生意过程中遇到许多麻烦,但每次她都很机智地化解了,并因此而聚积起了她自己的生意资金和资源。到年,经过几年
7、的苦心经营,吴胜明在浙江绍兴、郑州、四川南充等地开了家贸易公司,主要从事做电器、布匹等商品的贸易。短短的几年,吴胜明的资产很快积累到了上千万元。 然而,她并不满足现实。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有时候吴胜明也会利用关系搞到批文、经营钢材、彩电等当时控制严格但是利润比较高的商品。 当时还有一个倒卖热点是进口轿车。按照政策,吴胜明的公司无权经营汽车和摩托车。但年月,吴胜明还是通过关系拿到进口轿车的批文,并逃税买进辆轿车。她把车卖到开封、上海等地,一转手就是上百万元的利润。 尽管吴胜明倒卖汽车的行为比较隐蔽,但是,因为有人检举她倒卖布匹,公安部门检查她的账目时,意外抓住了她倒卖汽车的证据。年月,吴胜明因为涉
8、嫌投机倒把罪和诈骗罪被依法逮捕。 刚开始,吴胜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罪行的严重性,认为最多不过判几年,出来后还可以做生意。令她震惊的是,年月,她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吴胜明提出上诉。一个月后,上海市高院驳回她的上诉,维持原判。此时的吴胜明万念惧灰,绝望至极。不过,她想得最多的还是年幼的女儿,为了女儿,即使一千次死也要争取留一次生。 年月,经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从吴胜明的犯罪事实中剔出了部分尚未来得及实施的非法交易,改判她为死缓。 回头无悔厕所管理员 她决定写一本自传体小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醒世人。她把小说命名为囚路 ,很快写了几万字;女剧作家黄允被吴胜明的经历和小说震撼了,她以吴胜
9、明为原型,写出了集电视连续剧罪犯与女儿 。 那段日子,吴胜明活得像行尸走肉。生意垮了,丈夫私奔了,甚至连最心爱的女儿也死了。人生已经彻底失败,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她找到一张刀片,想要自杀。 监狱干部发现了她的变化,不断地劝解开导吴胜明。经过很多次谈心,吴胜明终于想通了,自己以前是为女儿活下去,现在就为女儿的心愿活下去吧。她主动交出了刀片,开始积极接受改造。 吴胜明文笔很好,经常在监狱的内部刊物上面发表文章。每当思念女儿了,她就通过文字来寄托对女儿的哀思。同时,她还是监狱里文艺小分队的带头人,演戏、编小品、做导演,通过文艺宣传警醒其他服刑人员。 年,吴胜明迁到新落成的上海女子监狱。她经常回忆自己几
10、十年走过的路,真如一场人生悲剧。她决定写一本自传体小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醒世人。她把小说命名为囚路 ,很快写了几万字。 上海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女剧作家黄允被吴胜明的经历和小说震撼了,她以吴胜明为原型,写出了集电视连续剧罪犯与女儿 。电视剧播出后,很多观众给吴胜明写信,安慰她、鼓励她,在众多陌生人的关心下,吴胜明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年月日,在经过次减刑后,吴胜明终于出狱了。 年的光阴流转,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吴胜明,这个当年的千万富婆却无家可归,不得不面临一贫如洗的现实,出狱后可能连维持生活都成问题。 吴胜明入狱之前户籍是在郑州市铭功路办事处辖区,于是她被送到了那里。办事处安排吴胜
11、明去管理辖区的一座现代化公厕,同时,让她住在公厕旁的一间平方米的小屋里。 每天凌晨,头发已经苍白的吴胜明就起床打扫公厕,虽说扫厕所的活儿又脏又累,她却干得踏踏实实。事情做完了,就在屋里写自己的小说。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这个精神矍铄的老太太,丝毫也不会想到她竟然是当年的千万富婆。 到年,吴胜明已经岁了,走过坎坷起伏的人生,现在的吴胜明已经能够坦然看待任何事情。她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做好件事情:第一是写好两本书,一本写自己,一本监狱的女犯,用自己和女犯的故事,给人以警醒和启迪;第二是捐献自己遗体,用自己的一切回报社会;第三是希望能够完成女儿的心愿,办一家养老院和孤儿院,收养像女儿当年那样寄人篱下的孩子
12、,照顾像自己一样无亲可依的老人。 吴胜明 以前的风光: 吴胜明首先从收音机、尼龙服装做起,生意很快走红。她穿梭于郑州、福建、上海等城市,短短两年公司就积累资金 100 多万元。 拼搏至 1984 年,吴胜明已积累了高达千万元的资产。在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吴胜明都开有自己的公司,业务往来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 但是: 1986 年 11 月 1 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吴胜明死刑。后经上诉,一年后,高院将她改判无期徒刑 在狱中: 丈夫离去,女儿自杀,她没有倒下。 吴胜明还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出了长达 6 万字的小说囚路 ,在监狱自办的小报上发表。上海剧
13、作家黄允偶然看到这篇小说后,大为感慨,以此为蓝本改编制作了 8 集电视剧罪犯与女儿 。 出狱后: 2003 年 7 月 28 日,70 岁的吴胜明终于走出高墙,那一刻她老泪纵横。吴胜明被安排回了户籍所在地郑州市铭功路,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为她联系了一份打扫公厕的工作,每月工资 400 元,社区为她安排了一间 18 平方米的小屋。 为女儿遗愿再创业: 2006 年,吴胜明为实现女儿心愿,从操老板旧业,整天忙碌奔波,现在有杨凌红阳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吴妈妈兴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凌保健鸡种鸡场、吴妈妈连锁聊吧、饭庄等。 74 岁仍涂口红穿高跟鞋 吴胜明总是很忙。4 月 18 日,她一见到记者便
14、伸出手说抱歉:“昨天刚从杨凌回来,我现在大多时间都在那边。 ” 握完手,吴胜明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背:“你看,都晒得这么黑了。 ” 涂着樱桃色口红,细细的眉,肉色的长筒袜和咖啡色的高跟皮靴,74 岁的吴胜明,看起来跟一般街坊老太太很有距离她得体而年轻。她甚至懂得将身体转向亮光处,配合记者的摄影,因为在光线下那身天蓝色的套装衬得她皮肤很白。 吴胜明也觉得自己与同龄老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每天的任务是养老和看孙子,我不是,我是有目标的人。 ” 接受采访的房间,是她在郑州栖居了近 4 年的小屋,不足 20 平方米,紧挨着公厕,闻起来有股怪味。 但房间收拾得很洁净,恒温的立式鱼缸里游动着几条金鱼,漂
15、亮的窗帘把外面的一大间隔开,里间的卧室又被架成上下两层,以前床放在下面,但老人嫌有碍观瞻,又搬到了上层。现在每天睡觉,吴胜明得爬两米高的梯子到“楼上” 。 顺着小屋右拐不足 10 米有几家小商店,只要打听“出狱后的千万富婆” ,老板好半天才用手一指旁边吴胜明的家门。再问多了,老板便不耐烦:“我们哪知道,人家是名人。 ” 杨凌建起 170 亩葡萄园 吴胜明现在的头衔是“杨凌红阳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在杨凌有 170亩葡萄园,用吴胜明的话说, “实现女儿心愿全靠这些葡萄了” 。 这是 22 年后,吴胜明第一次重操“老板”旧业。1985 年,吴胜明因经济问题入狱,女儿一封封鼓励的信,是
16、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但女儿听说妈妈被判死判,16 岁的她绝望自杀。死前她曾许愿:“建一所孤儿院或养老院,照顾和我一样无依无靠的人。 ” 出狱后,吴胜明被安排回了户籍所在地郑州市,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为她联系了一份打扫公厕的工作,每月工资 400 元,虽然收入不多,但吴胜明还是决定要完成女儿的愿望。2004 年,全国媒体争相报道她的事迹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就没断过。老人对当年 10 月份河南商报报道后的“盛况”记忆犹新:“那段时间天天都有人来找我谈心、聊天。 ” 慕名而来的人,其中一部分后来就变成了吴胜明的“干儿子” 、 “干女儿” ,正是他们在吴胜明这几年的奋斗历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我这个老
17、太太搞事业、种葡萄全是为了女儿。 ”也是从那时起,吴胜明意识到,心愿早已不是她一个人的事,那么多的好心人都关注她的心愿,想帮助她实现心愿。 借来的 30 多万元被人骗走 吴胜明迫切需要重新创业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20 多年前政策刚开放时我都赚过上千万元,现在一样能。 ” 吴胜明生意上的自信通过一些小事可以看出来:她曾多次自豪地说, “干儿子”杨钻友生意上碰到问题就会给她打电话,而她每次都能给对方指点、帮助。 2005 年 9 月,骗子张京强的出现颇具戏剧性。对方电话里说得很诚恳:“你有心愿,我的心愿和你一样,我在湖北襄樊有几十亩的葡萄园,但我不懂经营,大姐你不一样,咱俩合作,成功了,咱们的心
18、愿不就实现了。 ” 吴胜明没想到,这却是从商以来的第一次上当张京强不仅骗了自己借来的 30 多万元,更可恶的是,竟然打着自己的旗号,以投资葡萄园为名,骗走了另外几位朋友的 30多万元,共计近 70 万元。 邻居小乔说,这次打击后,让吴胜明看起来苍老不少,也不像以前那样爱出门了。 “他(张京强)为啥骗我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骗子落网让吴胜明感到些许安慰,但她还是有点想不通。 事后吴胜明回忆:“我创业的愿望太迫切了,想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根本没想到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老太婆竟有人来骗。 ” 杨凌葡萄园的项目从运作开始,上海的陈女士投入了 50 万元,那是她的养老钱;开封的一位先生投了约 10 万元,
19、同样是倾尽家产。 吴胜明一直不愿向外人解释怎么有那么多的好心人愿意帮助自己。她指着一旁看望她的郑州市民宋女士:“你可以问问她。 ” 今年 2 月,宋女士得知吴胜明没钱为葡萄园交租金了,立刻回家与丈夫商量帮助吴胜明。结果,宋女士卖了一些股票,帮吴胜明渡过难关。 2005 年 5 月, “干儿子”杨钻友跟其他“干儿子”一样从电视上认识了吴胜明,这位成都家具店老板激动得根本没法过夜,当晚就给老人打来电话。 “震惊、同情,给我的创业带来巨大的鼓舞。 ” 杨钻友多次飞来郑州看望吴胜明,虽然他不太赞成葡萄园项目,但仍然拿出了 3 万元。“我做生意那么多年从没看走眼过,我不会怀疑自己。 ”吴胜明说, “我的
20、人生既不幸又幸运,这么多好心人的支持,我怎能放弃?我绝对不能倒下去,我得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为帮我的人而努力” “为了你的心愿,拿了那么多好心人的钱,没担心过赔了怎么办?” 听完记者问话,吴胜明感到有些意外:“没有想过,所以我没法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当时觉得一定能赚钱,到现在我仍然坚信自己的眼光,如果是我自己的钱同样会做。 ” 1988 年底,吴胜明被评为劳动改造积极分子,得到入狱后的第一张奖状。她欣慰地写信告诉女儿:“女儿,我把奖状和你的信放在了一起,妈妈要感谢你,妈妈的进步和你的信是密不可分的啊” 女儿很快寄来一张自制的贺卡,女儿称,妈妈的奖状让她快活了三个月。但几次来信,她对爸爸却只字
21、未提,原来,此时张林提出了离婚。 张林的离开,其实是早已埋下了种子的。吴胜明风光无限的时候,张林已隐隐感到自卑;吴胜明为攫取金钱而疯狂的时候,不经意间已冷落了张林。对于张林的离开,吴胜明早有预感并予以充分的理解。办完离婚手续后,张林再婚,而艳子被寄养在伯父家,那是江苏张家港一个叫杨舍的小镇。 善解人意的女儿写信劝妈妈不要太难过:“妈妈,不管怎么样,在这世上还有爱您的女儿,女儿永远不会变,为了我,您要保重身体,好好活着,好好改造。 ”此后,母女俩一直通过书信传递相思。 吴胜明首先从收音机、尼龙服装做起,生意很快走红。她穿梭于郑州、福建、上海等城市,短短两年公司就积累资金 100 多万元。吴胜明忙
22、得焦头烂额,但不管走到哪里,她都要带着宝贝女儿。艳子乖巧懂事、聪明伶俐,从小就心疼妈妈,这更激起了吴胜明的生活热情。有一次艳子不小心弄破了手,看妈妈正在午睡,便自己按着伤口,小手上都是血,吴胜明醒来时,吓傻了,拉着女儿往医院跑,边跑边问女儿为什么不叫醒妈妈,艳子回答:“妈妈太累了,我想让妈妈多睡一会儿。 ”吴胜明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 拼搏至 1984 年,吴胜明已积累了高达千万元的资产。在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吴胜明都开有自己的公司,业务往来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 吴胜明为自己买了进口高级轿车,购置了几套豪华住宅。在上海、成都等大都市,吴胜明出入高级宾馆,交结各界名流,一掷千金,极尽奢华
23、。艳子过 9 岁生日时,吴胜明在当时郑州最高档的国际饭店设宴 30 桌。 女富豪失足身陷囹圄 吴胜明的业务涉及建材、轻纺、机械、家电、化工等诸多行业。因为当时的商品供给能力远远低于需求,谁能组织来货物,特别是紧俏货物,谁就能获得利润。 为了平抑物价,平衡供需矛盾,国家对部分紧缺物资仍然实行计划调拨的政策。吴胜明将目光转到了计划调拨物资上。1985 年夏天,吴胜明通过疏通关系,拿到了进口 48 辆高级轿车的计划。按照政策,吴胜明无权经营汽车。仅此一桩买卖,她获利百余万元。 同一时期,吴胜明在福建省组织到了价值 520 万元的高档布料。她将这批布料销往上海的服装生产厂家,并获得用该批布料生产服装的
24、销售垄断权。而这批布料的来源却是台湾,是国家根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允许福建省与台湾进行的某些指定商品的交易。 钱攥在手里,但很快变成了手铐和脚镣。上海市警方发现了她投机倒把、诈骗行为的证据。吴胜明此时已万念俱灰,但她唯一担心的是宝贝女儿会因为她的事,身心受到伤害。于是,她苦苦央求办案人员和丈夫张林,别把被捕入狱的事告诉孩子。 吴胜明更加积极地接受改造,她连续出任服刑人员小组组长,从 2000 年她连续担任监狱民主管理员,她编导的小品取材于监狱女囚的真实故事,在多次比赛中获奖,还被邀请在社会上演出。到 2003 年,她一共获得了 7 次减刑。 几年来,吴胜明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受到表扬、奖励或者
25、被宣布减刑的时候,她总要写一篇怀念女儿的文章夹在女儿的那些信里 “生命中一段匆匆的母女缘/只留下岁月无法消退的悲哀/ 这一生无论是梦是醒/心里只有你的一笑一颦” “艳子,妈妈现在明白了,金钱可以买这买那,有些钱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遗憾。我只有一个愿望,早日跪在你的坟前,送上一束你喜爱的玫瑰,把我泣血的忏悔铭刻成碑” 心灵的解脱,让灵魂找到了归宿。吴胜明迈入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开始了积极而昂扬的新生。吴胜明怀念女儿的文章累计达 6 万字,多数被监狱内部刊物发表,感染和改变了众多服刑犯人。 吴胜明还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出了长达 6 万字的小说囚路 ,在监狱自办的小报上发表。上海剧作家黄允偶然看
26、到这篇小说后,大为感慨,以此为蓝本改编制作了 8 集电视剧罪犯与女儿 。当电视剧在监狱举行首播仪式时,观看该剧的管教和服刑人员哭成一片。电视剧在社会上播出后,反响强烈。成千上万的观众被剧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3 年 7 月 28 日,70 岁的吴胜明终于走出高墙,那一刻她老泪纵横。吴胜明被安排回了户籍所在地郑州市铭功路,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为她联系了一份打扫公厕的工作,每月工资 400 元,社区为她安排了一间 18 平方米的小屋。 “艳子,妈妈今后为你还愿”从这里起步,吴胜明开始履行女儿的心愿。 每天清晨 5 时,吴胜明起床打扫公厕,活儿又脏又累,她干得一丝不苟。事情做完后,她就开始埋头整理
27、自己一生起伏坎坷的故事。女儿的照片放在案头,有女儿陪伴,她一点也不觉得劳累。 对比曾经的风光无限,如今却住在厕所一隅,一条咸鱼,半碗米饭,吴胜明却很知足。在她的身边,有一只小小的哈巴狗。 “妈妈要写作了,不要胡闹啊,去吧,睡觉去。 ”她温和地说,像对待自己懂事的女儿 “女儿在天有灵的话,看着你的妈妈。你为我而离开世间,我为你而延续生命。 ”这是她自传里写在第一页的一段话。 2004 年度吴胜明被所在街道评为优秀清洁员。2004 年 10 月 16 日,由朋友牵线,上海一位商人来到郑州,希望通过投入资金与吴胜明合作完成艳子的心愿,来帮助一些无家可归的人过上幸福生活。 2005 年 3 月,吴胜明
28、在劳动间隙写下了 20 万字自传小说,经报道后,立刻引来如潮反响,她小小的家变得门庭若市。吴胜明与女儿的动人故事,打动了人们的心,许多人愿意做她的女儿,陪 72 岁的老人安度晚年。 2006 年,吴胜明为实现女儿心愿,从操老板旧业,整天忙碌奔波,现在有杨凌红阳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吴妈妈兴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凌保健鸡种鸡场、吴妈妈连锁聊吧、饭庄等。这些项目正在运营,两个项目马上就可以盈利。女儿的心愿不久就会实现了! 曾经拥有千万资产,只因一念之差,陷入万丈深渊丈夫背叛,女儿自杀死里逃生,铭记女儿心愿,减刑或得出狱,为实现女儿心愿,重操老板旧业从千万富姐到狱中死囚,再到厕所清洁工,再到三家
29、公司老板,极其戏剧的人生吴胜明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吴家世代商贾为业,她从 20 岁就开始做起百货生意。25 岁时,吴胜明结识了一个叫张林的生意伙伴,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张林的家境贫寒,吴家原本不同意这门亲事,但吴胜明性格倔强,和男友一起逃到青海,开了一家小小的电器修理部。第二年,吴胜明怀孕了,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她满怀喜悦地等着孩子的降临。然而在一次搬重物时,她突然摔倒后流产了。两个月后她再次怀孕,竟然又流产了。医生怀疑她是习惯性流产,可能与高原反应有关。吴胜明非常喜欢孩子,看着别人家的小孩,她心里痒痒的,于是她同丈夫商量回到平原生活,这样就可以生孩子了。随后他们搬到了河南郑州,但她依然自然
30、流产。夫妇俩先后去看了 30 多家专业医院,吃了上百种民间偏方,均无济于事。经历了 10 次流产后,吴胜明年近不惑,但她仍不死心。第 11 次怀孕,吴胜明忐忑不安地等待命运的裁决。6 个月过去了,胎儿竟安然无恙。足月后,女儿终于来到了世间。第一眼看女儿,吴胜明满眼泪水,小小的襁褓里,孩子那黑黑亮亮的小眼珠,那微微张开的小手那一刻吴胜明发誓,一定要给女儿幸福,要给女儿所有的爱!那是 1975 年,夫妇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女儿张艳,他们亲切地管孩子叫艳子。生完孩子的吴胜明并不富裕,她开始筹划赚钱。多年漂泊后,夫妇俩回到家乡嵊州。当时,中国经济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迈进。看准了政策前景的吴胜明心潮澎湃,她说
31、服丈夫,倾尽多年的积蓄,又贷款 1.5 万元,在嵊州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为了表达对女儿深深的爱意,他们给公司取名为:爱艳商贸公司。吴胜明首先从收音机、尼龙服装做起,生意很快走红。她穿梭于郑州、福建、上海等城市,短短两年公司就积累资金 100 多万元。吴胜明忙得焦头烂额,但不管走到哪里,她都要带着宝贝女儿。艳子乖巧懂事、聪明伶俐,从小就心疼妈妈,这更激起了吴胜明的生活热情。有一次艳子不小心弄破了手,看妈妈正在午睡,便自己按着伤口,小手上都是血,吴胜明醒来时,吓傻了,拉着女儿往医院跑,边跑边问女儿为什么不叫醒妈妈,艳子回答:“妈妈太累了,我想让妈妈多睡一会儿。 ”吴胜明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拼搏至
32、1984 年,吴胜明已积累了高达千万元的资产。在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吴胜明都开有自己的公司,业务往来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吴胜明为自己买了进口高级轿车,购置了几套豪华住宅。在上海、成都等大都市,吴胜明出入高级宾馆,交结各界名流,一掷千金,极尽奢华。艳子过 9 岁生日时,吴胜明在当时郑州最高档的国际饭店设宴 30 桌。女富豪失足身陷囹圄吴胜明的业务涉及建材、轻纺、机械、家电、化工等诸多行业。因为当时的商品供给能力远远低于需求,谁能组织来货物,特别是紧俏货物,谁就能获得利润。为了平抑物价,平衡供需矛盾,国家对部分紧缺物资仍然实行计划调拨的政策。吴胜明将目光转到了计划调拨物资上。1985
33、年夏天,吴胜明通过疏通关系,拿到了进口 48 辆高级轿车的计划。按照政策,吴胜明无权经营汽车。仅此一桩买卖,她获利百余万元。同一时期,吴胜明在福建省组织到了价值 520 万元的高档布料。她将这批布料销往上海的服装生产厂家,并获得用该批布料生产服装的销售垄断权。而这批布料的来源却是台湾,是国家根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允许福建省与台湾进行的某些指定商品的交易。钱攥在手里,但很快变成了手铐和脚镣。上海市警方发现了她投机倒把、诈骗行为的证据。吴胜明此时已万念俱灰,但她唯一担心的是宝贝女儿会因为她的事,身心受到伤害。于是,她苦苦央求办案人员和丈夫张林,别把被捕入狱的事告诉孩子。1986 年 11 月 1
34、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吴胜明死刑。后经上诉,一年后,高院将她改判无期徒刑。入狱一年多的时间里,张林按妻子的交代,一直对艳子封锁消息,他告诉孩子:“你妈在做一笔大生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 ”艳子起初深信不疑,后来终于从邻居嘴里听到一些风声,她缠着爸爸追问实情,张林不说,女儿将刀片架在自己手腕上,威胁道:“再不告诉我妈妈的真实情况,我就自杀!”张林迫于无奈,告诉了孩子真相。艳子哭干了眼泪,追问爸爸:“监狱冷不冷,妈妈冷不冷?妈妈在那儿能吃饱吗?”1987 年底的一天,张林带着女儿来到上海提蓝桥监狱。天降大雪,没有带足衣服的艳子冻得瑟瑟发抖。在监狱大墙外,娇弱的
35、艳子站在纷飞的雪花中哭喊着妈妈的名字,在狱警帮助下,一家人破例相见了。隔着一层冷冰冰的铁网,见到艳子,见到丈夫,吴胜明浑身颤抖。艳子把手指从网眼穿过,放在妈妈的嘴里,吴胜明也艰难地把手指伸进网眼,交给孩子“孩子,妈妈做错了事,恨妈妈吗?”艳子拼命地摇头。 “告诉我,什么时候您才能走出这铁网!”女儿的这句话击得吴胜明泪流满面,她垂下眼睑无言以对。狱警善意地为她解了围:“你妈妈 5 年之后就能出去。 ”艳子呆呆地说:“妈妈,我等你 5 年,每周给您写信,你要是闷得慌,就看我的信。 ”10 天后,吴胜明收到了女儿的第一封来信“妈妈,我多么怀念咱们住在三间平房里的那些日子。经过这场变化,我知道了什么是
36、真正的幸福。妈妈,上天让我们经受苦难才能得到幸福,我会做到的,我保证好好学习,您也尽最大的努力改造自己,好吗?我用眼泪给你加油”信纸顷刻湿透了。女儿的话句句敲击着吴胜明的心。此后,读女儿的来信成了吴胜明最快乐的事情,她不再颓废,当别人打扑克、下棋、闲聊的时候,她在看报写文章。每月评比劳动成绩,她都是名列前茅。孤独女囚惨遭家破人亡1988 年底,吴胜明被评为劳动改造积极分子,得到入狱后的第一张奖状。她欣慰地写信告诉女儿:“女儿,我把奖状和你的信放在了一起,妈妈要感谢你,妈妈的进步和你的信是密不可分的啊”女儿很快寄来一张自制的贺卡,女儿称,妈妈的奖状让她快活了三个月。但几次来信,她对爸爸却只字未提
37、,原来,此时张林提出了离婚。张林的离开,其实是早已埋下了种子的。吴胜明风光无限的时候,张林已隐隐感到自卑;吴胜明为攫取金钱而疯狂的时候,不经意间已冷落了张林。对于张林的离开,吴胜明早有预感并予以充分的理解。办完离婚手续后,张林再婚,而艳子被寄养在伯父家,那是江苏张家港一个叫杨舍的小镇。善解人意的女儿写信劝妈妈不要太难过:“妈妈,不管怎么样,在这世上还有爱您的女儿,女儿永远不会变,为了我,您要保重身体,好好活着,好好改造。 ”此后,母女俩一直通过书信传递相思。1990 年底,看着人们欢欢喜喜地忙着过新年,艳子默默落泪。她问伯父上海离张家港有多远。伯父因为手头不宽裕,拒绝带艳子探监。艳子哭了一场后
38、,决定自己攒钱,然后去看望妈妈。寒假里,艳子以补课为借口,天天外出糊纸盒。看到一天天多起来的钱,她觉得和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后来伯父知道了这事,被感动了,向亲戚借了 500 元,于1991 年 1 月 17 日带着艳子去探监。吴胜明知道了艳子偷偷挣钱的事,一把将艳子紧紧搂在胸前。由于表现异常出色,1993 年,吴胜明受到减刑嘉奖,刑期变为 18 年。她多想把喜讯告诉艳子,可漫长的 18 年对女儿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她犹豫了。有一年元旦,监狱举办联欢活动,监狱领导特地邀请艳子与母亲同台演出,这是艳子最幸福的一个节日,她拉着妈妈的手跳了一个舞,然后就静静偎在妈妈怀中联欢会结束时,她撕心裂肺地号啕大
39、哭,不愿意离开。艳子泪眼婆娑地问:“我已等了 5 年,妈妈的刑期到底是多少” “再等 5年吧孩子,这次不是骗你了!”吴胜明悲哀无奈地欺骗女儿说。艳子开始了又一个 5 年等待。从那时到 1997 年,她一共给妈妈写了 170 封信。吴胜明也在女儿的鼓励下不断进步。1997 年 9 月,吴胜明再次减刑,欣喜之余,她决定将实情告诉女儿。命运的无情是那样的无法预料。1997 年 11 月 30 日,因为收到了妈妈的一封喜报,艳子十分高兴,约了几个朋友在伯父家里跳迪斯科,身为农民的伯父勃然大怒,认为有伤风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啊,艳子极力辩解。伯父说:“这是我的家,你不准跳!”艳子被伤了自尊,她哭着说:“
40、等我妈妈回来,她会告诉你这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恼怒的伯父脱口而出:“实话对你说,你妈妈是无期徒刑,永远不会回来的”艳子惊呆了。从富豪之家的掌上明珠,到寄人篱下的孤独少女,她脆弱的心理崩溃了。当晚,艳子给爸爸打电话,说要到他那里去住,张林没有同意,她说想搬出去租房住,张林认为不安全,更不同意。失望至极的艳子做了一件傻事,当天下午趁着身边没人,吞下半瓶农药。服药前,艳子给一位要好的同学打电话,央求她定时替自己给狱中的母亲写信,谎称自己遭遇了车祸,右臂受损伤,不能执笔,信由他人代笔。吴胜明确知女儿的死是在两年后。那天,监狱派出两位领导找她谈话。他们认为,继续隐瞒真相对吴胜明将是更加残酷的事。女儿遗
41、愿激励母亲新生得知女儿自杀身亡,吴胜明数次昏倒,她只有一个念头:追赶女儿的脚步。狱警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你一定要扛过去,尽快健康地走出监狱,哪怕到女儿的坟上看一看,哪怕讲一讲你的忏悔,也算是对她生命的交代”狱警还拿出了艳子的遗书“妈妈,我错了,真的对不起您。若想我的话,就读以前的那些信吧,女儿在九泉之下保佑您。我知道您会痛不欲生,我请求您别走我的路,我已无法挽回了。在我眼中,您是有本事的,假如您有一天能出来,万万不要再想着赚什么钱,尽量去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吧。您可以收留那些寄人篱下的、无家可归的孩子或老人,假如您不答应,我是不会瞑目的”字字泣血。吴胜明悲哀地闭上眼睛,她想了很久,决定为心爱的
42、女儿延续生命。吴胜明更加积极地接受改造,她连续出任服刑人员小组组长,从 2000 年她连续担任监狱民主管理员,她编导的小品取材于监狱女囚的真实故事,在多次比赛中获奖,还被邀请在社会上演出。到 2003 年,她一共获得了 7 次减刑。几年来,吴胜明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受到表扬、奖励或者被宣布减刑的时候,她总要写一篇怀念女儿的文章夹在女儿的那些信里“生命中一段匆匆的母女缘/只留下岁月无法消退的悲哀/ 这一生无论是梦是醒/心里只有你的一笑一颦”“艳子,妈妈现在明白了,金钱可以买这买那,有些钱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遗憾。我只有一个愿望,早日跪在你的坟前,送上一束你喜爱的玫瑰,把我泣血的忏悔铭刻成碑”心
43、灵的解脱,让灵魂找到了归宿。吴胜明迈入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开始了积极而昂扬的新生。吴胜明怀念女儿的文章累计达 6 万字,多数被监狱内部刊物发表,感染和改变了众多服刑犯人。吴胜明还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出了长达 6 万字的小说囚路 ,在监狱自办的小报上发表。上海剧作家黄允偶然看到这篇小说后,大为感慨,以此为蓝本改编制作了 8 集电视剧罪犯与女儿 。当电视剧在监狱举行首播仪式时,观看该剧的管教和服刑人员哭成一片。电视剧在社会上播出后,反响强烈。成千上万的观众被剧情感动得热泪盈眶。2003 年 7 月 28 日,70 岁的吴胜明终于走出高墙,那一刻她老泪纵横。吴胜明被安排回了户籍所在地郑州市铭功路,
44、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为她联系了一份打扫公厕的工作,每月工资 400 元,社区为她安排了一间 18 平方米的小屋。“艳子,妈妈今后为你还愿”从这里起步,吴胜明开始履行女儿的心愿。每天清晨 5 时,吴胜明起床打扫公厕,活儿又脏又累,她干得一丝不苟。事情做完后,她就开始埋头整理自己一生起伏坎坷的故事。女儿的照片放在案头,有女儿陪伴,她一点也不觉得劳累。对比曾经的风光无限,如今却住在厕所一隅,一条咸鱼,半碗米饭,吴胜明却很知足。在她的身边,有一只小小的哈巴狗。 “妈妈要写作了,不要胡闹啊,去吧,睡觉去。 ”她温和地说,像对待自己懂事的女儿“女儿在天有灵的话,看着你的妈妈。你为我而离开世间,我为你而延续生
45、命。 ”这是她自传里写在第一页的一段话。2004 年度吴胜明被所在街道评为优秀清洁员。2004 年 10 月 16 日,由朋友牵线,上海一位商人来到郑州,希望通过投入资金与吴胜明合作完成艳子的心愿,来帮助一些无家可归的人过上幸福生活。2005 年 3 月,吴胜明在劳动间隙写下了 20 万字自传小说,经报道后,立刻引来如潮反响,她小小的家变得门庭若市。吴胜明与女儿的动人故事,打动了人们的心,许多人愿意做她的女儿,陪 72 岁的老人安度晚年。 2006 年,吴 胜明为实现女儿心愿,从操老板旧业,整天忙碌奔波,现在有杨凌红阳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吴妈妈兴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凌保健鸡种鸡场、吴妈妈连锁聊吧、饭庄等。这些项目正在运营,两个项目马上就可以盈利。女儿的心愿不久就会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