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本号:SH00001申报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简况表名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学位授予单位 代码:83801名称:工学学 科 门 类 代码:08名称:土木工程申请一级学科 代码:081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二一年四月制版本号:SH00001说 明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3 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 二、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学科专业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7 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包括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填写。三、
2、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兼职人员不计在内。除学术带头人简况外,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指本学科人员署名本单位获得的成果,凡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四、本表中的署名情况是指作者署名次序,填写格式为:N /M,N 为本人排名次序,M 为取得成果的总人数。论文的通讯作者可在 N 后加字母 T 进行标示。五、本表中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本单位财务账目的经费。六、本表中的招生人数、在学人数、获学位人数均包含各类研究生。七、本表的统计范围应确属本学科,内容必须属实。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 20
3、09 年 12 月 31 日,时间填写至月。八、本表填写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并可公开。九、本表复制(复印)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纸张限用 A4 规格,装订要整齐。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版本号:SH000011 基本情况-1 本一级学科点现有学位授权点情况学位授权点 学 科、专 业 名 称 批 准 时 间岩土工程 198111桥梁与隧道工程 198111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硕士点(已是博士点或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不再重复填写)-2 本一级学科点现有重点学科情况级 别 名 称 批 准 部 门 批 准 时 间国 家 级桥梁与隧道工程 铁道部 198111岩土工程 铁道部 198111省 部 级
4、-3 与本一级学科点相关的现有国家(部、省)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 称 批准部门 批准时间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铁道部 200806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 发改委、铁道部 200806版本号:SH000012 学科简介本一级学科点的特色、优势和申请的必要性(限 1000 字)我院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历程悠久,1950 年秋由卢肇钧、周镜院士共同创建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学科,组建了土木工程室,该室直接服务于我国铁路建设。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一直挂靠在该室(19571999),卢肇钧院士、周镜院士、杨灿
5、文教授长期担任学会的理事长和秘书长,该研究室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本一级学科点的特色:本学科依托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了土的基本性质、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改良土路基填筑与隧道特殊结构设计、既有线路基病害处理技术、特殊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裂损衬砌整治及喷锚支护技术、新型支挡支护技术、隧道气动效应及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大型焊接钢桥、铁路钢桥用新型钢种的研发及应用研究、钢管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结构、铁路无砟轨道桥梁结构、新建铁路设计标准、既有铁路桥梁适应提速、重载的评估与加固改造、大跨度桥梁及复杂结构的施工监控、提速和高速铁路桥梁动力性能
6、试验研究、桥梁耐久性研究等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形成了本学科自身的特色,在岩土工程及桥梁与隧道工程方面的许多领域有重大发展和突破,为我国铁路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一级学科点的的优势:学科学术队伍现有科研人员 97 人,其中院士 3 名、研究员 18 人、副研究员29 人、工程师 50 人,博士 22 人、硕士 47 人,已形成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近五年来,共承担 124 个科研项目,其中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共 99 项,其中国家级 3 项、省部级 96 项,出版专著 28 部,发表论文 1460 多篇。该研究团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科
7、研成果大部分直接应用于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本一级学科点申请的必要性:目前我国高速铁路速度和规模已经处于世界前列,高速铁路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难题需要我们自己解决,国外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科研成果很少。高速铁路高平顺、高舒适、高安全对岩土工程学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土的性质差别极大,要解决工后沉降问题,需要全面系统的开展软土地基、特殊土地基处理及高标准路基填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另外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是目前高速铁路面临的难题,需要专门的科研团队长期系统的研究,土木工程学科发展面临着相关研究方向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因此,特申请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点,以促进本单位岩土工程学科的技术发
8、展和人才培养。注:此页不要另加附页。版本号:SH000013 学术队伍-1 本一级学科点现有在编人员结构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35 岁以下 36 至45 岁 46 至55 岁 56 至60 岁 61 岁以上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具有硕士学位人数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18 0 7 10 0 1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29 1 20 7 1 0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50 38 5 7 0 022 47-2 本一级学科点的学科方向及其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骨干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学科方向 姓名 出生年月获博士学位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近五年获学位人数在学人数近五年获学位
9、人数在学人数叶阳升 196607 199603 正高级 其他 0 1 2 0周镜 192512 正高级 院士 0 0 0 0特殊地区铁路路基结构与性能研究马伟斌 197710 200608 副高级 其他 0 0 0 0史存林 195710 正高级 其他 2 1 0 0张千里 196608 199907 正高级 其他 0 0 2 0铁路路基土的基本性质及路基加固检测技术韩自力 196509 正高级 其他 0 0 0 1赵有明 196508 正高级 其他 3 6 3 0刘国楠 195704 正高级 其他 0 0 4 1边坡防护及支挡工程张玉芳 197105 正高级 其他 0 0 4 4刘晓光 19
10、6102 199207 正高级 其他 2 2 2 0史永吉 194105 正高级 其他 2 0 0 0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牛 斌 196603 正高级 其他 1 0 0 0张玉玲 195709 200501 正高级 其他 0 1 1 0潘际炎 192412 正高级 其他 0 0 0 0钢桥结构与疲劳戴福忠 196510 正高级 其他 0 0 0 0潘家英 194203 正高级 其他 0 1 0 0柯在田 196403 正高级 其他 0 1 3 0桥梁评估杨宜谦 196102 199207 正高级 其他 0 0 1 1注:1. 学科方向的填写不少于 4 个,不超过 6 个。2. 专家称谓指
11、: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或二层次入选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一 人 有 多 项 专 家 称 谓 的 只 选 填 一 项 。版本号:SH000014 学科方向-1 学科方向名称:特殊地区铁路路基结构与性能研究-1-1 本学科方向的特色、优势(限 800 字)特殊地区铁路路基结构与性能研究方向致力于岩土工程领域中特殊地区铁路路基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工作,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叶阳升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科学研究梯队。该研究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各成员均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目前,围绕高速及重载铁路路基这两条主线,以
12、高速及重载铁路路基及相关内容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为基本特色,业已形成了长期、稳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以铁路路基各种设计参数、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路基新标准以及软土、松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等特殊土地区路基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方向。理论计算分析方面,拥有多种国内外大型仿真计算分析软件,已对既有线、高速铁路及重载铁路路基进行过大量动力仿真分析;在试验研究方面,拥有一系列常规土工试验设备,自行设计和成套引进了先进的动静态试验及土工原位测试设备,包括冻土试验设备、地质雷达、MTS 试验机、现场静力触探机、现场大型激振试验机,路基动力学测试系统等设备,另外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速铁
13、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具备本学科方向发展所需的试验设备和仪器,为高速及重载铁路路基的基础性研究和新应用性研究提供研究平台。近年来,研究团队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铁道部重大课题 2 项,重点课题 10 项,引导课题 5 项。在 Geotechniqu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等国际知名岩土工程杂志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 300 余
14、篇。注:1该部分请按-2 所填学科方向逐个填写,依次编为-1、-2、。2此页不要另加附页。版本号:SH000015-1-2 本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简况(每个学科方向填写 1 人)姓名 叶阳升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07 专业技术职务 及专家称谓 正高级 其他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1999 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博士学位工作单位(至院、系、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发明专利等)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刊物名称及ISSN、检索号,出版单位及 ISBN,专利授权号时间 本人署名情况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方法及参数的研究与应
15、用 中国铁道学会科技二等奖 20094201-k2-067-R02 200902 2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参数优化与控制体系的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技二等奖 2009-TY-2-01-01 200912 1Calculating method of reinforced bedding in the geosynthetics reinforced and pile supported embankment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910 1改良土路基的设计及
16、压实指标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 20094512437855 200803 12005年 1 月至2009年 12月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一种沉降板及装配式分层沉降装置 ZL200720173516.1 200807 1名 称 来 源 起讫时间经费(万元) 本人承担任务加速土体蠕变试验方法的研究 509782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01-201212 34 课题组长新建重载铁路路基设计关键参数研究J2009G010 铁道部科技司 200908-201112 60 课题组长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寒区铁路路基防冻胀结构及设计参数研究2006G011-B-1 铁道部科技司 200712-2
17、01106 140 课题组长招生人数 获学位人数时间博士生 硕士生 博士 硕士2005 年 0 1 0 12006 年 0 0 0 02007 年 0 0 0 02008 年 0 0 0 1指导研究生情况2009 年 1 0 0 0时 间 课 程 名 称 学时 授课主要 对象主讲课程情况 200603200809201010高速铁路地基加固技术高速铁路路基检测新进展土木工程前沿系列讲座604020硕士生博士生博士生版本号:SH000016注:授课主要对象填写“博士生”或“硕士生”或“本科生”。版本号:SH000017-1-3 本学科方向 2005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发表论文情
18、况(限填 10 篇)序号 论 文 名 称 作者(*) 发表时间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及检索号或ISSN 1Calculating method of reinforced bedding in the geosynthetics reinforced and pile supported embankmentYEYangsheng(1) 200901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 桩网支承路基受力及加筋网垫变形现场试验研究 叶阳升 (2/2) 200909 中国铁道科学 20
19、0945124378553 改良土路基的设计及压实指标研究 叶阳升(1) 200803 中国铁道科学 200818112320014 国外桩网支承路基土拱效应计算方法浅释 叶阳升 (2/3) 200709 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978-7-5624-4267-75 地基处理综述 郑叶阳升 (2/3) 200709 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978-7-5624-4267-76 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结构设计分析 叶阳升(1) 200701 铁道工程学报 1006-2106.0.2007-01-0147 路基的填料冻胀分类及防冻层设置 叶阳升(1) 200701 中国铁道科学 2007
20、15105470838 国外加筋垫层桩支承路基计算方法分析 叶阳升 (2/2) 200703 中国铁道科学 200720106029369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n Soft Ground Improvement of High-speed RailsYE Yangsheng(2/3)200509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0 铁路路基结构设计的探讨 叶阳升(1) 200501 铁道工程学报 1006-2106.0.2005-01-007注:限
21、填作者署名本单位发表的论文。(*)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情况。版本号:SH000018-1-4 本学科方向 2005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清单(限填 10 项)序号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 来源 起讫时间 承担人(*)经费(万元)1 加速土体蠕变试验方法的研究(50978255)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 200912-201212 叶阳升 342 新建重载铁路路基设计关键参数研究(J2009G010) 铁道部科技 司 200908-201112 叶阳升 603 高速铁路 CFG 桩复合地基低矮路堤动载试验研究 (2008G032-A) 铁道部科技 司 2
22、00808-200912 叶阳升 504 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参数优化与控制体系的研究 (JS2008-03) 铁道部建设 司 200806-200903 叶阳升 605 加筋网垫在桩网支承路基中的受力机理和计算方法研 究(2006G013) 铁道部科技 司 200701-200812 叶阳升 606 铁路路基工程改良土有关参数及压实标准的研究 (JS2008-03) 铁道部建设 司 200712-200902 叶阳升 307 铁科院环行线路基上无砟轨道的试验研究(2005YJ01) 中国铁道科 学研究院 200601-200801 叶阳升 2008 铁路路基填土的冻胀分类研究(2004G00
23、2) 铁道部科技 司 200401-200712 叶阳升 709 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技术的试验研究路基上无碴轨道 前期研究(2003G007-C) 铁道部科技 司 200401-200608 叶阳升 16010 环形段无砟轨道及基础工程试验研究(2005YJ01) 铁道部科技 司 200401-200712 叶阳升 300注:(*)承担人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情况。版本号:SH000019-2 学科方向名称:铁路路基土的基本性质及路基加固检测技术-2-1 本学科方向的特色、优势(限 800 字)铁路路基土的基本性质及路基加固检测技术研究方向在史存林研究员领衔下,具有学科梯队合理、研究团队学历高的优
24、势,由 4 个中青年研究员为骨干,并配备有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已形成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研究内容紧紧围绕高速铁路建设、既有线与重载铁路改造与加固等方面开展,处于国际前沿主流。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特殊土(冻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风积沙等)的基本性质和工程性质的研究及应用;改良土基本性质和工程特性研究;路基土的动力特性研究;路堤、基床填料工程性质的研究;路基病害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加固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该研究团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科研成果大部分直接应用到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在国内外高速铁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科研条件方面,本学科方向依托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
25、点实验室和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 SIR-10B 地质探测仪、地基综合实验车、DTC-1368 动三轴仪、深层核子密湿度仪、RS-ST01D 跨孔超声检测仪、2000T 桩基静载设备、MTS-910 MTS 材料试验机、WG-1B 三联固结仪、车载探地雷达、面波仪、K30 与 Ev2 测试仪等设备。实验设备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过去的 5 年中,主持完成了课题研究 30 余项,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客运专线路基方面的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技术指南等编制工作。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近 100 篇,多篇被 EI 和 ISTP收录,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4
26、项,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注:1该部分请按-2 所填学科方向逐个填写,依次编为-1、-2、。2此页不要另加附页。版本号:SH0000110-2-2 本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简况(每个学科方向填写 1 人)姓名 史存林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10 专业技术职务 及专家称谓 正高级 其他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1984.1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硕士学位工作单位(至院、系、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发明专利等)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刊物名称及ISSN、检索号,出版单位及 ISBN,专利授权号时间 本人署名
27、情况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方法及参数的研究与应用 铁道部科技二等奖 20094201-k2-067-R07 200912 7提速线路路基加固技术 铁道部科技二等奖 20094174-k2-061-R06 200912 6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控要点手册 中国铁道出版社 15113.3090 200912 1客运专线板式轨道动力反应分析 铁道工程学报 SUN:TDGC.0.2009-07-010 200907 22005年 1 月至2009年 12月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成果铁路建设中的岩土工程技术 岩土春秋978-7-302-16228-5 200701 1名 称 来 源 起讫时间经费(万元) 本
28、人承担任务湿陷性黄土深孔桩基技术深化研究 铁道部 201001-201112 50 课题组长中等压缩性土天然地基沉降分析和变形参数选取方法研究 铁道部 200801-201012 30 课题组长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循环荷载作用下浸水路基长期稳定性试验研究 铁道部 200801-201012 45 课题组长招生人数 获学位人数时间博士生 硕士生 博士 硕士2005 年 0 0 0 02006 年 2 0 1 02007 年 0 0 0 02008 年 0 0 0 0指导研究生情况2009 年 1 0 1 0时 间 课 程 名 称 学时 授课主要 对象主讲课程情况 20050520050
29、5200505高等土力学与地基处理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技术404020博士生硕士生博士生版本号:SH0000111注:授课主要对象填写“博士生”或“硕士生”或“本科生”。版本号:SH0000112-2-3 本学科方向 2005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发表论文情况(限填 10 篇)序号 论 文 名 称 作者(*) 发表时间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及检索号或ISSN 1 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检测方法 史存林 (3/3) 200901 铁道建筑 SUN:TDJZ.0.2009-10-0282 客运专线板式轨道动力反应分析 史存林 (2/2) 200907 铁道工程学报
30、SUN:TDGC.0.2009-07-0103 提速列车通过时既有线非改建路基的适应性研究 张千里 (2/2) 200803 铁道工程学报 SUN:TDGC.0.2008-03-0004 采用探地雷达技术评估既有铁路路基状况的现状与发展 张千里 (2/2) 200801 铁道建筑 SUN:TDJZ.0.2008-01-0165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水泥改良土击实标准的研究 史存林(1) 200711 中国铁路 SUN:TLZG.0.2007-11-0096 湿陷性黄土铁路路基浸水试验技术思路 史存林 (2/2) 200701 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ISBN:978-7-5624-
31、4267-77 合宁线试验段路堑基床地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朱忠林(1) 200702 铁道建筑 ISSN:1003-1995.0.2007-02-0208 循环载荷作用下基床力学特性对道床影响的动态模型试验研究 史存林 (2/2) 200608 铁道学报 200643102005949 重载铁路路基病害及对策 张千里(2/2) 200507 铁道建筑 SUN:TDJZ.0.2005-07-02810 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的探索 史存林 (2/2) 200502 工程地质学报 ISSN:1004-9665.0.2005-02-016注:限填作者署名本单位发表的论文。(*)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情
32、况。版本号:SH0000113-2-4 本学科方向 2005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清单(限填 10 项)序号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 来源 起讫时间 承担人(*)经费(万元)1 铁路既有线路基检测分析及评估技术研究(2008G016- B) 铁道部科技 司 200808-200912 张千里 802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关键技术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与沉降观测试验研究(2005K001-B-2)铁道部科技司 200601-200812 史存林 4753 无碴轨道路基仿真与设计方法的研究(2006KY29Z)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基金项目2006
33、12-200812 张千里 604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变形预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2006KY16Z)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基金项目200608-200808 韩自力 1805 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方法及参数的研究(2005G027 ) 铁道部科技 司 200501-200812 张千里 606 遂渝线无碴轨道及基础工程长期测试与研究课题 (2005K004-E(G)) 铁道部科技 司 200501-200812 张千里 807 无碴轨道路基填筑压实标准及 K30、Ev2、压实系数与孔隙率相关关系的研究(2006KY005C) 铁二院 200506-200712 张千里 108 山区铁路地质
34、灾害监控及预警技术研究(2006KY007C) 成都铁路局 200508-200712 王仲锦 209 既有线提速 200km/h 关键技术的试验路桥过渡段加固技术(2004G002-D) 铁道部科技 司 200301-200612 史存林 5010 基床力学特性对道床影响的试验研究(2002YF04)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基金项目200201-200612 史存林 35注:(*)承担人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情况。版本号:SH0000114-3 学科方向名称:边坡防护及支挡工程-3-1 本学科方向的特色、优势(限 800 字)边坡防护及支挡工程研究方向致力于岩土工程领域中边坡工程和支挡结构技术的
35、研究工作,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赵有明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科学研究梯队。该研究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各成员均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围绕公路及铁路边坡科研及设计这条主线,开展以边坡及支挡结构物相关内容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为基本特色,业已形成了产-学-研想结合的边坡设计理论、高等级边坡病害防治、轻型支挡结构的研究方向。该研究团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科研成果大部分直接应用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重载铁路边坡的建设过程中,在国内外边坡设计、防护领域处于先进水平。科研条件方面,本学科方向依托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 SIR-10B 地质探测
36、仪、SWE-1G 多功能面波仪、地基综合实验车、DTC-1368 动三轴仪、RS-ST01D 跨孔超声检测仪、MTS-910 MTS 材料试验机、WG-1B 三联固结仪、高精度经纬仪、锚索应力、应变测试仪、边坡模型试验槽等设备。在过去的 5 年中,主持完成了数十项课题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公路及铁路边坡、支挡结构物方面的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技术指南等编制工作。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被 EI 和 ISTP 收录,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注:1该部分请按-2 所填学科方向逐个填写,依次编为-1、-2、。2此页不要另加附页。版本号:SH0000115-3-2 本学科方向的学术带
37、头人简况(每个学科方向填写 1 人)姓名 赵有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08 专业技术职务 及专家称谓 正高级 其他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研究生、硕士、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1989.09工作单位(至院、系、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发明专利等)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刊物名称及ISSN、检索号,出版单位及 ISBN,专利授权号时间 本人署名情况高等级公路建设边坡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号:2005KC156-2-R08 200603 8詹天佑贡献奖 第九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 200901 1无砟轨道乳
38、化沥青水泥砂浆的研发与应用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证书号:2009-TY-0-01-01 200912 1无砟轨道技术(专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ISBN7-113-06535-X/U1801 200507 32005年 1 月至2009年 12月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名 称 来 源 起讫时间经费(万元) 本人承担任务武汉综合试验段无砟轨道系统实车试验及研究 铁道部 200701-200812 830 主持,总体负责既有线维护技术研究铁路既有线支挡护坡病害整治对策研究 铁道部 201004-201112 360 主持,总体负责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聚氨酯固化道床及轨道结构减
39、振技术的试验研究 铁科院 201005-201112 500 主持,总体负责招生人数 获学位人数时间博士生 硕士生 博士 硕士2005 年 3 0 0 22006 年 2 0 0 02007 年 1 0 0 12008 年 0 0 0 0指导研究生情况2009 年 0 0 3 0时 间 课 程 名 称 学时 授课主要 对象主讲课程情况 200310200601200910地基处理与地下结构岩土及地下工程试验技术边坡支护理论与方法606040博士生博士生博士生版本号:SH0000116注:授课主要对象填写“博士生”或“硕士生”或“本科生”。版本号:SH0000117-3-3 本学科方向 2005
40、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发表论文情况(限填 10 篇)序号 论 文 名 称 作者(*) 发表时间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及检索号或ISSN 1 有限差分方法在锚索框格梁内力计算中的应用 赵有明(2/3) 200904 公路交通科技 SUN:GLJK.0.2009-04-0012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岩石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赵有明(3/3) 200901 SUN:GLGL.0.2009-10-0203 山区公路高轻型支挡结构适用性比较研究 赵有明(3/3) 200911 SUN:GLJJ.0.2009-11-0214 公路加筋土挡墙病害及整治措施研究 赵有明(3/3) 200912 SU
41、N:GLGL.0.2009-12-0155 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施工工况有限元分析 赵有明(2/3) 200912 SUN:CQJT.0.2009-06-0286 高速公路锚索桩板墙原型测试与分析 赵有明(2/3) 200805 SUN:YTGC.0.2008-05-0237 高轻型支挡结构在山区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研究 赵有明(3/3) 200912 SUN:KMLG.0.2009-06-0168 反力弹簧法解双排桩结构内力 赵有明(2/3) 200711 SUN:ZGTK.0.2007-06-0049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元磨高速公路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张玉芳(2/3) 200506 岩石力学与工
42、程学报 ISSN: 1000-6915?10 深圳市边坡病害及其防治 张玉芳 (1) 20061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ISSN: 1000-6915?注:限填作者署名本单位发表的论文。(*)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情况。版本号:SH0000118-3-4 本学科方向 2005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清单(限填 10 项)序号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 来源 起讫时间 承担人(*)经费(万元)1 武汉综合试验段无砟轨道系统实车试验及研究 铁道部 200712-200812 赵有明(1) 8302 无砟轨道乳化沥青水泥砂浆的研发与应用 铁道部 200701-
43、200812 赵有明(1) 4003 武广客运专线工务专项科研试验 铁道部 200901-200912 赵有明(3) 13504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与沉降观测试验研究”(合同号: 2005K001-B-2),2009 年 7 月通过铁道部技术审查(科技基200984 号);铁道部 200603-200812 赵有明(5) 4755 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技 术和安全性评价研究 深圳市建筑 工务署 200406-200712 刘国楠(1) 646 深圳地区地质灾害治理新技术的研究 深圳市国土 局 200901-201210 刘国楠(1) 2707 深圳福田火车
44、站深基坑方案的研究 铁道部 200701-200912 刘国楠(1) 808 山区支挡结构的研究 交通部 200304-200805 张玉芳(1) 5509 元磨高速公路边坡病害群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及应对措 施研究 2003-318-799-056 交通部 200306-200805 张玉芳(1) 101810 云南省公路边坡风险评价与监控预警技术研究 2009-318-799-073 交通运输部 200906-201206 张玉芳(1) 740注:(*)承担人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情况。版本号:SH0000119-4 学科方向名称: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4-1 本学科方向的特色、优势(限
45、800 字)桥梁结构包括钢-混结合梁桥、混凝土桥和钢桥研究方向在刘晓光研究员领衔下,具有学科梯队合理、研究团队学历高的优势,以 5 个中青年研究员和副研究员为骨干,并配备有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已形成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研究内容紧紧围绕高速铁路建设、既有线与重载铁路改造与加固等方面开展,处于国际前沿主流。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跨度钢桥;桥梁钢-混组合桥面结构,钢管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结构;铁路无砟轨道桥梁结构;铁路工程结构极限状态设计体系研究及应用;既有铁路桥梁加固改造;桥梁耐久性研究。该研究团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科研成果大部分直接应用于高速铁路
46、的建设过程,在国内外高速铁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科研条件方面,本学科方向依托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拥有 20000kN 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3800kN 液压伺服 8 作动器结构疲劳试验机,2000kN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500kN 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2500kN 脉冲疲劳试验机,C01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遥测数传仪等设备。实验设备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研究团队承担的项目有: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基金项目 2 项,铁道部重点课题 2 项,引导课题 7 项。在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atigue and f
47、racture in the infrastructure bridge and structures、China-Japan-Korea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Steel Construction、International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 等国际知名会议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注:1该部分请按-2 所填学科方向逐个填写,依次编为-1、-2、。2此页不要另加附页。版本号:SH0000120-4-2 本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简况(每个学科方向填写 1 人)姓名 刘晓光 性别 男
48、 出生年月 196102 专业技术职务 及专家称谓 正高级 其他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工学博士,铁道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中心,桥梁与隧道工程,1992 年 7 月工作单位(至院、系、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发明专利等)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刊物名称及ISSN、检索号,出版单位及 ISBN,专利授权号时间 本人署名情况Key technics of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in Wuhan Tian Xingzhou highway and railway bridge over Yangtze River
49、Proceeding of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 2007 Steel Structures in Natural Hazards Wairakei, New Zealand200703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统一书号:15112.17221) 200905 9Technique Development of Design Code for Chinese Steel BridgeProceedings of the 9th China-Korea -Japan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Steel Construction, Beijing, China200710 1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关键技术研究 京沪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成果奖特等奖 JH-2008-K-00-01 200810 142005年 1 月至2009年 12月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从 IABSE“全球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创新”国际会议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