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肖昕-新生儿DIC诊疗) [兼容模式].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36426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99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昕-新生儿DIC诊疗) [兼容模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肖昕-新生儿DIC诊疗) [兼容模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肖昕-新生儿DIC诊疗) [兼容模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肖昕-新生儿DIC诊疗) [兼容模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肖昕-新生儿DIC诊疗) [兼容模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LOGO 新生儿DIC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DIC的诊断与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新生儿科 肖昕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新生儿科 肖昕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 1 DIC DIC概述 概述 2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DIC DIC的发生机制 的发生机制 3 4 DIC DIC的诊断 的诊断 5 DIC DIC的治疗 的治疗 Company LogoDIC 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coagulation,DIC)。 定义: 在致病因子作用下 凝血因子被激活和血小管内微血栓广 在致病因子作用下,

2、凝血因子被激活和血小管内微血栓广 泛形成,同时继发纤溶亢进,导致出血、休克、栓塞(器 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的 个病理过程 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的一个病理过程。 实质: 血液凝血-抗凝血与纤溶-抗纤溶失衡 Company Logo新生儿易发生DIC的原因 新生儿时期多种凝血因子呈生理性低水平,血液粘稠、 处于高凝状态及纤溶活动增强; 易患重症感染 寒冷损伤 缺氧 酸中毒 休克 NEC 易患重症感染、寒冷损伤、缺氧-酸中毒、休克、NEC、 呼吸循环衰竭等; 不良产科因素(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双胎输血、胎 盘功能不良 胎盘早剥等)的作用 盘功能不良、胎盘早剥等)的作用; 高潮气量(30ml/

3、kg)机械通气可诱发新生儿凝血紊乱。 潮 g 可诱发新 Company Logo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 1 DIC DIC概述 概述 2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DIC DIC的发生机制 的发生机制 3 4 DIC DIC的诊断 的诊断 5 DIC DIC的治疗 的治疗 Company Logo正常凝血过程(1)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 内源性凝血系统 外源性凝血系统 Company Logo正常凝血过程(2) 正常凝血过程 凝血酶原激活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血 过程 凝血酶原 凝血酶 过程 三个 阶段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Company Logo 纤维蛋白内源性凝血系

4、统 外源性凝血系统 Blood Vessel Injury Tissue Injury XII XIIa Tissue Factor 凝血 酶原 XI XIa a- Ca 2+ +PF 3 酶原 激活 物形 凝 IX IXa VIIa VII 物形 成 凝 血 酶 a- a - Ca 2+ +PF 3 X Xa a-a-Ca 2+ +PF 3 酶 形 成 a Fibrinogen Fribrin monomer 成 纤维蛋白原转 化为纤维蛋白 Company Logo g Fibrin polymer XIII 纤蛋新生儿DIC的发病机制 1.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纤溶酶原 纤溶

5、酶 PA 纤维蛋白(原) FDP(FD P ) 纤维蛋白(原) FDP(FgDP) (X、Y、D、E碎片) Company Logo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 1 DIC DIC概述 概述 2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DIC DIC的发生机制 的发生机制 3 4 DIC DIC的诊断 的诊断 5 DIC DIC的治疗 的治疗 Company Logo新生儿DIC发生机制 (一)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 )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接触激活 缺氧、酸中毒等使内皮细胞损伤,胶原、内毒素等表面 带负电荷的物质与血液中因子相互接触后 因子被激活 带负电荷的物质与血液中因子相互接触后,因子被激活 (a)

6、,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Company Logo新生儿DIC发生机制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 凝血系统被激活的同时 纤溶系统也被激活 凝血系统被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 1 凝血过程中形成的凝血酶激活纤溶酶原 1.凝血过程中形成的凝血酶激活纤溶酶原 成为纤溶酶; 2.缺氧、酸中毒直接激活纤溶活动。 Company Logo新生儿DIC发生机制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FDP(Fg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X Y D E碎片) (X、Y、D、E碎片) 有 大的抗凝作 加重出 FDP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加重出血。 Company Logo新生儿DIC发生机制 (三)蛋

7、白C抗凝系统调节能力降低 由 组蛋白质组成(蛋白C 蛋白S 血栓调节 由一组蛋白质组成(蛋白C、蛋白S、血栓调节 蛋白、蛋白C抑制物)。 新生儿(早产儿)血浆蛋白C水平低; 缺氧、酸中毒影响肝脏合成蛋白C。 蛋白C系统一旦被激活就可以减少凝血酶的生 成和促纤溶作用,阻止DIC的进一步发展。 成和促纤溶作用,阻止DIC的进 步发展。 Company Logo新生儿DIC发生机制 蛋白C 蛋白S 蛋白C 蛋白S 蛋白酶激活复合物 (凝血酶 血管内皮 ( ) 抑制 (凝血酶、血管内皮 (+) 抑制Va、VIIIa 细胞血栓调节蛋白) 激活的蛋白C 促纤溶作用 抑制 与血小板结合 (-) 抑制Xa与血

8、小板结合 激活的蛋白C抑制物 蛋白C抗凝系统作用示意图 Company Logo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 1 概述 概述 2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DIC DIC的发生机制 的发生机制 3 4 DIC DIC的诊断 的诊断 5 DIC DIC的治疗 的治疗 Company LogoDIC的分期 DIC的分期 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病理生理 学 凝血功能亢进 凝血功能障碍 纤溶亢进 病理生理 学 凝血功能亢进 凝血功能障碍 纤溶亢进 病理解剖学 广泛微血栓 微血栓 微血栓消失 病解 剖 学广微栓 微栓 微栓 消 失 临床表现 无明显临床症状 出血、器官功能 出血 障

9、碍 Company Logo临床表现 新生儿DIC临床特点 新儿 临床特点 (1)多为急性、全身性、严重型; (2)DIC前期和高凝期持续时间短暂,无出血表现,临床不 发 易发现; (3 典型DIC四大临床表现:出血、休克、栓塞、溶血。 (3 典型 C四大临床表现:出血、休克、栓塞、溶血。 Company Logo临床表现:出血 1.发生机制 发生机制 (1)凝血因子、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凝血功能障碍; ( )纤溶系统激 (2)纤溶系统激活; (3)FDP的形成: 抑制纤维蛋白多聚体的形成; 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 2 发生部位 2.发生部位 皮肤、脐残端、穿刺点、消化道、泌尿道、肺、脑等;

10、Company Logo1 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休克 1.发生机制: 广泛微血栓形成,微循环通路受阻,血液循环障碍, 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不足,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心泵功能障碍:冠脉内微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外周血 管床扩张; 激肽、组胺 微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高。 激肽、组胺 微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高。 2 临床特点 2.临床特点: 伴有出血,但与出血量不一致。 面色青灰或苍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少尿或无尿、 血压下降等。 Company Logo临床表现:栓塞 1 发生机制 1.发生机制 广泛微血栓形成,阻塞微循环,受累器官(肾、肝、 脑 肺 消化道)缺血缺氧 功 能 障甚坏 脑、肺、消化

11、道)缺血缺氧,功能障碍甚至坏死。 2.临床特点 2.临床特点 (1)主要见于高凝期,早期具有可逆性。 (2)临床表现随受累器官不同而异,可出现呼吸困难, 肝、肾功能衰竭 惊厥、昏迷,肢端坏死,皮肤坏疽等。 肝、肾功能衰竭,惊厥、昏迷,肢端坏死,皮肤坏疽等。 (3)以肾、肺功能障碍最多见,严重时可发生MOSF。 Company Logo栓塞:器官功能障碍 肾微血栓 心肌微血栓 肾微血栓 肝微血栓 肺微血栓 Company Logo 肺微血栓临床表现:溶血 1. 发生机制 微血管内广泛凝血,形成网格结构,红细胞通过时机 械性损伤裂体细胞 械性损伤裂体细胞 2. 临床特点 (1)发生率不高。 (2)

12、具有溶血性贫血的症状(贫血、黄疸、血红蛋白 尿、发热)。 (3)外周血涂片裂体细胞比例2%。 Company Logo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机制: 1 RBC挂在纤维蛋白丝上 不断受血流的冲击而引起红 1.RBC挂在纤维蛋白丝上,不断受血流的冲击而引起红 细胞破裂; 2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脆性增加 2.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脆性增加。 DIC血象 (裂体细胞) (裂体细胞) Company LogoDIC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DIC的关键。 常规检测指标:PLT CT PT APTT Fbg FDP D-D TT 常规检测指标:PLT、CT、PT、APTT、Fbg、FDP、D D、TT。

13、 20%正常新生儿出生2天内3P试验呈阳性,故3P试验不能作 为早期新生儿 的实验指标 为早期新生儿DIC的实验指标。 正常新生儿PT和APTT较成人正常值延长,在DIC早期FDP可 以不高或仅轻度增加。 PLT、PT、APTT、D-D、FDP测定对典型DIC患儿的诊断有一 PLT、PT、APTT、D D、FDP测定对典型DIC患儿的诊断有 定敏感性和特异性。 存在凝血功能轻度改变的新生儿PT APTT TT Fb 和PLT 存在凝血功能轻度改变的新生儿PT、APTT、TT、Fbg和PLT 可无明显的变化。 Company Logo PLT 呈进行性减少 10010 9 /L MPV增大 DI

14、C实验室检查 PLT:呈进行性减少,10010 9 /L,MPV增大。 CT(试管法):正常为7-12min,在DIC高凝期明显缩短,进入消 耗性低凝期明显延长。 PT:正常新生儿平均16s。DIC诊断标准:日龄4天者20s;5 天者15s。 APTT:正常足月儿37-45s,早产儿72s。DIC诊断标准:45s。 Fbg:正常新生儿为1.17-2.25g/L。DIC诊断标准:1.17g/L。 FDP: 正常值:乳胶凝集实验,血浆FDP 10g/ml;ELISA,尿FDP FDP: 正常值:乳胶凝集实验,血浆FDP 10g/ml;ELISA,尿FDP 2817g/ml。 D-D:提示体内有凝血

15、酶和血栓形成 并反映纤溶酶的活性 血浆 D D:提示体内有凝血酶和血栓形成,并反映纤溶酶的活性。血浆 正常值:0-0.5mg/L;DIC时明显升高。 TT 正常新生儿为19 44s 纤溶亢进时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时 Company Logo TT:正常新生儿为19-44s。纤溶亢进时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时 延长(比对照组延长3s)。DIC实验室检查 凝血系统分子标记物对DIC早期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分子标记物 常用分子标记物: 二聚体(D-D)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 纤维蛋白肽A(FPA) 纤维蛋白单体复合

16、物( SFMC) 凝血酶原片段(F1+2) 凝 酶原片段( ) 血栓调节蛋白(TM)等。 Company Logo新生儿DIC诊断标准:传统标准 传统新生儿DIC诊断标准 患儿诱发DIC的原发病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出现出血倾向、 患儿诱发 C的原发病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出现出血倾向、 微血管栓塞、休克、溶血等临床征象时,应考虑DIC存在。 实验室检查确诊:PLT45s ; PT20s,日龄在4d以上者PT15s 或 APTT45s ; Fib0.5mg/L或FDP20mg/L。 上述4项实验室检查中3项异常,结合临床特点即可作出诊断。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当患儿满足上述诊断标准时 病情往 在实际临床

17、工作中,当患儿满足上述诊断标准时,病情往 往比较严重,DIC已发展到中晚期。 Company Logo新生儿 新生儿DIC DIC的 的诊断:分级诊断 step4 结果积分及诊断 step3 实验室结果评分 step2 DIC 实验室检查 step1 DIC临床评估 Company LogoDIC的分级诊断标准 临床评估 诱发因素:患儿是否存在引起DIC相关性因素或疾病?有,继续以下 步骤;无,结束。 实验室检查 PLT、PT、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或FDP)、Fbg 实验室结果评分 PLT:10010 9 /L为0分,50-10010 9 /L为1分,5010 9 /L为2分

18、。 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不高为0分,中度升高2分,明显升高3分。 PT:3s为0分, 3s但6s为1分, 6s为2分。 Fbg:1g/L为0分, 1g/L为1分。 实验室结果积分及判断 积分5分,显性DIC,每日重复检测上述指标。 Company Logo 积分5分,非显性DIC,每2天重复检测上述指标。新生儿DIC的诊断 新生儿危重型DIC,可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诊断并不困 难,即使及时治疗死亡率仍较高,多在48小时内死亡。 DIC早期的高凝状态是多器官缺血性损害的病理基础 因 DIC早期的高凝状态是多器官缺血性损害的病理基础, 因 此早期发现,及时对基础疾病及有关血液学异常进行处理, 可阻

19、断DIC病理过程, 防止DIC进一步恶化。 轻症DIC患儿早期干预效果好 可阻止DIC的进 步发展 轻症DIC患儿早期干预效果好,可阻止DIC的进一步发展, 明显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新生儿轻症DIC 早期有效干预有赖于及时正确的诊断。 Company Logo新生儿DIC的诊断 临床诊断轻症DIC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 轻症DIC患儿早期表现隐匿,且与原发疾病(窒息、HIE、 MAS等)临床表现相互交叉重叠;二是DIC确诊所依靠的 凝血功能指标PLT、PT、APTT、TT和Fbg在DIC早期可以基 本正常(假阴性,造成漏诊)。 本正常(假阴性,造成漏诊)。 患儿出现采血

20、困难或血液易凝,就应高度警惕有无DIC存 在可能 在可能。 若等到临床医生发现患儿出血、休克和栓塞时才考虑DIC 已为时过晚,DIC已进入后期(低凝期),错过治疗的最 佳时机。 Company Logo新生儿DIC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同时存在下列3点,即可诊断早期DIC: 围生期高危史; 血样易凝或拨针后不出血 血样易凝或拨针后不出血; FDP升高和D-D升高,或SFMC、TAT、FPA、AT-、 F1+2、TM中的2项升高。 Company Logo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 1 DIC DIC概述 概述 2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DIC DIC的发生机制 的发生机制 3 4 DIC

21、 DIC的诊断 的诊断 5 DIC DIC治疗对策与矛盾 治疗对策与矛盾 Company LogoDIC DIC的治疗原则 的治疗原则 肝素疗法 病因治疗 改善微循环 纠正低氧血 症和酸中毒 DIC 其它 抗凝血酶等 补充凝血因子 其它:抗凝血酶等 补充凝血因子 Company Logo新生儿DIC的治疗方法 病因治疗:积极去除激发DIC产生的不良因素或疾病。 综合支持治疗 纠正低氧血症 扩容 纠酸和血管活性 综合支持治疗:纠正低氧血症、扩容、纠酸和血管活性 药物应用等。在血容量补足的基础上,应用-受体阻断 剂 剂。 抗凝治疗:及早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抑制微血栓的形 成,减少多器官损伤的发生,

22、对改善新生儿预后有重要的 意义。 替代治疗:凝血因子的补充 抗纤溶治疗 抗纤溶治疗 其他 Company LogoDIC的治疗:肝素的应用 及时合理应用肝素是有效治疗DIC地关键。 肝素是由硫酸D葡萄糖胺及D葡萄糖醛酸交替连接 而成的多聚体,含有大量硫酸根(40%)带有大量阴电荷, 呈强酸性。 具有抗凝、防止血小板凝集、阻碍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 蛋白、降低血液粘滞度的作用, 从而使高凝状态得以缓 解, 防止DIC进一步发生发展。 肝素是通过抗凝血酶-III (AT-III) 发挥作用的,肝素- Company Logo AT-III 复合物的最初作用点是因子Xa ,而不是凝血酶。带有大量阴电荷

23、肝素的抗凝机制 带有大量阴电荷 heparin heparin 有 带 阳 thrombin* AT III thrombin* AT III 阳 电 荷 荷 的 赖 heparin 赖 氨 酸 残 AT III thrombin* AT III thrombin* 残 基 重新作用于其他 Company Logo * can also be Factor Xa 发生变构 重新作用于其他 AT-,连续应用 可使后者耗竭肝素治疗DIC的原则 早期应用:DIC早期处于高凝状态,是肝素治疗DIC的最佳时机。 超小剂量:小剂量肝素作用平稳,并能使出血的潜在危险降到最低。 超小剂量:小剂量肝素作用平稳,

24、并能使出血的潜在危险降到最低。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效果高效、稳 定、安全等优点。 皮下注射:肝素经皮下注射后吸收缓慢而均匀,并能维持较低的有效 浓度和较长的抗血栓作用,出血发生率低,一般不需要监测。 应用个体化 肝素不是对所有的DIC有效 对已经形成的血栓无效 应用个体化:肝素不是对所有的DIC有效,对已经形成的血栓无效, 也不能终止DIC的病理过程,故应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疾病的不同时 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联合AT-III:单独应用肝素效果欠佳时 可联合应用AT-III。 Company Logo 联合AT III:单独应用肝素效果欠佳时,可联合应用AT III

25、。超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DIC的理论依据 凝血程序是一个生物放大过程,若能在早期阻止它,只需 凝血程序是 个生物放大过程,若能在早期阻止它,只需 少量抑制物便可达此目的。 肝素在体内能循环往复地发挥抗凝作用 因为肝素可从 肝素在体内能循环往复地发挥抗凝作用,因为肝素可从 AT-III-肝素-因子Xa复合物中分离重新起作用,其本身不 被消耗 肝素抗凝活性随血小板数量减少而增加 被消耗;肝素抗凝活性随血小板数量减少而增加。 患儿即使处于有出血倾向的低凝期和晚期DIC时,采用超 小剂量肝素治疗仍然安全有效。 Company Logo肝素治疗新生儿DIC的应用方法 早期皮下注射超小剂量肝素 优点: -

26、 吸收缓慢 均匀 持久发挥抗血栓作用 吸收缓慢、均匀,持久发挥抗血栓作用。 - 操作较静脉简单,可在DIC 各期给药。 - 应用中不易引起出血、瘀斑,使用安全,不需反复检测 凝血指标。 - 不引起AT-III 减少。 Company Logo超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DIC 具体方案 具体方案 低分子肝素钙:10-20-40U/kg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 普通 素钠 次 持续静脉泵入 每 普通肝素钠:0.050.1 mg/kg次,持续静脉泵入,每 日2次;或5U/kg次,持续静脉泵入,每日2次,连用 35天复查凝血指标。 当患儿出血停止、凝血指标恢复正常,同时PLT恢复正常 或接近正常且趋于稳定

27、后停用肝素。 Company Logo低分子肝素 肝素通过AT-灭活因子a 、 a a时,必须同时与AT-及 这些因子结合; 低分子量肝素灭活a时,只需 出血并发症少 与AT-结合即可。 出血并发症少 抗a作用强,抗a作用弱 较少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Company Logo 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12h)肝素的不良反应 1 不良反应: 1.不良反应: 发生自发性出血。出血严重者立即停药,并用鱼精蛋白 解救。 2.解救机制 解救机制 鱼精蛋白含有较多精氨酸残基,具有强碱性,通过离子链 与肝素形成稳定复合物 从而使肝素失去活性 与肝素形成稳定复合物,从而使肝素失去活性。 3.用法用量 1mg鱼精蛋

28、白可中和100U(1mg)肝素,每次剂量不可超 过50mg,用1%溶液缓慢静脉注射。 Company Logo 过50 g,用 %溶液缓慢静脉注射。抗凝血因子AT-III 国外将AT-、活化蛋白C和水蛭素用于DIC替代 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新生儿临床应用经验少 新生儿临床应用经验少。 Company Logo抗凝血因子AT-III AT- 理论:低水平的AT-与患儿高病死率相关,而DIC早期血 浆AT-浓度和活性降低直接影响肝素疗效。 浓 度 性低接 影肝疗 效 机制:AT-III通过肝素连接中心与内皮葡萄胺聚糖结合 而释放前列环素所致。 而释放前列环素所致。 合用:与肝素合用效果好。 剂量

29、 期临床 新生儿剂量尚未确定 剂量:III期临床,新生儿剂量尚未确定。 目标:使体内抗凝血酶增加70%-80%。 Company Logo浓缩剂 活化蛋白C(APC) APC浓缩剂 理论: -蛋白C是生理抗凝血物质,DIC被消耗。补充蛋白C浓缩剂 可使窒息患儿血浆蛋白C恢复正常水平 并可使D-D下降 可使窒息患儿血浆蛋白C恢复正常水平,并可使D D下降, 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上升。 APC与肝素联用可提高疗效 -APC与肝素联用可提高疗效。 机制: -通过灭活Va和VIIIa减少凝血酶的生成。 -形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促纤溶作用。 形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促纤溶作用 剂量: 12 5U/k

30、 h Company Logo 12.5U/kg h。水蛭素 水蛭素 论 ( )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 能高效 特异地与凝血 理论:(1)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能高效、特异地与凝血 酶结合,从而抑制凝血过程,而且其作用不依赖AT-; (2)抗原性弱,少有过敏反应,极少导致血小板减少, 稳定性好,毒性低;(3)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能较 好地缓解DIC的高凝状态。 剂量:来匹卢定(lepirudin),先以0.4mg/kg的剂量缓 慢推注,然后再以0.15mg/kg h速度维持静脉点滴,连续应 用2-10天,根据APTT调整剂量。 Company Logo血液制品(1) DIC晚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减

31、少可增加DIC患儿出血的 DIC晚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减少可增加DIC患儿出血的 危险性。 临床上 当PLT小于2010 9 /L 或有出血征象且血小板低 临床上,当PLT小于2010 9 /L,或有出血征象且血小板低 于5010 9 /L、纤维蛋白原小于100mg/L 时,为输注相应血 液制品的指征 液制品的指征。 抗凝治疗有效及DIC发展停止后仍有持续出血者,提示凝 血因子减少 可输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 血因子减少,可输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 患儿存在活动性出血,需要侵袭性操作,不治疗就会出 现严重出血等情况下也应进行替代治疗 Company Logo血液制品(2) 输注剂量 浓缩血小

32、板:0.20.4U/kg,每12h 1次。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各种符合生理需要的丝氨酸蛋白酶 抑制剂、抗凝因子及凝血因子,能恢复血容量及免疫调节, 抑制剂、抗凝因子及凝血因子,能恢复血容量及免疫调节, 提倡使用。1020ml/kg静脉滴注, 12h滴完;如继续 出血 可每812 h静滴1次。 出血,可每8 12 h静滴1次。 血浆冷沉淀:每单位(30ml)含凝血因子80120 U、纤 维蛋白220250 g 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极低的DIC患儿 维蛋白220250 mg,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极低的DIC患儿。 剂量为10 ml/kg静脉滴注。 提倡使 浓缩凝血 (凝血酶 复合物 浓 不提倡使用浓缩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 浓 缩剂),因其中可能含有已被激活的对患儿有害的凝血 Company Logo 因子。抗纤溶药物 对羧基苄胺和6氨基己酸 。 高凝期和消耗低凝期忌用。 只有继发纤溶亢进是严重出血的主要原因时,又经 肝素控制血管内凝血,方可应用抗纤溶药物。 , Company LogoTHANKS THANKS! ! Company 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