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武乡县建设局评价单位: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八年十一月11 总论1.1 项目建设的背景近年来,武乡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为此,武乡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
2、圾清运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为了使革命老区武乡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武乡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武乡县城建局于 2008 年 2月正式委托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
3、告书的编制工作。1.3 评价重点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1.4. 评价等级(1)环境空气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2)水环境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2析。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3)声环境本项目噪声产生源少,周围无敏感目标,属于小型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4)生态环境本项目生态影响范围小于三级评价要求,参照三级评价开展工作。1.5 评价
4、范围环境空气:以填埋区为中心,西北、东南各延伸 2km,总面积 16km2 的矩形区域。地表水环境:关注本项目对西北侧约 1.3km 处涅河的影响。地下水环境:场址周边 3km 范围内的含水层。声环境:垃圾填埋场场界外 1m 以内及交通敏感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限于场地建设和使用活动扰动影响较大的场址附近距离。32 区域环境概况2.1 项目地理位置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位于县城外的南部山地,丰州镇史家垴村境内,距规划城区边缘直线距离 2.1km,距最近的史家垴村为 500m。2.2 自然环境2.2.1 地质地貌武乡县域地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全县
5、可分为石质山区、黄土丘陵山区和较平川区三个不同的地形区域,总观全县地质地貌可属黄土丘陵地带。本项目场址地貌类型为“U”型黄土冲沟。2.2.2 地质构造沁水向斜轴部位于武乡县丰州镇以西,构造线走向为 NNE 向,两翼地层倾角为 1025,相伴发育一组与主构造线一致的波状压密褶皱,地层倾角在 510 之间。褶皱多位于县城以西,较大者有蓬莱山向斜、涌泉向斜、赵家凹向斜,下庄背斜、聂村背斜、峪口背斜、关河向斜、故县背斜、南亭向斜、杨家脑背斜、东沟向斜,褶皱轴向多为 2030 ,轴长 638km,两翼地层倾角为 520。主要的断裂为分布于县境 NW 的分水岭至二郎堂正断层组成对出现,形成地堑或地垒,断层
6、走向多呈NEE 向。东部洪水断层、蟠龙断层较为明显,走向 NNE,断距 55m。本项目场址内无断层,属于稳定场地。2.2.3 水资源情况武乡境内主要河流有浊漳北源、涅河、马牧河、昌源河、云簇河、洪水河,按其流域归属分为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归汾河、南亭河两大水系,县境内流域面积为 15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94.7%。武乡县城水源地位于马牧河汇入涅河的交汇处,面积约 0.5km2,从构造上分析,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武乡-阳城凹褶带北端,发育有三条隐伏断裂,由于断裂破碎带的连通作用,有利于地下水汇集,所以在断裂带附近,富水性极强。2.2.4 气候与气象武 乡 县 属 于 暖 温 带 大 陆 性
7、 气 候 , 四 季 分 明 , 冬 长 夏 短 , 季 风 强 盛 。 全 县 各 地 气 候4差 异 较 大 , 局 部 地 区 的 地 方 性 小 气 候 也 很 明 显 , 全 县 年 平 均 气 温 约 介 于 3至 10之间 , 年 平 均 日 较 差 13.2。 境 内 年 平 均 无 霜 期 在 150 天 左 右 。 境 内 最 大 冻 土 深 度 为1.0m 左 右 。武 乡 县 年 降 雨 量 的 地 理 分 布 明 显 不 均 ,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一 般 在 500-600mm 之 间 , 武乡县历史上最大日降雨量 113mm。年 内 各 季 降 雨 量 差 异
8、 很 大 。全 年 静 风 频 率 最 高 , 频 率 达 52.36%, 次 多 风 向 为 西 北 风 , 平 均 风 速 为 1.4m/s。2.2.5 地震近年来武乡县未发生大的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 (GB18396-2001 ) ,县城抗震设防标准为烈度 7 度。2.2.6 土壤武 乡 县 土 壤 类 型 大 体 可 分 为 白 土 、 红 土 、 黄 土 、 砂 土 、 壤 土 ( 二 合 土 ) 、 黑 土 、黑 炉 土 、 碱 土 等 八 类 土 壤 。本 项 目 场 址 所 在 区 域 土 壤 为 白 土 。2.2.7 植被武乡县境内自覆被较差,而且分布不匀。场址所在地
9、植被稀疏、覆盖较差。2.2.8 动物县内饲养动物有兔、猪、羊、牛、驴、骡、马等家畜,鸡、鸭、鹅、鸽等家禽和蚕、蜂;近年来还发展了四种从未饲养过的新动物梅花鹿、虹鳟鱼、蚯蚓和水貂;五色鱼和鹦鹉鸟在县城也发展不少。武乡县野生动物品类繁多,分布极广,较大的野兽栖息在东西山上,一般兽类出没在平川、丘陵。鱼类、爬行、软体、腔肠动物品种不多,野鸟、两栖、环节、节肢动物遍及全境。2.3 社会环境概况2.3.1 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武乡县现辖丰州镇、监漳镇、蟠龙镇、洪水镇、故城镇 5 个镇,墨镫乡、故县乡、乾北乡、石北乡、贾豁乡、分水岭乡、涌泉乡、上司乡、大有乡 9 个乡,374 个行政村、942 个自然村,2
10、005 年全县总人口 20.3 万人。本工程场址位于武乡县丰州镇史家垴村西北 500m 处。52.3.2 社会经济概况武乡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即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以上,到 2010 年突破 3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8%,突破 10 亿元。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 GDP 能耗比“十五”期间下降 25%以上。2.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距离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拟建项目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类别 保护目标 保护性质 与本项目的关系 六盘垴村 NE 500m史家垴村 SE 500m环境空气阳城村人居环境NW 1000m区域地下水环
11、境 饮用水保护 深度达 11.0m 以上水环境涅河 工业农业用水区 NW 1300m土壤 累积影响农业 生态 农作物 累积影响 厂址及周边区域景观 景观协调性 农业生态 项目建成后对周围景观有一定的改变六盘垴村声环境史家垴村 声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及服务期间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人群 健康 近距离村庄及人口恶臭、蚊蝇、轻质垃圾飘散项目对评价区内的村庄和人群有一定的影响63 工程分析3.1 工程概况项目名称: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单位:武乡县建设局;建设地点:武乡县丰州镇史家垴村西北 500m 处。服务区域:武乡县县城及丰州镇部分村庄;服务年限:14-16 年;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 8
12、0t,拟选场址填埋区库容为 56 万 m3。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库区、管理区及其配套的公用工程、绿化工程等。本工程总投资:2210.19 万元。本工程主要包括管理区和卫生填埋场区两大部分。总图布置:根据地形地势,将管理区布置在填埋区的东南侧山腰上。整个卫生填埋区随地势布置在山谷的沟头,垃圾运送车辆在长榆公路下线后,可沿着垃圾运送专用线进入生产管理区,而后再沿着专线道路和临时作业道路到达填埋场库区的垃圾填埋作业面。3.2 垃圾处理工艺分析根据武乡县垃圾成分的特征、经济状况以及国内几种垃圾处理模式的特点,从经济上和技术上综合分析,武乡县生活垃圾处理选用卫生填埋工艺。填埋工艺流程:生活垃圾经收集后
13、,由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按填埋作业顺序进行倾倒、摊铺、压实、覆土和撒药。填埋场采用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填埋作业方式。分区方案:本项目采取分区分格填埋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雨污分流,利于填埋场的分期建设,防止土工膜的老化;而且由于垃圾的填埋区域较小,可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3.3 主要工程内容3.3.1 场地土方整治工程填埋场场底清整,需将表层覆盖土清除,并铲削侧壁余土,余土填至场底。填7埋区清除的表层覆盖耕植土暂运至填埋区上游的沟头顶部平台内,用作填埋区封场。3.3.2 垃圾坝工程垃圾坝采用碾压式粘土坝。3.3.3 截洪沟工程填埋场周边的山地防洪和填埋场
14、场地雨水排除,均采用截排水沟渠的工程设施。3.3.4 防渗工程场底防渗:防渗膜采用两层土工布夹一层高密度聚乙烯膜。边坡防渗:铺设防渗膜,然后覆盖石棉盖板防止防渗膜老化和破坏。垃圾坝防渗:在修筑好的垃圾坝上采用两层土工布夹一层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保护层,再覆盖石棉盖板防止防渗膜老化和破坏。3.3.5 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包括水平、垂直导排系统。水平系统铺设在场底水平防渗隔离层之上,包括导流层、导流主、次盲沟及导流干、支管。垂直收集导排系统即为设置在垃圾锥体上的气体垂直导排系统导气石笼井。3.3.6 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填埋气体的导排系统采用垂直石笼井与水平导气碎石盲沟相结合的方式将填埋场
15、内的气体排出。3.3.7 封场填埋作业达到设计高度后,应在其顶面进行终场覆盖,目的是便于最终利用,并减少雨水渗入量和填埋气体逸散。封场时应形成由中间向四周的排水坡度,以便及时将场顶的雨水排出场外,对坡面垃圾的封场应用草皮植被进行护坡处理。3.4 公用工程3.4.1 给排水系统水源:场区自打深井一眼,作为本场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8用水:生活用水、道路、场地、绿化洒水和洗车用水,以及消防用水。排水:垃圾填埋区渗滤液、洗车废水和生活污水三部分。3.4.2 供电根据本工程所处位置及负荷情况,由场区南侧相距 0.6km 的架空线路引接。3.4.3 采暖项目管理区冬季采暖采用电暖气。3.4.4 道路
16、工程填埋场至县城中心的垃圾运送线路为:0.7km 专用公路、 2.4km 长榆公路、1.5km 城市道路,共计 4.6km。专用公路从长榆公路引接,长 0.7km,路面宽度为6m,路面结构采用沥青砼面层。3.4.5 垃圾的收运系统垃圾收运系统包括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和垃圾清运系统。3.5 填埋场污染源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填埋场施工过程中主要污染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机械噪声、废气和挖土、堆土料扬尘;服务期主要污染源为垃圾压实后垃圾中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及渗滤液,其次是垃圾运输、倾倒及覆土产生的扬尘,垃圾压实等作业设备产生的噪声。服务期满后,填埋气是主要污染源,它仍将持续产生 101
17、5 年。针对以上污染物排放情况,工程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3.5.1 施工期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施工期间的产污染物环节:施工人员的进驻,将产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场地清理和临时建筑的布设将破坏植被和景观,产生水土流失;施工机械产生噪声,燃油机械产生废气;运输车辆产生扬尘、噪声;临时堆土堆料产生水土流失。3.5.1.1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及防治措施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施工作业中产生的扬(粉)尘;二是运输(包括装卸)车辆撒落和卷起的尘土;三是机械、车辆排放的废气;四是工地上的松散土砂料被风吹起等。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增加洒水降尘措施。道路扬尘防治措施:严格管理制度;增
18、加洒水降尘措施。机械车辆废气防治措施:要求选用尾气达标机械。9土砂料扬尘防治措施:要求采取临时苫盖或洒水降尘措施。因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无组织排放,其产生量即为排放量。3.5.1.2 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分析及防治措施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水污染物的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防治措施:沉淀后用于场地降尘洒水。施工人员粪便修建旱厕收集,定期外运做农肥使用。3.5.1.3 施工期声源声强分析及防治措施工程施工中,各种类型的机械运行时会产生噪声,材料装卸加工、临时弃渣清运、工地指挥哨声等也是噪声源。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扰民。3.5.1.4 施工期固废排放分析及防治措施施工期
19、固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二是施工产生的堆土。生活垃圾:施工区的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厨房的蔬菜瓜果等有机弃料、破衣烂衫等织品、烟酒副食品等包装纸盒、玻璃器皿塑料等,玻璃、塑料可回收,其余可降解,无毒害,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运至县垃圾场处理。施工堆土:第一填埋区产生的堆土堆存至第二区内,用作覆盖土。要求采取临时围挡措施。3.5.1.5 施工期生态破坏环节分析及防治措施1)工程建设将使占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类型发生变化,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将改变原有的性质,新的功能将长时间保持不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活动将会使施工占地范围内的一些植被数量和类型受到破坏,原有的植被类型的结构和分
20、布将发生一定变化。施工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从而增加了工程区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可能。主要是永久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破土动工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和垃圾场底清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2)采取的措施a)施工期防护措施:采取临时苫盖、洒水等措施;设临时排水措施,施工场地进行围拦,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产生;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制定奖惩措施。b)生态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边坡防护、复10垦、种草植树,搞好施工迹地生态恢复;施工中临时踏压的土地会硬化、板结,在施工结束后应立即翻耕,恢复其疏松状态。3.5.2 服务期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从环
21、境要素角度对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5.2.1 填埋场水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1)垃圾渗滤液本项目垃圾渗滤液产生量为 26.83 m3/d。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为了减少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在填埋场应设置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包括水平、垂直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调节池在填埋场中是必需的。其主要功能:调蓄渗滤液水量,确保渗滤液回喷处理时间上的稳定;调整渗滤液水质。渗滤液回喷系统:本项目渗滤液回喷系统的主要设施是回喷泵(潜污泵)和回喷管道。2)其他污水包括管理区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产生量为 2.73m3/d。 。生活污
22、水和洗车废水一并由管道输送至渗滤液调节池,和渗滤液一并回喷至垃圾填埋区。3.5.2.2 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1) 填 埋 气填埋气是指填入填埋场的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是卫生填埋场加强管理和严格控制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经计算得第 16 年时产甲烷量最大,达 443.5 万 m3,填埋气中甲烷含量约为 60%。估算第 16 年填埋气产量为 739.2 万m3。武乡县填埋气排放情况一览表 t/a污染源 填埋阶段 产气量(万 m3/a) CH4 H2S NH3近 期 ( 第 5 年 ) 150.9 434.6 2.2610 0.0062中 期 ( 第 10 年 ) 48
23、8.6 1408.1 7.3210 0.0201填埋堆体远 期 ( 第 15 年 ) 706.1 2033.7 10.5799 0.029011本工程采用垂直石笼井与水平导气碎石盲沟相结合,将填埋场内的气体排出。垃圾场填埋气具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但是限于武乡县的经济发展状况,目前难以确定固定的用户,难以保证综合利用工程的经济性。周边村庄目前的生活水平较低,因而,不考虑填埋气的综合利用,直接焚烧放散。2)粉尘填埋场粉尘垃圾填埋场内粉尘的主要来源有:车辆在带土的干路面上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干垃圾的倾倒、压实;干土的挖掘、运输、倾倒及压实;干燥天气较大风力时路面及垃圾填埋表面扬尘。本工程采取在路面
24、及垃圾填埋表面及时喷水的方式抑制二次扬尘的产生。本 项 目 防 尘 措 施 包 括 : 及 时 清 理 场 地 与 道 路 积 尘 、 缩 小 堆 存 面 积 尽 量 减 少 露 头 垃 圾量 、 表 面 增 湿 和 遮 盖 、 设 周 边 挡 风 设 施 、 在填埋区四周设置防护网、种植防护林带等。覆盖料堆存场粉尘为防止覆盖土受风侵袭带来的粉尘污染,在土堆上覆盖防护网。3)恶臭生活垃圾是城市最重要的恶臭源之一,引起恶臭的主要物质是垃圾发酵气中的H2S、吲哚类、硫醚类及氨气等。本工程通过垃圾层层压实,每日及时覆盖土层,可以抑制恶臭气体逸散,对外环境影响较小。4)蚊蝇填埋场是蚊蝇孳生地,由于垃圾
25、堆体内温度较高,四季都适合蚊蝇栖息和生长。为此,对蚊蝇实行分季度、有重点的杀灭成虫。填埋场填埋作业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控制蚊蝇世代繁殖,并且在填埋作业过程中用喷药车进行喷药灭杀,减少蚊蝇和鼠类繁殖。3.5.2.3 服务期主要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其防治措施服务期生产管理区有少量固体废弃物产生,主要是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产生量约 11t/a。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123.5.2.4 填埋场作业期间的噪声源该阶段噪声污染源分场内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场内噪声源主要为填埋作业区内的机械噪声,噪声设备主要有:压实机、推土机、挖土机和运输车辆等,其噪声类比值 80-100dB(A ) 。对服务
26、期噪声影响的控制,主要针对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减少对居民点声环境干扰的措施主要是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作业。服务期场外交通噪声源主要是运垃圾运输车辆的影响,进场专用道路位于场址南侧,距离村庄较远,且每天运输不足 30 车次,对交通环境的影响轻微。3.5.3 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分析填埋区在生活垃圾填满达到设计填埋标高和设计容量时,必须进行封场处理。其作用是减少大气降雨进入填埋区内,提高表面排水能力,从而减少渗滤液的产量,减少腐蚀,防止沉降,并进行填埋区土地的的再利用。封场后仍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渗滤液,填埋气仍会持续排放 15 年左右,应继续进行下列维护管理工作:1)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
27、整性和有效性;2)继续进行渗滤液和填埋气的收集和处理;3)继续监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当发现场址或处置系统的设计有不可改正的错误,或发生严重事故及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使得填埋场不能继续运行时,应实行非正常封场。非正常封场应预先提出相应补救计划,防止污染扩散。实施非正常封场必须得到环保主管部门的批准。134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在进行项目工程分析和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各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结合区域环境敏感因素,采用矩阵分析方法,进行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以此为基础,确定主要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及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 4.1
28、建设和服务期的主要污染环节和生态扰动活动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城市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其建设目的是消除和减缓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因此,项目首先有着显著的环境正效益。但是由于处理对象是武乡县县城的大宗固体废物,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二次污染和生态扰动,在建设场地一定区域范围内产生负面影响,这是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评价对象。4.2 区域环境敏感因素结合当地环境背景状况和本项目环境影响特征,分析项目实施各阶段对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本项目对区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主要有:填埋场大面积占地和大量土方工程对土壤和植物生态的影响;填埋场作业过程、土方堆存过程及垃圾倾倒过程中有轻质
29、垃圾飞扬和扬尘;取土过程产生粉尘;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高浓度的渗滤液;垃圾曝露时产生恶臭气味;施工和作业过程机械和运输工具有噪声影响。4.3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本项目实施对改善武乡县环境安全状况,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其社会和环境效益明显。本项目建设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环境空气、生态环境、声环境等方面。服务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填埋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渗滤液和其它废水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4.4 评价因子筛选14根据对建设项目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拟建工程的排污种类、排污强度及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评价因子筛选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
30、因素,选择 TSP、PM 10、NO 2、H 2S、NH 3 为评价因子,导气石笼井出口处填埋气中 H2S、NH 3 及填埋气燃烧后生成的 SO2、NO 2 为预测因子。2)水环境评价因子筛选结合本项目污水特征污染物和可能的污染途径,考虑涅河的例行监测项目,确定地表水评价因子为: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汞、砷、镉、六价铬、铅、粪大肠菌群、流速、流量。确定地下水评价因子为: pH、总硬度、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钾指数、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铁、汞、砷、镉、铅、六价铬。3)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考虑到项目建设大量取土、开挖等工程特点和区域
31、植被条件差的生态特征,确定评价的生态因子为植被生态和水土流失。4)声环境评价因子筛选控制场地边界噪声影响,评价因子确定为等效声级。15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地处黄土丘陵区,降水量小,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植被覆盖状况差、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以及干旱多风等情况,造成当地风沙扬尘严重,因此环境空气中大部分颗粒物主要来自自然扬尘,造成了 PM10 的超标。5.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5.2.1 预测内容本项目近期产生的填埋气量较小,不考虑填埋气的燃烧;中远期填埋气的产生量初具规模,可在导气石笼井出口处对其进行燃烧。因此确定本项目的预测内容如下:不同气象条件下,近
32、期填埋气中 H2S、NH 3 及中、远期填埋气燃烧后生成的SO2、NO 2 的地面轴线浓度;各阶段填埋气中污染物的年均浓度贡献值。5.2.2 预测结果分析评价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因子为 SO2、NO 2、H 2S 和 NH3。其中 SO2 和 NO2 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对于 H2S、NH 3 无相应标准,本次评价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79-36)中居住区最高允许一次浓度进行评价。1)一次地面轴线浓度经预测,在近、中、远期,NH 3、SO 2 和 NO2 均可达标,H 2S 超标,但是中远期H2S 分别在 420m,600m 外可达标。距离填埋场
33、最近的为 500m 远的史家垴村,由于其处在填埋场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位置,污染物的排放不会对其造成明显影响。鉴于 H2S 远期 600m 外一次轴线浓度才可达标,环评要求加强填埋气的导排焚烧。2)年均浓度在近、中、远期,SO 2、NO 2、H 2S、NH 3 对关心点的最大贡献值均不超标。5.3 小结由预测结果可知,本工程投产后,由于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在正常生产情况16下,污染物排放量小,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基本可维持现状。因此只要加强管理、严格落实环保措施,从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76 水环境影响评价6.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6.1.1 地表水
34、概况武乡境内主要河流有浊漳北源、涅河、马牧河等。县境内流域面积为15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94.7%。涅河位于武乡县城西部,是浊漳北源河较大的一级支流,河水由西流向东南,在关河水库下游汇入浊漳北源干流,境内全长 48km,流域面积 424 km2,一般流量为 1m3/s。6.1.2 地表水水质现状本次评价采用武乡县环境监测站 2008 年 3 月 17 日24 日对涅河阳城村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涅河阳城村段现状水质较差,COD、BOD 和氨氮都超标。其余指标可达类水质标准。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沿河生活污水的排放。6.1.3 本项目对涅河水质的影响分析本项目污水全部收集到渗
35、滤液调节池,回喷至填埋库区,不外排进入水环境,故本项目对涅河水质基本无影响。6.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2.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采用武乡县环境监测站 2008 年 3 月 17 日24 日对史家垴村、阳城村水井的水质监测数据。可以看出,除阳城村采样井总硬度超标外,其余各项目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质标准。说明评价区地下水水质较好。6.2.2 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6.2.2.1 对县城水源地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场址距离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1.4km,相距较远。项目产生的污水经渗滤液调节池收集后全部回喷至填埋库区,不外排。6.2.2.2 填埋场对当地地下水的
36、影响分析本项目采取了严格的防渗措施,并设置地下水观测井,进行长期水位和水质动18态观测。如若土工膜防渗层不慎破裂,发现渗滤液下渗的情况,将及时停止作业,采取应急措施,进行防渗层的补漏。即使渗滤液发生下渗,填埋场底的粘土层属不透水层,隔水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防止渗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因而,本项目建成后,对当地地下水的影响轻微。19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1 评价目的通 过 对 填 埋 场 所 在 地 自 然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的 分 析 , 结 合 项 目 建 设 施 工 和 营 运 的影 响 特 征 , 对 评 价 范 围 内 生 物 量 、 绿 地 、 土 地 和 水 土 流 失 影
37、响 进 行 分 析 , 在 此 基础 上 , 提 出 项 目 建 设 和 运 营 时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的 措 施 和 要 求 。7.2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本 项 目 场 址 地 貌 类 型 为 “U”型 黄 土 冲 沟 。场 址 所 在 地 植 被 稀 疏 、 覆 盖 较 差 。本 项 目 位 于 县 城 南 的 黄 土 冲 沟 , 地 势 起 伏 , 地 形 破 碎 , 沟 壑 纵 横 , 沟 头 处 接 近台 垣 , 水 土 流 失 现 象 不 明 显 , 深 沟 处 由 于 沟 坡 较 陡 , 造 成 了 一 定 的 水 土 流 失 。7.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区域植被
38、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项目占用土地内的植被将完全遭到破坏,植物种类将随着垃圾填埋场建设而消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地区的植被生物量。由于项目建设区域内的植物种类均不属于列为保护的种类,因而项目建这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小。2)挖土、堆积土的生态环境影响在项目施工期间,由于植被的破坏使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雨点直接打击地面,土壤侵蚀程度会明显加重。挖土和堆积土的过程还将产生大量扬尘,对场址周边的农田植被产生一定影响。3)填埋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影响分析甲烷和二氧化碳是填埋气中的主要成份,当其聚集在植物根部,可阻止空气进入,使植物根部缺氧,降低有毒化合物的氧化分解,抑制植物生长并危害植
39、物生长。4)填埋气中 H2S、NH 3对植物的影响分析H2S、NH 3对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项目填埋气中 NH3的浓度较低,不会对植物造成影响;H 2S 的浓度较高,若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一定的伤害。205)颗粒物对农作物影响分析环境中降尘被植物叶片截留后,会堵塞植物叶片气孔,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即作物产量和使作物籽粒品质的下降。6)对区域景观的影响项目建设将会改变区域的景观组成, 。同时项目建设初期的景观与周边有一定的不协调性。7.4 生态保护对策和措施1)生态环境防护措施减少植被破坏的面积: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取用土方平衡,将植被破坏的面积尽量控制
40、在场界范围内。场界和场区内绿化:沿填埋场封场四周种植防护绿化林带。管理区和辅助生产区之间、不同功能的建构筑物群体之间也进行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采取科学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施工和运营方案:垃圾场分成若干段,逐段建设和填埋。采取填埋后逐段绿化的措施,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由于雨天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较严重,因而应尽量避免雨天施工建设。2)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本项目填埋场所在区域自然植被覆盖度较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为此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对填埋场界四周隔离带进行绿化,同时对道路干道两边和管理区四周进行绿化,并对已填埋完的场区及时进行绿化。工程措施垃圾填埋在设计建
41、设时,在填埋库区底部纵、横向坡度均不小于 2%,封场顶面坡度不小于 5%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坡度。在坡度较陡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些土地处理措施,如平整、压实、建立拦沙坝或沉沙池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雨水对土壤的侵蚀。3)生态环境的恢复措施21填埋区封场后应及时绿化,按照不同植物对垃圾堆体覆盖土壤后的生态适宜性,先种植较容易生存的植物,在这些先锋植物对生境进行影响改善后,逐渐引入生态效应和观赏性更高的植物类群,使恢复后的生态系统不断向较理想的顶极群落演替。228 声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8.1 项目区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为了解建设项目的声环境背景,
42、对史家垴村顶、填埋场区边界、管理站边界进行了噪声现状监测。可看出,所有监测点均不超标,项目区整体声环境质量较好。8.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2.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其噪声源强度调查垃圾填埋场施工期的主要工程项目有:土方开挖、地基平整、压实、渗滤液调节池、房屋等的建设。这些工程使用的机械主要有铲平机、压路机、搅拌机。这些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可能对作业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机械噪声源源强表单位:dB(A)距源距离施工机械 7.5m 50m 100m铲平机 79.1 68.5 55.4压路机 83.8 69.8 52.8搅拌机 92.6 78.0 64.88.2.2 施工噪
43、声环境影响分析白天施工机械噪声超标仅在 100m 范围内,对周围影响不大,夜间将对周围 600m范围内的居民产生影响。距填埋场场区最近的村庄为史家垴村,直线距离为 500m,但两者之间有丘陵相隔,因此场区施工机械噪声对其影响不大,受影响的主要是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8.3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3.1 运营期噪声源情况填埋场运营期噪声污染主要为场内填埋作业噪声和交通噪声。场内填埋作业噪声主要是填埋场的推土机、压实机、挖掘机等,其噪声类比值在 8090dB(A)。埋填场服务机械噪声情况表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声压级 dB(A) 排放特征1 推土机 1 台 85 间断2 压实机 1 台
44、80 间断3 挖掘机 1 台 85 间断4 装载机 1 台 80 间断235 自卸卡车 2 辆 80 间断6 污水提升泵 2 台 90 间断8.3.2 预测结果及评价选择填埋场东、南、西、北边界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工程运行后,综合考虑各类噪声源的影响,场界噪声都可以达标。说明本工程对场界声环境影响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场址距史家垴村 500m,且有丘陵相隔,同时也可以确保填埋场作业噪声对史家垴村的影响是轻微的,不会使村庄声环境产生明显的变化。8.3.3 环评要求采取的防噪减振措施1)填埋场选择先进可靠的低噪声设备,从根本上控制设备噪声。2)将水泵等高噪声源置于房屋内,同时对其基座设置减震措施
45、。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作业。4)加强厂区及周围绿化,减少噪声对周围的影响。8.4 小结1)声环境质量现状:从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看出,史家垴村顶、管理站边界、填埋场界噪声值均未超标,声环境背景良好。2)声环境影响分析:由预测结果可看出,项目运行后场界噪声不超标,可以说,工程运行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249 场址选择可行性分析9.1 场址比选武乡县城外围为山地丘陵地区,可作为垃圾填埋场的荒山沟壑较多。在县城建、环保、土地及县城周边村庄各部门支持下,推选出胡家垴沟场址、野胡庄沟场址、柳泉沟场址和史家垴沟场址四个候选场址。经过比较,史家垴沟场址方案的各项评价指标均符合垃圾填埋场的建设
46、标准,多项指标优于其它场址方案,最终确定史家垴沟场址为本工程项目的填埋场拟选建设场址。9.2 拟建场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9.2.1 符合县城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及发展方向的要求拟选的史家垴村自然冲沟位于县城南部,不在县城规划用地范围内,距离县城规划区南部边界约 2.1km,符合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布局及发展方向的要求,而且符合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9.2.2 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拟选场址位于武乡县城南部,距县城约 2.1km。场地属黄土冲沟,基本维持原貌,地质环境未受破坏。武乡县夏季主导风向为 SE,县城处于拟选场址主导风向的侧风向。9.2.3 满足卫生防护距离本次环评设置 500m 的卫生防护距离
47、。在防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居住、办公、商用等活动场所。目前,距离场址最近的村庄为史家垴村,约 500m。且位于填埋场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可以满足垃圾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场址距省道长榆公路直线距离 600m 余,且填埋场不在公路的视域范围内,因此填埋场对公路的影响轻微。9.2.4 对水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地表水:本项目设计将垃圾渗滤液经渗滤液调节池收集后回喷至填埋区,可以全部消化自身产生的废水,不排放。因而,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涅河造成影响。2)地下水:项目采取了严格的防渗措施,并设置了地下水观测井,可以有效的25防止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3)水源地:场址距水源地保护区较远。项目
48、产生的污水收集后经渗滤液调节池收集后回喷至填埋区,无废水外排,切断了沿沟谷排泄下渗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而且,项目采取了严格的防渗措施,水平方向迁移的可能性也很小,因而,本项目对县城水源地的影响轻微。9.2.5 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补偿场址选择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现状条件差,不是生态功能重点保护区,也没有重要植被资源保护对象。因此,垃圾场在此建设不会对区域植被造成破坏。垃圾场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取土和覆土作业会对局部生态环境产生扰动,但由于史家垴沟内受到人为控制,其水土流失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在垃圾填埋场部分封场和全面封场后,这里的植被条件将得到显著改观。9.2.6 满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选址
49、要求1)场址不在重点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区场址不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2)场址不在灾害多发区和地质敏感区场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 50 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场址不在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9.2.7 工程地质条件由于场址边坡及底部为大面积的黄土,湿陷类型为非自重,地基湿限等级为级(轻微) ,工程中应考虑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同时,还应采取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加强填埋场的地基处理。9.2.8 垃圾场建设的资源条件1)土地利用价值低,周边人口密度小26场址为天然沟谷,无基本农田,土地征用价格低。该区域零散分布的村庄人口较少,人口密度稀疏。距场址最近的村庄在 500m 外,项目对其影响很小。2)库容较大,土源丰富场址坐落于山沟的沟头,可利用库容达 56 万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