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将军列传读后赏析李增泓李将军列传是西汉司马迁所作。载于史记 。通过描写西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 ,“避之数岁” 。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 “咸乐为之死”
2、 。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文章有以下特征(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
3、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 ,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
4、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
5、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5)感情自然流露。作者感情自然流泻,字里行间渗透了对传主李广精神品格的褒扬,以及对他遭遇的深厚同情。最后,用评论的形式,揭示李广的智勇双全、品德高尚都来自于他的忠实厚道。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力作,这篇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在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才能。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如写他以百骑机智地吓退匈奴数千骑,受伤被俘而能飞身夺马逃脱,率四千人被敌军四万人围困,仍能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等等。通过
6、这几个惊险的战斗故事,突出表现了李广的智勇双全。尤其是对李广的善射,作者更是不厌其详地精心描写,如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等。这些精彩的片断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往往笔端含情,在这篇李将军列传中更是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如写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 ,但却能封侯拜相;写卫青徇私情而排挤李广。在这两段文字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李广愤而自杀的消息传出后,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
7、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写全军与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个人的悲痛,我们可以想象,太史公写到此处时一定也是眼含热泪的。此外,如侧面衬托,反面对比,剪裁之精当,结构之起伏以及语言之精炼流畅、生动传神等等,都是这篇传记文学杰作的突出特点。随着这篇杰作的问世,李广的英雄形象也就渐渐铭刻在人们的心上。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这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佳句就生动地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一代名将的景慕赞佩之情。史记.列传:“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
8、传 、 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 、 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 、 循吏列传 、 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 、 朝鲜列传 、 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梁启超曾批评“旧史官纪事实而无目的” ,独推重史记的“怀抱深远之目的” 。而司马迁作史记的目的,就是表现其理想、是非与褒贬。他虽守着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自称“述故事,整齐其列传,非所谓作” ,但在史料的选择、编排上颇费苦心,故能成一家之言。这可以在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中得
9、到全面体现。茅坤曾云:“(李广)乃最名将,而最无功” ,然而在史记中,他却独受重视。卫将军骠骑列传记录了“其(卫青)裨将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 ,而独“为裨将者曰李广,自有传” 。程不识与李广经历及地位均相当,但程不识只附于李传中简单提及其生平,与李广单独立传有天壤之别。史记所载历代良将大都在篇题中直书其名,即使传主曾被封侯拜官,而以封号爵位为篇名,也在传文开首直呼姓名。李广官不过前将军,而得传名李将军列传 ,且在传首被司马迁称为“李将军广者” ,可见作者对其敬重有加。李广与卫青都与匈奴作战,李广作为裨将,其传在匈奴列传之前,而卫青作为大将,其传反在匈奴列传之后,可见司马迁对两者的褒贬。司马迁对
10、李广如此青睐,有几层原因。究其最表层原因,或说司马迁能够也已经通过文字传达的,是他写作史记列传的总意旨。司马迁自称他的这部著作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其对人生的理解(天人之际)又在社会总结(古今之变)之先。并说要为“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立传,可见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推崇人格美。 太史公自序作史记篇目提要中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这指明了司马迁为李广作传是因其仁、勇的为人,这与“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的徒为其战功大不相同。司马迁曾在报任少卿书中
11、表明他所推崇的人格美:“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李广作为武将, “善射”且“专以射为戏,竟死” ,并依靠善射屡屡解困克敌,全赖“修身”之功;治军既宽缓不苟,又廉洁奉公, “得赏赐皆分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颇得“爱施之仁” 、 “取予之义” ;杀霸陵尉,宁死不愿复对刀笔吏,有耻辱心,故有以寡陷众而不乱之“勇” ;文帝为之哀,公孙昆邪为之泣,单于素闻其贤,“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立名于天下久矣。李广身兼五善,正是司马迁心中的理想人格,难怪传末一连串赞词,无一字涉及其它
12、。司马迁写卫将军骠骑列传 ,是因为卫青、霍去病的军功,而对于他们的为人,司马迁认为足可列入佞幸列传 ,只配列于李传之后。李将军又是一个重情重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将军。李广的俸禄为两千石,四十余年,家里却没有多余的钱财。每受赏赐,他总是和士兵们一起分享。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都甘愿在他麾下, “咸乐为之死” 。所以每次战斗,李广的部下总能拧成一股绳,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李将军还是一个敢于负起责任的人。在最后一次和卫青共同对付匈奴的时候,卫青让朋友公孙敖和自己
13、一起攻打单于,而把李广调开,让他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最终迷失道路。卫青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而李广却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去了之后,因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而拔刀自刎了。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掩卷沉思,从李广的品性和遭遇延伸开去,我们可以获益良多。一个人一身中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去处理和面对这些事情和问题呢?是冷静的沉着,不以个人得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准绳,还是斤斤计较功名利禄的索取和获得?当今这个时代,李广这样的品质是十分欠缺的。他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现代人的正好相反;他的重情重义、大智大勇,现代人的薄情寡义、胆小怕事;他的宁可自刎,也不愿受辱,现代人的鲜廉寡耻、虚伪透顶。李广的品性值得我们学习,也促使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