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3-18岁).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129200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3-18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3-18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3-18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3-18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3-18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3-18 岁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目录一、厌学 .4【案例】 .4【行为表现】 .5【产生原因】 .5【专家支招】 .7二、学习疲劳 .11【案例】 .11【行为表现】 .12【产生原因】 .12【专家支招】 .13三、考试焦虑 .15【案例】 .15【行为表现】 .16【产生原因】 .16【专家支招】 .18四、焦虑症 .19【案例】 .19【行为表现】 .202【产生原因】 .20【专家支招】 .21五、挫折心理 .22【案例】 .22【行为表现】 .22【产生原因】 .23【专家支招】 .23六、逆反心理 .24【案例】 .24【行为表现】 .25【产生原因】 .25【专家支招】 .2

2、6七、社交恐怖症 .28【案例】 .28【行为表现】 .28【形成原因】 .29【专家支招】 .30八、孤独心理 .30【案例】 .30【行为表现】 .31【产生原因】 .32【专家支招】 .333九、羞怯心理 .35【案例】 .35【行为表现】 .35【产生原因】 .36【专家支招】 .37十、嫉妒心理 .39【案例】 .39【行为表现】 .40【产生原因】 .40【专家支招】 .41十一、猜疑心理 .43【案例】 .43【行为表现】 .44【形成原因】 .44【专家支招】 .45十二、中学生的过分依赖问题 .46【案例】 .46【行为表现】 .46【形成原因】 .47【专家支招】 .48十

3、三、中学生的倔犟固执问题 .49【行为表现】 .494【形成原因】 .49【专家支招】 .50十四、中学生的意志薄弱问题 .53【行为表现】 .53【形成原因】 .54【专家支招】 .55十五、性意识困扰的问题 .57【行为表现】 .57【形成原因】 .57【专家支招】 .58十六、异性恐惧症 .58【形成原因】 .59【专家支招】 .60一、厌学【案例】一位母亲最近来访,她很苦恼。儿子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

4、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他的妈妈很是焦虑,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直截了当地告诉妈妈,他现在很厌学,也正5要找家长来联系呢!他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行为表现】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产生原因】(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

5、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2)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6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

6、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

7、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4)学生自身的因素7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

8、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产生厌学心理。【专家支招】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是基础从常碰到的情况看,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一般分三个方面:一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承受力越来越差,抗挫折能力很弱,但家长和社会对其期望值却越来越高。孩子情愿躲到家这个蛋壳里,也不愿去学校。二是我们的教育目前都是向成绩看齐,缺少一个全面衡量孩子的标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正确、及时地引导教育,对孩子的生活能力、责任感、健全人格等教育都极度缺乏。只有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我们才觉得有问题了。三是还有很多孩

9、子因为迷上网络游戏而厌学。因为孩子的生活相对单调乏味,没有快乐体验,所以才专注于此。 针对师生关系紧张这一原因,专家指出,作为老师应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一旦发现学生家庭压力过大,应及时跟学生家长沟通,做好学生的家庭工作,适当给学8生减压。据调查发现,有 90%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培养,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就是情商的培养,还有对学习的爱好。在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孩子里,有很多小学时很优秀,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后就慢慢变得厌恶学习,变得任性、自私。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硕士、博士,但是根本上不考虑别人、抗挫折能力差等性格缺

10、陷最终会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今年几起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学校动辄给学生排名次,对学生不良的惩罚措施等都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除了应该改革的应试教育方式,老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要多留心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发展。对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预防与矫正,理论上策略很多 ,。1、倾注爱心,与学生亲和(1)以身作则。爱是教育的真谛,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及其人格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发展成才,是对学生成长、对教育事业、家庭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具体体现。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仪表、为人师表的形象影响和带动学生;用

11、先进的教育思想、全新的教育理念、饱满的教育热情、严谨的教学态度,营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启迪激励的课堂环境和关爱和谐的学习氛围。(2)尊重关爱。中学生正处在人格趋向健全、心理逐步成熟的9发展时期,尊重和关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教师要面向全体,善待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3)欣赏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缺点和问题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期望目标,采取与学生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在理智闪光的同时给予感情投入,善于发现其长

12、处并由衷地欣赏,形成和谐的情感基调;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能一味地指责或当众训斥,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从思路方法、兴趣态度等方面寻求闪光点给予肯定,使学生每次学习都有充足的信心和愉悦,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2、调适负担,为学生减压()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提升教学难度和要求,不增加课时和教学时间,加强思想品德、情感和心理教育的渗透,减少教师的外在压力;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为学生素质

13、的全面提高创造良好课堂环境,促进不同层面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2)激发学习动机。德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学生都有学好的动10机,教师要发掘教材思想性素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与国家建设的使命是紧密结合的,要帮助学生将个人目标同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唤醒学习的内部动因,强化其内驱力,增强其自制力,提高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发展、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提高。这样学生认为学习有必要、感兴趣时,便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对待,而不是只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3)促进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学习法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全

14、面发展。教师要把适当的时间放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各种新的学习方法上,使学生处于一种可选择的最能满足需求的学习资源中,帮助学生在自由学习气氛内学有所得,在课程范围内自主制定目标、自主计划自己想做的事、自主确定最佳评价的准则,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提高、自主发展。3、优化过程,引学生兴趣(1)构建情境。教师要通过构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情感渗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生活中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构成真

15、实的问题情境,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手操作,通过鲜活的生活和事实的理解,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交往和发展11的乐趣。 (2)分层设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地指导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实现互相依存和个人责任相统一,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与需求,为学生创造同伴教学、分组合作、共同提高的机会,分类分层制定有序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学习过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以旧引新,变式递进,系列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有不同的发现,都尝到学习的甜头,赢得成功的喜悦。(3)开放教学。学生在课堂直面

16、问题、情景和事实时,学习过程是一个起点、多条途径、多种结论。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欣赏智慧,关注方法,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通过灵活、适当地变换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控制自己学习的需要,获得选择任务变量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地指导学法,促进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感到学校有“自我发展区” ,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全面评价,给学生激励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学校要积极应对新课改,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处境和需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考试频率,实施

17、发展性综合评价,克服为教育而教育、教育为升学的不良思想,改变考试是获取分数的唯一来源的现状。要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12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二、学习疲劳【案例】15 岁的女生童童自从进入高中以后,明显感到自己的精力不是很充足,每次要坐下来学习的时候,总是集中不了精神,学一会儿就感到腰酸背痛,眼球发疼,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上课时,她也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不由自主地打瞌睡。同时,童童也感觉到了自己性情上的变化,开始变得思维迟钝、情绪烦躁、易怒忧郁,对学习厌倦、学习成绩也大幅度下降。【行为表现】所谓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

18、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目前,中学生中学习疲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疲劳有暂时性学习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消除需要花较大力气。13【产生原因】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1)学习负担过重。这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学习大运动量”

19、,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家长出于望子成才心切,还自行给孩子层层加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又加些练习,或者在双休日给孩子报了一个班又一个班,认为“听总比不听好”。就像吃饭一样,天天吃得太多,还一个劲儿往里塞,胃能不疲劳吗?(2)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学习没有一定之规,忙忙乱乱。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度。经常开夜车,效率不高,磨蹭太长时间,造成睡眠不足,脑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3)缺乏学习兴趣。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爱听,作业不爱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劳,更造成心理疲劳。学习

20、无愉快可言。(4)脑营养不足。脑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必须保证营养,高蛋白、维生素、充足的氧气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吃了高蛋白,趴在桌子上时间太长,呼吸短浅,氧供应不足,也会使大脑疲劳。【专家支招】其一,不要用脑过度。连续用脑时间不要太长,不要等到 脑袋14麻木”了才停止学习和工作。如果长时间用脑,消耗过程超过恢复过程,就会产生疲劳。研究发现,大学生用脑过度疲劳,会导致大脑两半球非常顽固地慢性充血现象,它不仅使其产生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思维缓慢,理解力、记忆力减退,还会造成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情感淡漠等,极易引起各种心身疾病。其二,要学会科学用脑。大脑有左右两半球,大脑左半球主要同抽象的智力活

21、动(如数学计算、语言分析等逻辑思维活动)有关;大脑右半球则主要同音乐、色彩、图形、空间想像等形象化的思维活动有关。为了克服疲劳、就要使大脑左右两半交替使用,把数学、哲学等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活动同音乐、绘画、文娱体育活动交替进行,以利于克服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其三,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疲劳就要休息,休息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一是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晚上要按时睡觉,并保证有八小时的睡眠,以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继续学习。巴浦洛夫称“睡眠为大脑的救星” 。二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去打球,散步,做课间操等体育锻炼,尽管时间不长,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是

22、一种积极的休息形式,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利消除脑的疲劳,调节脑的机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动力定势” ,使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保持平衡。这时,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就会有规律地进行,减少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从而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因15此,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仅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而且是防止学习疲劳,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的需要。其四,顺应生物钟的节律。按照人体生物活动的规律,上午710 时机体的生物机能处于上升的状态, 10 时左右精力最充沛,是学习与工作的最佳状态,此后逐渐下降,至下午 5 时后又再度上升,到晚上 9 时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学习时间的安排应顺

23、应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变化,但这一变化规律会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应研究自己身体机能工作的规律,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其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果对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时心情愉快,则即使学习时间长也不易感到疲劳;反之,学习那些兴趣不大甚至厌烦的内容时,就会感到枯燥,很快进入疲劳状态。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也是防治学习疲劳的方法之一。另外,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使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身心舒畅,提高学习效果;而 嘈杂、脏乱的学习环境,可能引起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在过暗或过亮的地方学习,可能头晕目眩,出现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果。这些情况大学生在学习时都应注意和避免。三、考试焦虑【案例】某男生,上初中( 非重点中学

24、)时,该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又是一班之长。在学校的各种竞赛中经常获奖。考入重点高中,他非常兴奋和高兴,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16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望。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考试期间常常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得多。他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考试之前,他常常缺乏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行为表现】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

25、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1)情绪激动、慌张、不能自制。有的伴随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甚至头昏。(2)感知障碍,如视听困难,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试题要求看错等。(3)注意障碍。即注意力集中不起来。(4)记忆障碍。平时熟悉的东西回忆不出,但一出考场又能想起。(5)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本来能做的题也做不出。17【产生原因】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1) 个体的自身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遗传素质。现代遗传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特点决定着神经系统(特别

26、是大脑、酶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决定着大脑皮层分析与综合的特点,从而制约着个体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由于每个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在神经类型的强弱上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刺激产生的紧张程度有所区别。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的人,对刺激环境极易产生紧张反应,而神经系统较强的人即便对较强的刺激,也许只产生微弱的反应。认知评价能力。考试能否引起中学生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如何,与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有直接关系。认知评价能力包括个体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识程度,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及自身对应付刺激情境能力的估价。一个高中生如果把高考看作是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唯一出路,并且对自己应付高考的能力估价过低,

27、其考试焦虑水平必然过高。如果一个高中生将高考只看作一种升学就业的途径之一,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其焦虑水平便不会很高。知识准备。一般来说,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基本功扎实,复习全面,准备充分的学生,自然会信心十足,考场上也会情绪稳定,精神饱满,自控力强。否则,便可能会信心不足,情绪紧张,坐卧18不安,焦虑加剧。(2)、外部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在的中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普遍过高,有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说:“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使他们失望”。还有些家长不仅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使孩子因达不到家长的

28、要求而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另外,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几天一大考,每天一小考,一味地重分数,排名次,使一些中学生终日陷于考试焦虑的苦恼之中。此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因而拥挤在升高中、上大学的羊肠小道上,这也给学生参加重要的考试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压力。【专家支招】1、自信训练 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消极。自信训练通 过使考试焦虑患者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扭转消极自我意识来削弱考试焦虑。它分为两大步骤: (1)学会察觉消极的自我意识 考试焦虑严重的人往往对自己的消极自我意识已习以为常。所以,你必须学会 仔细留心自己考前细微的生理变化。这时,你要做的是

29、静下心来,把这些朦胧的担 忧写在纸上,逐条记好,使自己清楚地了解到你到底有哪些消极的自我评价。 19(2)学会改变消极自我意识 例如,写下的一条是:“就要考试了,到底我有没有能力考好?”对这种担忧, 你应该用理智来分析。如果你一直学习认真,掌握的知识足够,以往不那么重要的 考试也考得不错,那么,只要好好复习,为什么不能考好? 2、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疗法,它通过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肌肉群, 细心体验每块肌肉的紧张松驰,最终达到整个身体肌肉都松驰,彻底缓解紧张的状 态。 3、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通过人的肌肉放松去逐步消除考试焦虑。假定你已经掌握了放松训练法。在放松状态下想象

30、焦虑情景,想象结束后检查 肌肉状态,如果发现紧张立刻重新放松。就这样交替紧张和放松。 4、认知评价能力 如果应试者把考试情境视为终身前途的决定要素,或对个人能力的估计低于考试难度的估计,都会产生考试焦虑。与之相反的人,则不会产生考试焦虑或焦虑程度较轻。 所以在考试之前,家长和考生都需要调整认知,不必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时最好的措施。5、知识经验 考试前期,应考者自身知识经验储备的多寡对其顺利完成考试20任务有较重要影响,知识经验不足,产生焦虑程度更大。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只要知识储备足够,一般来说考试焦虑的程度都不会很严重。四、焦虑症 【案例】某,女,16 岁,高中生

31、。近半年来,常常感到有一种莫明其妙的紧张、恐惧。每天至少发作 12 次,每次发作大约 510 分钟。发作时心慌、气急、胸闷、心神不定、焦躁不安。总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非常痛苦。【行为表现】焦虑症又叫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患者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焦虑症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发生,这是人们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各种状态,同时带有某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些事物或情境包括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危险或灾难、或需要付出特殊努力加以应付的东西。如果对此无法预计其结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或予以解决,这时心理的紧

32、张和期待就会促发焦虑反应。过度而经常的焦虑就成了神经性焦虑症。青春期是焦虑症的易发期,其身心变化处在一个转折点上,随21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个体对自己在体态、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某种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诸如女孩由于乳房发育而不敢挺胸、月经初潮而紧张不安;男孩子出现性冲动、遗精、手淫后追悔自责等,这些都将对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带来很大影响。他们往往由于好奇和不理解而导致出现恐惧、紧张、羞涩、孤独、自卑,同时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眩晕乏力、口干厌食、心慌气促、神经过敏、体重下降和焦虑不安等症状。患者常因此而辗转于内科、神经科求诊,经反复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这类病症在精神科

33、通常被诊断为青春期焦虑症。【产生原因】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影响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如认知、情绪等;社会因素,如城市过密、居住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等。【专家支招】对于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以心理治疗为主,当然也可以适当配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患者不妨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22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焦虑。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是最终驱逐焦虑。自我松

34、弛 也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便算终止。.自我反省。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学生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自我刺激。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发病后,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此时,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自己的注意

35、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忘却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再产生其他病症,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自我催眠 焦虑症患者大多数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数数,或用手举书本读等促使自己入睡。但是对于程度严重的焦虑症则必须转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23五、挫折心理【案例】余某,15 岁,高二,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余鸣以较高的入学成绩进入我班,初中时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逐渐退步,高一下学期名次跌入倒数。【行为表现】挫折一般是指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如果挫折产

36、生于较为重大的目标,如学业、工作、爱情等,这种挫折可称之为失败;如果挫折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位置,则称为身处逆境。挫折、失败和逆境容易给中学生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产生原因】挫折感在中学阶段表现较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主客观矛盾是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观方面是指中学生的自我需求,客观方面则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主客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中学生物质

37、生活需要与社会、学校、家庭有限物质条件之问的矛盾;学业成功、工作出色的愿望与同学、同事竞争的矛盾;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遇不平等的矛盾;独立、自主需要24与纪律约束的矛盾;社交需要与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之间的矛盾等;个性不完善也是中学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中学生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成熟的角度看,他们个性还不够完善,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青少年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成了挫折心理的一张温床。【专家支招】青少年如何才能处理好挫折呢?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遭受挫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8、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正视挫折,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正确对待挫折,那么就不仅可以克服和消除挫折,而且还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控制好自己。挫折产生后,谁都会感到紧张、烦闷,行为也不免有些失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采取一些比较积极的间接反应方式,从而避免加重挫折或由挫折带来新的挫折。重组知觉判断。挫折感的强弱,往往决定于挫折对象的知觉判断。其实,知觉判断仅仅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特点的感情认识,所以,当挫折产生后,要认真分析引起挫折的对象的实际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估计,然后再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如果发现25自己的知

39、觉判断夸大了事实,就要改变对引起挫折对象的认识,从而减轻挫折感。如果发现挫折是因自己的错觉造成的,便可以很快消除挫折感。分散挫折的压力。不要把痛苦闷在心里,应当主动向老师、同学或亲友倾诉,争取别人的谅解、同情与帮助。这样可以减轻挫折感,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转移自己的视线。遭受挫折后,一般人都会感觉度日如年,这时,要适当安排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走出户外去呼吸大自然那新鲜的空气。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可以使挫折感转移方向,扩大思路,使内心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六、逆反心理 【案例】陈 X,男,13 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

40、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行为表现】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中学生就是“不受教”、“不听话“,甚至经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26、“非凡”的行为,往往是逆反心理的表现。这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每一阶段都可能发生,而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信任、不认同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为其喝彩;对思想政治教育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产生原因】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41、主观上是中学生正处于“过渡期” ,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讨厌成人将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对任何事物倾向都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觉得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故产生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绪。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的时机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逆反心理尽管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就其后果而言,它会导致中学生出现对人或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异常性格,使其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精神不振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42、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专家支招】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观察沟通 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27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保持冷静 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 开放自我 父母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

43、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需要反叛了。 不断试验 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时,一般只听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实践体验 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你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28我也不好好学。 ”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 ”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 ” 将心比心 父母

44、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分析说明 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担心的语气带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七、社交恐怖症【案例】求助者黄某,16 岁,是南方某重点中学高一女生。自幼身体健

45、康,无重大疾病。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中学教师,有一个姐姐,比她大七岁,是公务员。父母双方家族均没29有精神疾病历史。父亲性格固执,治学严谨,在学习和道德方面对子女要求很高。黄某在小的时候就经常会听到姐姐因为语言表达不准确而被父亲批评。母亲性格随和,很讲卫生。黄某小时候很聪明,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上小学二年级后,因为父母工作较忙无暇照顾,又不放心让她一个女孩子在外面玩,怕她学坏,经常把黄某锁在家中。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这段时间,父亲因工作上的问题心情不好,回家动辄拿黄某出气。黄某渐渐变得不爱回家,总喜欢留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在一起。一想到去上学就会很高兴,一回家就会很小心翼翼,

46、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遭到父亲的指责。上中学后,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行为表现】社交恐怖症是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人际关系障碍,是指个体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和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反应的一种人际交往障碍,是恐怖症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态。中学生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学生一到具体交往或别人主动与自己打交道时,就出现恐惧反应。表现为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社交恐怖症往往会发生泛化,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将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极大障碍。30【形成原因】社交恐怖症伴有强迫性恐怖情绪,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

47、应,通常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或威胁,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一旦定型,进而形成固定的心理结构,那么他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的刺激情境时,便可能旧病发作,产生恐惧感。二是间接经验,即社会学习。如看到或听到别人在某种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拒绝,自己就会感到痛苦、羞耻、害怕。甚至通过电影、电视、小说、报刊等途径也可以学到这种经验。他们会不自觉地依据间接经验,来预测自己将在特定的社交场合遭受令人难堪的对待,于是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正是这种情绪状态的泛化导致了社交恐怖症。【专家支招】社交恐怖症是一种由心理紧张造成的心因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一般的做法有: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注意我一个人的。力求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改善自己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