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申报表团队名称: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张敬斋 所在系(部): 信息工程系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本表由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成果等,截止时间是 2010 年 8 月 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系(部)意见务必加盖公章。一、团队建设申报理由“软件技术专业” 教学团队是我院面向现代软件开发与外包技术,培养高素质软件技能型人才的重点专业之一。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软件工程、C 语言程序设计
2、、数据库应用技术(SQL)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实训(JAVA)、WEB 开发技术(HTML、XML)、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C#) 、ASP.net 开发技术、软件项目开发技术(C#)等主干课程及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实训(JAVA)、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实训(JAVA)、软件项目开发技术实训(JAVA)、软件项目开发技术实训(JAVA)、ASP.net 开发技术实训、软件项目企业综合实训等综合项目。团队是“双师”结构,由江苏省多家龙头 IT 企业技术骨干的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组成,是一支校企共建、 “双师”特色鲜明的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努力成为在全省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
3、学团队。1、 团队概况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比例高,职业素质强。团队是“双师”结构,现有教师 7人(专任教师 6 人,兼职教师 1 人),专兼比例为 6:1。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比例高:具有高级工程师 1 人、工程师 5 人;“双师”职称占 10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1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4 人占 67%;有博士在读 1 人、硕士 5 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 人、 学院“师德模范”1 人、国外学习和进修教师 2 人,专任教师均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平均年龄 33 岁。兼职教师技术水平高,在 IT 领城影响力大。兼职教师有长期从事 IT 领域工作经历,具有高水准的专业技术
4、水平,兼职教师来源于江苏微软件技术中心,有丰富的软件项目开发经历。团队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本团队以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16 号文件)为指导思想,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以专业改革为切入点,开展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 1 门,院级精品课程 1 门,校外示范实训基地 3 个,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1 个,省级教改成果奖 1 个,主编教材 12 部,其中 “十一五”规划教材 10部,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核心论文 8 篇。该团队近年来努力促进各方面建设工作,逐步形成具有“双师型”(双
5、师职称)、 “双岗位”(教学岗位、技术服务岗位)等鲜明特色。2、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治学严谨,整合社会资源和团队管理能力强。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张敬斋副教授是软件技术专业骨干教师、软件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院师德模范、高职高专教育协会理事,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为优秀;省级优秀班主任。(1)参与了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的制定工作。(2)校企合作参与开发了该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3)近五年主讲多媒体实用技术课程,年学时数达 600 课时。主持建设的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为 2009 年院级精品课程。为促进课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4)参与综合实
6、训基地建设。(5)主编教材三部,2 部为十一五规划教材。(6)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两篇为核心刊物。(7)主持软件教研室工作达 5 年之久,主要负责课程改革、教学任务落实、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兼职教师教学方法培训等工作,促进了本教研室整体工作的提升,2009 年软件教研室教科研为全系第一。(8)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视野,成立了学生工作室,积极促进学生课外软件开发能力,定期开展软件技术讲座,深受学生们欢迎。3、申报理由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需要。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加强内涵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我们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作为加强内涵建设的有力保障。服务区域经济和就业市场需要。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就业市场压力较大,这就需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具备适合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独特教育环境与方法,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明确方向、找准问题、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需要我们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这同样也需要我们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兼结合的
8、专业教学团队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自身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既是高职学校的重要资源,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团队自身发展的需要。二、团队人员组成及基本情况1团队成员。本教学团队共 7 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 6 人,占 86 %,来自企业的兼 职教师 1 人,占 14 %。学院成员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 姓 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 职称职业资格高校教龄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1 张敬斋 197
9、0.09 男 本科副教授高级考评员7 1 ASP.NET(380 学时/年)理论与实训工作2 朱作付 1968.12 男 本科副教授高级考评员9 C 语言程序设计(180 学时/年)管理、理论与实训工作3 徐超 1980.10 男 本科讲师 考评员 6 WEB 开发技术(360 学时/年)理论与实训工作4 葛红美 1982.09 女 本科讲师 考评员 6 C#程序设计(370 学时/年)理论与实训工作5 韩永印 1982.02 男 本科讲师 考评员 6 数据库开发技术(170 学时/年)管理、理论与实训工作6 张雪松 1978.12 女 本科讲师 考评员 7 JAVA 程序开发技术(370 学
10、时/年)管理、理论与实训工作企业成员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 姓 名出生年月性别学 历职 称职业资格 所在单位从事的技术领域及工作岗位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1 卞智伟 1982.09 男 本科 工程师软件开发师江苏微软技术中心项目经理、讲师JAVA 项目开发实训(170 学时/年)实训与实习教学2.团队带头人基本情况姓 名 张敬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0.9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高校教龄 7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软件技术 企业工作年限职称/职务 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职业资格 高级考评员 社会兼职高职高专教育协会理事联 系地址、邮编 江苏徐州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
11、系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13952183325电子邮箱 主要学习、工作 经历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学 习、工作内容及 岗位1988.9-1992.7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学习1992.8-2000.3 江苏邳州职教中心 实训副主任2000.3-2003.7 江苏教师进修学校 电教中心主任2003.7 至今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研室主任2004.4-2006.2 徐州工程学院 第二本科学习2005.4-2009.9 武汉大学 研究生学习具备带头人的条件 符合 1、6、10 条件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含立项课题、教研科研、发表论文等)一、教科研课题1、2005 年 3 月2007 年 3
12、 月, 主持院级科研课题基于 COM 技术的 WEB 考试(练习)系统的研究工作;2、2007 年 6 月2008 年 10 月,参与横向课题徐州市商贸局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建设工作;3、2007 年 5 月2010 年 11 月,主持院级科研课题基于 ARM 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4、2007 年 4 月2009 年 12 月 ,参与院级课题嵌入式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的研究工作。5、2008 年 4 月2009 年 12 月,主持院级精品课程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的研究工作。二、发表论文1、 基于 XML 的 FLASH 多媒体光盘研究与设计 , 计算机光盘与应用 2010 年第 11
13、期2、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 价值工程科技核心 2010 年第 11 期3、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 福建电脑2009 年第 9 期4、 嵌入式 INTRERNET 技术在信息电器的应用 , 现代计算机2009 年第 9 期5、 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及发展 , 中国市场中文核心 2007 年 第 12 期6、 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及发展 1 ,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年第 4 期7、 访问控制列表在校园网安全中的应用 ,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 年第 12 期8、 网络教学资源库构建的研究 ,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 年第 9 期9、 基于 CO
14、M 技术的 WEB 考试(练习)系统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0、 浅议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观察 2006.1三、主编教材1、 多媒体技术项目化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年2、 VFP 程序设计教程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年3、 计算机安全项目化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 年四、教学获奖1、2006 年 11 月论文浅议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获全国化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教学研讨会成果一等奖;2、2007 年 12 月论文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获全国化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5、主办的教学研讨会成果一等奖;3、2009 年 12 月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举办的“江苏省高校学生多媒体作品竞赛”中,王司光、孟卫波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三等奖;4、2006 年第二学期,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基础-课件制作评比中获三等奖;5、2007 年第二学期,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动画技术评比中获三等奖;6、2009 年第二学期,多媒体课件FLASH 贺卡制作评比中获一等奖;7、2009 年第一学期,在院级讲课比赛评比中获三等奖;6、2010 年第二学期,多媒体课件PHOTOSHOP 课堂评比中获三等奖;8、2009 年五四评优中,被评为优秀社团活动指导教师 ;9、2010 年五四评优中,被评为优秀社团活
16、动指导教师 ;3. 团队成员(一)基本情况姓 名 朱作付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12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高校教龄 9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软件技术 企业工作年限职称/职务 副教授/系主任 职业资格 工程师 社会兼职江苏省计算机基础教学委员会常务理事联系地址、邮编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221140办公电话 85782658 移动电话 15852006526电子邮箱 Z主要学习、工作 经历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 单位 学习、工作内容及岗位19889-1992.7 徐州师范大学 物理1992.8 至今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 教师1995.9-199
17、67 中国矿业大学 进修计算机专业课程2001.9-2002.7 苏州大学 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课程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含立项课题、教研科研、发表论文等)一、教科研课题1、2009 年 3 月2010 年 3 月 主持院级重点教学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工作2、2009 年年 6 月2009 年 12 月,主持横向课题新沂市四季青蔬菜合作社蔬菜水果网络营销平台建设工作。3、2009 年 5 月2010 年 5 月 共同主持江苏省教育教改立项课题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4、2009 年 12 月2010 年
18、12 月 主持教育部教指委立项课题高职软件专业职业能力实训平台建设研究5、2010 年 11 月2012 年 12 月 主持院级重点教研课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二、发表论文1、基于 UML 和设计模式思想的数据库设计与复用研究, 华南金融电脑2006 年第 11 期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建议, 职业技术教育2007 年第 11 期3、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 福建电脑2009 年 第 8 期4、基于 FAT32 系统的文件读取器的设计,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年第 24 期5、基于 DES 和 RSA 算法的数据加密传输系统的设计, 通信技术201
19、0 年第 46、机器视觉技术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包装工程2010 年第 3 期7、一种微分进化算法的图像增强方法, 软件导刊2011 年第 1 期三、主编教材1、 软件工程 科学出版社 2005 年2、 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 年3、 JAVA 程序项目化教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 年四、教学获奖1、2005 年 8 月 论文以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 IT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获江苏省第七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4. 团队成员(二)基本情况姓 名 徐超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0.10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高校教龄 6 年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20、专业 计算机技 术 企业工作年限职称/职务 讲师 职业资格 工程师 社会兼职联 系地址、邮编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13775899192电子邮箱 主要学习、工作 经历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学 习、工作内容及 岗位2000.9-2004.7 武汉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2006.9-2009.6 武汉大学 印刷与包装专业学生2004.7-至今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含立项课题、教研科研、发表论文等)1、课题:主持院级课题机房上机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主持院级课题Delphi 程序设计项目化改革 。主持横向课题徐
21、州知路远程教育咨询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参与基于无线 IP 技术的运动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省级课题。2、教学改革:2008 年 7 月荣获“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2007 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论文评比”二等奖。 2008 年荣获“中国教育课件评比”三等奖。 2009 年荣获“江苏省首届大学生创意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7、2009 年荣获“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07 年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教师奖” 。3、发表论文:2005 年 12 月在武汉大学理学版(中文核心)发表了论文基于无线 IP 技术的运动会管理系统的短消息平台
22、。2009 年 12 月在湖北大学学报(中文核心)发表了论文虚拟实验教学可视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2009 年 11 月在福建电脑发表了论文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9 年 12 月在科技创新导报发表了论文高职院内大学生计算机服务公司的创建与实施 5. 团队成员(三)基本情况姓 名 葛红美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2.9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高校教龄 6 年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计算机技 术 企业工作年限职称/职务 讲师 职业资格 工程师 社会兼职联 系地址、邮编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13952267425电子邮箱 主要学习、
23、工作 经历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学 习、工作内容及 岗位2000.9-2004.7 武汉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2006.9-2009.6 武汉大学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生2004.7-至今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含立项课题、教研科研、发表论文等)1、课题:主持高校教师工作量计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院级课题。参与基于无线 IP 技术的运动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省级课题。2、教学改革:2008 年 7 月荣获“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2007 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论文评比”二等奖。 2007 年荣获“全国高
24、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课件评比”三等奖。2008 年荣获“中国教育课件评比”三等奖。 2007 年荣获“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2007、2009 年荣获“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07 年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教师奖” 。3、发表论文:基于 C#技术的 Web 考试系统2006 年 11 月发表于石家庄学报。一种将 SQL 数据库远程备份恢复的方法2006 年 12 月发表于电脑知识与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库构建的研究2007 年 5 月发表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浅谈Visual 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2009 年 7 月发表于科技信息。6. 团队成员(四)基本情况姓 名 韩永印 性 别 男
25、 出生年月 1982.02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预备党员 高校教龄 6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计算机 企业工作年限 0职称/职务 讲师 职业资格 工程师 社会兼职联 系地址、邮编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221000办公电话 0516-85782005 移动电话 15205201525电子邮箱 主要学习、工作 经历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学 习、工作内容及 岗位2004.7 至今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含立项课题、教研科研、发表论文等)1、2007 年 10 月在电脑知识与技术发表了论文JAVA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2、2009 年 8
26、 月在科技信息上发表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 C 语言中的应用 。3、2009 年 7 月在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C 语言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 (副主编)4、2009 年 7 月在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java 语言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 (主编)5、2007 年 10 月主持了院级横向课题局域网的设计与实现 ,现已经结题。6、2007 年 10 月排名第二参与了院级横向课题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现已经结题。7、2007 年 9 月排名第二参与了院级精品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的建设,已经结题。7. 团队成员(五)基本情况姓 名 张雪松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8.12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党员 高校教龄
27、 7 年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计算机技 术 企业工作年限 0职称/职务 讲师 职业资格 高校教师 社会兼职 无联 系地址、邮编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办公电话 无 移动电话 15205201516电子邮箱 主要学习、工作 经历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学 习、工作内容及 岗位1997 年 9 月至2001 年 7 月 南京工业大学 攻读学士学位2001 年 9 月至2003 年 7 月 中国矿业大学 攻读第二学士学位2005 年 5 月至2008 年 12 月 中国矿业大学 攻读第硕士学位2003 年 8 月至今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任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含立
28、项课题、教研科研、发表论文等)学术研究(1) 2006 年 5 月2007 年 6 月 主持研究“基于.net 和 sql 的办公自动化及题库系统研究”课题,院级自然科学课题。(2) 2005 年 10 月2006 年 11 月 参与研究“RS-232 与 CAN 多路串行通信接口的研究”课题,2005 年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该课题经徐州市科技局鉴定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 2010 年 7 月完成横向课题“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通过三维通信公司验收。学术获奖(1) “RS-232 与 CAN 多路串行通信接口的研究”获徐州市科技局颁发的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7
29、年 12 月。(2) MFC 多线程同步类的使用一文在全国化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2007 年 12 月。专利情况(1) “两路 CAN 总线与 RS-232 串行通信接口”2008 年 10 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本人排名第二。(2) “记忆棉鼠标”2009 年 9 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本人排名第二。学术论文(1) Java 异常机制的使用陋习,中国科教博览,2004-12 (2) MFC 多线程同步类的使用,福建电脑,2007-12 (3) 基于 ASP.NET 和 XML 的题库出卷系统,电脑开发与应用,
30、2007 年第 20 卷第 12 期(4) 网格体系结构的发展,科技信息,2008-7(5) C/S 结构 EDB 的锁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福建电脑,2008-9(6) 嵌入式 Linux2.6 内核的 CAN 驱动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8获得的奖励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获 2005 年“鹏博士杯”第七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比优秀奖;获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获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计算机原理获 2005 年 8 月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课件评比大赛三等奖。
31、出版的教材(1)软件工程教材,科学出版社,2005.3(2)C+程序设计教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2发表的教研论文(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8. 团队成员(六)基本情况姓 名 卞智伟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2.11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群众 高校教龄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专业 通信工程 企业工作年限 6 年职称/职务 职业资格 社会兼职联 系地址、邮编 无锡新区新泰路 8 号江苏锡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14028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15366166988电子邮箱 主要学习、工作 经历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学
32、 习、工作内容及 岗位2006-2010 江苏微软技术中心 项目经理、讲师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含立项课题、教研科研、发表论文等)2009.10 - 2010.03大型钢铁集团供应链系统项目简介:管理集团所及集团下属所有公司需要采购的物资、每日计划申请、急件申请、仓库管理、核价、审批、采购、入库、出库等,数据量庞大,流程多样,想通过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仓库库存,透明采购价格等等,方便企业决策。本人担任项目组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撰写需求文档、前期数据库设计、项目跟踪和后期报表及各功能模块的整合。所用技术:C#/SQL Server2009.04- 2009.09某高校学籍管理及在线选课
33、学习系统项目简介:网站主要由主页/登陆(注册)/在线选课/在线测试/后台管理五大模块构成,包含后台数据维护功能。使用学生帐户登陆可浏览课程列表、教学资源列表和在线测验的列表,使用管理员帐户登陆可进入后台管理模块进行课程管理、在线测试试题管理、用户权限维护等操作。本人负责系统的需求分析、架构、部分功能模块的编码、后台模块功能的开发等等。所用技术: ASP.NET /COOLITE/HTML/CSS/JavaScript/XML/SQLSERVER2008.05 - 2009.03参与用友 U9 二次化开发主要功能:在用友 ERPU9 产品平台上进行各项目的二次开发工作。所用技术: C#/U9UA
34、P 平台2004.07-2008.04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公司网站及办公系统,外贸软件以及房地产售楼系统。主要介绍:新闻发布系统、学校院系网站及学习平台、公司产品系统、房地产售楼系统等等。所用技术:ASP/ASP.NET(C#)/ACCESS/SQLSERVER三、团队建设规划软件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学院大力创建优秀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条件,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总体要求,通过国内进修、出国考察、技能培训、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培养在软件行业和全省软件专业教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建设一支以优秀教师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实现“老
35、中青”相结合、 “传帮带”一体化,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行业专家组成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使其在知识、能力、素质、学历、职称等结构上更加合理。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通过培训、参加实际工作锻炼等多种途径,优化结构,发展内涵,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一、专业建设和科研抓好特色专业建设,力争省级品牌专业,团队成员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新争取 2 项以上科研或教学改革的省级课题。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并举办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和全
36、国性学术会议,以提高整个团队教师的学术水平。二、教学工作和教材建设按教育部的要求和专业规范组织教学。继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并抓好教学计划的实施工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重点建设两门院级精品课程,争取建成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建设精品教材为目标,在建设期内对已出版并且受到欢迎的教材进行全面的修订和补充,争取获 1 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另外对本专业每门学科都要建立健全网络资源库。三、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为了满足今后教学、科研等全方位的需要,要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内培外引的
37、方式,在原有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一)专任教师培养计划建立教师培训、交流、提高和深造的常规机制。1、鼓励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鼓励教师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2、选派软件专业专任教师到国外软件院校培训、进修和深造,了解国外软件发展和软件教学动态,增强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促进导游专业教学的国际化。3、选派教师到全国软件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和调研;专业教师到国外知名院校,如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进行学习深造。4、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完善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机制,选派更多的专
38、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以增加其行业经验,引导专业教师由片面追求高学历转向努力提高自身的行业经验和实践技能。5、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二)确定教师专业定向和学术研究方向要求每位教师能精修和主讲三门课程。鼓励教师搞好软件科研工作,并在江苏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为此,充分发挥有一定学术影响的老教师在科研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积极开展视野广泛的软件科研工作,以“研”促“教” 。(三)人才引进引进高学历、有经验的相关学科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好、更快地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聘请软件行业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做到高
39、水平专兼结合,增强本专业的教育力量。(四)团队提升(1)采取有效手段,鼓励教师到到相关软件企业锻炼,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引进高质量的高级职称人才、软件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水平,使师资队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更利于软件专业的发展。(3)有计划、有重点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软 件 行 业 科 研 活 动 , 进 行 在 职 深 造 、 进 修 , 帮 助教 师 全 面 更 新 知 识 , 提 高 学 术 水 平 。(4)能够从科研院所、高校相关院系、软件企业、软件主管部门等定期邀请有关人员举行讲座,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软件产业和
40、旅行社行业发展动态、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人们不断多元的软件需求。(五)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教学采取了“厚基础,活模块,专门化”的模块式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体系:职业基本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职业综合模块。根据人才需求,有目标的将模块组合起来,模块分层递进、相互衔接、多点辐射,面向企业的各个岗位群,实现动态教学。使理论教学有的放矢。即构建成“三点一线”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实验一一实习一一实训组成的实践课程模式。实验、实习和实训,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三个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同时也是相互关联和相通的,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实验主要在校内实
41、训基地由专一职教师指导完成。实习主要在企业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指导完成。实训多数在校内完成,部分在企业完成。(六)三年规划建设 2011 年 2012 2013内容教学团队建设健全“双师”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与办法,建立专兼职结合、校企互通互融的教师培养机制,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达到预期目标(1)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流动、科技下企业,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科研科研工作。2)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争取有 2-3 位教师进修博士学位。3)定期选派教师进修学习,进行知识与技术的更新与提高。(1)要求专任教师积极参加本专业的行业和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的考试,取得
42、相应证书;(2)形成名师、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三级领航梯队,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专业建设提高专业的影响力 争创省品牌专业 争创省示范专业教材建设紧跟软件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继续完成好 5 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 2 部特色教材的编写任务。争取 1 一 2 本教材获得省级十一五精品教材保持 2 部教材在省内同类教材领先的地位。课程建设争取 1-2 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好核心课程的网络资源库。争取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争取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好软件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平台进一步丰富各课程教学资源和探索虚拟实验构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学校、江苏省、全国提供优质的教学实验资源。实践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体系、实验设计等的制定。继续开展实验教材和案例研究,开发一批高质量、受学生欢迎的案例组织软件应用设计省级、国家级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四、系部推荐、学院审批意见系(部)推荐意见(公章)系(部)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学院审批意见(公章)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