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28266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设计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动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能够说出地轴、黄道面、赤道面之间的相互关系;2、学生能说出太阳直射点的概念,能在简单的太阳光照图上找到太阳直射点位置。3、学生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记住移动规律,理解其形成过程,并能运用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学情分析:本节内容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龄段学生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但理解能力有限、尤其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加上学生的课外知识参差不齐,已有的经验不足,初中因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地理基础普遍很差,而且学习态度也不够得视,所以学习效果比较差。教学内容分析:从

2、教学内容上看,本节的内容是第一章的重点兼难点。也是整个高中地理自然部分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刚从初中升上来,一则还未能适就高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就遇上这么难理解的内容,二则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无法想象和理解地球空间运动的特点、影响及意义。据往届的经验,这部分内容学生学生学起来都倍感困难。教学环节与活动1、 教学环节一: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度数是多少?它是如何形成的?老师直接向学生抛出问题,对于第 1、2 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能从书上找到答案,但是第三个问题则是非常抽象的空间问题,即使学生记得住概念也难以将其想象出来。所以在学生讨论仍觉迷糊的情况下,老师播放黄赤交角的动画,生动形象地将这一空间现象向学生展

3、现出来,从而让学生脑海里深深地刻入了黄赤交角的形成过程,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2、 教学环节二:太阳直射点学生继续讨论:黄赤交角的影响有哪些?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但是对答案必然不能理解,尤是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移动?内容十分抽象。此时,引入太阳直射点的概念的同时配合图片进行解释,让学生心中对该概念有个大致的认识。然后设计活动,利用小地球仪与画有太阳光线的纸片寻找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点位置。老师到每个小组巡视并进行指导,以确保每个小组的同学均能找到太阳直射点。3、 教学环节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以上活动基础上,利用小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到不同的位置上时,让学生观察太阳直射

4、点的位置变化(为了降低活动难度,要求学生先在公转轨道上观察四个点(二分二至)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老师到每个小组巡视并进行指导,了解学生观察情况。此刻,并不是所有的小组都能得出正确的完整的答案,但是所有学生基本上能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在公转轨道上观察四个位置是不同的。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观察结果,因不完整且仍有个别学不理解,个别学生认识尚迷糊,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利用四个经纬网地球仪向全体学生演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刚才做的活动再次细致观察。教师演示要领:把 4 个经纬网地球仪平放在课室中间 4 张学生课桌上,地轴空间指向一致。每个经纬网地球仪旁均安排一位同学负

5、责转动地球仪使之自转。老师站在四个经纬网地球仪中间,手拿木棍当作直射阳光,让学生观察每个位置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因经纬网地球仪上赤道、回归线非常清晰,再加上地球仪是自转中,所以学生不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直射的位置,而且能清楚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会因地球自转而发生变化。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地球运行到刚才的两个位置之间呢?师生移动其中一个经纬网地球仪,再次模拟实验,学生观察。结论:刚好位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结合以上观察,老师进行文字的归纳总结:春分(3 月 21 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 ),此后北移。夏至(6 月 22 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

6、月 23 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的影响的理解,从而巩固学习成果,老师再抛出另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促使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回顾黄赤交角的形成过程会关键点在于地球公转时倾斜于黄道平面!也就是黄赤交角的存在!老师反问:当黄赤交角为 0 时,也就是地轴与黄道平面垂直时,情况如何?老师与学生一齐进一步模拟实验“地轴垂直于黄道面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发现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上!4、 教学环节四:

7、课堂练习巩固及小结学生完成基础练习,学生代表解释答案,教师适当补充。学生完成拓展,学生代表解释答案,教师适当补充。基础练习: 1、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 B2326 C6634 D902、指出下列城市一年中太阳直射的次数:北京(40 0N) ;广州从化(23 026N) ;海口(20 0N) ; 3、国庆节当天,太阳直射点 A 在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 B 在南半球,并正向北移动 C 在北半球,并正向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 课后拓展 1、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范围不变 B 太阳直射点最北位置为 30 N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0 D 23 0

8、26N 每年有次太阳直射 2、第 16 届亚运会于 2010 年 11 月在广州举行。亚运会期间,新华中学操场旗杆影子的变化是 影子越来越长 影子越来越短 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影子先变短再变长 知识点梳理总结。教学资源1、动画视频“黄赤交角”;2、用色笔重描了赤道、回归线的小地球仪;3、硬皮纸正反两面均画平行带双箭头的直线代表有阳光;4、4 个经纬网地球仪;5、一支 1.2M 左右木棍。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基础题1、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 B2326 C6634 D902、指出下列城市一年中太阳直射的次数:北京(40 0N) ;广州从化(23 026N) ;海口(20 0N) ;3、国庆节当天,太阳直射点A 在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 B 在南半球,并正向北移动C 在北半球,并正向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拓展题1、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直射范围不变 B 太阳直射点最北位置为 30 N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0 D 23026N 每年有次太阳直射2、第 16 届亚运会于 2010 年 11 月在广州举行。亚运会期间,新华中学操场旗杆影子的变化是影子越来越长 影子越来越短 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影子先变短再变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