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游记两则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品味本文清丽简洁的语言,体会意趣盎然的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3.体会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温故案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保叔塔( ) 突兀 ( ) 棹小舟( ) 花光如颊( ) 为朝烟( )为夕岚( ) 石篑数为余言 ( ) 罗纨之盛 ( ) 夕舂未下( )二、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 突兀层崖中 2. 即棹小舟入湖 3. 目酣神醉 4. 欲下一语 5. .花光如颊 6 、始此7. 夕岚 8.、勒 9、去 10、夕舂 11.受用 12、艳冶 三、翻译下列句子。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3、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4、月景尤不
2、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5.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6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7、安可为俗士道哉!导学案一、 掌握西湖两则的课下注释、文学常识。二、 掌握西湖两则的重点句子翻译三、 赏析文章:1.本文是明代 的一篇_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_和_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2.西湖一描绘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 ”作者分别从_ 觉和_ 觉的角度,写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象。3.西湖二第 2 段写了_ 至_一带的景物,作者由_及_,着力渲染了西湖“_”的特点。知新案一、下面是西湖二和明代
3、作家张岱西湖七月半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发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小船轻幌(薄薄的帷慢) ,净几煖炉,茶铛(小锅)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
4、或匿隐树下,或逃嚣(逃避喧哗)里湖(西湖靠里的部分)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1、比较西湖七月半与课文各写了游人在什么时间的什么活动。突出了游人的什么特点?2、.用西湖二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是全文的纲? _ _ 与“西湖最盛 ”“为月” 相照应的句子是_ _ 与“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相照应的句子是_ _。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对红男绿女的“杭人” 含有讽诮之意的句子是: 。二、试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跟下面一段文字做比较,说说二者的写景方式有什么不同。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提示:要比较二者写景方式的不同,首先要明确两位作者各自的写景目的。白居易写景是为了表现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而袁宏道在此处写景是为了说明“西湖最盛,为春” ,因此白居易便抓住那些让他心情愉悦的景物:初生的湖水、早莺新燕、春花春草和绿杨阴里的白沙堤。而袁宏道不仅写了优美的景物,还写了被景色吸引的众多游人,并且自然景物只是作为画面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