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门等村、矮寨村门等自然村、矮寨自然村都属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门等自然村共 127 户 518 人,矮寨自然村共 30 户 133 人,主要产业以种植月柿,桃李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村容村貌整洁,瑶、壮、汉三个民族的文化在此经历了数百年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两村相距约 300 米,通过果林生态小道相连。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自治区、桂林市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工程项目之一,建设内容包括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戏台、一栋综合楼(包括多功能活动室、90 的农家书屋、81 的人口计生服务室、120 的老年活动中心、 卫生室等) ,夯土建筑示范工程,展示南方夯土
2、建筑示范工程,一支文艺队、一支篮球队。配备了健身器材 7 套。二、乡土特色建设2014 年 9 月以来,启动了乡土特色建设示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建设。按照“尊重建筑风貌,提炼民族元素,突出乡土特色”的建设原则,深入挖掘当地乡土建筑文化遗产资源,采用地方材料、传统工艺实施房屋建筑和村庄环境的乡土化建设,突出“人字坡屋面,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特色;采用生态方式整治人居环境,开展了植物爬墙、- 2 -绿廊、 “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等项目建设,完善了村史室、村民议事场所、村级公共活动中心、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传统文化和建筑技
3、艺得到有效传承,展示了广西探索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改善人居环境的成效。三、户用污水处理设施矮寨屯唐某家由于地势和距离问题,污水难于接入污水处理站的管网,于是建设了一套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来解决他家的污水处理问题。工艺流程如下:生活污水 收集池 调节池 厌氧池 集水井生活污水经收集池隔除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隔油,并使水质均化稳定,再进入厌氧池,水解酸化,厌氧池内设置填料,填料淹没在污水中,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为新的生物膜。从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随水流到集水井,用于农业灌溉。该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容积负荷高、停留时间短、有机物去除效果好、运行管理
4、简单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便于维护。四、农村改厨改厕为解决老式的厨房和厕所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问题,在农村对部分农户实施厨房、卫生间改造提升,改善了厨房的通风条件,根据现代化的厨房用品调整了厨房布局,厕所改造成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完善了淋浴设施。五、多媒体展示全县污水垃圾处理模式农灌- 3 -在村级公共活动中心南方夯土示范工程内利用多媒体设备,用于介绍全县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垃圾收集点、转运点、处理点视频监控系统及垃圾转运车 GPS 监控系统,直观地监控“村收镇运县处理” 、 “村收镇运镇处理” 、 “村收村运村处理”等模式的垃圾处理模式的各环节,监控污水公司化托管全过程。同时可以监控桂
5、林神力肥业有限公司,监控垃圾制费、制砖、焚烧“一站式”全处理模式。桂林神力肥业有限公司位于恭城县虎尾工业园区,占地 70 亩,于 2008 年建成运营,拥有一条生产能力为5 万吨/ 年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线,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100150 吨。可直接回收及综合回收利用作有机肥料的垃圾约占 60%;可生产成建筑砌块的垃圾约占 10%;其余 30%生活垃圾通过碳化热解炉处理。碳化热解项目总建筑面积 400 平方米,其中垃圾处理中心主要由集料间、碳化热解车间、烟气处理车间组成,项目采用北京亿利康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专利生产的垃圾碳化热解炉处理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为 10 吨,总投资 600 万元,其中
6、环保投资 400 万元。主要是通过垃圾碳化热解炉把垃圾进行烘干、干馏热解、碳化和燃烧处理,终端只产生少量的炉渣和粉质,可直接作为制水泥、土砖原材料。废气经二燃室燃烧、热交换器冷却、喷灰装置、布袋除尘器、活性炭吸附处理后达到国家限值标准。布袋除尘器的飞灰经过固化处理后与废弃的活性炭交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六、污水处理工程门等村矮寨屯污水处理工程分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 4 -两部分,处理水量 60m/d。总投资 110 万元,受益人口 600人。污水收集系统根据地形地势铺设管网、检查井等附属设施,达到雨污分流效果,确保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工艺流
7、程如下:由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的生活污水经格网井隔除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隔油、初级沉淀及初级厌氧等预处理,并使水质均化稳定;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进行生化降解,处理机理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经过生化降解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后进入景观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解,然后达标排放。本工程尽量利用重力流的方式进行污水收集,曝气方式采用自然拔风鼓风曝气结合的方式;尽量利用自然条件和能源,绿色环保,能耗低,无二次污染。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处理效果好;无需污泥回流,能耗低;对进水有机负荷的变动适应性较强等特点。特别适合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农村生活污
8、水的处理。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5 -(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 B 标准。- 6 -红岩村红岩村距县城 14 公里,共 103 户 408 人,主要经济支柱是月柿种植及生态旅游。一、发展特色产业月柿种植、农家乐旅游全村种植月柿面积达 5000 多亩,与毗邻的莲花村连成了万亩月柿园,红岩村以其优美的自然居住环境和“金秋柿园”这一特色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全村自 2003 年来共,成功举办了 12 届月柿节,累计接待游客 250 多万人次,2014年人均收入达 2 万元。红岩村先后荣获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 “全国文明
9、村” 、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 “中国村庄名片” 、 “全区生态富民示范村” 、 “十佳生态富民样板村”等多个荣誉称号,是桂北大地的一颗璀璨的生态宜居、休闲旅游明珠。二、红岩村有机垃圾堆肥场红岩村有机垃圾堆肥场位于莲花镇红岩村碗仔塘附近,占地面积 200 平方米,月均处理有机垃圾 10 吨。主要是利用垃圾中存在的细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面降解(消化) ,形成类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并用来改良土壤。将生活垃圾中分出来的有机垃圾和柿叶、柿子皮一起堆肥发酵,有机肥料熟化后就近还肥于村里的万亩柿子园中,既提高了土质和水果的品质,又增加了收入。三、
10、污水处理站红岩村污水处理工程分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两部分- 7 -内容,处理水量 80m/d,分两个处理水量 40m/d 系统。总投资105 万元,受益人口 400 人。污水收集系统根据地形地势铺设管网。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采用 STCC 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工艺及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如下:红岩村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由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的生活污水经格网井隔除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隔油、初级沉淀及初级厌氧等预处理,并使水质均化稳定;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厌氧槽内进行高分子有机物降解;经过生化槽去除氨氮和有机物,通过接触过滤槽去除含磷污泥和其它悬浮杂物,污水进入景观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解,然后达标排
11、放。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处理效果好,能耗低;对进水有机负荷的变动适应性较强等特点。特别适合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 B 标准。泵 斜管沉淀槽厌氧槽污水隔油调节池格栅井接触过滤槽达标排放生化槽景观湿地- 8 -四、古村落保护发展(红岩老村)红岩老村共有住户 36 户,人口 150 人,老村山清水秀、果海连绵,周边五座山峰神态各异,呈“五马归槽”之势,马头山栩栩如生。老村有一至二百年左右的古建筑 10 座,独立的老房子 60 座。老村内至今还保留有较多上百年老柿树园,园与园
12、相互辉映,还有古建筑、拴马石、牌匾等古遗迹。村域内山水格局和街巷肌理基本形态及建筑结构,平面布局和空间尺寸保存完好,修旧如旧。传统民间文艺、节庆文化、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2015 年已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老村居民主要以种植月柿为主,人均年人均收入达 1 万元左右,现在家家接上了自来水,沼气入户率达到 89%,主要道路硬化率 100%,支干道硬化率 80%,电信宽带覆盖全村,村内排水畅通,新建设有 10 亩观光赏莲鱼塘,小型山泉水游泳池等设施,旅游发展势头很好。五、红岩新村红岩村自从 2003 年起,采用“腾屋新建”的方式,规划新村建设区域,将老村内有新建房屋需求的农民搬迁至新村内
13、居住,政府投入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生态农业观光等业态,发展乡村旅游,经过统一规划,旧村内有新建房屋需求的农户创造性地实行“四统一”即“规划统一、资金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统一”的管理方式,出资自建新房,新村区域已建成 68 栋错落有致的花园式小别墅及培训中心一个,全村有客房 300 多间,餐馆 50 多家。县镇两级政府及帮扶单位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行帮扶改造,修建了环形村道、观光小道、观赏荷花池、风雨桥、- 9 -滚水坝、梅花桩、观景亭台、月柿节主会场、停车场等设施,通过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种植绿化树木,建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村内生活环境,红岩村在全县率先建成了富裕生态家园新村,成为我县“古村保护、生态良好、产业发展、生活富裕有机统一”的代表性村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