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珠江水系概况.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22241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江水系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珠江水系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珠江水系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珠江水系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珠江水系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 2214 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 1 所示),流域总面积 453690 平方公里,其中 442100 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 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图 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西江流域面积 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77.83%;北江流域面积 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 10.30%;东江流域面积 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 5.96%;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 26820 km2,占全流域面

2、积 5.91%。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 10000 km2 以上的河流共有 8 条,在 1000 km2 以上的河流共有 120 条。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 2 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图 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

3、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2007 年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 15552km,占全国航道通航里程的12.6%,其中三级航道 1417

4、.6 km,四级航道 734.3 km,五级航道593.2 km,初步形成了以西江航运干线、右江、柳黔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等为骨干,其它航道为基础的航道架构;2007 年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 2281 个,年综合通过能力22156 万吨、355 万 TEU,初步形成了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五个内河主要港口为主,其他地区重要港口、一般港口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港口体系。2内河水运量规模在珠江水系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船舶平均吨位以及水运量逐步提高。2007 年珠江水系共拥有运输船舶 19552 艘、536.1 万载重吨、285.5万千瓦功率,船舶平均

5、载重吨位由 1990 年的 53.7 吨增加到 2007 年的326.5 吨。珠江水系水运量由 1978 年的 10254.2 万吨增加到 2008 年 34400万吨,年均增长 16.3%;内河集装箱运输量由 1990 年 12 万 TEU 增加到2007 年的 724 万 TEU,年均增长 27.3%;但在客运方面,由于向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转移,客运量有所减少,从 1978 年 2925.8 万人次下降到 2008 年 2178.7 万人次。(见表 1、图 3)。表 1 1990-2008 年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情况货运 客运年份 货运量(万吨)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客运量(万人)客运

6、周转量(万人公里)1978 10254.2 1092060 2925.8 200592.21990 10689 1164900 3000.4 2100002000 19639 2340000 1902.9 750002006 27862.3 4460244 2174.4 115027.72007 30147 4772461 2257 1078962008 34400 4602900 2178.7 97443图 3 1990-2008 年珠江水系客货运量情况3. 内河航运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到 2009 年,珠江水系拥有内河航运企业 600 家以上,多为民营企业,并集中在西江干线、珠江三角洲航段;

7、珠江水系上游航段以个体企业为主,且数量不是很多,约占水系航运企业总量的 5%。按运输货种、载重吨级及运营范围来划分,珠江水系以货运为主的航运企业约占 90%;万吨级以上的航运企业约占总量的 40%。内河省际运输企业约 150 家,广西占其中的 80%以上;省内运输企业约 450 家,广东占其中的 90%以上;另外从事沿海运输企业 40 多家。4、内河航运市场运价目前,珠江水系航运市场运价所执行的依据是 2001 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放开水运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放开水运客货运输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价格由水运企业根据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行确定,中央直属水运企业的客货运输价格由企业报交通运输

8、部备案,其它水运企业的运输价格报相关省(区)价格、交通主管部门备案。水运价格放开后,各水运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明码标价的有关规定,除合同运价外,水运企业调整水路客、货运输价格,应提前30 天向社会公布。5、内河水运管理体制目前,珠江水系行政管理采取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由交通运输部在珠江水系的派出机构: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负责整个珠江水系的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工作;由所在各航段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辖区水运有关的规划、建设、监管、执法等工作。在行业协会方面,目前尚无专门的珠江水系水运的行业协会,而是由各地方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如广东省港口协会、船东协会等,其主要作用是协助当地

9、管理部门做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作用,协会会员多由本地相关企业组成,当地的主要大型企业加入了相关的行业协会,这对促进内河水运发展、维护水运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内河水运信息化在内河水运信息化方面,珠江水系各地发展情况不平衡。广东作为珠江水系中经济最发达的省区,在水运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多,先后建立航道信息数据库、全省乡镇渡口安全管理系统、水路春运统计系统等信息系统,信息化水平居珠江水系四省区之首;广西各级港航管理部门已推广应用水运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立起了水运企业和船舶基础数据库;珠江水系上游的云、贵地区因地方经济条件等原因,在内河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落后,航道、港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

10、起步阶段。三、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发展展望1、发展趋势由于珠江水系四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呈现出梯度发展格局,下游珠三角地区经济将继续领跑。从 2000 年至 2007 年,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5%、14.4%、13.4%和 11.7%。在珠江水系经济腹地各省区所占比重来看,广东省比重继续提高,广西、云南、贵州有所下降。珠江水系上不同流域对内河水运的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珠江中上游:以航道建设为重点,上游结合水电开发,联合治水,打通西南水运出海中线、南线通道,实现红水河全线复航,建设北线通道;加强柳州、来宾主要港口建设,相应发

11、展百色港、富宁港、桂林港等重要港口;在重点旅游水域,加强环保船型的研究和推广,适度发展节能环保、安全美观、快速舒适的旅游客船,加快研究和推广适合库区水上运输的船型;加强对客货混载行为的管理;随着西南水运出海通道的建设,鼓励和培育上游地区航运企业的发展。珠三角:基本形成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的专业化运输体系。适度发展旅游客运,主要向快速化、舒适化、个性化、区域化和更加环保方向发展;西江航运干线: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采取股份合作、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实现多元化经营。发展壮大能带动水运经济发展的骨干航运企业;进一步加快南宁、贵港、梧州等主要港口的建设,重点发展集装箱、煤炭和水泥等专用泊位,改善港口的集疏

12、运条件;全面提升西江航运干线运输能力。总的来看,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是满足生产要素高效、低成本流动的需要。未来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沟通沿海、沿江、沿边和内地,连接主要城市的综合运输通道;形成内河港口枢纽、引导和调整沿江产业布局;围绕内河水运的区域性合作进一步加强;内河水运管理的信息化、内河产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协调性不断增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内河水运市场。2、需求预测考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影响因素,结合国家发布的各相关行业产业规划和珠江水系流域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分析

13、并借鉴珠江水系流域内各地水运规划、港口规划和航道规划,对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在“十二五”及未来二十年的货运量、客运量预测,2020、2030 年珠江水系货运量分别为 5.06 亿吨和 6.95 亿吨(参见表 2)。表 2 珠江水系及各省区内河货运量预测表(亿吨)2007 年 2020 年 2030 年珠江水系 3.13 5.06 6.95广东省 2.36 3.8 5.2广西区 0.75 1.15 1.5贵州省 0.02 0.08 0.18云南省 0.01 0.03 0.07资料来源:珠江水系航运规划报告(2008 年修编)3、总体目标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

14、”的内河水运为方向,以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等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建成面向我国西南部地区的珠江水系内河水运服务体系。在硬件建设上,以航道、港口、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为重点,改造、提升珠江水系通航枢纽和船闸通过能力,逐步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内河水运体系;在软件建设上,以法规体系、政策环境和管理手段建设为依托,逐步形成体制完善、管理顺畅的内河水运管理体系。使珠江水系的内河水运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发展的需要,使珠江水系内河水运的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发展重点重要航道重点建设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等组成

15、的“一横一网三线”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以及左江、桂江、绣江、贺江、南盘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水道等区域重要航道,并以一般航道为补充,远景实施从北部湾直接出海的平陆运河和沟通珠江与长江水系的赣粤运河。规划西江航运干线等 22 条航道 3174 公里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北江等 21 条航道 2507 公里为区域重要航道,连江等 27 条航道 1292 公里为一般航道。内河港口根据内河港口的区位条件,自身特点及发展方向,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 5 个主要港口为骨干,进行重点建设;以来宾港、柳州港、富宁港、百色港、崇左港、云浮港、广州内河港、江门港、中山港、虎门港、惠州港、韶关

16、港、清远港、黔西南港、黔南港、黔东南、河池港 17 个地区重要港口为基础,一般港口为补充,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运输船舶重点发展江海直达船、集装箱船、顶推船队和滚装船,引导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内河船舶以 500-3000 吨级自航船为主,海轮以 1000-3000 吨级江海直达船为主,山区河流以 300-500 吨级自航船为主。内河物流枢纽依托内河港口,建设物流园区,拓展仓储、转运、配送等现代物流功能,促进内河港口向现代物流枢纽转型,提升内河港口对产业链的拉动和区域经济的贡献。信息系统在推动珠江水系各省区加强航道(枢纽)、运输

17、、安全监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统筹全水系港航信息化建设方案和有关标准,整合行业信息资源,初步构建珠江水运综合信息平台,满足水系水运规划、港航管理、行业监管、公共服务等的需要,并逐步拓展珠江水系水运物流信息服务。四、政策建议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在中央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珠江水系四省区地方政府也要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建立省级内河水运建设基金;积极主动利用外资或金融机构贷款,可采取合资、入股等方式吸纳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沿江政府筹措配套资金,并在滩涂开发、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兴建航电结合、多方联合开发的梯级枢纽,联合水利水电等涉水部门共同开发

18、建设控制性枢纽,加快中上游航道梯级渠化进程;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内河港口建设和经营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内河港口码头,经营港口物流业务。2、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省(区)和交通运输部协作,建立协调机制。建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建立珠江水运规划和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并加强省际间水运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工作。3、加强协调,综合利用坚持综合利用原则,加强水运资源保护,积极主动处理好水运与水利水电等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加强与防洪、发电、灌溉、环境保护等政府有关部门及项目业主的沟通、建立协调机制,努力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优化。4、加快前期工作,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国家高等级航道

19、、区域重要航道和主要港口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提高前期工作质量,确保规划建设目标的实现;重点开展法律法规、资金筹措、船舶标准化政策、枢纽通航联合运行机制、等专题研究;重点开展数字航道、智能水运、安全保障、珠江口门航道治理、高坝通航和梯级联合调度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研发,逐步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5、加强保障能力建设,确保水路交通安全在重要航段,逐步建立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安全应急系统。加强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的监控,防止船舶污染,确保水路交通安全;建设水路运输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四省(区)互连的珠江水系水运信息网络系统;着力加强航道助航标志及监测系统,航道通讯管理配套设施、装备等建设。6、调整水运结构,完善运输市场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培育珠江中上游运输市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发示范船型、淘汰落后船型,加快船型标准化的进程;加强运输组织管理,引导提高运输集约化水平,能源利用率和运输效率;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珠江三角洲和西江干线应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水运市场,消除市场壁垒;加大监管力度,引导运力有序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