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漫画类试题答题技巧1.什么是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图画,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表达效果2、漫画构成要素: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分构成。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画情画景;画注是对画情画景的提示与注解。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品味,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了解漫画的构成:3.漫画的分类A.单幅漫画。只有一张图构成,表现一个动作、一个情景。B.多幅漫画。有几张图连缀而成,表现一件事、一个过程。4.漫画的表达效果A.讽刺 B.警示漫画类试题考点:(1)描述画面 例 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
2、,回答问题。 (共 5 分)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解题指导 说明漫画内容 说明漫画内容:一般是对漫画(图案)内容进行客观地介绍性地说明。不添枝加叶,不带任何个人情感,不议论,不抒情。说明的顺序 :可采用“由上到下” “由左到右” “由外到内” “总分总” “总分”等的说明顺序。如有标题,一定要先写出来(如“这是一幅标题为的画。 ”),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 。(1)画面的内容: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1、 ( 2011 烟台)请用两三句
3、话概括画面的内容。(3 分)2、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3、请对下面这幅漫画内容作简要说明。漫画类试题考点:(2)概括寓意;揭示图画寓意考点解说: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画的整体领悟能力。这是图文转换题的重点考查题目。常见题型:(1)说一说含义(2)讽刺的现象(3)拟一个标题(4)谈一谈感想技巧一: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寓意。技巧二:结合漫画的画面来拟标题。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 分) 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6 字以内(1)(2)答案示例:(1)老友的困惑、如此“兄弟” 、忘本、势利眼、发迹之后、“翻脸”不认友技巧三:联系漫画中的文字来理解漫画的讽刺意义。例 2.(2010 年泸州卷
4、)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2 分)技巧四:透过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例 1、 (2011 鸡西)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它的含义。例 2.(2010 年泸州卷)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2 分)练习 1 (2011 山西)认真观察漫画,给它拟一个标题 (8 个字以内) (2 分)练习 9、( 2007 年浙江台州中考题)(1 )请用简明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2 )请你简述这幅漫画的寓意总结【注意事项】(一)说明内容:这是一幅题为“ ”的画,先背景后画面,从中央到两边,注意顺序。(二)揭示寓意读准漫画标题细察
5、漫画主体品味漫画文字寻找生活依据1、答案:这是一幅题为没听天气预报 的漫画。画面中下着雨,中央摆着一张写有 “神算”的桌子,桌后坐着一个戴墨镜双手护住头的算命先生,画面左前方是两个行人,他们共撑一把伞都扭头笑看算命先生,右后方是一个身穿雨衣笑看算命先生的行人,他们都在嘲笑算命先生。解说画面内容窍门审清画面上有什么选准切入点:(1)整体入手,先总后分;(2)中间切入,主体部分切入,关键部分切入以切入点为参照物交代方位讲究说明顺序2、 这是一幅题为 “宝宝快跳”的漫画。 。爸爸和妈妈举着一根高高的横杆,孩子因无法逾越而无奈地站在横杆下方。3、 两个相对的成年人,在他们的脑袋里装的却是几个玩耍的幼儿
6、。盘点技巧 说明漫画内容说明漫画内容(1)客观介绍说明。(2) 不议论,不抒情。说明的顺序 (1)有标题,要先写 “这是一幅标题为的画。(2 ) 再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 。漫画类试题考点:(2 ) 概括寓意;揭示图画寓意考点解说: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画的整体领悟能力。这是图文转换题的重点考查题目。常见题型:(1 )说一说含义(2)讽刺的现象(3 ) (3)拟一个标题(4 )谈一谈感想1、 答案示例:我们(中小学生)应该远离不安全食品,保护身体健康。2、 答案示例:讽刺那些自己的言行效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的现象。 【答案】示例: (2)反映了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却不
7、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和品德培养3、 答题指导要正确把握寓意必须注意:一、首先弄清楚主题的指向。一般考查初中学生的图画的选材为:社会发展类。以反映时代进步的时事新闻、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地域人文类。以反映文化、体育、民俗等富有地域氛围的人文类题材。教育类。包括家庭、学校等教育方法类题材。青少年思想道德类。包括尊老爱幼、社会公德等。环境保护类。包括节约能源、资源等。二、注意题目或图画中的文字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我们答题的钥匙。三、跳出图画看图画。图画往往反映了一种普遍的问题或现象,因此,要进行想象和联想,由个别现象到一类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四、注意题目要求,是直接考查寓意或含义,还是把它作为背景能力来考查,一定要清楚,同时语言要尽可能的简练准确。讽刺生活中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