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杨宗仁第一阶段讲座2012 年 5 月 26 日星期六一、前言第一天主要是对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做一个介绍:兴趣、注意,对人的交往、语言互动。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处处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这样在社会就可以立足。前两个礼拜有个自闭症的成人来找我,在香港读了一个学位,在台湾一直没找到工作,去联华科技公司应征,做了性向测验,发现喜欢单打独斗,不喜欢团体合作,因此被拒绝录用。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尽量帮忙别人,你让别人成功,你自己就能成功。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做家事,你让他被别人利用,能够被别人利用的人才是有用的人。帮老师跑腿。现在的研究证明:非常小的孩子,就乐于帮助别人。自闭症的孩子在这方面就有困难。举手之劳帮助别
2、人,别人就会喜欢他。我们得注意不是我们帮他做事情。应该在幼儿园让他帮其他小朋友发快餐盒、作业,这个过程还可以去认识同学。我们有些小朋友不认识人家的脸孔、姓名,发作业的时候可以把人名和脸孔联系在一起。总之一句话,让孩子多做事,多帮忙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学会种种社交技能。在家里面我的第三个孩子喜欢帮别人跑腿,我就特别喜欢他。我老婆老大和老二都叫不动。在这个团体里是否受到别人喜欢,关键在于你是否对别人有帮助,很多事情是举手之劳。2这个可能性还是很高的。最终是要更加有机会交流和互动,交流的内容不重要,这个过程重要。你不能逼小孩和别人交流,只能营造氛围,强迫游戏就不是一个游戏了,变成工作了,要循循善诱
3、,要有耐心,你在中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第一步是和你的互动。如果这个都不行,去机构和早教都没有用。第二步才是加入 1 个两个小朋友,慢慢增加。这个是大原则。技巧很多,9 天都讲不完,需要你自己看书,看视频。重要的我在这三天多讲。-二、自闭症参考书目:红色部分为推荐书籍,可以上淘宝网去买:自闭症参考书目杨宗仁整理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tw(人幼工作室)有打星号者可以优先阅读1. *杨蒉芬(2005): 自闭症学生之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2. 黄金源编(2008)。自闭症学生的疗育策略。台北:心理出版社。3. *杨宗仁、张雯婷、江家荣译(2003):自闭症者家长实战手册。台北:心理。4.
4、 *杨宗仁译(2004): 亚斯伯格症学生实用教学策略: 教师指南。台北:3心理。5. *杨宗仁、张雯婷、杨丽娟译(2005):亚斯伯格症学生-教育人员与家长指南。台北:心理。(Richard Simpson 第七章: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26. 孙秀惠译(1996):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第二十三章:数字天才宝一对;第二十四章:自闭画家的心路历程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27. 宋芳绮,谢瑷竹(1997): 天才自闭儿。台北 : 远流。28. 许静婕译(2005)。玩出优秀,玩出健康115 个促进感觉统合的简单游戏。台北: 久周文化出版社。5每本主要内容介绍:第一本书是实
5、用为主,针对一些休闲活动和语言沟通,收集 360 个家长和老师解决了行为问题语言问题社会沟通问题的实例。上厕所、不吃饭、不停问问题都是如何解决的。第二本书 AS 学生为什么会自言自语,怎么解决,每天问多遍的同样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他问你的时候你可以问他答案是什么,或者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他自己去看,写三张贴纸,问一次贴一张,问第四次没有贴纸就不能再问了。第三本书给普通班的老师和家长看的,以后就读普通幼儿园小学发生什么样的困难,怎么去处理。能力比较好的儿童,现在都说是AS。理论上比较难区分。第四本是自闭症的概论书籍。第五本是解开人际之谜的理论书籍。第六本和第七本是教学手册。可以参考,但是不
6、适合硬套。第八本是自闭症学生的疗育手册。第九本是我们三个人翻译的,对于沟通,对于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有详细说明。第十本是结构化教学,也适合高功能、AS 的孩子。第十一本是游戏融合与自闭症。老师带动的技巧这这里会讲。第十二本对高功能和 AS 有深入的描写。他们有什么特征、想法解读、心智如何,有什么策略?能力不错智商高的孩子需要看。第十三本针对自闭儿的介入。6第十四本比较厚,上下两册。地板时光我觉得是可行的,长久来说比较持续,但是要学会教学比较难。是完全的极端的发展学派的应用,是没有招式的,和张无忌的套路。同样的,地板时侯就是随瞬而转,我们基本就是依照发展学派的精神,融合各种技术,用行为学派里的增强、
7、作业分析、功能分析、正向行为的支持,结合视觉提示、结构化教学等发展出来的 PCI。第十五本说家中就是最好的教学场所。你们要能够仿效这种精神,把家庭变成学校,但是不要变成炼狱。不要说“开始上课!眼睛看老师,手摆好!”要轻松。第十六本你看了之后就知道别的家长怎么做的,孩子怎么走出来的。其他不一一详述了。看书很重要。虽然是繁体字的书,但是各位至少要看一本吧。-三、PPT 取得注意力的几个方法 参与他,模仿他 看儿童注意力所在的地方,予以说明 进行儿童有兴趣的肢体动作游戏 夸张的表情与动作 声光玩具 进行儿童有兴趣的各种活动7让孩子笑非常重要,天天都要笑。有种瑜伽叫“笑瑜迦” ,通过笑来改善生活。视频
8、一:让哥哥去引导自闭症弟弟笑,只要弟弟能笑,他就可以得到奖品。扑腾、挠痒痒、对着脸笑就让弟弟笑了。通过做一阵子,弟弟能够对人产生兴趣。第一步就是对人产生兴趣。要了解人、要能够改变人。怎么去帮助别人,让别人提升。视频二:妈妈和孩子互动,轮流骑大马等等手势动作的理解、交流和沟通。在骑大马的过程中,知道双手双脚夹紧,也起到感统的训练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学习的更多,游戏中智商、社交都能提高,能提高 10 分左右。昨天视频中 3 岁半的孩子经过游戏,智商从 95 提高到 135。尽量别让孩子看电视,会变笨。晚一点接触电脑。我家 9 年都没有看电视了。我小孩子在小学完全没有看过电视节目,非常聪明。他妈妈
9、表情一直是轻松严肃是笑的,轻松愉快的,才能真正诱发他们对你的兴趣和游戏的兴趣。早期是完全不理他妈妈的,现在和他妈妈很黏。他妈妈一给他戴帽子,他就知道要趴下轮到他了。视频中的孩子当时 3 岁半,有口语,和别人有交流。视频中模仿介入妈妈的访谈经验:四岁半才读幼儿园,为什么不建议他早去呢?一个是说话不清楚,会有挫折感。问他妈妈:“为什么我都没有朋友。 ”他很有自觉感,8能力很强。很典型的自闭症,走进了,看一分钟就能判断出来。RDI 分为 6 集,24 阶段。但是 RDI 的问题是教孩子不太可能按那个活动教,都是临时起义的,没有办法按设计好的进行,当场看适合什么样的活动就玩起来。有些人的问题是那些活动
10、不但孩子不喜欢,还会哭闹,那些活动就有问题。最好很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的活动中。妈妈的心态调整很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孩子的方式去运行,以没有压力的方式介入。没有压力不代表没有规矩。有些小孩子喜欢开关,一开,妈妈就做一个动作,这个孩子疯狂地开关,妈妈就不停做动作,通过这个和孩子互动起来。这个小孩子很喜欢看旋转的马桶、水、洗澡水,怎么利用这个兴趣呢?买一些塑料的玩具,轻轻放在里面,他会看水,玩具,对玩具产生了兴趣,然后把玩具放高,妈妈去指,孩子就看,当时还只会摇头,看到喜欢的玩具就停,等他看妈妈的时候再把玩具放进去。流水玩具妈妈,绕了一个圈让孩子注意到了妈妈。很多 AS 的孩子有以下几个特征
11、:有知识有学识,就是没有常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知人情世故。知人知面不知心,知理知法不知情。常识怎么来,来自于生活经验。在广州一个孩子,小学 5 年级,我9和她妈妈他一起吃去早茶,吃完买单,让这个孩子去买单。这孩子把账单对着送菜的窗户直接丢出去。后来带他出去去找服务员,结果他看到一个老人就把账单塞给人家,不知道什么是服务员。另一个孩子也是不认识服务员,服务员就在旁边不认识。昨天视频中的女孩英文很好,但是她看不懂手势。常识无穷无尽。在台湾,红灯亮,行人会停。在大陆,红灯亮,行人不一定会停。这个就是常识。AS 的孩子半夜看红灯也拉住爸妈不让走。第二阶段可以训练聊天,训练聊天的技巧,但是没有办
12、法训练聊天的内容。各位不要以为逛菜市场、买水果、逛街没有意义。不要整天关在机构里面从早上到晚,没有天日,唯一常识是我在一间小房间里过了一辈子。有些家长元旦还加课,不让他出去玩,小孩子就过着悲惨的人生。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是旁白,让他关注到身边的人在做什么。后来语言好,旁白很重要,不停地输入,有一天就爆发。旁白也是协助他明白这个世界的运作。教小孩子两个方面最重要:1 有动机 2 理解。有些孩子不想玩,有些家长看不开,说不行,就要逼他做这个游戏。有动机他会想办法理解。凡是学习性的东西,都不要强迫。凡是规矩性的东西,都要坚持。垃圾放垃圾桶里,大小便拉厕所等。这是两个不同的态度。第一步先做信任感和亲密感的
13、建立。10二胎是是自闭症的几率是 5-10%,比一般家庭高,但也不是很高。视频三:孩子 1 岁、2 岁生日我曾经发现一个 7 个月的孩子有自闭症,从肢体动作表情发现等。但是认知能力如果强,就比较能够上手。视频四:孩子 6 岁半,向老师解释抢椅子的规则你可以在北京报家长成长团体。不要等,自己要先上手,我持续做居家介入,搜集视频,明年可以办一个介绍-四、PPT 社会性趋向的介入方式 各种情感交流的游戏 模仿儿童 规律性感官社会性活动的中断 各种简单的轮流活动(只要儿童参与其中即可) 以上活动的类化(泛化)( 包括人事时地物)如果能够玩游戏,就不用模仿了,程度越好越不适合模仿,程度越差,越适合模仿。
14、视频五: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老师在模仿他,他会看老师。开始有笑容、互动,目光交流,自我刺激不明显了,感觉是在玩。11模仿他是让他注意你的一个方法。对于中低功能孩子来说特别有效,不适合高功能的孩子。你模仿高功能的孩子他会生气。不信你去模仿你老公。当高功能的孩子躺在地上打滚,家长模仿他,他就会停下来。美国有个家长叫 Coffman,发现孩子是重度的,一天模仿了12 个小时,后来有互动,后来这个孩子上大学,后来成为机构的老师。爸爸本身是一个导演,为了他把导演工作辞职了,拍摄孩子,并进行分析做什么孩子有反应。国外发明一种用机器人模仿重度儿童。现在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视频五:通过模仿 1、 3、5 岁孩
15、子和其建立关系平行游戏时常独处。个案甲平行游戏时常有许多自我刺激行为。个案乙平行游戏时遇挫折不能接受。个案丙模仿时,意识到被模仿后动作频率加快,看老师、拉妈妈加入、回头看老师。诱发主动性和想象力。推球找介入者,且出现新动作点头。理解怎么去提升,就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不是所有东西都要教。就是他们有在观察,有在动脑筋,最重要的是带活他们,盘活他们。治本而不是治标。常有人问自我刺激行为怎么处理,不用处理,你就和他们玩。口语指令和互动的轮替。互动、合作、轮流、等待。12从模仿中找到契机,并且要有变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替个案动作旁白,替外界变化做一解释。节奏掌握很重要,时间和地点变化很重要。视频六:1
16、7、8 岁没有口语的孩子老师模仿他。最后会微笑,大龄重度青少年的社会性干预很困难,要让他们在居家自理、社区支持上下功夫。模仿是对一般儿童效果最好,模仿他立刻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介入几秒钟就有反应。笑容、一直在看你,这些都是社会性的标志。自闭症孩子要比较长的等待时间。重点是和孩子互动,让他开心让他笑最容易和他建立起亲密关系。模仿对以下孩子效果最好:1.口语表达能力不超过 4 岁孩子的水准,2.模仿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不用任何玩具,就两个人。如果有玩具的时候,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玩具身上。实在要用就用大球、大玩具。3.时间上,孩子可能五分钟以后才有反应。自然情境行为学派介入策略(Ingersoll 杨宗
17、仁加) 眼神交替(宗仁加) 手指指示的分享(point to share) 跟随近距离与远距离的指示分享 展示(show) 给予(give) 给予的回应(respond to give) 眼神追视(follow gaze for joint attention) 来源:Kasari et al. (2006)如果孩子展示一个分享的行为,你给他东西吃,就不正确了。强化物绝对可以用,但是分享的时候不用食物强化物。视频 10:一个喜欢车子的孩子,眼睛要看嘴巴要说,就把车子给他,从滑梯上滑下去。视频 11:一个喜欢数字的孩子,妈妈手指哪里就跳哪里。自然情境中发生的频率不好,要在生活中密集创造机会。在一
18、个情景里面密集地训练会,然后再生活中再大量的泛化。26视频 12:一本大图书,说眼镜让他按要求用手指指 视频 13:妈妈组装玩具,让孩子拿,妈妈点头提示表示对。这个比较好,比较有意义。比拿积木好,因为是组装玩具。视频 14:孩子和妈妈抢玩偶,妈妈用眼神看,孩子去抢。 这种过程就有非常多次的训练。头部和眼神要分开处理。视频 15:孩子和妈妈抢玩偶,孩子用眼神看,妈妈去抢,比较困难。这个孩子口语能力很好,但是跟随眼神不行,这个要做非常密集的训练。有的孩子就是教了很长时间,孩子还是就认不清是哪个老师。遥远星球的孩子 4,那个新加坡人,他跟我讲话的时候,我讲话的时候,他会看我;他讲话的时候眼睛不看我;
19、他脸上的笑容很少,表情很淡。我跟他说了,他说还有改善的空间。说明他有自觉,如果有自觉能力是最好。能力比较好的,才会意识到自己不受欢迎,才会去改善自己。视频 16:看眼神找东西孩子就过去的记忆去找,而不是转头去参照妈妈的眼神去找。27视频 17:看妈妈的眼神拿积木,一个搭在另一个上面训练角色要轮流,不讲话,用眼睛看。搜寻的时候小孩手也会动,大人不会动,光用眼睛看就可以了。可以把积木换成数字、汽车等他喜欢的活动也可以。视频 18:3 岁半的女生,先找到她喜欢的玩具。轮流玩套筒。妈妈做辩护,同样的玩具把速度变慢,最后孩子等待的过程看妈妈了。轮流套圈。变化就是一种分享的契机。 “lets go”就是一
20、种分享。视频 19:3 岁半的女生,助手游戏,帮妈妈拿积木,看妈妈的眼神确认。视频 20:三个不同的人和她玩老师配音、轮流、表情丰富、想象性游戏视频 21:玩接吻猪轮流玩,就开始看老师了,老师和玩具之间来回看。中断的时候孩子没看老师,等到结束之后才看。要自然一点。介入的原理原则:28和跟随孩子的脚步的发展学派的做法不太一样。能力越差越是半结构化的设计。视频 21:结构化的视觉作息提醒能力好自己能抓住孩子的节奏,不用结构化的提醒,就可以和他互动起来。分享一定要有环境来协助你。三岁半的小女孩刚做分享式训练的时候,房间里放一颗树,第一天说“The leaf is green”,连续说了三天,都是同样
21、内容。每天和你说同样的内容,这就不是分享。想法解读、动机上的问题导致他没有机会分享,要创造一些机会让他感动,可以和你分享。视频 22:眼神追视,一起看图片等待,啊一声,两个人一起说,冰淇淋。妈妈用手指墙上一个新图片,每天换一个新的图片,和他分享。分享不要每天都重复。有一个想法解读,我知道你知道了呀。视频 23:妈妈眼睛看墙上,孩子也能顺势看过去。总结:桌面上的训练可以反复进行,是结构化半结构化的训练,生活中带他出去玩的时候随时分享:你看路边的小花好漂亮啊,超市29说你看这个西瓜好大颗呀。发展学派的跟随孩子的脚步是最高原则,但为了早点培养能力,要创造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情景。-四、自闭症需要广泛性介
22、入方案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 自闭症需要广泛性介入方案 游戏是一种广泛性的介入策略游戏是儿童的小型试验室,通过游戏儿童来发展肢体动作、语言沟通、社会能力。第一类是最基本的游戏就是追逐性的游戏。应该多和孩子玩追逐性的游戏。像红绿灯、木头人、抓尾巴等都是追逐衍生出来的游戏。在屁股后面放一个丝巾,孩子追上了他就抓下。第二类是打架游戏。第三类是假扮游戏。第四类是球类游戏。还有踢锅锅的游戏、躲猫猫等游戏。慢慢把想象性的游戏加进去,边跑边说我是大眼狼等。视频 24:幼儿园孩子玩打架性游戏。打架有什么困难?需要具备很多能力。要敢进行肌肤上、肢体上的碰撞,要能够眼观四方、耳听八面,要很灵活、能够闪躲,要
23、知道这个事玩的,不能打伤。这个恰巧是我们孩子弱的地方。自闭症的30孩子玩抓别人的时候不容易抓到别人,但是老被别人抓到。假动作很重要,假动作和想法解读有关系。不会做假动作骗过别人。视频 25:幼儿园孩子桌面上打架,老师一看就假装不打了。平时要多和孩子玩追逐和打架的游戏。学前训练玩一些游戏,让他以后能够和同学玩起来,透过这些玩具游戏吸引别人过来。所有游戏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经验。有些孩子经过生活经验的训练,突然就可以玩假扮游戏了。1. 目标广泛:社会互动、情绪调控、沟通表达、心智解读等。2. 时间要广泛:每天 3-4 小时,每个礼拜 25 个小时以上,至少要介入几年。半年时间不行。要干预 3、4 年, 5、6 年。3. 人员要广泛:家长、老师、同学。4. 地点要广泛:一定要把孩子带到外面去,有安全感的环境都可以带去。可以扩充兴趣,提升兴趣。5. 活动要广泛。认知性游戏、肢体性游戏、社会性游戏、沟通性游戏这四个方面要同时发展。游戏是比较能够达到多重目标的功能。视频 26:一个孩子和他哥哥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游戏的社会层次达到共同焦点,介入目标-发展问答技巧。角色轮流。这个孩子回答问题没问题,提问有困难。有两种方法,一种没有设计主题和剧本,一种是设计好主题和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