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造-至-段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交底)-项目部-年-月1目 录总则4一、有关规定4二、施工工艺标准61、电缆工程.61.1 一般规定61.2 电缆沟要求71.3 电缆径路及敷设技术要求71.4 敷设电缆的施工程序81.5 电缆防护81.6 电缆接续91.7 电缆标设置92、室外箱盒安装.102.1 站内、区间(非桥梁)箱盒安装102.2 桥梁上箱盒安装122.3 室外设备及配线123、信号机的安装.133.1 一般规定133.2 桥梁上信号机安装154、轨道电路154.1 钢轨绝缘安装154.2 站内轨道电路154.3ZPW-2000A 无 绝缘轨道电路.1624.4 桥梁上电气绝缘节处设
2、备布置204.5 调谐区禁停标志牌安装214.6 机械绝缘节处设备的安装214.7 补偿电容的安装224.8 室外设备防雷及地线234.9 轨道横向连接及设置标准245、安装装置245.1ZD 型电动转辙装置安装.255.2 电液转辙装置安装.256、防雷、接地、油漆、硬面化256.1 设备防雷、接地.256.2 综合地网设置.266.3 信号楼接地母线设置方案.276.4 防雷其他要求.276.5 信号机设备油漆.286.6 设备硬面化.286.7 信号设备名称书写.287、室内工程工艺要求297.1 一般规定.297.2 机柜安装.297.3 电源屏安装.307.4 室内布线.307.5
3、电缆引入.313-改造-至-(不含)段信号工程由-项目部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中严格按施工规范 、 技规 、 维规 、 验标的要求进行施工总则:1、根据铁道部信号维护规则业务管理第 5.4.3 条规定:所有器材必须经过维修单位测试合格方可上道安装使用。并同接管单位签定器材检测协议 。2、所购设备一条线上必须统一,同一设备采用同一型号。3、信号过渡方案要提前与电务段碰头协商。4、综合防雷施工(综合防雷施工必需提前通知电务段,以便旁站监理) 。5、相关设计文件及“四电集成”有关技术要求执行。6、严格执行设计文件 、 信号设备施工规范 、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 、 铁路信号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铁
4、运【2006】26 号、运基信号【2007】535 号、运基信号【2008】362 号、 ZPW-2000 自动闭塞施工工艺培训三本教材 (室内、外设备安装工艺和数字电缆施工工艺)等有关规定第一部分 施工准备一、施工范围既有电化改造、车站微机联锁及区间自闭工程二、有关技术资料1、设计说明书工程开工前交电务段一份。2、室内组合柜架、沟槽、电力引入、照明安装等设计施工图与电务段审定后方可施工。3、逐站进行技术交底并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后方能开工。三、有关资料收集1、施工中收集资料:室内:(1)熔丝、断丝报警、电源环线配线表;(2)TDCS 配线表(含电源环线、通信线等) ;(3)微机检测配线表(含电源
5、环线、通信线、各采集分机间电源环线配线表等) ;(4)各种合格证;(5)联锁试验记录;(6)电气特性测试记录;(7)电源测试记录。室外:(1)电缆标石埋设径路图(包括接续标) ;(2)电缆测试记录(3)隐蔽工程记录;(4)电缆防护记录;(5)施工日志;(6)有关工程协议;(7)建筑限界(8)接头记录(9)电缆接续卡物资:(1)进场材料设备报验单;(2)设备器材测试记录。 (3)交设备器材入4围资质、合格证及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图纸等) 。2、有关资料竣工图要求工程开通后 30 天内交电务段(开通时交草图一份) 。3、电子版竣工图(如果设计院提供则一并提供给合肥电务段) 。四、有关设备要求1、标准
6、合格产品。2、质量符合要求。3、非甲供材料须经电务段检查,且协商选型。4、关键设备须电务段整修调整、入所测试。(1)转辙机;(2)继电器;(3)移频室内外设备;(4)变压器(含扼流变压器) ;(5)整流器;(6)定焦盘灯室;(7)防雷单元及防雷盒;(8)列车信号用灯泡;(9)阻容元件;(10)25HZ 室内外轨道电路设备;(11)信号点灯装置;(12)电源屏;(13)衰耗器;(14)电缆模拟网络;(15)断相保护器。5、有关入所设备,与电务段技术科签定器材检测协议 ,电务段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五、隐蔽工程检查1、地线。2、电缆沟。3、过道电缆。4、地下接续电缆须有电务段配合人员在工程质量检
7、查证签认单上逐项签字。第二部分 施工工艺标准1、电缆工程施工时电缆应按定长放置,不能有非常接头;在设备开通前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电缆损伤,都必须对整根电缆进行更换,不允许通过增加电缆接头等方式进行处理,杜绝信号电缆与其他缆线相互交叉干扰,严禁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同沟放置。1.1 一般规定1.1.1 工程所采用电缆的型号、按照施工图纸规定施工,电缆配盘必须正确,本次电缆是按照单根所提数量,一旦用错将出现多个接头。1.1.2 电缆敷设前应检查:电缆盘是否完整、无破损、无机械损伤、钢带外护层无破损开裂、硬化变质现象。1.1.3 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电气特性测试:51.1.3.1 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单盘测
8、试项目及标准应满足下表要求:序号 项 目 单 位 标 准 换算公式1导体直流电阻 20时 (芯线直径 1.0mm)/km 23.52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 20时 1L/10003绝缘电阻(芯线间,芯线对屏蔽层及金属护套间)km 10000 1000/L4 工作电容(0.8KHz1.0KHz) nF/km 282 L/10004绝缘介电强度 2min线芯间线芯对地V交流 50Hz 或直流1000 15002000 3000-a 导体电阻不平衡,即工作线对 两根导体之差与其电阻之和的比 值。1.1.3.2 普通综合扭绞信号电缆单盘测试项目及标准应满足下表要求:序号 项 目 单 位 标 准 换算公
9、式1导体直流电阻 20时 (芯线直径 1.0mm)/km 23.5 L/10002绝缘电阻(芯线间,芯线对屏蔽层及金属护套间)km 3000 1000/L1.2 电缆沟要求1.2.1 普通土敷设单层电缆时,沟深不得少于 800mm(电缆径路必须在护栏网上内)。1.2.2 普通土敷多层电缆时,沟深不得少于 850mm(电缆径路必须在护栏网上内) 。1.2.3 穿越道口或公路等处的沟深应大于本电缆沟深 200mm,且有钢管防护。1.2.4 使用电缆槽时,正常情况下槽盖上面距地面不得少于 500mm。1.2.5 电缆沟要直,底要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电缆埋设前要检6查电缆外皮是否损伤。
10、1.2.6 信号楼外电缆沟至“引入口”采用管或槽防护,并有必要的管(槽)口防护措施。1.2.7 干线电缆(两端进站信号机间)采用混凝土电缆槽,有条件的应使用电缆管道或砖砌槽道防护。站台应预留好电缆槽沟,截面积应考虑站场更改预留。1.2.8 要考虑站内主干通道和区间均在设计过轨处预留直径 50-100mm 钢管一根,具体位置由电务段提供,预留钢管的材料费用由电务段承担。1.2.9 区间电缆沟深不得小于 1200mm(电缆径路必须在护栏网上内) 。1.3 电缆径路及敷设技术要求1.3.1 电缆沟与最近钢轨底在线路外侧不得小于 2m,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沿与电缆斜面距离不少于 2m 的情况
11、下,此项距离可减至不少于 1.7m。1.3.2 在线路间不得少于 1.6m,若线路间距为 4.5m 时,此项距离可减少至 1.5m。1.3.3 电缆与地下建筑物之间距离不少于 600mm。1.3.4 直埋电缆与公路边的距离不得小于 1m。1.3.5 电缆应缓和地敷设在沟槽内,保持一定的自然弯曲,并不得出现背扣,电缆拐角处不得拐直角。1.3.6 电缆 A、B 端规定:站内:B 端在信号楼;区间电缆均以北京方面为 A 端;配线时必须按四芯组对角线进行施工,维修电话使用对角线配线。1.3.7 电缆槽道内接续采用地下接续方式,直埋电缆采用地上接续方式。1.3.8 室外电缆敷设时,1000m 以内不得超
12、过 1 个接续点,一条电缆中间设有接续点,必须是同一规格电缆;信号电缆要穿越铁路、公路及道口时,距铁路、公路、道口界限m 内不允许地下接续。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按路局要求按图纸设计定长订购。1.3.9 过桥电缆处必须留够余量:对枢纽内及联络线桥梁,在 10 米及以上 50 米以下,在一头留 4 米;50 米及以上,在桥两头分别留 4 米,并用软土(砂) 、砖进行防护。对正线桥梁,在桥梁上电缆槽道的锯齿孔处进行预留。1.4 敷设电缆的施工程序1.4.1 电缆径路在与电务段双方商定后,撒白灰做标记后开挖电缆沟及过道。1.4.2 检查深度及清理电缆沟内杂物。1.4.3 实测电缆长度、预配、搬运及电缆敷
13、设。1.4.4 设立电缆埋设标及电缆沟增补回填。1.4.5 进行敷设前后的电缆绝缘测试,及时填写电缆隐蔽记录,敷设前、后应由监7理单位及电务段检查合格签认,并作为验交资料。1.4.6 进行隐蔽工程的随工检查,应联系工程监理和电务段,检查合格并签认后方可回填,并作好记录。 (隐蔽工程记录一式三份交电务段一份存档) 。1.5 电缆防护直埋电缆一般采用软土防护,当通过铁路、公路、路肩坚石、土质不良等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必须减少电缆深度的地带,或于其它管道交叉时,应采用不同的防护方式。1.5.1 在靠近取土坑、接近地下建筑物、接近或交叉其他电缆 (新电缆下穿既有缆线通过) 、穿越地下排水沟、穿越耕地居民
14、点等必须减少电缆埋设深度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软土、沟槽进行防护;电力电缆不得与信号电缆同沟,当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距离应大于 100mm 并采用实体隔断防护。1.5.2 电缆跨越股道采用国标镀锌钢管并设置警示牌防护,防护两端应超过枕木头800mm。防护管内径应为电缆堆积外径的 1.5 倍以上,埋深应低于枕木底下见土200mm(不低于枕木底 800mm) 。1.5.3 电缆穿越公路时应用钢管防护,管两端应伸出公路边沿不少于 1m。1.5.4 电缆过水沟原则上走沟底、过水沟、水渠采用钢管防护、并进行包封。1.5.5 电缆与热力管、煤气管、燃料管交叉垂直距离小于 500mm 时,可采用
15、钢管防护,防护管长度两端各伸出交叉点不得少于 1m。1.5.6 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方式时,距离不得小于 2m,在小于 2m 而大于 0.5m 间敷设时应加隔热材料进行防护。1.5.7 电缆采用钢管防护时,两端管口应用麻袋片缠绕堵严。1.5.8 电缆置于外露盖板槽道内时,槽道内需填沙进行防护(填沙量至少盖住电缆)。1.6 电缆接续1.6.1 电缆接续方式1.6.1.1 直埋电缆接续采用地上接续方式。1.6.1.2 槽道内电缆接续采用地下接续方式(不采用热缩封装) 。1.6.2 信号电缆地下接续的技术要求:1.6.2.1 地下电缆采用 HDM-T 免维护地中电缆盒接续方式,其材料和操作工艺必须执行
16、HDM-T 免维护地中电缆盒作业指导书的基本规定。1.6.2.2 从事信号电缆地下接续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铁道部指定单位培训的上岗8合格证。1.6.2.3 信号电缆地下接续完成后,按规定填写接续卡片,并作为工程资料验交。1.6.2.4 选择地下接续材料,应根据电缆型号、电缆芯数的多少进行选择。1.6.2.5 地下接续的埋设标上注明“接续”和芯数及用途。1.6.2.6 地下接续点必须在竣工图(包括临时竣工图)上标定编号、座标。1.6.2.7 长电缆每 3000 米设置一个地上接续盒,就近设置于区间信号点。1.6.3 电缆地下接续质量要求:1.6.3.1 电缆接续必须保证 A、B 端及芯线相接正确
17、,应无虚焊、假焊、混线现象。1.6.3.2 接续人员必须有国家认可的接续证件。1.6.3.3 雨天不得进行地下电缆接续。1.6.3.4 电缆接续后必须进行电气特性测试,并作好测试记录。电缆地下接续时(接续前须封头处理) ,在接续处应埋设 1m 电缆槽防护,1.6.3.5 电缆接续由电务段及监理在场确认方可进行。1.7 电缆标设置1.7.1 直埋部分电缆径路直线距离不大于 50m 设 1 个电缆标(标石为复合材料) ,并按电务段统一要求油漆、喷字、编号;埋深 0.3m,需增设 0.4m 见方,厚 0.2m 的混凝土底座;每 100m 设电缆警示牌,在桥梁、涵洞、马路等交叉处加设。1.7.2 在电
18、缆沟分支,转向处必须设置电缆标(标明用途编号) 。1.7.3 电缆接续处应设置电缆接续标。并且要确保埋设的电缆接续标石与实际接续点的坐标一致,位置准确。1.7.4 在电缆穿障碍物处设电缆标。1.7.5 槽道内电缆标识设在槽道盖板上,字体字号与标桩的字一致。2、室外箱盒安装(所有箱盒使用复合材料,端子使用二柱端子)2.1 站内、区间(非桥梁)箱盒安装2.1.1 轨道箱、信号变压器箱、灯丝转换箱按设计要求执行。所有箱盒使用 SMC 复合材料箱盒2.1.2 变压器箱安装2.1.2.1 用于轨道电路时,箱盖应向所属线路方向开,同扼流变压器箱以线路为准在一条直线上,变压器箱最突出边缘距钢轨内沿正线不少于
19、 1500mm(防止大机捣固伤及箱盒) 、侧线不少于 1300mm,基础顶面应与钢轨顶面相平。扼流变压器箱保护管如太9短会造成电缆外露,必须在电缆引入封端时加长保护管。2.1.2.2 用于列车信号机(含高柱和矮型)时,安装在显示方向侧,变压器箱中心线对准信号机柱或机构基础中心,箱边距机柱边缘 500mm,站内基础顶面应与钢轨顶面相平(矮型通过改造引线管实现) 。2.1.2.3 用于道岔时,变压器箱基础面与轨面平,电缆引入口应与转辙机引线孔相对,道岔引入线采用胶管防护,胶管中部着地(高速道岔引入线与接线盒连接) ,变压器箱应在角钢前端纵横各 200 毫米的外方。2.1.2.4 变压器箱两基础要求
20、水平,螺栓要紧固。2.1.3 方向盒安装2.1.3.1 方向盒两基础中心线应与钢轨平行,打开盒盖,基础中心连线与胶室隔墙相叠的基础应对信号楼。2.1.3.2 方向盒与信号、轨道设备在一起时,其基础顶面与钢轨顶面相平,如果方向盒距线路或信号设备较远时,方向盒基础顶面距地面 150200mm,若地势低则培土保证,但低洼车站要求基础面平轨面。2.1.3.3 直埋电缆沟处方向盒不能置于电缆沟上方,盒中心距线路中心不应小于2300mm。2.1.4 终端电缆盒2.1.4.1 站内用于信号机时其基础顶面与钢轨顶面相平。2.1.4.2 终端盒安装要求平整,螺栓要紧固。2.1.5 箱盒端子编号要求:2.1.5.
21、1 变压器箱靠箱边为奇数,靠设备边为偶数,自右至左依次编号,用于轨道电路时,第一块和最末一块端子不装。2.1.5.2 方向盒端子,面对信号楼以“1”点钟位置为 1 号端子,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2.1.5.3 终端电缆盒端子从基础开始,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2.1.5.4 变压器箱箱内直二柱需设置作用铭牌。2.1.6 箱盒灌胶灌胶前应将箱盒内清扫干净,沾有污油的地方用汽油擦洗干净,检查麻袋片是否将防护管口与钢带耳朵之间的空隙堵严,以及电缆备用引入口是否堵严。灌胶后应确保胶面光亮、整洁、无泡沫,无麻面皱纹及塌陷,备用引入口同时用胶封严,分体铸铁方向盒除主胶室外,其它胶室的胶面高度应一致。数字电缆要
22、用冷封胶灌注。电缆10进入箱盒在灌胶时,电务段现场确认电缆测试合格后,旁站监理施工单位封胶。2.1.7 区间方向盒安装2.1.7.1 区间方向盒设在平行线路距发送单元(空芯线圈侧)2-4 米位置,高于地面 350mm400mm。基础垂直于钢轨。如图 2.1.7.1a、b 所示。图 2.1.7.1a 区间路基段方向盒安装示意图图 2.1.7.1b 区间路基段方向盒安装示意图2.2 桥梁上箱盒安装桥梁上方向盒及终端盒均选用 SMC 复合材料箱盒。2.2.1 方向盒安装FSJ11图 2.2.1 区间桥梁方向盒安装示意图 图 2.2.2 区间桥梁终端盒安装示意图2.2.2 终端电缆盒区间桥梁方向盒设在
23、平行线路距发送单元边缘(空芯线圈侧)2-4 米位置,高于盖板 250mm300mm。基础垂直于钢轨,砖砌水泥硬面化进行稳固。如图 2.2.1。用于信号机时,其基础应在加工信号机柱时同时加工。保护管法兰盘高于盖板50100mm。如图 2.2.2。2.2.3 箱盒端子编号按照箱盒端子自带编号进行配线。2.2.4 箱盒灌胶同 2.1.6 所述。2.3 室外设备及配线室外设备标牌齐全,统一为蓝底白字反光铭牌。2.3.1 电缆芯线配线加 3mm 套管(颜色统一) ,线环开口方向朝顺时针,多余线头在套管内的长度不大于套管长度的 2/3,电缆盒以 5mm 套筒留 3 圈余量为宜, ,XB 箱以6mm 套筒留
24、 6 圈余量为宜,软线配线采用自绕线环加套管(套管长 15mm、颜色统一) ,电缆在下,软线在上,并分层用加镀铬平垫片(垫片不得压套管)隔开。2.3.2 电缆盒主管引出的电缆芯线与端子应呈放射型,线头处绕成鹅头花状。副管线沿盒边用尼龙丝扣间距 10mm1mm 绑扎均匀,电缆芯线剥头应根据不同的万可端子需要确定,同一类型的万可端子的电缆剥头长度要统一,有 1#端子标记,所有电缆配线(含备用芯)加装束号牌,每一根主干电缆增配一对贯通备用芯线至最远端,并做入竣工图中。2.3.3 变压器箱电缆横向迂回线把绑好后,对准端子向左右两侧分线,从衬板孔中穿出(留有 23 个线环的余量在下面) 。2.3.4 变
25、压器箱软线配线,采用 4.0MM 直径镀锌铁线加塑料套管固定支架,用浮把沿箱底均匀布线,线把高度与器材底面平,用尼龙丝扣绑把(标准同 4) 。2.3.5 信号机变压器和灯口线采用 70.52 线,按照灯的颜色区分来配线,即:黄灯用黄线,绿灯用绿线,红灯用红线,白灯用白线,绿黄回线用灰线,红白回线用黑线。调车:蓝灯用蓝线,回线用红线。去灯口线也可以采用分色专用信号机电缆。2.3.6 高柱信号机箱盒与机柱间连接采用镀锌钢管,并应考虑平、直。2.3.7 电转机外线走线不准从减速器上方穿过,外部不准从角钢下方穿过,并使用接插件。122.3.8 引入线孔用胶堵防护。2.3.9 同种箱盒规格统一、电缆铭牌
26、齐全、书写统一规范、内部完好整洁、器材布置统一整齐、备帽满帽且齐全,禁用铁螺帽或黄色铜螺帽,内有图实相符的原理图和配线图(贯通备用芯线要体现并提供电子版) 。2.3.10 既有线站场改造拆除的配线,要做到两头清。3、信号机的安装3.1 一般规定3.1.1 安装位置符合限界要求(见表 3.1 3.2) 。3.1.2 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应与信号机在同一座标处安装,当不能设在同一座标时,出站(含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显示前方 1 米或后 6.5 米范围内,进站及调车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应设在信号机前后 1 米范围内。区间信号机位置根据设计坐标位置,确定信号机机柱安装位置,距发送调谐单
27、元防护盒(列车正向运行方向)中心 1000mm(可在 0200mm 之间调整) 。3.1.3 信号机应设在所属线路左侧。3.1.4 地形地物影响显示而需设于线路右侧时,须经铁路局批准,机构应设于所属线路左侧。3.1.5 机柱、基础埋深不足时应培土硬面化,护坡。3.1.6 高柱列车信号机设置,在保证限界不倾斜(机柱与梯子中心一致)的前提下,应主动同电力施工人员配合进行调整,防止电力支撑杆遮挡信号显示。3.1.7 高柱信号机必须进行接地防护,采用 25mm2软铜电缆将各机构、反光铭牌分别与信号机梯子连接(含梯子接头) ,信号机梯子用 25mm2软铜电缆接至贯通地线。3.1.8 信号设备的金属外缘与
28、接触网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 2m,与回流线距离应大于 1000mm,当距离不足 1000mm 时,应加绝缘防护,但最低不得小于 700mm。3.1.9 区间信号机为铝合金机构,站内矮型信号机为铸铁机构;高柱信号机梯子要镀锌处理,撑为直角;机构与箱盒连接处的镀锌钢管要加工弧度,连接箱盒的一端高于连接信号机的一端(防止箱盒进水) ;机柱用白色防水外墙涂料粉刷,机柱封顶。3.1.10 信号机要有白底黑字反光铭牌;信号机灯泡采用卤钨柱型新光源灯泡,转换按钮有封线。3.1.11 新设尚未开始使用及应撤掉的信号机,均应装设无效标,并应熄灭灯光。信号机无效标为白色的十字叉板,装在色灯信号机构上。3.1.1
29、2 正线区间路基段及站内高柱信号机应采用环形预应力混凝土信号机柱,机13柱梢径为 150mm、水泥封顶。机柱坑洞采用人工开挖。取消卡盘,稳固方式采用在级配碎石层灌注 600mm 高的混凝土(高于地面 50100mm,混凝土材料选择执行铁路信号施工规范 14.2 的要求) ,以保证路基密实度。区间路基段高柱信号机安装如图 3.1.12 所示。图 3.1.12 区间路基段高柱信号机安装高柱色灯信号机建筑接近限界 单位(mm) 表 3.1水泥信号机柱 所属线路中心至使用名称 型或高柱 长度 埋深信号机构最下方灯位中心至轨面信号机柱中心信号机构中心1 进 站 或 进 路四显示带引导及进路表示器8500
30、 1700 3500 2900 26702 出站 四显示 10000 2000 4700 2900 27003 通过 三显示 8500 1700 4500 2900 2600矮型色灯信号机建筑接近限界 单位(mm) 表 3.2序号使用名称 型式 机构间距基础埋深 基础顶面距轨面基础中心距所属线路中心机构中心距所属线路中心1 出站或进路 五显示 340 400 200300 2199 20292 出站或进路 四显示 340 400 200300 2199 20293 出站或进路 四显示带表示器 340 400 100200 2199 20294 出站或进路 三显示 500 200300 2029
31、5 出站或进路 三显示带表示器 500 80120 21636 出站或进路 二显示 500 200300 20297 复示 方板一显示 500 200300 20953.2 桥梁上信号机安装区间桥梁上信号机为矮型信号机,采用铝合金机构,采用热镀锌处理支架安装在栏杆上。 (现场定标)4、轨道电路4.1 钢轨绝缘安装14正线线路及道岔区内绝缘按技术要求,由线路施工单位负责安装;禁止使用非高强度绝缘,一经发现非标绝缘,要立刻与线路施工单位协调更换4.1.1 安装前应根据双线轨道电路图进行调查,核对绝缘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定钢轨类型以准备钢轨绝缘的规格,核实绝缘外两钢轨间必须有 8mm 的间隙
32、。4.1.2 遇到没有轨缝、轨缝过小或轨道端有肥边,请工务配合,调整足够轨缝后方可安装。4.1.3 钢轨绝缘的安装应做到钢轨、槽型绝缘、鱼尾板之间相吻合,绝缘零部件齐全无损伤,绝缘顶面应于钢轨顶面齐平,螺丝栓平直紧固,配件齐全,且高度强度螺栓穿入方向应交替配置。4.1.4 绝缘安装应与整个施工进度相互配合,不宜安装过早。4.2 站内轨道电路4.2.1 钢轨引接线采用 FYG 防腐线(取消过轨 HZ0) ,道岔跳线及箱线采用 FAD 防腐线,ZPW-2000 设备采用 FYGT 防腐钢包铜引接线,电化区段采用扼流变轨道等阻连接线,FYG 防腐线、FYGT 防腐钢包铜引接线、扼流变轨道等阻连接线(
33、均加双且一线一头)在箱盒一侧采用带螺杆的方枕加装尼龙压线卡固定后,并用 M 型线卡加膨胀螺丝固定在水泥枕上,方枕长度为 250mm,各种线要紧靠工务水泥枕,方便大机捣固,固定后不得与箱盒外壳、扼流中点连接板(整体连接板,如不是整体需要加辅助线)相碰,中点连接板的水平扁钢部分需采用塑料护套包扎,钢轨引接线及道岔跳线穿越钢轨时,距离轨底不少于 50mm,用开口胶管或防混卡防护。4.2.2 横向扼流线、中点连接线穿越钢轨固定方向与连接线相同,横向纵向走线用水泥方枕固定后,并用 M 型线卡加膨胀螺丝固定在水泥枕上,水泥方枕埋深与地面平,间隔 1.5m2m。4.2.3 钢轨接续线、横向连接线采用双套塞钉
34、式,在水泥枕上加固定卡(均加双);辙岔芯线处采用“四纵两横”单套尖轨与基本轨采用“四横两纵”单套。4.2.4 扼流变压器中点连接板根部应保证与扼流变压器外壳的安全间隙,扼流变螺栓长度应满足备用量要求。4.2.5 引入线塞钉孔距鱼尾板端部为 100mm 左右,第二孔与第一孔间距应不少于孔径的 3 倍,引入线从塞钉下斜 45 度,并不得与鱼尾板接触。4.2.6 使用卡具和卡钉固定时(参照合宁线标准执行,具体要到合宁现场参观) ,与钢轨垫板、防爬器距离不少于 20mm。4.2.7 引入线与箱盒连接时,绝缘片、管要完整无破损,螺母要拧紧,不得有松动1514.5 m15.014.5 m15.029 m3
35、.0现象。4.2.8 引入线与钢轨连接应铆接牢固,无断股、无伤痕、无锈蚀、塞钉不得打弯、打锥、打入钢轨内侧应露出 1-4mm,塞钉与塞钉孔接触紧密,并涂漆封闭,连接线应涂机油油润。4.2.9 钢轨绝缘处应满足扣件、弹条不碰夹板的要求。4.3 ZPW-2000 无绝缘轨道电路4.3.1 轨道电路组成室外设备:空心线圈(机械绝缘节空心线圈) 、调谐单元 1、匹配变压器、防雷单元、补偿电容 C、钢轨引接线(钢包铜注油线) 、设备连接线、内屏蔽电缆(SPTYWPL23) 。室内设备:发送器、接收器、模拟电缆网络(含防雷) 、衰耗盘、轨道继电器。4.3.2 轨道电路结构“电气-电气”和“电气-机械” ,
36、两种绝缘节电气特性相同。调 谐 区 : 调 谐 区 长 度 29m, 实 现 两 相 邻 轨 道 电 路 电 气 隔 离 。机械绝缘节:由“机械绝缘节空心线圈” (按载频 1700、2000、2300、2600Hz 四种)与调谐单元并接而成,其电气特性与电气绝缘节相同。钢 轨 引 接 线 : 采 用 2200mm、 4200mm 钢 包 铜 注 油 线 (均加双且一线一头), 用 于 调 谐 单元 、 电 气 绝 缘 节 空 心 线 圈 、 调 谐 单 元 及 机 械 绝 缘 节 空 心 线 圈 与 钢 轨 间 的 连 接 , 并用 M 型线卡加膨胀螺丝固定在水泥枕上,固 定 良 好 。补 偿
37、 电 容 : 保 证 轨 道 电 路 传 输 距 离 、 接 收 端 信 号 有 效 的 信 干 比 , 实 现 断 轨状态的检查。4.3.3 电气绝缘节设备安装4.3.3.1 电气绝缘节处设备布置电气绝缘节处设备布置如下图所示:16L250、 500mm 7.4mm2 铜线空心线圈D1200mm调谐单元SPTYWA23 电缆或SPTYWPA2 电缆至电缆信号楼SPTYWPL23 电缆长度10000mm钢轨引接线:钢包铜注油线 ,与外轨的连接:4.20m 与内轨的连接:2.20m 连接方式:冷压塞钉匹配 变压器匹 配 变压器L250、 500mm 7.4mm2铜线调谐单元SPTYWA23 电缆
38、或SPTYWPA23 电缆1800mm调谐单元与匹配变压器之间的连接调谐区内不准设有机械绝缘节以及除组成电气绝缘节的设备与钢轨之间的连接点之外的其他连接点;否则两轨缝间要连接良好。电气绝缘节处设备表如下: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位 数量 备 注1 调谐单元 ZW.T1(F1) 台 1 F1:1700Hz、2000Hz2 调谐单元 ZW.T1(F2) 台 1 F2:2300Hz、2600Hz安装支架长 270mm 7.4mm2绝缘多股铜线匹配变压器 调谐单元钢轨侧箱盒17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位 数量 备 注3 空芯线圈 ZW.XK1 台 14 匹配变压器 ZPW.BP 台 25 设备防雷单元
39、 套 16 设备与钢轨引接线 2200mm 根 6 钢包铜注油线7 设备与钢轨引接线 4200mm 根 6 钢包铜注油线8 设备与设备连接线 250mm 根 2 7.4mm2多股铜缆9 设备与设备连接线 500mm 根 2 7.4mm2多股铜缆10 防护盒 台 3 双体防护盒11 小枕木 块 312 设备基础桩 根 313 小枕木卡具 个 614 钢轨卡具 个 615 轨枕卡具 个 64.3.3.2 调谐单元、匹配变压器、空心线圈的定位按施工图纸上给定的坐标,复核信号机的位置,并在钢轨或枕木上同时做好标记,然后根据已确定的信号机位置,按正向列车运行方向前量 15.5m,确定空芯线圈的位置,再从
40、空芯线圈向前、后各量 14.5m ,确定两端调谐单元位置,并分别作好标记。调谐区与信号机及禁停标的位置关系如下:调谐单元与匹配变压器间的安装:背对背安装在同一安装架上,调谐单元靠近线路侧。调谐单元与匹配变压器间的连接线采用长度为 250 mm、500mm,截面积 7.4mm2的带绝缘护套的多股铜线;与设备的连接采用冷压线环、螺栓固定,接线端子为 6 mm。调谐单元、空心线圈与钢轨的连接:连接线采用专用带绝缘护套的钢包铜线(均加双且一线一头、空心线圈镀锌板双螺栓) ;长度分别为 2200mm(外侧轨) 、运行方向信号机 禁停标1m 1m31m14.5m184200mm(内侧轨) ;与钢轨的连接采
41、用冷压塞钉式,与设备侧的连接采用冷压线环、螺丝固定连接。根据轨道电路区段分配的频率,选用相应的调谐单元;空心线圈使用电气绝缘节空心线圈(ZWXK1) 。4.3.3.3 冷压塞钉的安装塞钉在连接线与钢轨之间提供一个简单而又可靠的连接。塞钉由螺尾锥销、膨胀栓、压紧垫圈、锁紧螺母组成。根据厂家提供的作业操作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操作规程如下:将装有膨胀栓的螺尾锥销旋入拉头的内螺纹中;将塞钉推入钻好的孔内;扳动手动液压阀,使液压钳回到零位;将拉头放入液压钳的钳口中;扳动液压钳操纵手柄加压;液压钳行程到位,达到标定的压力;手动卸钳;取下液压钳;取下拉头,就完成了塞钉的安装。4.3.
42、3.4 空心线圈的安装在距离线路外轨内侧 1.8m 的地方挖一个 400450mm 深的坑;将空心线圈安装在基础上,并用两个 12mm 的螺栓固定;把带有空心线圈的基础放入挖好的坑中,注意调整其安装高度,使空心线圈盒体的顶面高出钢轨顶面的高度200mm;将基础坑回填好以固定设备;将连接线固定在钢轨上的塞钉上;将连接线用塑料卡箍沿着轨枕固定至与内轨连接;连接空心线圈与外轨,并将连接线用卡箍固定在一起以方便维修;将连接线连接至空心线圈两端,用螺栓固定。4.3.3.5 调谐单元及匹配变压器的安装在距离线路外轨内侧 1.8m 和距离空心线圈两侧 14.5m 的地方挖一个 400450mm深的坑;19根
43、据施工图纸所要求的频率将一个调谐单元和匹配变压器安装在基础上,并用两个 12mm 的螺栓固定;把带有调谐单元、匹配变压器的基础放入挖好的坑中,注意调整其安装高度,使调谐单元盒体的顶面高出钢轨顶面的高度200mm;将基础坑回填好以固定设备;将连接线固定在钢轨上的塞钉上;将连接线用塑料卡箍沿着轨枕固定至与内轨连接;连接调谐单元与外轨,并将连接线用卡箍固定在一起以方便维修;将连接线连接至调谐单元两端,用螺栓固定;连接匹配变压器与发送端或接收端的信号电缆。4.4 桥梁上电气绝缘节处设备布置4.4.1 受地势限制,桥梁上调谐单元、匹配变压器、空心线圈安装需要双方现场定标。4.5 调谐区禁停标志牌安装4.
44、5.1 路基段禁停标志牌安装禁停标志牌支柱分 3200mm、3700mm 两种(3200mm 标志牌用于分割点,不安装信号点号码牌) 。正、逆向禁停标志牌安装在所属线路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距线路中心29003200mm,支柱埋深不少于 1000mm。如图 4.5.1 所示。4.5.1 路基段禁停标志牌安装4.5.2 桥 上 禁 停 标 志 牌 的 安 装 ( 标 志 牌 的 规 格 要 求 按 技 规 要 求 做 ) 需 要 双 方 现 场 定 标 。4.6 机械绝缘节处设备的安装机械绝缘节处设备布置如下所示:防护盒匹配变压器调谐单元空芯线圈7.4mm2连接线1920mm20机械绝缘节处设备表
45、如下:序号 名 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 注1 调谐单元 ZW.T1 台 1 F1:1700Hz、2000Hz、F2:2300Hz、2600Hz2 空芯线圈 ZW.XK 台 1 1700Hz、2000Hz、2300Hz、2600Hz3 匹配变压器 ZPW.BP 台 14 设备与钢轨引接线 1600mm 根 2 钢包铜注油线5 设备与钢轨引接线 3600mm 根 2 钢包铜注油线6 设备与设备连接线 2700mm 根 2 7.4mm2 多股铜缆7 防护盒 台 2 双体防护盒8 小枕木 块 19 设备基础桩 根 210 小枕木卡具 个 211 钢轨卡具 个 212 轨枕卡具 个 2调谐单元与匹配变
46、压器间的连接线采用长度为 2700mm,截面积 7.4mm2的带绝缘护套的多股铜线;与设备的连接采用冷压线环、螺栓固定,接线端子为 6mm。调谐单元与空心线圈背对背安装在同一安装架上,调谐单元靠近线路侧。调谐单元及空心线圈防护盒中心距匹配变压器防护盒中心、调谐单元及空心线圈防护盒中心与扼流变压器中心之间距离分别为 700mm,且防护盒最外边缘与扼流变压器内侧成一直线。空 芯 线 圈 、 调 谐 单 元 的 连 接 线 安 装 在 同 一 专 用 塞 钉 上 , 并 与 钢 轨 连 接 。根据轨道电路区段的分配频率,选用相应的调谐单元,空心线圈使用机械绝缘节空心线圈(ZWXK) 。4.7 补偿电容的安装4.7.1 补偿电容容量:按照设计图纸标注容量进行施工4.7.2 补偿电容的设置轨枕卡具 与钢轨连接线700mm700mm21补偿电容布置图C C C CL空心线圈调谐单元空心线圈 调谐单元根据实际测量得出轨道电路补偿长度 L;然后依据此轨道区段分配的频率,对照设计图纸给出的“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数量对照表” ,查出此轨道区段应该设置的补偿电容数量 Nc;其计算方法为 =L/Nc,轨道电路两端调谐单元与第一各电容的距离为/2;(:步长;Nc:补偿电容数量;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