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既是化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化学学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都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参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每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但由于化学课程开设时间的关系,在化学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加突出。出现差异是客观事实,那么如何处理好学生个体差异性呢?一、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积极期望并把信息传递到每位同学心里。有经验的老师都清楚,班里的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学生都知道自己在老师
2、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期望是怎样传给学生并被学生“领会”的呢?除了语言渠道之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潜意识的途径,教师心理往往回不自觉地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等传递给学生。比如同是注视学生,对优秀学生教师目光往往流露出赞赏和期待;对待进生则往往包含着警告、批评、失望。又如教师的动作,对优秀生拍肩摸头,给予鼓励,对待进生则可能推推搡搡,因冷淡而造成厌弃,教师的这些体态语言背后的心理都会被学生觉察到。因此,教师仅仅做到避免对待后进生漠不关心或苛求、训斥等做法是不够的,还应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期望,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最值得依赖的,教师一个充满赞赏的眼神,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一句透着期盼的话语,都会燃起学生心中的
3、希望。我对促进生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知识你肯定能学会,没学会是你没用心,别怨自己脑袋,怨自己心,要不然你试试,是怨脑袋还是怨心。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教育家孔子认为:面对学生之间差异要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于这些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评价时,可以对这些学生采用“推迟判断”的做法。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化学才能。采用
4、对手教学方式-把学习差不多的两个人互视为对手,让他们相互勉励,相互竞争,相互比较,每考一次试,建立一次对手,让他们节节高。除此外要开展小组学习,关注差异,促进发展。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出现少数反应灵敏,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主动,而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消极被动的局面。我们在教学中只要能爱护和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三、 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当教师时间久了,对学生的心里缺乏了解,缺乏角色思考,教师要不失时机
5、地进行自我角色的变换,才会切实感受到每一位学生(或某一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1、做学生的“同学”。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奇,他们总希望教师是他们思想、志趣上的朋友,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为学生保守私人秘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心理位置交换”,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处事。作为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要经常反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得不恰当、不公正的地方,多与学生沟通,以真诚换真诚。2、做学生的“学生”。古人云:“教学相长”。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知道的有些方面老师可能都不了解,例如在多媒体方面,老师的技能远不如学生,教师也应向学生学习,使学生对教师“知之为知之,不
6、知为不知”的诚实好学精神油然而生敬意,有的学生还会为自己有资格做老师的“老师”而树立信心。我多次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师早晚被学生拍在沙滩上;学生大部分是强于老师的,因为你们中很多人会考入名校的。四、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宽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与争论,不搞一刀切,倡导一种宽松自主的氛围。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知识的代言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或不敢“乱插嘴”,时而发言也小心翼翼,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难以发生。例如在一次课堂上,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我讲到,气体中
7、只有二氧化碳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一位同学大声说:“老师您说的不对”。当时全班同学一下都愣住了,班级鸦雀无声,眼光都扫向那位同学,那位同学脸也红了。我微笑着对那位同学说,那你说说,错在哪里了呢?学生说,石灰水中滴入碳酸钠也会变浑浊,二氧化硫气体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我首先赞美了这位同学知识面广,又表扬了这位同学对化学的热爱,又分析了到底能否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学生的每一次发现都应该得到保护,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内容越丰富,参与形式越轻松,每一个学生越能表现自己,越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的聪明才智越能发挥出来,五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8、,为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中国有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受用终生”。埃德加富兰也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对于差生,大部分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习惯和方法和好生有巨大差异。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学生一旦逐步提高了自学能力,积累了较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最终会唤起潜在的创造力,才能够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
9、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学生学习质量不同的原因,以便改变教法对症下药,鼓励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初中化学应该“教什么”化学做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化学思维方式,和其它学科既有联系,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21 世纪的化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力,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革新教学观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称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练习社会和形成科学
10、价值观的过程,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化学都教给学生什么呢?(1)教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要求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重视化学科学的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2)教给学生掌握化学最基础的核心内容化学是启蒙学科,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内容必须通过教学予以落实,如关于化学符号的知识、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关于溶液的组成的知识等,有了这些知识,才能考查其它目标的达成。(3)教给学生化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要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比较、
11、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应该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4)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化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世界,正确看待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了解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了解化学科学的价值。初中生经历了化学学习的过程,必须逐步认识如下的学科观念1、元素关- 对元素的最基本认识2、物质的微粒观-了解物质的构成3、物质的分类观-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4、物质的变化观-认识化学反应5、学科价值观-了解化学的社会价值(5)帮助学生增强社会可
12、持续发展的意识。一二、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给予信息,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他的好处是学生不仅获得了正确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既培养了恩维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过程,学会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一节课只有 4 0 分钟,如果大部分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那么必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就课前充分备课,合理的处理好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析
13、讨论要围绕中心内容展开,层次清晰,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前面知识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的发展,让学生有水到渠成的感觉,顺理成章的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应给予适当的帮助,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大问题可以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这样就解决启发式教学中时间和思考的矛盾。三、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用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14、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时
15、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胶体的稳定性时教师提出为什么制得的胶体没有沉淀呢?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播放Fe(OH)3 胶体的电教录像,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的胶团在阴极附近上下浮动的情境,仅用五分钟就看到了 Fe(OH)3 的制备、净化和电泳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得出胶体之所以稳定,一是带电胶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运动的扩散作用。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3、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
16、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例如:在讲到导体时,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这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碱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和“ 钠是碱金属元素”这两个判断推出“钠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的结论,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时,在学习了某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后经常可推理出同族其它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就是演绎推理。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现代知识正以闪电般速度更新换代,任何人都不能学完所
17、有的知识,因此只有学会学习,“得鱼不如得渔”,才能在以后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教学的落脚点,最终要落在让学习能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被动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提醒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主动学习,主动获取信息,主动思考才能学好知识,促进思维发展。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种体现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才实现,这一点在实验教学中特别突出和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操作,激励学生和老师互评互学。孔子说“学而不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
18、生思考的过程,通过三年的思维训练,学生能独立有创意的解决研究性课题,而且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深化,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辩论、学生质疑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深刻的感悟。当然,我们首先必须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如发散思维、反向思维、横向思维等。思维缺席的课堂,永远都不可能是好的课堂。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思维训练”的痕迹。思维训练也有一定的层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其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读点与“思维”有关的理论,以
19、便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有序、有效地跳起“思维体操”。尽管课堂教学是五彩缤纷的,但是当繁华褪尽之时,学生是否能从中得到启示呢?如果学生能从课堂中有所触发、有所感悟,哪怕是一点点,这堂课就是成功的。这里所说的“触发”,跟佛学上的“顿悟”有些类似。心理学认为,顿悟是一种突然的颖悟。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指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顿悟。当人们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看出问题的各种关系并产生了顿悟和理解,豁然开朗。如果我们课堂教学,也能留给学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触发或顿悟,那么,这将会是功德无量的。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作业完成了,学生没有问题了,就算结束了,这是一种普遍、正常的现
20、象。但我们必须反思:学生没有问题了,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学得不错,但反过来,学生没有问题未必是一件好事。课堂教学中,教师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只是教师讲授的一种途径和方法,真正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考力的人,必须引发学生再思考的兴趣、动力,由此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这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的第三份礼物 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疑问。乍一听,有点不可思议。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问题,为何还要让学生留下更多疑问?这些疑问并非是因为学生学不好这节课的知识而产生的,而是指学生听了教师的讲授后,由此进行相关的联想、延伸和思考。由个别到一般的思考,由表象到本质的思考,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的思
21、考,等等。如学习黄蓓佳的心声后,学生能自主地从“儿童小说有针对性”“儿童小说的特点”“心理描写”等去思考自己的写作,或者思考自己的课外阅读,或者指导自己去评析以后读到的小说。诸如此类的思考,都进入到更深的学习层次。学生带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写作、思考语文、思考人生,这不正是教师所期待的吗?课堂教学之后,给学生留下更多疑问,引导学生“做一棵思考的芦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知识的成长、能力的成长、思维的成长、思想的成长。教学目标要多元化,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适合学生、能为学生成长助一臂之力的教案
22、或学案。课堂要呈现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多疑”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要说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能感其心、动其脑、撼其思想。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呢?不是肤浅的表象,也不是片面的解读,而是基于学生成长之上的动态的、有效的、能让学生在若干年后仍然记忆犹新的为人和学习的品质。知识、技能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思想教育也必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首先要给“思维训练”保留一席之地。教师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考虑让学生的思维做做“体操”,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心中要有“思维训练”这个概念。21 世纪的化学教育应以培
23、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力,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革新教学观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称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练习社会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知识、技能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学习方法,思想教育也必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但课堂教学的内涵却不止于此。课堂教学,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什么呢?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课堂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首先要给“思维训练”保留一席之地。教师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考虑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训
24、练。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心中要有“思维训练”这个概念。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盐酸和硫酸的检验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这是由酸的哪部分决定的,酸溶液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各有什么性质?在讲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 除去一氧化碳中杂质二氧化碳的方法。学习干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碱石灰干燥而
25、用浓硫酸干燥?一氧化碳确二者全能用?二者化学性质的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设置总是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烧杯、锥形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
26、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用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再例如:刚学习初期,元素与原子的概念,氧化物与化合物的概念等,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
27、需要的信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元素的概念时,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为同一元素?核外电子数为什么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元素为什么属于宏观概念?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3、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
28、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例如:在讲到金属的导电性时,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这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的结论,例如,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所以推导出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三、分层次进行思维训练课堂教学。教学思维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的思维以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后进生以
29、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每个层次的同学思维都能得到训练,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能从课堂中有所触发、有所感悟,哪怕是一点点,这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的课堂对学生有启发吗?能触发学生的思想吗?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吗?一般实验的深度考查会从化繁为简、多步组合、改进创新、补充强化、增设必需的实验、微型节约、绿色环保等角度出发对实验进行改进。北京中考试试卷 32 题是知识模块-实验创新(实验操作与装置改进)经常
30、出没的地方。32 题的难度系数介于 31 基础实验和 33 探究实验之间,都是以课本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的改进达到最终目的。虽然难度系数不是很高,但拿满分也不容易,要求学生必须熟悉课本化学器材、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此题型热门的实验包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备、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性质测定等。热点考查方式往往包含改进装置、改进原料、改进过程和改进方法。接下来我用几个真题实例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验创新习题的考查方式,希望对毕业班考生备考能有所帮助。2、改进原料。改进实验原料以及试剂用量都会影响到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
31、:课本中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以足量的 P 为原料,强调“反应物非气体、只与空气中 O2 反应、冷却至室温、生成物非气体“。创新型实验在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重难点过程中,喜欢将反应物更换为 S、C 等学生头脑中记忆为不能使用的原料,同时给出已知信息 NaOH 可以用于实验室吸收 SO2、CO2 。其创新之处就在与为了不让气体生成物影响实验结论,可以将生成的气体产物吸收掉之后,再打开弹簧夹使水倒吸。3、改进操作。部分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虽然易于操作,但现象不很明显。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考点就易于从对原有的实验操作与实验方法上进行改进。例如:对二氧化碳性质测定实验的
32、改进:课本中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操作过程中,倾倒气体速度过快或集气瓶拿不稳都会使得二氧化碳刚散开,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后熄灭,从而引发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错误结论。对这个实验操作方法进行改进,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从而顺利完成实验。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创新型题目的设置虽然五花八门,但其本质脱离不了课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要想拿下实验创新型题目分值,不止是要会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明晰反应原理,而且要注重对实验过程中注意
33、事项的学习与强化,同时加强对创新型实验题型的练习,多接触,多思考,拿下创新型实验满分不是神话!中考中有一些实验装置是专门针对气体设计的,针对的主要气体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都是以课本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的改进达到最终目的。虽然难度系数不是很高,但拿满分也不容易,要求学生必须熟悉课本化学器材、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此题型热门的实验包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备、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性质测定等。热点考查方式往往包含改进装置、改进原料、改进过程和改进方法。接下来我用几个真题实例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验创新习题的考查方式,
34、希望对毕业班考生备考能有所帮助。1、改进装置。对实验器具选择及使用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操作更方便,方法更简单,效果更明显,说服力更强。例如:(13 年北京中考)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1)步骤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2)步骤中的操作是_,其目的是_。(3)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本实验的结论是_。此题的创新之处在于装置(三颈瓶)的采用,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空气的干扰。此题考点主要考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验证,通过检验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难点在步骤中有所体现。步骤的目的是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混合,步骤的目的是要验
35、证原装置中二氧化碳完全吸收,步骤、的目的是证明碳酸钠的生成,进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2、改进原料。改进实验原料以及试剂用量都会影响到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课本中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以足量的 P 为原料,强调“反应物非气体、只与空气中 O2 反应、冷却至室温、生成物非气体“。创新型实验在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重难点过程中,喜欢将反应物更换为 S、C 等学生头脑中记忆为不能使用的原料,同时给出已知信息 NaOH 可以用于实验室吸收 SO2、CO2 。其创新之处就在与为了不让气体生成物影响实验结论,可以将生成的气体产物吸收掉之后,再打开弹簧夹使水倒吸。(09
36、 杭州)“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 1 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2)、乙生也设计了一个如图 2 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溶液。并反应后滴入,写出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丙生想利用氧气和某种金属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他选
37、择利用下列仪器、药品:带瓶塞的 l000ml 烧瓶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 0.01 克)酒精灯某种金属粉末。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某种金属粉末的质量(足量),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烧瓶中粉末,并称其质量。写出丙生的实验思路 3、改进操作。部分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虽然易于操作,但现象不很明显。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考点就易于从对原有的实验操作与实验方法上进行改进。例:引燃铁丝方法的改进:教材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如下: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把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内预先放少量的水)观察现象,但实际操作过程
38、中,常会伸入过早或过晚而导致实验失败,将引燃铁丝的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进:1、铁丝绕成螺旋状,最下端两环距离略近2、铁丝最下端滴两滴熔化的蜡烛(或在熔化的蜡烛中浸一下,粘些蜡烛,不要过多)3、点燃铁丝下端的石蜡,火焰不旺时,伸入集气瓶即可将铁丝引燃。这样改进的优点:(1)用石蜡代替火柴,可避免火柴燃烧后产生的黑色木梗条掉进瓶里,跟生成的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接近,容易误导学生(2)简单方便、快捷,实验现象对比鲜明,效果明显。刚伸入氧气中时,有白光,(石蜡的燃烧)后有火星四射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创新型题目的设置虽然五花八门,但其本质脱离不了课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要想拿下实验创新型题目分值,不止是要会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明晰反应原理,而且要注重对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学习与强化,同时加强对创新型实验题型的练习,多接触,多思考,就会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