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讲座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李冬梅(北大附中,特级教师) 主要内容: 序:什么是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策 1:钻研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对策 2:学会教学,提升专业技能 对策 3:学会研究,促进专业成长一、序:什么是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1 什么是专业 专业就是专业的职业,它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比如:医生、律师、建筑设计师等。 一个专业要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比如:学医要五年,建筑也是五年,第五年是专门的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要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门专业?为什么现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在
2、谈教师的专业化?专业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普通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发展到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说明,就目前而言教师这个职业还不够专业。 因此,从广义上讲,我们的教师需要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转变过程。 2 教师专业化的目标 争取教师专业的地位与权力,发展教师教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
3、熟的境界。 3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知识: 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学科理念,学科发展,教育学科知识 专业技能: 教学技巧,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测评价能力 专业态度: 理想,情操,人格特征 4 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因素分析 目标差异? 需求差异? 面临的问题? 制约其发展的困难? 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因素分析 准备期 适应期 胜任期 精熟期 创造期 特点 家长不信任,教学经验欠缺 对课程及教学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工作质量稳定性差 教学任务重,家庭负担重,研究能力在形成过程中 有较为独立的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工作有创新 学识专深, 看问题有前瞻性 优势 思维活跃 接受力强 视野宽广
4、 青春的活力使得他们更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能较从容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自信感安全 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有职业幸福感,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教学功底 问题 更多的关注教材要求,易感挫折 想法和实践能力间的差异,困扰着他们 容易按照习惯教学,甚至自满自足 容易产生惰性,制约其发展 时间不够用 措施 请专人帮助,规范教学过程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得到专家和同事的帮助 提高改革意识和科研能力,拓宽理论知识面 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完成梳理提升推广工作 二、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客观因素,信息技术教师的处境比较特别,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观念,当前信息
5、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专业基础不够扎实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是非专业出身。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发展快,也给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造成一定的困难。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欠缺 信息技术教师更多关注一些事务工作,对学科教学研究不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 3 缺少研究精神与研究能力 作为一门新学科,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但信息技术教师忙于事务,少有研究精神与能力。 三、对策 1:钻研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1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对象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什么是信息?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信息的特征?什么是信息技术?对这些要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 2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核心价值对学科特
6、点的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发展性等,要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只有对学科特点有深入了解后,才能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学校的核心价值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需要一线教师下功夫去研究的。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请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3吃透教材,补充、开发、更新教材 要能够站在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的高度去理解教材,要考虑教材是如何体现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有选择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拓展自身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
7、性注定了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三、对策 2:学会教学,提升专业技能 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过程 不同类型的内容,不同的人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 1 知识 知识也分不同类型: ( 1)识记概念 如:键盘、鼠标、按钮等,苹果等水果名,英文单词。对于这些规定性的、具体的概念,人采取的是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即认识了,记住了。 ( 2)理解概念 如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这些是抽象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须理解了才能去学会,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现抽象的过程。
8、 2 技能 ( 1)动作技能 如:鼠标操作,打字,图片的旋转等,开车,收发电子邮件,这些属于动作技能,是需要人们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 ( 2)智力技能 如:信息的特性,判断信息的某个特征是需要经过大脑思维比较判断最后做出决定,这属于人的智力技能。也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培养的。 3 过程与方法 一些内容,如什么是程序设计,什么是网页设计,这些内容靠理解、靠反复练习均不能掌握,需要人们亲身经历一段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从中感悟的。一些方法也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从中提炼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相对前面所说要难一些。 4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还有一些内容,如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规范使用电子邮件,有条理
9、地管理个人文件,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或一种由价值观影响的态度,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又是不同。 (二)研究教学设计 其实,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扮演着教学设计者的角色。 作为一堂有计划的课,其目标在于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做有准备的分析,而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特征的了解来采纳这些分析。 每个教师都要对所用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做出一定的安排。一个有经验的、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师会把教什么和怎么教融入意义丰富的境脉中! 从理论上讲,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采用新课程理念和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评价
10、方法。 1 教学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独立学科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教育技术是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学设计主要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评价。 教学设计分为两大流派: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 以“教”为中心 从 60 年代开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大多数是以“教”为中心,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是它的主要研究依据。依据系统论设计整个框架,依据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等等。经过二十多年多
11、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有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模型。 它强调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学习特征、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主要问题: ( 1)学生必须学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 ( 2)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 3)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进行教学评价 十个主要环节: 分析学习者特征 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分析教学内容 确定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了解教学条件) 阐明教学目标 选择课题与任务 实施教学活动 利用教学资源 提供辅助性服务 进行教学评价 典型的模
12、型为: 前期分析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策略(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来达成目标) 教学组织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顺序) 传递策略设计(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 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设计评价策略 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以“学”为中心 二十世纪 50 年代,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渐形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还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换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它
13、的特点: 强调以“学”为中心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步骤: (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所学习“主题” ( 2)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 3)信息资源设计:确定学习本主题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及其作用,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应用 ( 4)自主学习设计:即设计教学方法,如“支架式” 、 “抛锚式” 、 “随机进入式” (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和协商 (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4、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评价,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 7)强化练习设计:根据评价结果再为学生设计一套可供选择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2 教学设计的分类 ( 1)整体(宏观) 课程设计以地区性的某一学科为设计对象 学段整体教学设计以某学段、某学年或某学期为设计对象 就是对一门课程或课程的某一学段进行整体设计,如: 整个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或某个模块的总体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教学环境,总的教学策略和整体教学评价等等。就新课程而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或删除)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2)局部(微观) 单元教学设计(以某一单元的教学为对象) 课
15、时教学设计(以某一课的教学为对象) 微格教学设计(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3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有整体(宏观)设计和局部(微观)设计。整体设计如课程设计(以某一学科为设计对象) 、学段整体教学设计(以某学段、某学年或某学期为设计对象) ; 局部设计(以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教学为对象) 、微格教学设计(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以下所讲以局部教学设计为主。 ( 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课标(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哪些内容属于技能?哪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哪些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各个内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其次,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现状怎
16、样?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还有哪些内容是教材上没有但需要补充给学生的?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习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多。 此外,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状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多强?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 2)根据需求确定
17、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什么?因为人学习不同类型的东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议老师们分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当然这样会有一定难度,这个问题我会有专题来讲,此外,撰写教学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 ( 3)设计教学策略 有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就是教学策略。这里包括了课题如何引入、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与呈现、选取什么 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应用教学媒体、提供哪些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如何组织与呈现等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也是教师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的最佳阶段。 ( 4)设
18、计评价策略 什么是评价策略?教学有目标,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就需要验收。评价策略就是如何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一节课有一节课的评价策略,一单元有一个单元的评价策略,一学期有一学期的评价策略。 4.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这里可以列出以下几条: 目标导向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原则 实践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问题解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 评价性原则以下重点讲解,主体性与实践性(创新性) ,问题解决性及评价性。 (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不是看讲课教师的表现有多优秀,也不是看课堂活动组织的多么热闹,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
19、奋状态,是不是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实践。简言之,学生是不是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高效主动的学习。在这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要真正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教师下很大的功夫。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绝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是在老师不断的切屏和掌控之中,课堂上学生自主的时间都很有限,如何主动地去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 首先,要给学生做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0、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排除必要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如信息、信息特征、信息技术、分辨率、采样率等概念,因特网工作原理、数模转换原理等,但更多的信息能力、信息 素养需要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来培养。由于国情所限,学生目前还不可能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这就需要把课上学习和课后巩固均放在课堂上来统筹设计,如果课堂上只是设计一些几分钟即可完成的小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只能起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熟悉作用,并不能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所以,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时间,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实践,没有老师的切屏和讲解。 经 常有老师说,课堂上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多了,势必减少了教师讲的时间,教学内
21、容讲不完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许多老师都反映高中新课程教学内容太多,讲不完。新课标规定每个模块 36 课时,是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没有把课外巩固时间算在内,且不说每学期上不到 36 课时,就是上足了 36 课时,也没有给做作业留下时间。其实,在目前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办法的,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把教学内容写在网页或文档中,课堂上只讲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查阅,如一些范例、操作说明、技术支持等。通过我六年的教学实践,从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总结中看到,这种方法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注:我有专门的教学网
22、站) 。 其次,要给学生想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只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的大脑飞速转起来。课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所学内容做自己感兴趣、熟悉的事,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这里所指的实践内容不是零零碎碎 的小练习,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内容丰富而又充满想象空间、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设计个人名片、呈现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撰写“我有一个梦”等都是充满创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实践内容。教学设计时只要在最终作品的功能上、知识技能的应用上给出具体要求即可,内
23、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想象发挥。这种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践内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里学游泳。 第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是每位学生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好的创意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点点培养。创新从模仿开始,所以,除了时间和空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典型的范例和丰富的样例,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实践内容,还需要提供大量的素材。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设计、准备。范例要典型,样例要丰富多彩,素材要精挑细选。如设计“制作个人名片”实践内容时,一定要有典型的名片范例,还要有丰富的创意独特
24、、应用各种技术的样例,以及大量的名片背景、线条、边框、图标等图片素材。 ( 2)基于 “问题解决 ”的原则 首先,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要选择好问题的主题。要选择和设计那些便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处理、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和实践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什么样的主题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而又乐于去做的呢?应该是那些既应用了所学内容又有充分的创意空间,最终结果个性化的主题。除了前面所列举的一些例子外,图像处理的“制作个人电子相册” ,信息获取的“自助游计划”等都是不错的主题。有些主题,如“改革开放三十年” 、 “远离网吧” 、 “吸
25、烟有害健康”则远离了学生生活。 其次,要设计问题。主题上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但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全面化、具体化。这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全面化就是把所学内容设计在问题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到所学的全部内容;具体化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有章可循。开放性的主题实践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把握不准内容的深浅,同一个主题有的学生做的很复杂,有的学生做的很简单。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具体化设计上下功夫,把要求详细准确的描述出来。案例 1: 撰写自助游计划 适合高中新课程“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 两人一组撰写一份自助游计划。就自助游的衣、食、住、行、费用等进行规划,并从人文景观、
26、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特产等方面对目的地进行介绍。 内容要求: ( 1)目的地:至少包括三个旅游城市(范围:全球) ; ( 2)人数自定(至少两人) ; ( 3)交通工具及旅游时间自定; ( 4)包括日程安排、住宿安排、出行线路及交通工具、费用预算、需要预备的东西、目的地介绍等; ( 5)标明信息来源; ( 6)要总结:在撰写计划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提示:撰写计划时要考虑获取哪些信息?信息的来源?对获取的信息如何选择? 呈现方式要求: ( 1)呈现方式自选,可以是 Word 文档、演示文稿、网页或其他; ( 2)要有标题、作者信息、制作时间; ( 3) Word 和网页 8
27、 页以上,演示文稿 15 张以上; ( 4)分工明确,每一部分标明作者; ( 5)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如文字、表格、图片、声音、视频等; ( 6)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图文声像并茂; 【案例分析】 该案例在内容上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旅游地点,在组织、规划、获取信息、选择信息、评价信息上也对学生的规划能力和信息处理 能力提出了挑战。但是,如果只有前面的主题描述,那么一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大困难,二是学生做出的计划会五花八门,随意性较大。 “内容要求”把问题具体化了,同时把所学知识溶入其中。 “呈现方式要求”则从技术和规范的角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这就像盖房子
28、一样,一些基本的关键要素一定要给出严格具体的要求,至于你将房子设计成什么样子是你的创意。 ( 3)评价原则 既然教学是有目标的,那么目标是否达成就一定要评测。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时要坚持评价原则,设计评价策略。每个学段、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要进行评价设计。学段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每节课的评价则是过程性评价。但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课堂结束前或课堂其中对学生的任务或作品进行个别展示与点评,或者让学生填写一张自评表或小组互评表,就是一节课的评价了。实际上这样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 第一,评价要放在课后。 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内容,由于我国目前的特殊情况,不得
29、已已经将课后巩固放在课堂上,不可能再让评价挤占课堂时间。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课后要批作业。 第二,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上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这对一些学生是不公平的。教师要利用课后时间对全体学生的作业逐一进行评价,并在下次上课前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真正让过程性评价起到面向每一位同学的诊断、激励作用。 第三,要设计评价量规,并且事先让学生了解评价量规。 评价具有鲜明个性的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教学设计时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根据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要求科学公正地列出评价量规包括的项目、每个项目所占分值比例。 5.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 1)从培养信息素养出发,基于问
30、题解决,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其获取、管理、存储、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关键,一个好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过程,还可以学习总结一些技术技巧和方法,加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2)针对内容恰当选择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等等。且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 ( 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上因特网去查找,但教师仍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
31、主题性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如我们在校园内部网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 4)给出详细的学习指导 对于学生接触较少的一些知识与技能,教师还应该以范例的形式给出较详细的学习指导。下面为算法与程序设计中一个范例的学习指导。 ( 5)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新课标基础模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以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主线,而是在它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生如何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上,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信息素养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养成的,而学习活动中又时时刻刻在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一来,如何处理技术与工具的学习就成为新课标教学实践研究
32、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实践中的解决方案是,将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的技术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写成“技术支持” (如上面第一、二周教学活动中有关电子邮件的内容) ,供学生查阅使用。在我的教学网站的每节课里都提供了技术支持。 ( 6)设计难易适中、开放的实践内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许多内容只有在亲手实践后才能理解与掌握。 所以每次课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每次课要布置难易适中的实践,实践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操作性要强,要给学生的创意留下空间。 ( 7)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 针对不同的作业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评价量规等。 (三)研究课堂
33、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是什么? 集中授课?分组合作?各自实践?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 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教师要做到: 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关注并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 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找准课堂的切入点。 (四)研究教学评价 留作业 批作业 作业评价量规的设计 小组合作的评价设计 让学生经历评价过程 在评价中体现信息素养 五、对策 3:学会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1一要学习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让交流成为一种常态 建立学习共同体 案例:名师工作站 2二要做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研究什么?) 提出问题 反思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实施 如此反复勤于思考,发现问题,开展 教学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学科资源的建设与研究 3三要反思,写作(总结) 教学日志,教学反思 博客 教学论文 确定问题 查阅文献 提出观点 论证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