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释义 本条是对立法目的的规定。安全生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从 50年代建国以来,就提出了一个口号,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最近以来事故不断,出了很多问题,为了依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国家组织制定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有四个:其一,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行监督管理,是国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的安全事故屡发不断,说明
2、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做得不是很好,需要加强。为此本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本法第四章设立专章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进行了详细的 规定。包括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职责、职权、工作纪
3、律、工作要求,分工合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新闻媒体单位监督义务等。 安全生产法的这些规定和立法上的篇章安排表明国家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力度。第一个目的是实现第二、第三、第四个目的的前提。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可以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能够保持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其二,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例如,许多矿山存在着地压、地热、地下水的危害;含自燃物的矿;煤矿煤层含有瓦斯;采矿所需爆炸物的运输、使用;矿下用电设备漏电、放电;有毒有害气体外渗等因素,都会因管
4、理人员失职或操作人员的违章、失误而引发矿山事故。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从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构成要素,即人、物、作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观察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缺陷,找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规律和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和技术规范,然后用法律手段把生产安全事故消除在未形成之前。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就是指使现有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稳定。没有安全生产,也就没有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事前管理,消灭不安全隐患,把预防为主思想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转移到预防为的轨道上来。其三,保障人
5、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对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多种危险。例如火灾、爆炸、粉尘、水害、中毒等灾害随时都在威胁着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止一次地导致生产安全事2故,给人民群众人身和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因此,从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社会生产力、保护生产经营活动出发,必须运用法律形式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立法目的。其四,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安全生产是分不开的。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曾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从来都是统一的。安全生产是效益的保障,没有安全生产,哪
6、能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怎么谈得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安全与经济发展、安全与人民生活的关系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经济的正常运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出来,更需要十分重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并积极与国际安全管理模式接轨,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安全生产的制定,把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政策、原则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确定下来,会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加大对安全生产执法的力度,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制定一部法律一般都
7、要首先对立法目的进行规定,我国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是如此。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的发展,制定本法。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第一条规定: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 ,制定本规定。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第一条规定:为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与已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相比,安全生产法“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8、为目的” ,承继了以往法规注重人本主义的精神;“以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为目的”与已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形势相呼应;“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为目的” ,反映出国家越来越重视从自身找原因并认识到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加大政府的责任和管理力度。在全国人大分组审议安全生产法草案时,有的委员对本条所规定的第二个立法目的“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本条应该去掉“和减少” ,改为“为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为立法目标,不应当为不安全生产留余地。如果不去掉,领导也可借此逃避责任,发生事故以后说,虽然发生了安全事故,但今年比去年减少了多少,罪责倒变成成绩了。我们认为这里
9、的“减少”应该是指尽可能的减少,而不能理解为只要数量上减少就行了,在虽然发生了安全事故,但今年比去年减少的情形下,如果领导没有依照本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仍要追究其责任。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规定。3(一) 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的大局,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和复杂,特别是生产经营单位经济成分、组成形式日益多样化,已由国有生产经
10、营单位、集体生产经营单位为主,变为国有生产经营单位、集体生产经营单位、私营生产经营单位、外商投资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并存。而且,由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不够明确,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也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使生产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引起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迫切需要根据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调整,适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定安全生产法,确定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制度和要求,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措施。(二
11、) 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各类伤亡事故还比较多,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失;2 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每年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大事故为数不少。这些事故不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使群众缺乏安全感;3 重大的事故隐患依然大量存在。例如,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设施不健全或存在缺陷,有的生产经营单位违章作业、
12、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况严重,有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设备超负荷运转,超期服役等,使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明显的不安全因素;44 生产经营单位的职工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存在侥幸心理,使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总结以往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必须注重从制度上、体制上、措施上提出减少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办法。制定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从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的办法。如,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
13、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国家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依法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等,都是为减少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所确定的具体的法律制度。(三) 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影响到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因此,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制定安全生产法最根本的目的。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要求,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总结以往生产安全
14、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有些地区、部门或单位,只注重生产,不注意安全,把安全生产放在次要地位;2 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有的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没有落实;3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投入不够,欠账太多,安全设备老化,作业条件恶劣;4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往往是出了事才重视,平时没有人督促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安全生产法针对上述情况,规定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制度和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5(四) 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证安全。没有安全做基础,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2000 年全国共发生
15、各类伤亡事故 83 万余起,其中仅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26.69 亿元,火灾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5.2亿元。此外,每一起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除了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外,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安全生产不仅和发展经济不矛盾,而且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制定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从制度上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健康有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从而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
16、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适用范围的规定。本条的规定包括了以下几层意思:1 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这主要是考虑到要将生产安全与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区别开来,即将适用范围限定在生产经营领域。至于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虽然同样是政府的职责,但与安全生产的性质不同,管理的方法、手段、制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不在本法的调整范围之内;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专门的法律、行政
17、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63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安全生产没有作出特别规定的,仍然适用本法。本法适用范围的规定,既可以防止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的特别规定与本法产生交叉、矛盾;也可以防止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没有作出特别规定,本法又不能适用,从而造成监督管理的空缺。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释义】本条是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规定。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人命关天的事,一定要慎之又慎,确保万
18、无一失” “任何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必须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实践证明,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首先表现在要始终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任何忽视安
19、全生产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各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来抓。(二) 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不能要钱不要(职工)命。一切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确保安全,无法保证安全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绝不允许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安7全生产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义务。为了使安全生产的要求落到实处,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提出了基本要求,如劳动法 、 矿山安全法 、 煤炭法 、 消防法 、 海上
20、交通安全法 、 建筑法 、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 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等等。这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所应具备的基本安全条件和要求,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 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生产工作,重在防范事故的发生。总结生产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1 对安全生产和防范安全事故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把安全生
21、产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对一些重大事故隐患视而不见,空洞说教多,具体落实少,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2 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违法不纠。有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猖獗,安全管理混乱,不按照安全规定和要求办事。3 有的重视事故发生的调查处理,但对预防事故重视不够,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够,甚至对已经出现的重大隐患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事故发生。(四) 要依法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责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明确各方的责任。既要追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也要追究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依
22、法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严肃追究有关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责任,也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要求和体现。8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释义】本条是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性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法律主体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生产经营单位有权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地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生产经营单位也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其中包括加强安全生产的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
23、产方面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一批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规章,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各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基本的要求。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对各类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中华人
24、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对水上运输的安全生产作出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对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一般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等,对一些危险行业的安全生产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等等。可以说,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比较健全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坚决贯彻实施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实践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有法不依。因此,强调生产经营单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义务,具有很
25、强的现实针对性。(二)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9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一个方面,或仅靠少数部门或单位,都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各个方面,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共同依法进行监督、管理、检查,才可能有效地预防、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职责是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群从的安全生产意识。实践证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可能,也难以包揽一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居于关键地位。安全生
26、产工作的落实,主要靠生产经营单位主动地、自觉地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法定义务,主要内容包括:1 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抓生产经营,也必须抓安全生产;2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3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4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5 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如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危险程度等,建立内部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督促、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三) 建
27、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的生产经营特点制定的有针对性具体规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具体的负责人员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01 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要求,这些安全生产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有效地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2 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即为了安全生产,要进行哪些常规检查和防范工作;3 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即哪个岗位由哪个人来负责,责任落实到人;4 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包括哪个岗位要经过什么样的安全生产培训,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安全生产知识等;5
28、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即对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由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等。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安全生产有人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人抓。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落实,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从制度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四) 完善安全生产条件这里的“安全生产条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中的设施、设备、场所、环境等“硬件”方面的条件,这些条件是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相配套的。仅有责任制度,没有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或者仅有安全生产条件,缺乏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都不能保障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条件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场所方面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生
29、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 生产设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113 特殊的作业场所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有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应当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完善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
30、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释义】本条是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指在本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指挥权的领导人员,包括厂长、经理以及其他主要的领导人员。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备以下特征:1 是本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最高负责人,负有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和指挥权;2 是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指挥者,也就是生产经营单位是其日常工作的地点;3 在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经营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实施指挥和决策;4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可能同时包括几个高层决策者。由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处于决策者、指挥者的重要地位,因此
31、,其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这样才能促使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责任,管生产又管安全,而不能重生产、轻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既赋予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定的指挥决策权,也规定了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定义务。一方面,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有人来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决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服从主要负责人的指挥,按照主要负责人的要求建立健全12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向主要负责
32、人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另一方面,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不管安全生产,就没有资格成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负有以下责任:1 负责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2 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 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有效投入;4 负责监督、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 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并按照国
33、家有关规定依法获得任职的资格。生产经营单位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其主要负责人必须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积极组织进行抢救。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并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释义】本条是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原则规定。从业人员既是安全生产保护的对象,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要素。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必须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依法享有获得安全保障的权利,同时,从业人员也必须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13我国宪法规
34、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这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1 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社会保险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在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和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合同中,不得含有免除或者减轻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内容。2 从业人员有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有义务将从业人员作业
35、场所和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如实、全面地告诉从业人员。3 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和掌握事故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并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生产经营单位有义务将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事故的应急措施告知从业人员。4 从业人员有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5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进行紧急避险的权利。即可以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
36、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6 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时,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还有依照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的权利。14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享有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主要包括:1 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安全生产有基本要求和保证。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有义务认真遵守。2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安全生产管理。3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在作业过程中放弃使用防护
37、保护用品或者不正确佩戴或使用劳动防护用品。4 从业人员应当自觉地接受生产经营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掌握所从事工作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5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的负责人报告。第七条 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释义】本条是关于工会在单位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的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要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安全生产直
38、接涉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职工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主要通过以下具体工作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151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提供安全生产条件的,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生产经营单位交涉,要求生产经营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作出处理。2 工会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生产经营单位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39、投产使用进行监督。对工会提出的意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认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3 工会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有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决定。4 工会有权对生产经营单位侵犯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在协助。5 涉及从业人员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从业人员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负责人员的
40、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6 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从业人员参加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密切联系从业人员,听取和反映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维护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第八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释义】本条是关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
41、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总体职责和要求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措施、各种办法,努力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一)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主要是通过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来实现的,各级人民政府
42、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领导。具体来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1 依照本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对本地区实行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本地区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本地区或者职责范围内防范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2 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政府主要领导人委托政府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应当作出决定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护措施必须严格实
43、施;173 市(地、州)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地区容易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确责任、采取措施,并组织有关部门对上述单位、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检查;4 市(地、州) 、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地区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5 市(地、州)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各类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发现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
44、用;6 市(地、州)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存在的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者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者负有职责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有关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查处。(二)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对可能发生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在政府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无法解决的,要采取果断措施,清除隐患;2 对监督管理力量不足的,要协调、补充足够的人力,以保证监督管理机构和人员能够实施有效监督,不留空缺;
45、3 对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因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而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协调,明确各有关部门分工、职责,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到位;184 负责协调各方关系,保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第九条 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
46、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释义】本条是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必须要有科学的监督管理体制加以保证,必须要有高效的监督管理机构付诸实施。否则,再好的制度也等于一纸空文。安全生产法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明确规定了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体制。这一体制的主要内容是:(一) 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同时,安全生产又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原则考虑,需要有一个综合部门对各个领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全面负责,并行使必要的协调、公共服务等职能。因此,本条规定,国务
47、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从上述规定看,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还体现出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除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外,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这一现实,仅仅依靠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是不够的,许多具体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仍然无法落实。19因此,从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原则出发,还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的作用。至于具
48、体哪个部门是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法律中没有明确,而仅从职责的角度予以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将来因政府机构改革,部门名称发生变化,影响法律的相对稳定性。这样规定,也便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二) 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由于安全生产涉及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单位,领域十分广泛,各行业的情况和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别,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还必须充分发挥专门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否则,很难体现专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目标也是很难实现。因此,本条明确
49、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根据我国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主要有:公安部门,负责对民用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以及消防安全等实施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煤矿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筑行政部门,负责对建筑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交通运输各部门,分别负责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安全的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也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看出,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综合管理与专门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综合管理与专门管理的关系是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不能互相取代,但又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不能各行其是。无论是国务院部门还是地方人民政府的部门,无论是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还是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都应当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本着对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