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岁儿童早期教育怎样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自发性顺利成长的孩子,到了三四岁时,其积极寻求朋友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这样的孩子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出现这一现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就说明这是一个意欲发展顺利、情绪安定的孩子。 父母可以对自己的育儿方法加以肯定并树立起信心。 如果孩子不怎么想找小朋友,即使有机会接触同龄的孩子,也不与其一道玩耍,这时父母就必须对自己以往的育儿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探讨了。 在探讨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有没有一直在压抑孩子的自发性的成长;其二,是否亲子间的情感纽带不够牢固。 就压制孩子自发性成长的育儿方法而言,父母们最容易落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对
2、孩子施加不适当的管束,把其塞入“好孩子“的框框里;还有一个是运用过保护的培养方法。在第一种情况中,父母为了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孩子“,对孩子施加命令、压力,支配孩子的行动。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地就变得老实听话、很好对付了。 父母这时可能会觉得由于自己育儿有方,才使其成了个“好孩子“,甚至还为此暗自得意呢。殊不知,自己的育儿方法已经压制了孩子的自发性,使之失去热情和活力了。 这里所说的过保护是这样一种育儿方法,即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却动手代劳。也就是说,在孩子要求“自己来做“的时期里,父母出于“做不好“、“太费时间“等种种理由,而没有让孩子做。这样一来,孩子自发性的发育便受到了压抑
3、。 其结果是,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父母帮自己做。如果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孩子会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就该为自己服务。再严重一点的话,孩子会变得用命令的语调来指使妈妈。当要求不被满足时,甚至会对父母施加暴力,即所谓的“家庭暴力“。 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在家里显得挺神气活现的,乍一看似乎很有活力,可是一到外面就变蔫掉了。这就像人们常说的“窝里横“。 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孩子,于是孩子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 如此下去,孩子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这样的话,在从小学到青春期这一期
4、间里便存在着出现种种问题的危险。 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应该促进孩子自发性的成长,丢弃那些把孩子塞入“好孩子“框框里的管束和命令,把自由还给孩子。因为自发性是在自由中发展起来的。 获得自由的孩子,在一开始时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该干什么好。不过,孩子一旦不被数落、责骂,他的心就会逐渐地变得宽松、自由起来,开始尽情地欢闹,自发性便渐渐展现出来了。 对于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即因过保护而不合群的孩子,我们应该立刻停止对其过保护,努力做到不再为孩子做这做那。 因为孩子在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帮着做事情,所以,开始实行这一措施时他还会说“帮我做“,这时绝对不要再满足他的要求,
5、而是应该对他说:“自己试着做做看。“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最初会感到无所适从,不过,自发性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天然素质,所以,孩子会渐渐地开始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起来。这也可以说是孩子的自发性得到了复苏。 当以前由父母代劳的事情改为自己做了之后,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自信:我自己也会做。如此一来,孩子在外面也就不再消极、能够和朋友在一起玩耍了,交友的能力也将成长起来。 对于自发性发育迟缓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使其顺利发展呢? 这个方法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大人既不要动口,也不要动手,这一点至关重要。我把此称为“无声之行“。这个“行“字包含着这样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付出有如修行般
6、艰苦的努力。 在这之前,对孩子的事情还是-数落、-动手的妈妈,现在要一下子停下来,不仅非常困难,而且会感觉很难受。我曾向很多母亲建议运用“无声之行“。很少有母亲能坚持下去的,大都是 5 分钟热度便完事儿了。 但是那些能忍受住这种艰难的母亲,她们渐渐地会理解到其真正的意义,并且能够坚持实施下去。在这种时候,父亲的协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因为被父母突然“放手“,生活会一时发生混乱:不是迟到,就是忘了带东西,要不就是忘记做作业等等。但是,他自己会开始一点一点地解决这种混乱现象,并且逐渐知道自己的事情必须由自己来完成。这样,孩子的自发性便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怎样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我们所讲的基本
7、生活技能主要指吃饭、睡觉、大小便、穿脱衣 326 服、洗漱等最基本的自我料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在 调教最主要的工作了倒了五六岁,这些基本生活技能应该完全掌握了。 (1)饮食:46 岁的小儿吃东西可能要比大人慢一些,但基本 上都能吃完,不会剩饭菜,而且能用筷子吃。4 岁时,也许不大会 用筷子吃饭,但用匙子或叉子都可以。吃饭时,要教育孩子专心吃, 不能东张西望,边吃边玩或端着饭碗到处走来走去地吃,吃饭要有 规矩。 (2)睡觉:45 岁的孩子已经知道睡觉。但是,往往至睡觉的时候还想玩,磨磨蹭蹭不肯上床,并且装出一点都不 困的样子。碰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认为偶尔一二次没关系而,占息 孩子,即使
8、不困到时间也要让孩子上床睡觉。 另夕“要养成睡觉前洗脸洗脚、等习惯。孩子醒来后 要让他自己起床穿衣服砌果孩子做得好,就应当表扬,这样,孩子以后会做得更好。 (3)大便:4 岁以后一般都能自己上厕所进行大小便了。但是,偶尔也会因玩得大专,乙忘了,尿到裤子上。遇到这种情况,不要 过分责怪孩子,而应该耐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下次不 能这样了。 另儿要从 J 帝成便后洗手的习惯,要让孩子记住,便后必须 洗手,不可忘记。 (4)穿脱衣“4 岁的孩子多数都能自己穿脱衣 “,此时如果 还不会,可能是 L 没能正确地掌握要领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家 长就应该耐心教他。 另外,要教育孩子脱下的刻民应该放整齐,不能乱
9、扔、乱丢。还 要注意广孩子知道冷热,冷了自己会力瞰服,热了知道脱掉些衣 除了引导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外,还要让孩子把换洗的衣服 放在固定的地方。如果他忘了,就应当督促一下,以养成习惯。 (5)洗漱卫生:要培养孩子自己漱口、刷牙、洗脸等,这个时期 的孩子一般都能自己搓着洗手了,所以,每次外出回家、饭前、便 后、玩耍以后,要让孩子不忘洗手。 有些孩子比较贪玩,衣服脏了也不知道换,这时大人就应当提 醒孩子及时换衣服。让孩子知道干净的衣服穿在身上才会舒服,从小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 5 岁以后的孩子愿意自己洗澡,要教育孩子洗干净,不能马虎。头发长了要理发,指甲也应定时修剪,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专家谈
10、孩子语言学习问题大家十分关心孩子的语言发展,在讨论中对是否教儿童识字的问题争论很大,有的妈妈甚至主张在孩子还不会讲话时,就教孩子识字。我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整个儿童认知发展的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心理的发生、发展机制、过程和儿童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我就不给大家讲了。我们常常把儿童语言能力作为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一个标尺,特别是衡量儿童言语智力的发展。和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也很密切。从语言发展中,可以看到儿童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儿童的抽象能力,儿童对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等等。 我们一般把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儿童语言的理解还存在一种中间状态的语言,这就是视听读物。儿童
11、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口语,对母语的学习是通过对口语的理解和表达奠定基础。所以幼儿时期语言学习应该主要是口语。 无论是口语和书面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核心。孩子在不会说话前,就已有很强的语言理解能力,十个月的孩子,你说“杯子“,他就用手指杯子,刚会走路的孩子,你说:“把小狗拿来“,他就摇摇摆摆的去拿玩具狗。妈妈说:“吃饭了“ ,他就去拖凳子。刚开始说话的孩子讲单词句、一岁半到两岁之间讲双词句,两岁到两岁半之间主要是电报句,逐步到六岁左右,儿童会讲各种复句,儿童的语法、句法、对语意的理解到很成熟的水平。但儿童语言的表达能力差异非常大,有的孩子在入学年龄语言的逻辑关系不清,对简单的语言材料的组织不好
12、,表达有限。但像王勃五岁能写出流传于世的诗歌。口语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所以我们不赞成孩子在还不会说话时就识字,或儿童在口语形成时期就学习书面语言。 儿童语言心理的发展和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很强,那些先出现,那些后出现,是有很强的规律性,儿童什么时候能说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形容词一般在什么时候开始?被动句的理解和表达在什么时候?儿童对成人语言中不同复杂程度逻辑关系的理解和表达等等。都是有很强的规律。孩子达不到这个阶段,你给他讲的再复杂,也是不可能接受。一个月前,有个妈妈来找我,孩子一岁两个月,问语言学习的问题,我说让她给孩子多讲话,她前几天又来,说孩子不喜欢她讲,我问讲什么,她说讲童话故事,我说,肯
13、定是对牛弹琴。一岁刚过的孩子能理解那么多的故事情节,那么复杂的逻辑关系吗?所以培养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根据孩子语言和认知发展的水平来制订。 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一个孩子在入学前,他的理解能力很强,很长的故事中很复杂的情节,他都能理解。在故事中很隐喻的情节都理解,故事中很复杂逻辑关系能理解,着就说明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强。现在有电视,衡量一个五岁-六岁之间的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简单。有的孩子喜欢看成人的电视和电影。这就说明这个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强,他能看懂,看不懂,他不会看。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书面语言的能力也是很快,很强。一个孩子在六岁前能达到小学毕业的阅读能力,但到六年后小学
14、毕业时,他和班上很多孩子在阅读方面没有差别。(他的父母不知道怎样使他继续向前发展)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立在语言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一定要有很好的理解能力,才能谈很好的表达能力。但是理解力好的孩子,表达力是不是就一定很强?不是,有的孩子理解力很好,但表达能力很一般。表达能力也要对孩子进行训练。你想一个六岁不识字的孩子,能给编一个很生动的故事,以后当他上学,开始学写文章时,难道他的作文写不好吗? 学习书面语言很重要,从有文字以后,人类文化传播、继承的主要载体是文字。所以文明人类文明为什么在近五千年发展得如此迅速。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什么对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我也同意在幼儿期学习书面语言(我的孩子在
15、三岁生日那天开始教他书面语言,在不到五岁达到小学毕业的阅读能力。不到五岁,报纸可以随便读,读少年科学画报。他学的也很开心和愉快)。口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我不赞成一般的家庭教幼儿学习书面语言,因为这些父母没有专家指导,他们也不懂,很多做的是无用功。该发展的没发展,是孩子应该打下的基础没有搞好,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最后,简单谈一个问题,教孩子识字就是教孩子学习书面语言吗?不是,有的孩子学会近千汉字,他还是不会阅读。不会阅读就等于没有学会书面语言。 父母最好的教育是行为一位哲人曾说,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母亲们的竞争。家庭教育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进一步提高家长
16、们的教育能力?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来培养出好品格、高能力的孩子?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样的家庭更适合孩子健康成长?带着以上问题,记者来到了四川省妇联,专访了省妇联主席曾清华。 家庭教育从幼儿开始 省妇联主席曾清华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材,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孩子的心理、习惯、品格等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或好或不好的影响。在各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才,包括许多科学家、领导人,他们后来的成就,都深深地受到早年家庭教育的影响。越是在幼儿阶段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的,所收到的效果越好。 家长观念需要更新 很多家长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学习,教育孩子基本上是凭借上一辈的经历。而这种代代相传的经验就良莠不齐
17、有好有坏。曾清华说,家长素质不提高,观念不转变,那就只有让孩子来承担这个代价。 她告诉记者,省妇联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家长素质、改变家长教育孩子观念的工作。目前,全省共举办“广播父母学校“26000 多次,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的家长达到了 2000 万人。“一个父母经常在家学习的家庭,孩子也常常喜欢学习。“曾主席说,从去年初,由妇联牵头,在全省开始了创建“百万学习型家庭“的活动,在培养家长科学的教子育人的方法和态度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什么 曾主席认为,教育孩子有四点最为重要:一是教育他们重视健康;二是培养他们诚实的品质;三是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四是要让孩子体会爱、学会爱。采访中,
18、曾主席还提到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儿孙“,母亲的素质影响着孩子,还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她提醒为人父母者,父母的言行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的,比任何语言中都要多,影响也最大,最深远。 【国外动态】国外家庭如何培养孩子“财商“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地强调改变理念,有创新思维,明确的理财观念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这些你注意到了吗?德国:理财童话打开金钱之门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在讲些什么吧-“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而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
19、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美国:让孩子学会自立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 3 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每年大约有 300 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
20、!“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英国: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提起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在英国,从中小学起就开始了理财教育,并针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5 岁至 7 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 岁至 11 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 岁至 14 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
21、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 岁至 16 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日本:自立更生、勤俭持家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早教:别让孩子以百米冲刺去跑马拉松5 周岁的文文是某幼儿园学前班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前班,文文跟小学生一样,要学语文和数学,还有作业和考试成绩。文
22、文每天回家后,平均要拿出 1 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用来写作业。浩浩是与文文同龄的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浩浩的时间被英语、字经、速算、美术等课程排得满满的,只有周日下午没有课,妈妈允许他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 浩浩的邻居说,浩浩的父母经常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吵架,邻居们总能听到浩浩被训斥后的哭声很多学前孩子的父母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纷纷提前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等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一些幼儿园也为了盈利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和学前班的招牌以吸引生源。像文文和浩浩这样,还没等上学就开始背负课业负担的孩子绝不在少数。全市目前共有 1266 所幼儿园,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了“学前班“。专业
23、人士介绍,幼儿园按孩子从 3 周岁到 6 周岁分别开设小班、中班、大班和学前班是形势需要,但现在入学年龄已经提前到了 6 周岁,幼儿园在大班的下半年适当地搞些“幼小衔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设学前班。现在的问题是,父母们常以能让孩子认多少字、会多少数以内的运算,来衡量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好坏,导致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而将小班提前到 3 周岁以前,生生“挤“出个“ 学前班“ 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抽象思维的萌发阶段。根据这种思维特点,学前教育有适应其年龄特点的健康、认知、社会等课程目标,反对在认字和算术等方面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过度训练。对于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是明令禁止的。钢
24、都小学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欧阳海燕老师说,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大纲是从零起点开始的,学前班没有必要教授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和教材,有的孩子入学前已经把教材学过一遍了,这种做法极不可取。欧阳老师说,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时基础差距特别大,给老师在教学进度的把握上带来了一定难度。其实,孩子算数慢、写字费劲都是正常的,而孩子的注意力、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比眼下认识多少字、会多少范围内的加减法重要得多,这些能力是孩子学习好的基础、前提和潜力。没有基础的孩子并不等于学习能力差,很多没有基础的孩子由于听说能力好,适应后很快就跟了上来。因此,把握好学前教育的度,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关键。什么是早期教育、多早为适合
25、、早期教育该教育什么?市教育局副局级助理调研员吕慧说,早期教育不是越早越好,遵循规律才是最科学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是提早完成下一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就是成功的教育,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也是幼儿园“媚俗“的悲哀。一种行为能够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能够培养一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恰恰忽略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习惯的培养。对于父母来说,应以对孩子终身负责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逼迫孩子以百米冲刺的方式去跑马拉松。怎样提高孩子语言的表达力5 岁的孩子大多数语言能力已经基本成熟,不仅能正确地发出语音,并能按语句的内容调节自己的音调,如在与远距离的人对话
26、时,能大声说话,近距离时就自然的小声说话,或说悄悄话,这些孩子能自然调节,同时还可以语言配合表情,清楚的分出第几声,即使是比较难发的音,只要认真进行练习,也能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 总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从 5 岁后语言发育进入较快的扩展阶段,表现为词汇量大大的丰富,好奇心进一步增强,求知欲也较以往更加强烈。由于这时孩子多在幼儿园生活,平时玩耍时也多是三五成群玩耍的方式。假如父母也常带孩子外出,生活的内容可算是丰富多彩,加上幼儿园里适当的课堂教育,这些均是促进语言发育的因素,对 5-6 岁的孩子,在语言培养方面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准确的概念。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词汇量增加较快,头脑中相
27、同或近似的词汇增多。因此,孩子非常容易混淆,所以要特别注意孩子发音和使用词汇时的正确性,要求他发音正确、口齿清楚,词汇要概念准确。要做到这些,首先是父母自己在语言交流时要做表率,要使用标准的发音,正确的概念文明的用语,因为这时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相当强的,一旦给孩子输入的信息不知不觉之中孩子就学会了。 二、注意语法练习。5 岁后的孩子语言的连续性已经基本成熟,孩子也经常会用一些长句或复合句型。孩子学习应用长句复合句,首先是为了适应新的生活;其次是孩子好奇心的需要,但是孩子有时不一定模仿运用的十分准确恰当。因此,在加强孩子语言训练不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不当的用语习惯
28、。三、提高口语表达。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增强,已掌握词汇量的增加,这时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具备了口语表达的能力,父母应当有目的,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促使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方法是:让孩子看图说话,把已经讲述过的故事复述出来,让孩子自己学着讲故事,背诵、唱儿歌或短的戏曲唱段、参加唱歌比赛、绕口令等。这些既可以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四、口齿清楚。语言的发育并不单纯仅是发音,实际上还包括文字、阅读表达和理解。中文的特点是概念要准确,近似的发音和近似的语言中,常包含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头脑聪明或者智商高的人,常常是善于在相同和近似概念中找到不同的概念。因此,从孩子
29、入学之前就应当让孩子养成口齿清楚、概念准确的习惯,要注意区别各种相似的概念,语言的不同点,及所包含的不同含义,发现区别,正确使用。一个人在语言表达方面能否概念准确,清晰恰当的应用,不仅是一个人语言水平的体现,也是智力水平的标志。这些能力又需要从小养成,严格的培养教育,而具有关键作用的就是 45 岁学龄前这个时期。 家庭教育 需要打破的 10 条规矩父母每天必做的“功课“包括督促小家伙按时上床,保证每餐的营养全面以及教育孩子品德高尚谁都知道,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宝宝。但是,我们的问题在于:到底怎么才算是完美的孩子呢?要知道,有些时候,偶尔踩线或者违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30、事,就请跟随我们建立一个良性的“无政府状态“吧,打破 10 条老规矩!1、不得弄乱这似乎是一条金科玉律:孩子等同于混乱。 孩子天生就是主妇的梦魇,看着空空如也的碗橱,闻着孩子浑身散发的气味,或者当你看到他正用你最昂贵的口红在镜子上作画时;再或者,让我们想象一下在孩子眼中一张整洁的白色沙发能用来做什么呢?哈,这不就是一张平整的画布等着自己涂鸦嘛!那么又用什么来“作画“呢,面包屑混果酱看上去不错!-此时,你一定要开始崩溃了吧?等到小家伙把一切都弄得一团糟之后再想办法收拾,不但占用大量时间,还会让你抓狂,这不是聪明的主妇应当选择的方式。好方法是你可以去扯上一大块廉价的布,需要的时候预先把它铺在沙发上
31、就好了,哪怕一次画不完下次继续都行!你也可以适当地限制小家伙的活动空间,比如一间屋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他限制在自家花园里。但是绝对不要一点自由不给,泥土、水、颜料虽然会弄脏家具,但它们同样会赋予孩子创造力和快乐的感觉。2、不可吃“垃圾 “食品如果你不是那种每天忙得四脚朝天的父母,通过电视或者报纸你一定注意到最近几年来有关儿童体重超标的报道越来越多,这引发整个社会对于儿童食品和儿童营养学的讨论和关注。在这场讨论中有一点是没有异议的,那就是富含糖类、盐、脂肪的“垃圾“食品对于儿童健康有直接影响。理想情况下,儿童每天应吃三顿家人做的饭菜,其食谱至少要包括新鲜谷物和蔬菜。然而现实情况多半达不到这种
32、要求,饼干有时也会成为儿童餐桌上的主食。年轻的妈妈们常为她们无法提供更好的饮食而感到内疚。但是请注意了:如果你的小孩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主食,并能保证正常的活动时间,那么偶尔吃上一顿比萨饼或是巧克力大餐也没有关系,并不会因为摄入过多的热量而引起肥胖。3、不要旷课“在我童年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妈妈突然决定带我出去踏青。那种感觉实在美妙,远比呆在托儿所有趣得多“,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对我们回忆说。李女士今年刚满 30 岁,有个 4 岁的女儿。“那时,妈妈会带着我到海边转上一圈,听听海浪的声音,呼吸新鲜空气,有时还会给我买上只雪糕,那就太高兴了。我也想成为那样的母亲。“当然,你不
33、能想带儿子出去玩儿就带他去。学校或者托儿所也不希望你频繁地这样做。不过在某些对你或者孩子来说很特别的日子里,如果刚好赶上一个好天气,为什么不试着放上一天假呢?要知道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对孩子来说也是重要一课,一点也不比 ABC、123 来得次要。除此之外,如果硬要给自己“教唆“小家伙旷课找个理由的话,或许在户外感受自然能保持孩子身体健康也勉强算上一条吧。4、不要拿食物玩儿这条规则,是很多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把胡萝卜拿在手里当枪,把西红柿酱涂满全手画画,把鸡蛋扔到地上当玩具?所有这些事情,会让每个妈妈生气、着急。妈妈们最希望看见孩子乖乖地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饭。但是,对于一个 2 岁的孩子来说,食物绝
34、不仅仅只是用来“吃“ 的,它们显然还可以用来“玩“和“学习“。将手指伸进碗里搅拌食物,可以让孩子理解质地、形状、颜色、温度以及味道的含义;他们愿意自己拿着勺子吃饭,虽然会舞动一会儿,再吃一口,但这同样可以促进孩子手眼配合能力。所以,不要太过介意饭桌变成了乱七八糟的战场,把手上的抹布放起来,踏踏实实地看着孩子自己折腾他的食物,等他玩累了、玩饿了的时候,再将正式的美餐递到孩子的嘴边吧。5、盯住他就行每位父母都知道孩子需要并且希望大人时时刻刻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要时刻注意到他们就可以了。比如在他们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在旁边看着;或者你一边工作,一边随时抬起头来看看他在做什么。更多的时候,得到你
35、的关注只满足了小家伙的部分需要,你还应当鼓励他与你做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对于母亲和孩子之间 a 的感情尤为重要,在锻炼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孩子觉得家是一个非常温馨的地方,在这里他能畅所欲言,完全敞开心扉。如果你没能做到这点,那么在抚养子女过程中的最宝贵温馨的回忆将离你而去。6、不可乱穿衣服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穿上一身合身得体的衣服的确是一幅足以引人注目的画面。然而并非每个小家伙的审美都与街上的成年人一般无二,活动场中穿着怪异且玩儿起来不亦乐乎的“野孩子“往往更为常见。这是因为儿童对于自主穿着方面的觉醒要比审美方面的觉醒早得多。做父母的当然不愿意带一个穿鳄鱼服的小家伙上超市购物,然而如果孩子坚持
36、,我们就应该让他自己做主;同时,在小饰物方面,你也大可以给他些自主选择的余地,这不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同样会激发他的审美感。7、别学我的样子,要按我说的做父母难免会有一些坏习惯,尽管这些坏习惯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多大的麻烦,但我们总是希望这些坏习惯不要在孩子身上继续。比如随便发誓,吃饭时下手抓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吃饭前不洗手,却同时要求孩子吃饭前必须洗手的话,就未免太不公平了。我们常说:“做的比说的重要“就是这个意思。孩子会更倾向于学习周围的“榜样“,无论是好坏。如果你实在管不住自己,就是想在睡前来点儿甜食,那么就千万不要让小家伙看到或是听到。否则,如果小家伙也要求来一块巧克力作为睡前甜
37、点的时候,你就不能拒绝他。8、睡觉时间一到就得上床每位母亲都会动手制定一张合理的睡眠时间表,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但能避免让孩子过于劳累,还能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同时,它还能保证每天有一点母子交流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不过有时候这种硬性规定会有些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周末或者节日的时候。有时额外的半小时玩耍时间就能避免小家伙的小心灵受伤。如果让你选择:要么带小家伙出去吃饭但是需要晚睡半个小时,要么把他扔在家里,这样就能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你会如何选择呢?或许有些妈妈已经选择过后者了,当她吃完晚餐心满意足地回家时,发现小家伙正肿着双眼躺在床上睡觉,眼角的泪痕还没有隐去呢。说到这里妈妈们
38、恐怕心都要碎了。为什么不能让小家伙一起感受一下欢乐的气氛呢?而且你可以第 2 天让他多睡一会儿,把昨天晚睡的时间补回来,以防疲劳过度。9、不可和陌生人说话一段时间以来市面上充斥着“危险的陌生人“之类的故事,似乎任何一个从你孩子身边经过的陌生人都是潜在的阴谋分子。尽管不能否认其背后的真实素材,然而多数故事被人为夸大了。当然,你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相识的人给予的礼物以及食物,并且不要跟随自己不认识的人走。但如果你的孩子从小拒绝与任何不认识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则不利于孩子今后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其实,养育子女的一大乐趣就是你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对你和孩子更加开放了!过去互不相识的两位母亲会因为都带着小孩
39、子,而停在路边交流彼此的育儿经验;平时不会注意的老奶奶会突然跑过来和善地告诉你需要注意些什么。你可能会发现与陌生人交谈起来既轻松又快乐,那么为什么不让孩子分享你的乐趣呢?追问养鸭子的老先生他的饲养心得,或是与停车场见到的同龄人唧唧咕咕一番,这都是属于孩子的乐趣。只要能保证处于父母的监控之下,不妨多给他们一点自由交往的空间。对孩子们来说,这个世界大着呢!(对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10、不要在家具上乱蹦为什么不呢?双人沙发或是你的大床是非常不错的“弹跳训练场“,尤其是外面下雨,你无法带他去运动场释放过盛的精力时。对有些父母来说,保持床面的清洁事关重大,绝对马虎不得。即使那些能够能放任自己的枕头被“小祖宗“踩在脚下的父母,也很少能够容忍孩子把卧室搞得天翻地覆。父母们会担心孩子损坏家具,更会担心他们弄伤自己。可是当你别无选择(比如天气原因 )只能呆在家里时,在成人的监护下,放任孩子在卧室中自由活动也不失为一种释放精力和帮助他们睡眠的好办法。5 点戒律妈妈必须遵守有些必须坚持孩子们需要知道有些东西是你绝对不会容忍的,比如:危险的行为、暴力的行为、恶意的淘气。安全第一孩子们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比如他们肯定不知道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