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品读,理清思路,体会余光中笔下“雨”的美。2、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意境,体会文章中浓浓的家国之思。3、通过文章引导学生体会“文化乡愁”,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重点难点1、体会“听听那冷雨”中“听冷雨”所蕴含的深深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2、品位语言,体悟意境。三、教学方法:1、运用美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2、提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体悟余光中先生那浓浓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四、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二)走进作者(课件展示)(三)进入文本,赏析意境,体悟乡愁1、读文先读题,由文章题目引入听雨。我们读
2、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它的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包含着文章的主要意象或意境如荷塘月色,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具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呢?(具备)那本文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呢?(雨,而且是冷冷的雨)为什么是“冷雨”,在听雨的描绘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 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寒冷。(2) 表现作者远离故土内心的凄冷。 一位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故国之思.雨的意象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冷雨这就构成了意境.景加情就是意境. 明确概念:意境是指独创性的艺术天地,它是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形神皆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意” 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 “境”是指的是作者所
3、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 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2 总体把握,理清思路(1)、 同学们读了这一篇文章后,是不是感觉语言很美,但有一种“杂乱无序” 的感觉?它的语言不好理解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作者不仅是一位散文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是用一种诗歌的语言来写散文的,并且文章中化用了许多的传统文化经典诗句。但是它的主旨却是十分明确的,因为无论他写到美国、还是台湾,最后他的落脚点总是回到中国,回到大陆的,这就很好的表现了他的那种深深的家国之思。把握主旨,抓住主要的意象,还是可以理解并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的。下面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这篇文
4、章各个小节都各写了什么内容?如果有几个小节的内容可以并在一起的话那就并在一起说说看。 明确:第 1 节:听雨引起作者湿润润的情思。走在台北雨巷,想入非非。想大陆母亲,表达故土之思第 2 节:“雨 ”字在视觉上的美感。说中文汉字的美丽,表达对故国文化之思。 第 3 节:写嗅雨(嗅嗅闻闻那冷雨 清清爽爽新新 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 淡淡土腥气) (从嗅觉) 引发关于中国的记忆,表达的仍是对故国的思恋。第 4 节:写观雨 在美国:难睹中国诗词里雨的意趣 在台湾:湿度很高,云气氤氲,雨意迷离(从视觉)但还是向往中国的文化,中国的风景。第(511)节:听雨的感受。 第 12 节:走回台北的雨巷依然是绵绵乡愁
5、,青苔深深的记忆。 (首尾呼应)(展示课件)(2)、 很明显文章的大量篇幅是在“ 听雨”这一部分,那我们就重点来欣赏文章的听雨部分,同学们一起来体会文中的意境美。朗读文章“听雨”的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听雨的句子,进行品读。(3)、一学生朗读第五段,体会情感,简单点评。第 5 自然段作者 在大陆听雨是什么感觉? 在大陆听雨:凄凉 凄清 凄楚 于今在岛上回味又是什么感觉?于今在岛上回味:凄迷 (此处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凄迷?因为思乡情深。词序可以变换么?明确:不可以,感情是层层深入。凄迷于寂寞冷落苦楚之外,更多了一层凄凉迷蒙和惆怅。 )学生齐读第五段,在他听雨时还有哪些联想?为什么作者在
6、听雨时会有这些联想,或者说这些联想背后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交流后回答)分析余光中为什么会想到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宋词中的人生境遇 游子之情 家国之痛现实中自己的人生境遇 在岛上听雨凄迷思考最后一句话“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谁在喊呢?明确:是大陆母亲在深情地呼唤漂泊的游子。(4)、接下来作者又写了雨韵,写到了雨的音乐,又一次讲到“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讲到了听雨屋,第 6、7 段 作者是在瓦屋内听雨 。找出听雨的效果,作者还联想到什么?表达什么感情?明确:在瓦屋内听雨:清脆可听 轻轻重重轻轻 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 ,表达对大陆听雨,听古老的音乐的向往。联想到历史上
7、王禹偁 在黄冈竹楼听雨 声如瀑布 ,这是文人之趣。 (5)、接下来作者第 810 段 讲到了“日式古屋里听雨” ,大家看一下两段日式古屋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表达什么感情?明确:不是。前一种听到的是黄梅雨 (霏霏不绝 湿黏黏)台风台雨(浪涛翻滚 铺天盖地),雷雨 (滂滂沛沛),暴雨,西北雨( 斜斜),写到了凄凉的秋意,从四月听到人生际遇家国之思七月,听到这些的时候,作者那颗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宁静,只剩下了一份凄凉,惆怅,冷湿的情怀,是漂泊之感。后者从春雨绵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而且是回忆的音乐,于是自然地回忆起江南的雨,烟雨迷蒙,人生沧桑,家国之思尽在
8、其中。日式的古屋里听雨 黄梅雨 霏霏不绝 湿黏黏 台风雨 浪涛翻滚 铺天盖地 雷雨 滂滂沛沛 秋雨 雨打芭蕉 秋意弥漫 是单调而耐听的音乐 是回忆的音乐(江南 四川) (6)、但是是梦总会醒的,是回忆总会回到现实的,于是他又无法不回到 70 年代的台北,回到那个黑白的公寓时代,瓦的音乐成了绝响,美丽的蝴蝶飞入了历史的记忆,现在真的不需要了吗?并不是的,生活富足了,可是色彩却单一了,情韵没有了,只剩下一张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深深的遗憾,一种现实之忧,传统文化不再的遗憾。(板书:回味大陆体听雨时的凄迷游子之情化用蒋捷的词家国之痛王禹偁竹楼听雨文人之趣回忆江南的雨故国之思公寓时代来临,瓦的音
9、乐成了绝响现实之忧)小结:回味大陆听雨时的凄迷。这是种游子之情;蒋捷的词里既有个人一生的悲欢离合又有整个世局的风云变幻,这是种家国之痛;王禹傅的黄冈竹楼记写的是文人之趣;回忆到的江南也并不因为是江南人而忆江南,自古文人都有相思怀归的情结,这是故园之思:公寓时代的来临,瓦的音乐竞成了绝响,现代文明挤兑了听雨的美感。这是现实之忧。在此我们已很清楚: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 体味不同地方,不同人生阶段听雨 ,让雨珠串起作者湿淋淋的人生感悟, 目的就是 抒发游子那如雨般绵绵的思乡之情 (请学生回答)(四)情感提升1、1、余光中先生的思乡与我们同学一个星期回家一次的想家完全一样吗?我们在听雨时有游子之情、家国
10、之痛、文人之趣、故国之思和现实之忧吗?这些联想是和人有关,和人的生平经历有关。那么什么是乡愁?(出示余光中对乡愁的理解。引出乡愁的根基中国的传统文化。)“乡愁”是文学创作中一个亘古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说:“大概作单纯的乡愁应该就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离开了若开岁月,油然而生的一种感怀,当然这中间还加上对于亲人、乡人的感情在里面,这是最基本的。不过呢,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分在里面,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于要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在里面。 ” -余光中看来乡愁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感情不是无病的呻吟,它是
11、有根基的,它的根基是什么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2 那么作者这种思乡之情的具体内涵又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爱祖国 爱中华 爱传统文化 民族情结 怀旧之情(从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据) 教师小结:这样的情跟景结合就带来了意境美,情感美了,境界自然就高了,正所谓境随意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艺术以情感人。本文运用物象罗列的散点铺排手法,立体交构起朦朦的愁云,蒙蒙雨幕,从淋淋漓漓的台北春雨到大陆江南的杏花春雨,从美国的丹佛山到台湾基隆港,从米芾父子的山水画到王禹偁的“听雨竹屋 ”全由一条雨网编织,全凭千伞万伞装点。全文纵横交错,思乡之情融贯其中,熔铸成一个典雅细腻、极富诗情画意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散文的形
12、散神聚的特点。 (五)品位语言师:古人有语,情动于衷而言于外。 问:这种感情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听雨的句子,进行品读。总结语言特色.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分析,例如下面几个句子的语言特点。 1、 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 运用叠词,表现了雨的形态、气势、声音,把雨的质感充分写出,同时叠词具有音韵之美读来自有节奏感 2、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那冷雨。 短句,参差跳跃,简洁干脆,具有珠落玉盘的效果 3、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长句,一气呵成,连绵不断,表达了丰富
13、的内容,气势非凡 4、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 使用拟物、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瓦屋渐渐消失的情景,蕴含着作者惋惜惆怅的心情 (投影揭示语言特点)作者利用汉字特有的声韵特点,或双声叠韵、同音异形、平仄相间,不仅善于传情,而且形成一种独具韵味的音乐感;利用通感的写作手法,各种感觉综合在一起运用,把人的各感觉器官充分调动,让我们体会到冷雨的色、香,形,味-;长短句的交错运用,形成铿锵音乐节奏,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如沐浴在缠绵的细雨之中,思乡怀国的情怀萦绕在读者的心头。(六)内容小结,重申主题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
14、到台湾,到大陆) 、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 、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七)结束古诗上说“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也许同学们从未曾离开过家,未曾体验过这些人的痛苦与辛酸,但我们仍可以感受着他们的感受,乡思着他们的乡思。在行将下课的时候,让我们再来欣赏余光中先生的文章,齐读最后一段,再一次感受余光中先生浓郁的乡愁和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眷恋!(八)作业仿照本文的语言形式写写冬日思乡的情怀,诸如听听那西北风.一二百字.板书设计一: 由雨季的开始联系到祖国文化 文字展开想像描写体验 残缺回忆 哀愁台北的雨 雨中记忆将对故乡的思慕回忆埋入心底 沉淀 板书二: 听听那冷雨台北雨巷想入非非大陆母亲故国之思美丽文字文化之思嗅雨观雨听雨走回雨巷乡愁绵绵赏析听雨 回味大陆听雨凄迷游子之情穿插蒋捷听雨痛楚家国之痛引入竹楼听雨文人之趣回忆瓦屋听雨向往故国日式古屋听雨漂泊之感现实台北听雨绝响现实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