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白香词谱完整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98957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169 大小:5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香词谱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白香词谱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白香词谱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白香词谱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白香词谱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白香词谱 (清)舒梦兰重叠金:原词牌名有替换。协平韵:押平韵之意协仄韵:押仄韵之意豆:同“逗”,短暂停顿之意句:一般没有要求押韵的句子。三换仄:第三次换韵,且换的是仄声韵。协三仄:指此处的韵与词中第三次换韵的韵脚在同一韵部四换平:第四次换韵,且换的是平声韵。协四平:指此处的韵与词中第四次换韵的韵脚在同一韵部一、重叠金闺情 李白 .3二、忆秦娥思秋 李白 .4三、调笑令宫词 王建 .5四、长相思别情 白居易 .7五、更漏子本意 温庭筠 .8六、摊破浣溪沙秋恨 李璟 (南唐中主) .9七、忆江南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10八、捣练子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11九、相见欢秋闺 李煜 (南唐

2、后主) .12十、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14十一、虞美人感旧 李煜 (南唐后主) .15十二、一斛珠香口 李煜 (南唐后主) .16十三、谒金门春闺 冯延巳 .17十四、踏莎行春暮 寇准 .18十五、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19十六、御街行离怀 范仲淹 .212十七、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22十八、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24十九、锦缠道春游 宋祈 .25二十、离亭燕怀古 张升 .27二一、诉衷情眉意 欧阳修 .28二二、阮郎归踏青 欧阳修 .29二三、南歌子闺情 欧阳修 .31二四、临江仙妓席 欧阳修 .32二五、西江月佳人 司马光 .33二六、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34二七、天

3、仙子送春 张先 .36二八、昼夜乐忆别 柳永 .37二九、雨淋铃秋别 柳永 .39三十、卜算子别意 苏轼 .42三一、洞仙歌夏夜 苏轼 .43三二、蝶恋花春景 苏轼 .45三三、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46三四、清平乐晚春 黄庭坚 .48三五、画堂春本意 黄庭坚 .49三六、蓦山溪别意 黄庭坚 .50三七、忆王孙春闺 秦观 .52三八、如梦令春景 秦观 .53三九、桃源忆故人冬景 秦观 .54四十、鹊桥仙七夕 秦观 .55四一、河传赠妓 秦观 .56四二、满庭芳春游 秦观 .58四三、青玉案春暮 贺铸 .60四四、薄幸春情 一作忆故人 贺铸 .62四五、惜分飞本意 毛滂 .64四六、河满子秋怨

4、孙洙 .65四七、烛影摇红惜春 王诜 .67四八、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69四九、千秋岁夏景 谢逸 .703五十、琐窗寒寒食 周邦彦 .72五一、解语花元宵 周邦彦 .74五二、过秦楼秋夜 周邦彦 .76五三、昭君怨春怨 万俟雅言 .78五四、感皇恩入京 赵企 .79五五、好事近初夏 蒋子云 .81五六、贺新郎春闺 李玉 .82五七、潇湘夜雨灯花 赵长卿 .85五八、祝英台近春晚 辛弃疾 .87五九、南浦春暮 程垓 89六十、齐天乐蟋蟀 姜夔 .91六一、沁园春有感 陆游 .93六二、醉太平闺情 刘过 .96六三、喜迁莺闰元宵 吴礼之 .97六四、双双燕本意 史达祖 .99六五、换巢鸾凤春

5、情 史达祖 .101六六、瑞鹤仙风怀 史达祖 .104六七、风入松春园 吴文英 .106六八、一翦梅春思 蒋捷 .107六九、永遇乐绿阴 蒋捷 .109七十、瑶台聚八仙寄兴 张炎 .111七一、水龙吟白莲 张炎 .113七二、绮罗香红叶 张炎 .116七三、疏影梅影 张炎 .118七四、采桑子春暮 朱藻 .120七五、荆州亭题柱 吴城小龙女 .121七六、醉花阴重九 李清照 .122七七、凤凰台上忆吹箫别情 李清照 .123七八、声声慢秋情 李清照 .126七九、南乡子春闺 孙道绚 .128八十、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129八一、鹧鸪天别情 聂胜琼 .1304八二、人月圆有感 吴激 .131八

6、三、望海潮凯旋舟次 折元礼 .132八四、玉漏迟咏怀 元好问 .134八五、点绛唇闺情 曾允元 .136八六、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拉 .137八七、念奴娇石头城 萨都拉 .140八八、陌上花有怀 张翥 .142八九、东风第一枝忆梅 张翥 .144九十、摸鱼儿送春 张翥 .146九一、多丽西湖 张翥 .148九二、夺锦标七夕 张埜 .151九三、眼儿媚秋闺 刘基 .153九四、误佳期闺怨 汪懋麟 .154九五、柳梢青纪游 朱彝尊 .155九六、解佩令自题词集 朱彝尊 .156九七、暗香咏红豆 朱彝尊 .158九八、庆春泽纪恨 朱彝尊 .160九九、春风袅娜游丝 朱彝尊 .162一百、翠楼吟魂 黄

7、之隽 .165一、重叠金闺情 李白 重叠金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非特于词名来源无涉,且子夜歌另有正调,而巫山一片云更易与别调巫山一段云相混,殊属无取。 作法 本调四十四字,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即以五七言组成;通篇两句一韵,凡四易韵,两平两仄。第一、二句即为七言仄句。第三句为仄起之五言句,换用平韵。第四句为五言拗句。后半第一句为平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二句为仄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三、四句与前半第三四句同。此首相传为太白创作,顾按上述,调之创始,在唐 大中初,则白又何以见此词5调?【词苑丛谈】谓:“今诗余名望江南外,重叠金、忆秦娥称最古,以【草堂】二词出太白也。予谓太白在当时,直以风雅自任,即近体盛行

8、七言律,鄙不屑为,宁肯事此?且二词虽工丽,而气衰飒,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穹壤;藉令真出青莲,必不作如是语。详其意调,绝类温方城辈,盖晚唐词嫁名太白耳。”按诸上,引【北梦琐言】与此说相合。近世胡适作【词选】亦云然。 平林漠漠烟如织, (仄韵) 寒山一带伤心碧。 (协仄韵) 暝色入高楼, (换平韵) 有人楼上愁。 (协平韵) 玉阶空伫立, (三换仄) 宿鸟归飞急。 (协三仄) 何处是归程, (四换平) 长亭连短亭。 (协四平) 二、忆秦娥思秋 李白 题考 【词综】载此词,调名桂殿秋。【苕溪渔隐丛话桂花曲】云:“仙女侍,董双成,桂殿夜凉吹玉笙。”此桂殿秋一名由来。据许彦周【诗话】谓是李卫公所作。【湘

9、江诗话】谓是均州武当山石壁上刻之,云神仙作。6【词综】引吴虎臣云此太白词也。而【词苑丛谈】则谓晚唐人词作(见上篇)。然此调与菩萨蛮为词中最古者,郑樵【通志】云:“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如此信然。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作法 本调为四十六字。“秦楼月”、“音尘绝”二句俱叠,“灞”“汉”二字必用仄声;而名家尤多用去声,音调始畅。第一句为平平仄。次句为辘轳体,第一字必须用平,否则两秦字不能辘轳。第三垒句即上句之末三字,第四、五句均四字,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后半改首句为七字,句法与重叠金首句同。余与前半无异。(第一句第二字,第二句第三字,第四句

10、第一、三,字均平仄不拘。) 箫声咽, (仄韵) 秦娥梦断秦楼月。 (协仄韵) 秦楼月, (叠三字) 年年柳色, (句) 灞陵伤别。 (协仄韵) 乐游原上清秋节, (协仄韵) 咸阳古道音尘绝。 (协仄韵) 音尘绝, (叠三字) 西风残照, (句) 7汉家陵阙。 (协仄韵) 三、调笑令宫词 王建 题考 【乐府诗集】载,中唐时三台调笑等六词,即所谓【中唐六调】;本是六言乐府诗,后乃演为长短句之词。调笑,【词谱】作古调笑;【韦江州集】作调啸。一名宫中调笑;一名转应曲:一名三台令。胡适【词选】云:“调笑之名,可见此调原本是一种游戏的歌词;转应之名,可见此词的转折,似是起于和答的歌词;三台令之名,可见此调

11、是从六言的三台变出来的。”白居易诗,有“打嫌调笑易”句;自注云:“调笑,曲名也。”于是可见此调成立于中唐之际也。 作法 本调凡三十二字。起为二字叠句,平仄一定。第三句为平起仄韵之六字句,第二、三字平仄可易。第四句换平韵,为平起平收之六字句,第一、三字平仄不拘。第五句亦为六字句,仄起平协,第一字可仄。第六、第七句,则以上句末二字颠倒而重叠之,换仄韵。末句则与第五句略同,特协仄韵,而第三、五字平仄亦可通用耳。通首凡三换韵,以六言句为主,盖犹带乐府三台之旧面目。两字叠句,实为拗体之滥觞;而第六句即为上句末二字之倒装,亦为定格也。 团扇, (仄韵) 团扇, (叠句) 美人并来遮面。 (协仄韵) 8玉颜

12、憔悴三年, (换平韵) 谁复商量管弦。 (协平韵) 弦管, (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 弦管, (叠句) 春草昭阳路断。 (协三仄) 四、长相思别情 白居易 题考 古诗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又曰:“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李陵诗曰:“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苏武诗曰:“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古人辄用“长相思”三字入诗中,其为当时极熟之民间成语可知。厥后演为乐府,【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梁 张率始以此三字为句之发端;而陈后主、江总辈,复袭其调。至唐 李白等亦仿作之,迺成词之专调矣。又名双红豆、山渐青、忆多娇、吴山青。 作法 本

13、调三十六字,为双调中之最短者。前后阕起二句,俱用叠韵,此为定格,不可悖者。句法与平仄,前后阕完全相同。后阕起为三字叠句,第一字应仄,第二、三字应平,(前阕“水”字以上声作平声)第三句为七言句,第一字可平。第四句为平起五言句,第一字应仄,第三字应平,与普通五言句不同。按乐天此词,前阕平仄多误,故当以后阕为准也。 汴水流, 9 (平韵) 泗水流, (用叠韵不可改,协平韵) 流到瓜州古渡头, (协平韵) 吴山点点愁。 (协平韵) 思悠悠, (协平韵) 恨悠悠, (用叠韵不可改,协平韵) 恨到归时方始休, (协平韵) 月明人倚楼。 (协平韵) 五、更漏子本意 温庭筠 题考 唐人称夜间为“更漏”,杜甫【

14、江边新乐诗】:余光隐更漏,况乃露华浓。许浑【韶州驿楼】诗: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此调创于晚唐,而温飞卿最擅其词。【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词尤佳。其词云:“玉炉香,红蜡泪,”本条飞卿传者有两首,而所咏又俱本意,调名创作,或即为温飞卿本人耳。毛氏【填词名解】亦云:唐温庭筠做秋思词,中咏“更漏”,后以名词。 作法 本调为四十六字。起为三字对句,而平仄互异。第三句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五句换平韵,亦为三字对句。第六句五字,第一字宜仄。第三字宜10平;虽有用平平仄仄平者,不足法也。后半起句即用韵,第二句不用对偶,“雾”“透”二字

15、均可平。按后阕起句用韵,独此作为然,宋人词,恒与前半起首相同,不复用韵。第三句以下,均与前同。 柳丝长, (句) 春雨细, (仄韵) 花外漏声迢递。 (协仄韵) 惊塞雁, (句) 起城乌, (换平韵) 画屏金鹧鸪。 (协平韵) 香雾薄, (三换仄韵) 透重幕, (协三仄韵) 惆怅谢家池阁。 (协三仄韵) 红烛背, (句) 绣帘垂, (四换平韵) 梦君君不知。 (协四平韵) 11六、摊破浣溪沙秋恨 李璟 (南唐中主) 题考 【南唐书】: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此浣溪沙一调创于五代南唐中主。所谓摊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调结构破一句为两句,增七

16、字为十字。后人以李璟本首“细雨”、“小楼”一联脍炙人口,因名之为南唐浣溪沙。而本调“沙”字意当为“纱”;或又作浣纱溪,则应作为“纱”,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本调别名山花子。 作法 本谓四十八字,俨然一首七言诗,但颔联与尾联各缺四字耳。第一、二句,即为七言诗仄起之首二句。第三句亦与仄起七言诗之第三句同。而第四句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为不完全之七言诗第四句。后半首二句句法,更与七言诗颈联无异。第三句亦与七言诗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诗之末尾三字。据词中有减字之例,则此调殆亦可名为减字七言诗矣。 菡萏香销翠叶残, (平韵) 西风愁起绿波间。 (协平韵) 还与韶光共憔悴, (句)

17、不堪看。 (协平韵) 细雨梦回鸡塞远, (句) 小楼吹彻玉笙寒。 (协平韵) 多少泪珠何限恨, (句) 12倚阑干。 (协平韵) 七、忆江南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 本调原名望江南。【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故亦名谢秋娘。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见【碧鸡漫志】)于是又名江南好,江南忆;而忆江南本名,亦以此而起。此外刘禹锡词,首句作“春去也”;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之句:因又名为春去也、梦江南、望江南。而【全唐诗】于李后主忆江南注又名归塞北;万氏【词律】,又有梦江口之

18、名。至梁武帝与沈约之江南弄各曲,或以为亦忆江南之别名;此调异名,可谓伙矣。 作法 本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为平起平韵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调三、四两句,其句法全与平起七言诗中之颔联无异;是以作者多用对偶,以求工整,历来词家,正多其例也。 多少恨, (句) 昨夜梦魂中。 (平韵) 还似旧时游上苑, (句) 车如流水马如龙, 13 (协平韵) 花月正春风。 (协平韵) 八、捣练子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 【词苑丛谈】:“李重光深院静小令一阕。升庵曰:词名擣练子,即

19、咏擣练也;复有云鬓乱一篇,其词亦同。”尝见一旧本,则俱系鹧鸪天,二词之前,各有半阕,其云鬓乱一阅云:节候虽佳景渐阑。其深院静一阕云:塘水初澄似玉容。”是本调因李后主咏擣练,而从鹧鸪天中所分出,自后遂独成专调,即以擣练子为名。又以词中句有“深院”及“月”等字样,因又名深院月。 作法 本调二十七字,起为三字对句,句法均上二下一。第三、四、五句,与平起七绝诗之二、三、四句无异,故一、三、五字平仄,俱可不论。 深院静, (句) 小庭空, (平韵) 断续寒砧断续风。 (协平韵) 无奈夜长人不寐, (句) 数声和月到帘栊。 (协平韵) 14九、相见欢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 本调昉于唐,正名相见欢,

20、南唐后主作此调时已在归宋之后。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顾锦堂春亦名乌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调,此所应细辨者也。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作法 本调三十六字。凡两用韵,前半皆用平韵。第一句六字,一、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与“擣链子”第二句同。第三句为九字句,于第四字略断作豆,但也有于第六字断句者。(万氏【词律】)此等九字句尽可先成七言一句,而后再寻两字冠之。后主此词正用此法。后半起二句换仄韵最宜注意。

21、万氏【词律】云:“断乱二字,是换仄韵,各谱具失注,是使学者失去二韵,其误甚矣。”第三句仍协平韵,与前半第二句同。末句亦为九字句,句法与前半末句无异。 无言独上西楼, (平韵) 月如钩, (协平韵) 寂寞梧桐、 (豆) 深院锁清秋。 (协平韵) 剪不断, (换仄韵) 理还乱, (协仄韵) 15是离愁。 (换前平韵) 别是一般、 (豆) 滋味在心头。 (协平韵) 十、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 本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并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22、”亦非泛作也。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具,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词律】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作法 本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雨忆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帘外雨潺潺, (平韵) 春意阑珊。 (协平韵) 罗衾不耐五更寒。 (协平韵) 梦里不知身是客, 16(句) 一晌贪欢。 (协平韵) 独自莫凭栏, (协平韵) 无

23、限江山。 (协平韵) 别时容易见时难。 (协平韵) 流水落花春去也, (句) 天上人间。 (协平韵)十一、虞美人感旧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 【碧鸡漫志】:“脞说称虞美人起于项藉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曾宣子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轻血化为原上草之句,世以为工。又【梦溪笔谈】云:“高邮桑宜舒,性知音,旧闻虞美人草,逢人作虞美人曲,枝叶皆动,他曲不然,试之如所传。详其曲,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皆动,因曰虞美人操”观此,虞美人一名,在乐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项王“虞兮”之歌

24、而得名也。 作法 本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完全相同。四用韵,两平两仄。第一句为七言句,平起仄韵。第二句为五言句,仄起仄韵。第三句亦为七言句,换平韵平起平收。第四句九字协平韵,又第四句有者可余地四字略断为豆,但还是以九字到底为17佳。 春花秋月何时了, (仄韵) 往事知多少。 (协仄韵) 小楼昨夜又东风, (换平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协平韵) 雕栏玉砌应犹在, (三换仄韵) 只是朱颜改。 (协三仄韵) 问君能有几多愁? (四换平韵)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协四平韵) 十二、一斛珠香口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 曹邺【梅妃传】:“梅妃为太真逼迁上阳,明皇于花萼楼念之,会夷使贡珠,命封一斛赐妃

25、,妃谢以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明皇览诗怅然,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此本调之所由昉也。后又名醉落魄。 作法 本调五十七字。首句四字平起仄韵,次句为平起仄韵之七言句。第三句同第二句,末句九字于第四句略豆;顾【词律】迳将四字作句,似有碍一气呵成之妙。后阕首句换头,为仄起仄收七言句。其后各句与前阕完全相同。 18晚妆初过, (仄韵) 沉檀轻注些儿个。 (协仄韵) 向人微露丁香颗, (协仄韵) 一曲清歌, (豆) 暂引樱桃破。 (协仄韵) 罗袖裹残殷色可, (换仄头、协仄韵) 杯深旋被香醪涴。 (协仄韵) 绣床斜凭娇无那, (协仄韵) 烂嚼红绒, (

26、豆) 笑向檀郎唾。 (协仄韵) 十三、谒金门春闺 冯延巳 题考 汉武帝使学士待诏金马门,备顾问。金马门亦省称金门,用喻天子宫门。【乐府古歌】即有“延贵客,入金门”之咏;后与“玉堂”并称,沿为掇取金紫,列位公卿之词。如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应金门,上玉堂有日矣。”元载【杜鸿渐碑】:“入则并金门,跻玉堂。”本调为唐词,其取义为儒生朝谒天子。毛先舒【词学全书】云:“唐乐名有儒士谒金门,词沿其名。”万氏【词律】又收其异名垂杨19碧、花自落,并云:“【图谱】又将调名改花自落,无谓。”殆俱据他人词句矣名词耳。 作法 本调四十五字,首起为三字句,句法为上一下二,平仄仄,第二字虽有用平者,中不如仄声为佳。

27、第二句为六字,协韵。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四句与菩萨蛮后阕第一句句法同。后半阕仅第一句改为六字句成仄仄平平仄仄之外,其余均予前半阕相同。此调通首压仄韵,后半阕唯孙光宪换头作“轻别离,甘抛掷”两个三字句之外;字数及协韵并无不同。 风乍起, (仄韵) 吹皱一池春水。 (协仄韵) 闲引鸳鸯芳径里, (协仄韵) 手挼红杏蕊。 (协仄韵) 斗鸭阑干独倚, (改六字句,协仄韵) 碧玉搔头斜坠。 (协仄韵) 终日望君君不至, (协仄韵) 举头闻鹊喜。 (协仄韵) 十四、踏莎行春暮 寇准 题考 本调又名柳长春。【湘山野录】云:“莱公因早春宴客,自撰乐府词,俾工歌之。”又【词律】江南20春词注:“或曰:此

28、莱公自度曲,他无作者。”可知莱公于当时能自创作词调。此词所咏,于暮春时,莎草离披,践踏寻芳,写景抒情,正相切合,则是本调之创始,殆由莱公。按【艺林伐山】:“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词名踏莎行,本此。”又可知莱公实取韩诗以名词也。再者踏莎行、御街行、望远行等之“行”,为行步之“行”与乐府歌行之“行”不同所宜辨者也。(见【词律发凡】) 作法 本调五十八字,实即七言仄韵诗两绝合成,不过破首句七字为两对句而已。故此调之句法与平仄,只需注意每阕首、次二句为仄仄平平及平平仄仄之对句,余与七绝二、三、四句无异,且第一三字之平仄均可不拘。 春色将阑, 莺声渐老, 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

29、香袅。 密约沉沉, 离情杳杳, 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 长空黯淡连芳草。 21 十五、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题考 以“圣朝”一词为崇仰朝廷之词,多见唐人诗文中,如【旧唐书礼仪志】:“圣朝垂则,永播于方规。”杜审言诗:“圣朝尚边策,诏论兵戈偃。”张九龄诗:“圣朝岩穴选,应待鹤书征。”杜甫诗:“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贺圣朝一调名,即昉于唐,为教坊曲。(见毛氏【填词名解】)又以张南史诗:“欣逢众君子,并立圣明朝”;“圣明”二字并用,因又名曰贺明朝。入宋,改称“熙朝”;如曾肇【贺明堂礼成肆赦表】:“讲兹钜典,属在熙朝。”陈师道【贺翰林曾学士】启:“鲁卫同升,亦熙朝之故事。”于是词

30、谱新收,本调又有一体六十一字者,又名曰贺熙朝,实皆同属一调也。 作法 本调四十九字,首句七字,平起仄韵。次句五字,为上一下四,第一字与第二字,必须为仄及平,无可通融。第三句为不协韵之平起平收七言句。第四句句法与第二句同;但“一分风雨”之“一”字,乃以入声做平声耳。后阕换头,做四字两句,多有作对偶,一不协韵,一协韵,亦有俱不协韵者。以下三句,均同前阕。 满斟绿醑留君住, (仄韵) 莫匆匆归去。 (协仄韵) 三分春色二分愁, (句) 更一分风雨。 (协仄韵) 花开花谢, 22(转四字句,句) 都来几许。 (协仄韵) 且高歌休诉。 (协仄韵) 不知来岁牡丹时, (句) 再相逢何处。 (协仄韵) 十六

31、、御街行离怀 范仲淹 题考 御街之名,始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于步,两边乃御廊,廊下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闻,春夏望之如绣。”此北宋 汴都之御街也。【梦梁录】及【武林旧事】云:“嘉会门植至余杭门一带街,名御街;孟冬遇朝飨礼,赐群臣簪花,都人瞻仰天表御街,远望如锦。朝臣有恭谢一二词咏之。御街行:“绣衣花帽挨排砌,锦仗天街里,”此南宋行都之御街也。御街景物脍炙人口如此。是本调创始,当在北宋至南宋则已普遍朝野矣。 作法 本调七十八字。首句七字,为平起仄韵之七言句,故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次为六字句,于第三字略豆;上三字均宜仄,

32、下三字协韵。第三句七字,平起平收,不用韵。第四句为六字,协韵。第五句第六句均为四字句,不用韵。结句第五字协韵。后阕句法与前阕完全相同。 纷纷坠叶飘香砌, (仄韵) 夜寂静、 (豆) 23寒声碎。 (协仄韵) 真珠帘卷玉楼空, (句) 天淡银河垂地。 (协仄韵) 年年今夜, (句) 月华如练, (句) 长是人千里。 (协仄韵) 愁肠已断无由醉, (协仄韵) 酒未到、 (豆) 先成泪。 (协仄韵) 残灯明灭枕头欹, (句) 谙尽孤眠滋味。 (协仄韵) 都来此事, (句) 眉间心上, (句) 无计相回避。 (协仄韵) 24十七、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题考 【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

33、宅,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于后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希文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王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首以送之。”是此调之创自希文,已可证明;惟所咏则渐涉于泛耳。 作法 本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亦须协韵。惜香词后段三字句不协韵,实系错误。七言句第一三字平仄虽可通融

34、,故如杨慎词,于后半第三句作仄平平仄平平仄,则非初学者所宜法矣。 塞下秋来风景异, (仄韵) 衡阳雁去无留意。 (协仄韵)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协仄韵) 千障里, (协仄韵) 长烟落日孤城闭。 (协仄韵) 浊酒一杯家万里, (协仄韵) 燕然未勒归无计。 (协仄韵) 25羌管悠悠霜满地, (协仄韵) 人不寐, (协仄韵) 将军白发征夫泪。 (协仄韵) 十八、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题考 张说集,有苏摩遮词五首,每首下注“忆岁乐”三字,皆为七言绝句。其一云:“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殿紫髯胡;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又【新唐书】:“北方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是苏幕遮本为胡

35、乐,唐时传入中国,遂为舞曲之一。“摩”与“莫”及“幕”均一音之转。按苏幕遮为胡妇帽名,不知何以名曲。至宋周邦彦,依此调作词,“鬓云松,眉叶歛”之句,因亦名鬓云松令。 作法 本调六十二字。起首两个三字句,全与更漏子首二句相同。第三句为九字句,宜于前四字略豆,【词律】言前四字作句,微嫌于词意少贯。第四句为仄起仄韵之七言句。结句与第三句同;而【图谱】注云:“可用平平平仄仄”,实谬。万氏云:“结句不惟定格如此,而声响不得不然。”后阕与前阕无异。 碧云天, (句) 黄叶地, (仄韵) 秋色连波、 (豆) 波上寒烟翠。 26(协仄韵) 山映斜阳天接水, (协仄韵) 芳草无情、 (豆) 更在斜阳外。 (协仄

36、韵) 黯乡魂, (句) 追旅思, (协仄韵) 夜夜除非、 (豆) 好梦留人睡。 (协仄韵) 明月楼高休独倚, (协仄韵) 酒入愁肠、 (豆) 化作相思泪。 (协仄韵) 十九、锦缠道春游 宋祈 题考 【旧唐书】郭子仪传:“大历二年二月,子仪入朝,宰相元载、王缙、仆射裴冕、京兆尹黎干、内侍鱼朝恩等共出钱三十万,宴于子仪第,恩出罗锦二百匹为子仪缠头之费。”又杜甫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三楚新录】引徐仲雅咏棕枝诗:“叶似新蒲绿,身如乱锦缠。”是“锦缠”二字,为当时所艳称。本调调名,应创始于中唐前后。 27作法 本调六十六字。起四字句,与踏莎行首句相同,故第一字可平。次句六字起韵,第一字可平,

37、第三字不宜平。第三句七字,句法上三下四;上三字略豆,而必做仄平平。第四句为七字仄韵,与渔家傲次句相同。第五六两句,倘作九字句读,而于第四字略豆,则与苏幕遮结句无异。后阕换头,首句五字,其句法为上一下四作仄平平仄平,定格不可变。次句四字,与一斛珠首句相同,宜用仄平平仄,亦不可移易。第三句上三下四,与前阕第三句相同。第四句虽八字,实则七字句上加一榇字“问”耳。词中自有此一下七之句法,如除去“问”字,则与前半第四句相同。第五六句九字,上四下五,与前半结句相同;而上四字之平仄,则应一为仄仄平平,另一为仄平平仄。 燕子呢喃, (句) 景色乍长春昼。 (仄韵) 睹园林、 (豆) 万花如绣, (协仄韵) 海

38、棠经雨胭脂透。 (协仄韵) 柳展宫眉, (句) 翠拂行人首。 (协仄韵) 向郊原踏青, (句) 恣歌携手。 (协仄韵) 28醉醺醺、 (豆) 尚寻芳酒。 (协仄韵)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 (句) 杏花深处, (句) 那里人家有。 (协仄韵) 二十、离亭燕怀古 张升 题考 【全唐诗话】:“黄颇,宜春人;与卢肇同乡,颇富而肇贫。同日尊路赴举,郡牧宴颇离亭,肇驻蹇十里以俟。”唐人喜取之科举故事入词,此事又为当时艳称,因以名调。(“燕”同“宴”) 作法 本调七十二字。前半起首六字两句,只需协韵,不必对偶;惟黄山谷词,第二句首二字作平平。第三句七字,本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而晁补之词,乃拗为第六字作平,音节

39、不谐,不足法也。第四句六字,协韵。第五句上二下三,不协韵。结句句法与第二句同,第一三字平仄可不拘。惟晁词首二字概作平平,则非所宜。后阕句法概与前阕相同;为起首二句需用对偶。 一带江山如画, (仄韵) 风物向秋潇洒。 (协仄韵) 水浸碧天何处断, (句) 29霁色冷光相射。 (协仄韵) 蓼屿荻花洲, (句) 掩映竹篱茅舍。 (协仄韵) 云际客帆高挂, (协仄韵) 烟外酒旗低亚。 (协仄韵) 多少六朝兴废事, (句) 尽入渔樵闲话。 (协仄韵) 怅望倚层楼, (句) 寒日无言西下。 (协仄韵) 二一、诉衷情眉意 欧阳修 题考 本调为温飞卿所创,义取【离骚】:“众不可户兮,执云察余之中情”而曰诉衷情

40、。本为单调三十三字;其第二句用韵起者,又名一丝风。【词谱】又收其三十七字一调,入后变作双调;有四十一字者因毛文锡词首句为“桃花流水漾纵横”,故又名桃花水。更有王益之四十四字,张元干之四十六字两体。至赵长卿与欧阳修之四十五字体出,于是词家奉为正调。张词以第三句羡一字,故有诉衷情及渔父家风之聚讼,实则仍属一调耳。至令有七十五字之诉衷情近,则与本调无涉。 30做法 本调四十五字。第一句为平起平韵之七言句。第二句为五字句协韵,句法与菩萨蛮第三句同。第三句为六字句。第四句亦为六字句,而于第三字略豆,盖与擣链子起句相同。【词律】载【沈氏别集】以“故”字连上作七字句,而下作五字句,实乃大谬。后半阕换头,首二句亦与擣链子相同,第三句即与本阕第二句同,此三句谓之“流水格”。第四、第五句则为四言对句,不用韵。末句亦四字,协韵,此三句亦自成一组,谓之“虾鬓格”。 清晨帘幕卷轻霜, (平韵) 呵手试梅妆。 (协平韵) 都缘自有离恨, (句) 故画作、 (豆) 远山长。 (协平韵) 思往事, (句) 惜流光, (协平韵) 易成伤。 (协平韵) 未歌先敛, (句) 欲笑还颦, (句) 最断人肠。 (协平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