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97857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4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共有 3 页彩色插图,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不懂就问” ,第二页和第三页的主题是“勤于搜集资料” 。第一页四幅小图,分上下两块安排。上面一块图的右下方是页页插图的主题,左边是一位小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向老师请教,右上方是两位小学生参观校史馆,向老师询问有关问题。可以看出两位小学生参观的兴趣很浓,问得很仔细并很有礼貌。下面一块有两幅小图,左上角方框内是课间同学之间相互请教,相互交流。右下方框内是两位同学在校园里向花工请教培育花卉有关知识从本页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都很爱动脑筋,善于学习。第二页和第三页是通版图画。第二页上面一幅图是一位学生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并将查到

2、的资料内容抄录到笔记本上。下面的方框图是几位小学生在学生校图书馆(室)搜集资料,他们有的正在查阅,有的正在摘抄,可以看出他们都很专心。左上角圆形图内是一位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粘贴到活页纸上。第三页上面有四幅小图,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内容分别是在阅览室读书读报并相互交流;上网搜集资料;参观有关展览;边参观边记录;采访老人时认真听,仔细记,有的还作录音。下面图画是几位小学生向老师展不他们搜集的有关资料,汇报搜集资料的心得。老师认真地欣赏着学生们搜集的资料。二、学情分析指导观察第一页插图,可以先由老师阐述“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还可以发动学生交流不懂就问的好处,说说自己的体会,老师以平等

3、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可举一些实例,说明有“不懂就问”好习惯的人后来对国家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如果孔子不耻下问,程门立雪等小故事,也可举班级或学生校里好学生多问的同学生进步很快的例子,说明“不懂就问”的意义,然后依次观察插图。三、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

4、弄通。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五、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集

5、有关资料等) 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1指导观察第 1 页的图。(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2指导观察第 2 页上的图片。(1)第 2 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认真观察第 2 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

6、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小组讨论,交流)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第 3 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三、引导观察第 3 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平时收集资料的重要,他们都很有兴趣

7、地忙于做收集资料的准备,我相信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不断加以引导和督促,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到收集资料的乐趣,并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2.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8、。要求:(1)认真阅读材料。(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贵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指导看第 4 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1)第 1 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2)第 2 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3)第 3、4 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4)看第 5 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

9、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5)看第 5 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四、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1看完第 4、5 页的 8 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10、5)留心处处皆学问。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五、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教学后记:不懂就问,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能做到却是很难,这关系到老师平时对这一事情的关注程度及其对学生提问的态度,不断鼓励,民主教学,我相信不懂就问的人会不断增多。第一单元1、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教材分析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

11、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二、学情分析语文课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应该将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统化为读者的情感,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主要通过抒情、写话营造语文氛围,凸显语文综合素养,并辅以阅读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联,加深或拓宽文本。一方面告诉学生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处处皆语文;另一方面通过阅读的补充再次感受祖国的强大、繁荣、富强,力图在学生心中生成强烈的爱国之情。三、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

12、,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五、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2.检查自读情况。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13、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特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第一段(第 1 节)第二段(第 26 节)第三段(第 7 节)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指导写字1.巩固生字的读音。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自己小声说一说。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4.用钢笔描红,临写。五、作业1、朗读课文。2、

14、抄写词语。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并在读悟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谈自己对祖国的感情,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又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二、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 2 小节。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飘渺 波澜壮阔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6)小结

15、学法: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感情朗读,练习背诵。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 36 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第 3 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 光洁绚丽 巧夺天工第 4 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结合图或录像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词语“巍峨”。第 5 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结合图片介绍战国编钟。理解:“新歌”指什么?“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第 6 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

16、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3.朗读第 26 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三、学习第三段1.朗读第 7 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四、朗读、背诵全诗五、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以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附板书:1 我们爱你啊,中国山河无比壮丽“我们爱你,中国” (幅

17、员辽阔) 物产闻名世界 “我们爱你,中国” 文化古老灿烂民族风物迷人 (奋发开拓) 民族精神伟大教学后记反复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但反复诵读不能理解为让学生一遍又一遍漫无目地读,或是男生读完后,女生读,个人读后,小组读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式的读,或是匆匆初读后,就让学生学生摇头晃脑、拿腔捏调地读。因为诗歌是一种信息量大、情感丰富的文体,非常简洁的文字里却蕴藏着很多浓缩的精华,用词之精当、情感之微妙、意境之深远,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且很多时候是作者情感喷发后的外显形式,情之所至,情动辞发,很模糊、很朦胧,并没有太多的“为什么”。所以,过多的分析只能是枉自猜度作者的心思,破化诗歌的语言美、

18、韵律美。不如,以“模糊”(不做过多的分析讲解)对“模糊”。那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该何去何从呢?又该如何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呢?我在老师,您好的教学中做了尝试,首先,我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后,结合课后练习题说了这么一段话:学习诗歌要学会联想,学会联系生活,就是你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想一想,读了这些句子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试看,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如:“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然后讨论这些句子的奇妙。其次,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学习用诗歌形式写一首小诗。有几个学生写得

19、不赖:教学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教育,犹如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一座心 4、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彻底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以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

20、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二、学情分析读课文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言语,注意读准字音: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字词自学情况,互解疑难:指名试读课文,回答析题时的问题:按自然段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大意。三、教学要求: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体会诗中表达的强

21、烈爱国情感。四、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五: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 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 ,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

22、一首快诗。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二、初读,了解大意1.正确朗读诗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生评价。指导读“妻子(z) ”生读,师读,比较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读中体会(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师生讨论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板书:喜欲狂三、细读,品诗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

23、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2.学生自由体会3.学生自由表达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6.指名读7.背诵(师引背齐背)四、联系生活,激情练笔五、学一带一六、指导课外阅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

24、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二、质疑(一) 、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网站导航1.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学好一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网络课件里有些什么内容?2.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25、?3.教师归纳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四、学生自主学习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1)说说诗的意思。 (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

26、试,教师配上音乐。1.自由读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4.全班读5.指名背诵6.全班背诵七、作品发表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八、测试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台湾小朋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 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 ) , ( ) 。 ( ) , ( ) ”我深信: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欢迎到我们家乡玩!教学

27、后记本课教学我主要从备景、赏意和悟情三方面入手。讲解背景帮助理解诗意,熟读古诗读出诗意,感悟诗句,体会作者感情。古诗重在读,古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农村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吧。22 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28、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二、学情分析:这两首都是哲理诗。 可以采用“三读”的方法。三读,即“会读” 、 “读懂” 、 “读通” 。1、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读懂。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交流。3、读通。细细品味古诗,能读懂没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读通

29、全文做好一切准备。三、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四、教学重难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五、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

30、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公元 1210 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简介陆游。2.解题,释题。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3.初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2)学生

31、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4.理解前两行诗句。(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

32、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1)听老师范读。(2)自由练读。(3)指名读后评价,再练读。(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4)齐读。(5)指导背诵。三、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2.课外查找并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陆游写的古诗。教学后记采用多种形式的说干朗读,读背与评议相结合,以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2.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

33、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有感情地吟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出示自学提纲: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b.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c.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而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边读边理解

34、边想象。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后练习背诵。(4)积累忆诵:劝学的词语或名言其他古诗句三、学习本课生字。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2.练习正确书写。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2.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3.收集的成语、名言、古诗。准备张贴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板书设计 1: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

35、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做学问板书设计 2:观书有感 (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池水清澈 读书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地读书使人_教学后记本课的两首诗都是围绕读书生发出的一定的道理,在朗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能大体领悟,还有一些同学生也能由此生发出新的感悟,如书要多读,就像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第二单元11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 。是由一个男孩的日记改编成的课文这篇日记的本身也是这个男孩的读后感。作者选用了一个十分别致的标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至少涵盖了

36、以下内容:一是本文叙写对象是一本书。至于是什么书,标题没有明确揭示。二是强调这本书是必读的。所谓“必读” ,意思是必须阅读,不可或缺。究竟是什么书,如此重要,列入了“必读”的范围?这就引发了读者急于探知底蕴的强烈愿望。三是“男孩子必读” 。为什么单单指定男孩子呢?女孩子一定要读了吗?作者是不是帮弄玄虚?这就使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强了吸引力。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点明了我读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的由来,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我喜爱的书的名言和书中的人物,突出了我对名言的理解和从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点示了我珍藏这本书的打算,发人深思。三、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

37、七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五、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七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 1.同学们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感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38、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请同学们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 28 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五、重点研讨,深入理解。 1.鲁滨逊

39、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 28 年的历险生活。 2. 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 28 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这些生活必须品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711 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第二课时教学要求: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1)一开始鲁滨逊靠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岛上,搭帐篷,靠剩下的食物生存。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

40、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做伴,做家具。3)后来生活怎样?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体会鲁滨逊从一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二、体会“我”的感受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有什么感受?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2. 理解“名言” 。1) 你能说说这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2) 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

41、,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我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3) 我们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结合自己经历或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3. 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14 段。 4.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三、理解课题 1.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吴缅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

42、他爸爸为什么又把书传给吴缅呢? 3. 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这本书男孩子能读吗?四、读写结合 1.这篇课文不仅是日记,而且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了课文能不能说读书笔记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的?(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三方面)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五、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并无多少深文大义,而且不秒同学已经读过男生日记或鲁滨逊漂流记 ,一板一腔地上课,显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8 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

43、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的启迪。二、学情分析课文内容真实具体,语言从容而又舒缓,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风范,恬淡而温情,读来真切感人。三、教学要求: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本课的词语“光阴、争先恐后、羡慕、奉献”等。会用“多么多么”造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么多么” 、 “不是而是”造句.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

44、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四、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中的一、二自然段学习,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本课的词语“光阴、争先恐后、羡慕、奉献”等。会用“多么多么”造句。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文中的一、二自然段学习,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一二自然段中重点句子的蕴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图片、幻灯片、音乐等)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

45、、谈话导入:1.读课题,这是一封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预习你们对巴金了解多少呢2.过渡:从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巴金爷爷是一位享誉文坛、著作很多的著名作家。在2005 字是“真” ,表里如一;一个字是“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生。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你知道他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二、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浓浓的爱。 1.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1)指名读;齐读;默读,用一个字来概括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力是什么?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2.过渡

46、:巴金爷爷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无限的爱,对自己的同胞有着无限的爱,对家乡的孩子们更有着无限的爱,这种深深的爱都融入了字里行间。让我们来读一、二两段。3.指名读第 1、2 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4.再次默读 1、2 自然段,静静地读,细细地品,画出能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孩子的爱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1)学生默读、思考。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伸出你们的右手,拿出一支笔,你们的感受是什么?一支轻如鸿毛的笔在巴金爷爷的手中有千斤重,他要用千斤重的笔给家乡的孩子回信,这种困难可想而知,所以他不能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 ,也不能(给每个同学回一小段话) ,就连(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

47、吃力)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哪几个词语最让你感动?说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受。从怎么办呢?你感受到什么呢?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从今年你读懂了什么?所以巴金爷爷多么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投影出示: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家乡的孩子们读到巴金爷爷的这封信,多么(想) ,多么(想) 。我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多么,多么。选择一句话进行说话练习。相信我们此时再来读这一句话一定能读得更好。5.指导看图,加深感受,感情朗读。请同学仔细观察 P15

48、2、155 两幅图,看看两幅图中的巴金爷爷有什么不同?(特别是面部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 1、2 自然段,去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这份无限有爱。 (齐读)三、对比朗读,启示思考:1.巴金爷爷以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更以他的真诚感动了所有的读者,感动了全中国。他被评为 2003 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看评委会的颁奖辞。范读,齐读。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2.就是

49、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一位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作家,他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己的一生的呢?(请自由读 3、4 自然段)3.一位在别人眼中享誉世界,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人物,在自己的眼中却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这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大家回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2)边交流边有感情朗读: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如何理解“温暖”?为何“温暖”?(结合学生回答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感受巴金爷爷一颗心存感激的心,并将这种感受读出来。 )可自然过渡到前一句话:我数了数,一共 40 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一个身体不好的 87 岁的老人,喜欢这种热闹吗?巴金爷爷喜欢吗?)教学后记:课文内容说得亲切,明白如话,学生读了几遍之后,能体会到巴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