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物理公式(一) 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1 速度 = S / t1m / s =1/3.6 Km / h 1Km/h=1/3.6 m/s声速 = 340m / s光速 C = 3108 m /s C=f(电磁波)2 温度 T = t +273K T :开尔文(K) 、t :摄氏度( 0c)3 密度(属性)= m / V m 一定时, 和 V 成正比;V 一定时, 和成 m 反比。1 g / c m3 = 103 Kg / m3 木 =0.6103 Kg / m3 冰 =0.9103 Kg / m3 水 =1.0103 Kg / m3 铝 =2.7103 Kg / m3 铁 =7.91
2、03 Kg / m3 铜 =8.9103 Kg / m3F = F1 - F2 F1、F 2 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4 合力F = F1 + F2 F1、F 2 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p = F / S=g hp = F / S 适用于固、液、气(注意 F 及 S 的取值)p =g h 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固体中的柱体的压强5 压强1 标准大气压 = 76 cmHg 柱 = 1.01105 Pa = 10.3 m 水柱F 浮 = F 上 - F 下F 浮 = G F漂浮、悬浮:F 浮 = GF 浮 = G 排 = 液 g V 排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计算浮力的步骤:(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3、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6 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F 浮G 上浮至漂浮 液 物 漂浮 F 浮 =G 漂浮 悬浮 液 = 物 悬浮 F 浮 G 下沉 液 物 下沉7 杠杆平衡 条件 F1 L1 = F2 L 2 实验前,应先把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方便读取力臂的长度。8 滑轮组F = G / n(不计阻力)F =(G 动 + G 物)/ n(只计动滑轮的重力) F = n G S = n h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n 为奇数,下接法; n 为偶数,上接法;9 斜面公式 F L
4、=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的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及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势能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大小有关1 机械能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 0,但内能不可能为 02 功 W = F S = P t1J = 1Nm = 1Ws做功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3 功率 P = W / t = F1KW = 103 W,1MW = 103KW 为平均速度4 有用功 W 有用 = G h(竖直提升) = F S(水平移动)= W 总 W 额 =W 总5 额外功 W 额 = W 总 W 有 = G 动 滑轮 h(忽略轮轴间摩擦)=
5、 f L(斜面)6 总功 W 总= W 有用+ W 额 = F S = W 有用 / = W 额 /(1-)= W 有用 / W 总 100% 定义式7 机械效率 =G /(n F )100%= G 物 /(G 物 + G 动)100%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8 电流 I = Q / t(定义式) I = U / R(欧姆定律)9 电功 W = U I t = U Q = P t = I 2 R t = U 2 t / R 适用于所有电路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率 P = W / t = U I = I 2 R = U 2 R 适用于所有电路适用于纯电阻电路Q= C mt (发生热传递时)吸热:Q 吸
6、 = C m(t t 0)放热: Q 放 = C m(t 0 t)不计热损 Q 吸 = Q 放;C 水 =4.2103J/(Kg.)表示:1Kg 的水上升(或下降)1,需吸收(或放出)4.2103J 的热热量Q = q m(固态或液态燃料)= q V(气态燃料)q:燃料的热值定义:完全燃烧 1Kg 的燃料所放出的热量。10电热Q = I 2 R t= U I t = U2 t / R = P t = u Q/ (Q /:为电量 ) 适用于所有电路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1 炉效 = Q 有 / Q 总100% 定义式初中物理公式(三) 电路中基本电量的关系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电流 I 1 = I 2
7、= I = I 1 +I 2 + 电压 U = U 1 + U 2 + U 1 = U 2 = 电阻R = R 1 + R 2 + R = n R 0 ( n 个等值电阻 R 0 串联)1 / R = 1 / R 1 + 1 / R 2 + R = R 1 R 2 /(R 1 + R 2)(两个电阻并联)R = R 0 / n ( n 个等值电阻 R 0 并联)分压 U 1U 2 = R 1R 2 分流 I 1I 2 = R 2 R 1W1 / W 2 = P 1 / P 2 = Q 1 / Q 2= U 1 / U 2 = R 1 / R 2W1/ W2 = P1/ P2 = Q1/ Q2
8、= I1/ I2 = R2/ R1W = W 1 + W 2 + + W n P = P 1 + P 2 + + P n Q = Q 1 + Q 2 + + Q n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性质物距u 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象像距同侧异侧应用u 2 f 倒立 缩小 实像 2 f f 异侧 照相机u =2 f 倒立 等大 实像 = 2 f 异侧2 f u f 倒立 放大 实像 2 f 异侧 幻灯机u = f 不成像 u f 正立 放大 虚象 无 同侧 放大镜像、物移动时的变化规律凸透镜成实象时,物距变大(小) ,像距变小(大) ,像变小(大)凸透镜成虚象时,物距变大(小) ,像距变大(小) ,像变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