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鸡山隧道检测报告-1(重庆).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95634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5.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鸡山隧道检测报告-1(重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金鸡山隧道检测报告-1(重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金鸡山隧道检测报告-1(重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金鸡山隧道检测报告-1(重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金鸡山隧道检测报告-1(重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No. CTCHE-JC(SD)-2007第 00?号试 验 检 验 报 告工程名称:福州市金鸡山隧道 检测项目: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 委托单位:福州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 发送日期:二零零七年五月十七日 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No. CTCHE-JC(SD)-2007第 005 号试 验 检 验 报 告检测单位: 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证书等级: 甲 级证书编号: 交(公路)工检证字第 004 号发证机关: 交 通 部发证日期: 1998 年 6 月项目负责: 报告审批: 批 准: 主要参加人员:程崇国 涂 耘 唐 健 钟 鸣 秦之富 刘海京 刘永华 蔡志伟 张志强No. CTCHE-JC(SD)-2

2、007第 005 号目 录一、概况1二、检测内容与要求2三、检测设备与工作原理4四、检测过程7五、检测结果及建议31图 16 检测结果隧道展开示意图34附件 1 空洞、不密实区及含水区典型雷达回波图41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附件 2 金鸡山隧道裂缝分布展开图50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2一、概况金鸡山隧道是福州市二环路的重点工程,1994 年 10 月 31 日动工建设,为 上下行分列的双洞双车道城市道路隧道,单洞长 578m。隧道按城市主干道级标准设计主断面,隧道内轮廓

3、为单心圆曲墙断面,洞内行车净宽 8m,限高 5m,净高 7.05m,隧道依据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穿越的岩体主要为中粗粒花岗岩,其次为后期侵入的花岗石英斑岩,时有灰绿岩穿插,致使围岩稳定性降低。粗粒花岗岩呈风化微风化状态,左洞进、出口段围岩稳定性较差,其它地段较为稳定,整个隧道、 类围 岩占 40, 、类围 岩占 60。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且渗透性较差,施工过程中水量较小。隧道围岩类别里程见下表:南洞围岩级别(由南端洞口至北端洞口)起止桩号(本次检测桩号) 围岩类别+000+035.5 +035.5+065.4 +065.4+116.9 +116.9+171.00 +171

4、.00+200.80 +200.80+324.90 +324.90+355.70 +355.70+434.70 +434.70+451.20 +451.20+518.40 +518.40+577 北洞围岩级别(由南端洞口至北端洞口)起止桩号(本次检测桩号) 围岩类别+000+013.70 +013.70+037.87 +037.87+107.98 +107.98+177.78 +177.78+207.75 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3+207.75+277.30 +277.30+340.0 +340.0+410.0 +410.0+424

5、.0 +424.0+447.5 +447.5 +497.5 +497.5 +522.55 +522.555 +561.9 +561.9 +580 隧道初期支护采用“锚 、网、 喷混凝土、钢架支撑 ”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在洞口浅埋段采用辅助超前管棚支护及注浆加固地层等方法。隧道防水结构根据“以排 为主,排堵结合”的原则,在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设一层 4mm 厚泡塑板 +0.8mm 聚乙烯( PE)板,每隔 20m 设一道背贴式橡胶排水盲沟,渗入 150纵向排水盲沟,经 70横向支管引入正洞排水边沟内。金鸡山隧道从建成至今已有 12 年,由于材料老化及当时设计施工水平较低等原因,部分区段二次衬砌出现了

6、较为严重的裂缝,为查清病害实际情况和判断隧道当前的稳定状态,福州市政工程管理处委托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隶属于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对隧道进行了病害检测和稳定性分析等工作。本次检测过程中在委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现场检测工作, 现将检测情况说明如下。二、检测内容与要求(一)检测内容1、混凝土外观质量及裂缝观测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41 测量裂缝的延伸方位;2 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3 观察衬砌混凝土表面缺陷情况,如蜂窝状、混凝土剥落、涂料脱落、渗漏水等;4 必要时在裂缝附近作进一步详细观察与判断,如锤击时有无空响声等。2

7、、地质雷达检测1 衬砌厚度;(2)衬砌缺陷情况,如是否均匀连续、是否密实、有无离析、蜂窝麻面、裂缝深度及其位置;(3)围岩空洞及其位置、深度、填充处理情况;(4)钢拱架分布情况、位置、间距等;(5)围岩含水情况、分布等。3、二衬混凝土强度抽测(1)抽检断面二衬混凝土强度;4、隧道安全性计算。(1)根据检测结果运用地层-结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二)技术要求1、隧道混凝土外观质量及裂缝观测(1)提供裂缝的起止桩号、展布方向、宽度与主要裂缝深度;(2)提供裂缝的隧道分布展开图并标明有关数据和情况,隧道衬砌厚度纵断面图;(3)表面混凝土观测结果统计说明。2、地质雷达检测(1)分别在拱顶、左右拱腰、左右

8、两侧边墙沿隧道纵向布置 7 条测线进行地质雷达全隧道连续检测;(2)按 10.0m 间隔列出衬砌厚度表;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5(3)绘制隧道缺陷展开图;(4)检测深度:衬砌内缘径向向岩体内 3.0m;(5)打印典型断面雷达回波彩图;3、二衬混凝土强度抽检(1)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对二衬混凝土强度抽检,共抽检 7 个断面,所得结果列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4、隧道安全性计算(1)根据所检测数据计算隧道安全性系数,计算结果附图、列表示出,并对计算结果予以说明。三、检测设备与工作原理(一)隧道混凝土外观质量及裂缝观测(1)检测设备本次针对

9、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隧道渗漏水情况、衬砌裂缝进行常规量测。重要采用刻度放大镜、罗盘、探 针 、数码相机、钢尺、地 质锤、高空作 业车等。(2)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站于高空作业车上对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渗漏水情况进行观测,并用刻度放大镜、探针、 钢尺、数 码相机等对裂缝宽度、深度、裂缝性质、分布情况记录统计,并用数 码相机拍摄典型裂缝、隧道渗漏水照片。(二)衬砌地质雷达检测(1)检测设备本次检测所使用的仪器是由美国 GSSI 公司生产、劳雷公司销售的 SIR-2000 型地质雷达仪。该仪器的特点是分辨率高,擅长于进行大数据量、高密度的连续扫描探测并实时绘出彩色波形剖面图。(2)仪器构成福州市金鸡山隧

10、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6本次检测所使用的 SIR-2000 型地质雷达由主机(包括液晶屏)、收发器、收 发天线、 电 瓶(专用电源)、信号 线 、电源线、打标器连接线及系统软件、后处理软件、专用笔记本微机等组成。(3)工作原理地质雷达是使用甚高频至超高频段的地下电磁波反射探测技术。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即发射器通过发射天线向衬砌与围岩中定向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在传播的路径上当遇到有电性(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异的界面时即发生反射,从不同深度返回的各个反射波由接收天线和接收器所接收,另外还最先接收到从发射天线经两天线所在介质的表面传播到接收天线的直

11、达波,并作为系统的时间起始零点。经过信号处理之后, 对于直达波之后反射回来的各个不同时间的反射波,取其时间之半,乘以相应介质的电磁波传播速度即为反射目标的深度。再根据反射信息特征(反射波强度、反射波组合特点以及横向、纵向变化等)判别反射目标的性质。衬砌与围岩、围岩中的空洞或欠密实区、围岩中的含水区或裂缝、衬砌裂缝等均为良好的反射界面或目标体。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7探地雷达主要利用宽带高频时域电磁脉冲波的反射探测目的体。由公式 vxZt/42可根据测得的雷达波走时,自动 求出反射物的深度z 并进一步界定其范 围、判定其性质。 图 1

12、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三)二衬衬砌混凝土强度抽检(1)检测设备超声检测仪、回弹仪、耦合剂、角磨机、卷尺等(2)工作方法在隧道衬砌表面划分检测区(2020cm),打磨掉表面附着物后,用回弹仪水平正对衬砌表面回弹 16 次,读数记录,根据标准曲线得出回弹强度推测值;在同一测区用声波仪在混凝土表面布置声波探头,测量探头间距,记录声时值,同一测区不少于三次测量,本次检测每断面设 5 个测区,根据声时值算出声波在混凝土内部速度,最后计算出本测区混凝土强度值。(四)隧道安全性系数计算(1)计算方法运用检测数据建立地层-结构计算模型,计算出最不利断面衬砌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

13、JC(SD)-2007第 00 号8结构安全系数,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要求进行评价。四、检测情况(一)隧道混凝土外观质量及裂缝量测金鸡山隧道为上下行分列的双洞双车道城市道路隧道,近东西走向,分为南北两洞分别进行检测。本次检测为求统一所用里程均为相对里程,以洞口起始, 标记为+000 ,以车行方向 为正,里程 变大(注:南洞为福州至二化方向隧道,北洞为二化至福州方向隧道)。南北两洞病害的共同特点是:受当时设计和施工条件所限,施工缺陷较多,如二衬凹凸不平,多蜂窝麻面,多施工间隙缝等;围岩较好,少渗漏水;南洞裂缝较北洞更发育,在南洞上方发现一人工采石场(见图 2),使南洞

14、衬砌承受不利荷载。图 2 人工采石场(1) 南洞二衬裂缝与渗漏水情况金鸡山隧道南洞的主要病害为:施工缺陷较多,裂缝较为发育。详细情况见附件:金鸡山裂缝观测及病害描述展开图。病害各段情况如下:+000+010 段:拱顶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纵向荷载裂缝。 桩号 050 处纵向裂缝(见图 3)长 8.0m,宽 10.0mm,深度大于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917cm,错台 5mm,为张 开剪切缝,且开展至施工缝处,易脱落。+010+080m 段:基本没有裂缝,没有渗漏水,对交通基本无影响。 +080+125m 段:多施工间隙裂

15、缝,拱顶分布有 2 条纵向荷载裂缝。 桩号 115 处纵向裂缝由砂浆涂抹修补,整体闭合,部分区段张开,长 15m,宽 2.0mm,由施工间隙缝发展而成。多处蜂窝麻面,有一处渗水。+125+274m 段:多施工间隙裂缝,拱顶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 2 处蜂窝 麻面,有一处渗水。 对交通基本无影响。图 3 桩号 050 处纵向裂缝+274+300m 段:多施工间隙裂缝,分布有 1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纵向荷载裂缝。两条荷载裂缝经由砂浆涂抹修补后仍有新裂缝产生,说明裂 缝具有发展性。1 处蜂窝麻面,没有渗漏水。+300+323m 段:拱顶分布有 1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斜向荷载裂缝, 4

16、条纵 向荷载裂缝,其中两条为剪切缝。该区裂缝长 15m,宽 310mm。 桩号 315 附近荷载裂缝较密集,且与施工缝组成近闭合区域,易脱落。有 2 处 混凝土剥落, 桩号 315 处约 5cm20cm 二衬完全脱落,可见背后空洞,深约 40cm(见图 4)。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0图 4 二衬背后空洞+323+370m 段:多施工间隙裂缝,拱顶分布有 4 条纵向荷载裂缝。 桩号 350 处纵向裂缝长 6m,宽 5.0mm,深 4.0cm。有 1 处混凝土剥落。无渗漏水。+370+484m 段:分布有施工间隙裂缝,侧墙分布有多条环

17、向裂缝,多数分布在施工缝附近。无渗漏水。+484+503m 段: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斜向荷载裂缝,2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490 处环向裂缝由左墙脚一直延伸到右拱顶,宽 2mm,为张 拉缝。 该区两条纵向裂缝近似 对称平行分布于左右拱腰,长约 10m,宽 27mm ,可测深度 23cm,为施工间隙缝发展而成。蜂窝麻面现象较严重(见图 5),无渗漏水。图 5 蜂窝麻面+503+555m 段:分布有施工间隙裂缝。分布有 3 条环向荷载裂缝, 2 条斜向荷 载裂缝,1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518 附近两条环向裂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

18、第 00 号11缝及桩号 550 处环向裂缝均由墙脚延伸到拱顶附近,宽 0.51.2mm,为张拉缝。桩号 530 附近纵向裂缝长约 5m,宽 8mm,可测深度 2cm,为施工间隙缝发展而成。无渗漏水。+555+577m 段:该区段较复杂,多施工间隙裂缝。分布有 1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斜向荷载裂缝,3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565 附近环向裂缝与施工缝交叉沿整个横断面发展,宽 8mm,为张拉缝。拱 顶左侧纵向裂缝长约 15m,宽 23mm,部分区段可测深度大于 18cm,为施工间隙缝发展而成。有 1 处混凝土剥落,桩号 565 处沿施工缝约38cm 二衬完全脱落,可 见背后空洞(见图 6)。

19、有一处渗漏水。图 6 二衬背后空洞金鸡山隧道南洞病害判定情况见表 1。表 1 金鸡山隧道南洞外荷载作用所致结构破损的判定情况桩号判定分类 衬砌裂缝衬砌起层、剥落000010 2A拱顶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050 处纵向裂缝长 8.0m,宽10.0mm,深度大于 17cm,错台 5mm,为张开剪切缝,且开展至施工缝处,易脱落。无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2010080 B 基本没有裂缝 无080125 1A多施工间隙裂缝,拱顶分布有 2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115 处纵向裂缝由砂浆涂抹修补,整体闭合,部

20、分区段张开,长 15m,宽2.0mm,由施工间隙缝发展而成。无125274 B多施工间隙裂缝,拱顶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无274300 1A多施工间隙裂缝,分布有 1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纵向荷载裂缝。两条荷载裂缝经由砂浆涂抹修补后仍有新裂缝产生,说明裂缝具有发展性。无300323 2A拱顶分布有 1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斜向荷载裂缝,4 条纵向荷载裂缝,其中两条 为剪切缝。该区裂缝长 15m,宽 310mm。桩号315 附近荷载裂缝较密集,且与施工缝组成近闭合区域,易脱落。有 2 处混凝土剥落,桩号 315处约5cm20cm 二衬完全脱落,可见背后空洞,深约 40cm。323370

21、 1A多施工间隙裂缝,拱顶分布有 4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350 处纵向裂缝长 6m,宽5.0mm,深 4.0cm。有 1 处混凝土剥落。370484 B 分布有施工间隙裂缝,侧墙分布有多条环向 无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3裂缝,多数分布在施工缝附近。484503 2A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斜向荷载裂缝,2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490 处环向裂缝由左墙脚一直延伸到右拱顶,宽 2mm,为张拉缝。该区两条纵向裂缝近似对称平行分布于左右拱腰,长约 10m,宽 27mm,可测深度 23cm, 为施工间隙缝发展而成。无5035

22、55 1A分布有施工间隙裂缝。分布有 3 条环向荷载裂缝,2 条斜向荷载裂缝,1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518 附近两条环向裂缝及桩号 550 处环向裂缝均由墙脚延伸到拱顶附近,宽0.51.2mm,为张拉缝。桩号 530 附近纵向裂缝长约 5m,宽 8mm,可测深度 2cm,为施工间隙缝发展而成。无555577 2A该区段较复杂,多施工间隙裂缝。分布有 1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斜向荷载裂缝, 3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565 附近环向裂缝与施工缝交叉沿整个横断面发展,宽 8mm,为张拉缝。拱顶左侧纵向裂缝长约 15m,宽 23mm,部分区段可测深度大于 18cm,为施工间隙缝发展而成。有 1

23、 处混凝土剥落,桩号 565处沿施工缝约38cm 二衬完全脱空,可见背后空洞。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4(2)北洞二衬裂缝与渗漏水情况金鸡山隧道北洞的主要病害为:主要为施工缺陷。详细情况见附件:金鸡山隧道裂缝观测及病害描述展开图。病害各段情况如下:+000+140m 段:有施工间隙裂缝,无荷载裂缝。无渗漏水。+140+160m 段:除有数条施工间隙裂缝外,拱顶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 1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140 处环向裂缝由拱部延伸至两侧边墙, 宽大于 1.0mm,张开,附近衬砌背后有空洞。无渗漏水。+160+185m 段

24、:有施工间隙裂缝,无荷载裂缝。无渗漏水。+185+200m 段:除有数条施工间隙裂缝外,拱顶分布有 1 条环向荷载裂缝, 2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190 处纵向裂缝长 5m,宽3.0mm,张开,附近衬砌背后有空洞。+200+226m 段:有施工间隙裂缝,无荷载裂缝。两处蜂窝麻面,无渗漏水。+226+248m 段:除有数条施工间隙裂缝外,拱顶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 2 条斜向荷载裂缝。桩号 248 处环向裂缝由拱顶延伸至拱腰,宽 3.0mm,为张开剪切缝,有渗水痕迹,附近衬砌背后有空洞。+248+375m 段:多施工间隙裂缝,有 3 条荷载裂缝。多蜂窝麻面。桩号 290 处有渗水(见图

25、7)。+375+388m 段:多施工间隙裂缝,有 3 条环向荷载裂缝,其中桩号 375 处环向裂缝围绕施工缝开展。无渗漏水。+388+577m 段:多施工间隙裂缝,有 1 条斜向荷载裂缝。多蜂窝麻面。无渗漏水。桩 号 420 处斜裂缝长 3m,宽 56mm,可测深度78cm。 (见图 8)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5图 7 桩号 290 处渗水图 8 桩号 420 处斜裂缝金鸡山隧道北洞病害判定情况见表 2。表 2 金鸡山隧道北洞外荷载作用所致结构破损的判定情况桩号判定分类 衬砌裂缝 衬砌起层、剥落000140 B 有施工间隙裂缝,无

26、荷载裂缝。 无140160 1A除有数条施工间隙裂缝外,拱顶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1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140 处环向裂缝由拱部延伸至两侧边墙,宽大于 1.0mm,张开,附近衬砌背后有空洞。无160185 B 有施工间隙裂缝,无荷载裂缝。 无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6185200 1A除有数条施工间隙裂缝外,拱顶分布有 1 条环向荷载裂缝,2 条纵向荷载裂缝。桩号 190 处纵向裂缝长 5m,宽3.0mm,张开,附近衬砌背后有空洞。无200226 B 有施工间隙裂缝,无荷载裂缝。 无226248 1A除有数条施工间隙裂缝外

27、,拱顶分布有 2 条环向荷载裂缝,2 条斜向荷载裂缝。桩号 248 处环向裂缝由拱顶延伸至拱腰,宽 3.0mm,为张开剪切缝,有渗水痕迹,附近衬砌背后有空洞。无248375 B 多施工间隙裂缝,有 3 条荷载裂缝。 无375388 B多施工间隙裂缝,有 3 条环向荷载裂缝,其中桩号 375 处环向裂缝围绕施工缝开展。无388577 B多施工间隙裂缝,有 1 条斜向荷载裂缝。无(3)结论 整体而言,隧道南北两洞渗漏水 较轻,南洞较北洞裂缝更为发育; 隧道南北两洞施工缺陷较为明显,在不利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安全隐患; 就目前而言,对 隧道的正常使用可能造成威胁,需及早进行治理的包括南洞桩号0000

28、10 区段、桩号300323 区段等。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7具体裂缝分布情况及衬砌厚度纵断面图见附件 2(金鸡山隧道裂缝分布展开图)(二)地质雷达检测(1)测线布置本次地质雷达检测采用隧道纵向连续采集法。即在检测的隧道衬砌表面布置纵向测线,其布置位置为拱顶 1 条、拱顶两侧至边墙各均匀布置 3 条测线(如图 9): 测 线 7测 线 6测 线 5测 线 4测 线 3测 线 2测 线 1路 面 边墙拱 腰边墙 拱 腰 拱 顶车 行 方 向图 9 地质雷达检测线布置图测线 4 距地面 8m,测线 3、5 距地面 6m,测线 2、4

29、距地面 4m,测线 1 及测线 7 的位置为距路基高度约 1.5m。检测时,检测设备、主要操作人员均位于高空作业车上,部分操作人员在地面协助,天线贴在衬砌表面,按事先设置检测线进行连续扫描探测。金 鸡山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测线长度合计为:577 m/测线7条测线2 幅 =8078m。(2)检测结果衬砌厚度地质雷达检测衬砌厚度数据详见表 3、表 4。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8表 3 金鸡山隧道北洞衬砌厚度数据表衬砌厚度(cm)隧道名称 断面里程测线 1 测线 2 测线 3 测线 4 测线 5 测线 6 测线 7000 73 69 64 6

30、2 75 68 74010 64 66 65 54 72 72 71020 65 67 60 52 66 65 65030 67 52 60 55 58 62 67040 58 58 52 43 62 62 57050 54 63 58 40 57 58 67060 60 61 61 40 63 52 52070 68 63 56 43 63 62 63080 62 58 57 42 61 54 54090 67 63 53 41 68 63 65100 60 52 54 45 55 63 62110 52 61 44 50 62 54 61120 62 60 48 40 52 51 6413

31、0 54 55 52 42 62 48 61140 51 51 52 46 53 58 68150 57 55 55 40 55 62 54160 60 58 59 42 58 65 59170 51 59 54 38 64 55 62180 50 57 52 39 56 56 62190 54 56 55 40 59 57 67200 52 61 55 38 50 58 65210 48 63 48 45 48 65 63220 47 55 47 38 55 54 66230 60 62 49 46 52 62 65240 53 63 50 38 64 51 51250 51 64 50 3

32、6 62 64 50260 54 55 58 39 54 55 58270 53 58 49 45 50 66 54280 51 59 42 40 55 55 55290 58 56 46 45 52 55 64300 47 59 46 42 52 54 64310 57 60 52 42 67 63 58320 62 62 46 38 58 54 59330 45 49 57 40 62 58 62340 53 55 48 43 50 60 55350 48 52 50 48 48 45 58360 46 52 47 38 48 48 63370 58 54 48 39 44 52 62金鸡

33、山隧道北洞380 47 53 50 40 53 56 62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19390 60 52 50 45 57 58 64400 52 48 52 42 59 47 56410 46 52 48 38 50 52 67420 53 40 47 35 63 46 58430 42 38 52 32 58 58 58440 58 45 45 36 67 52 54450 54 49 50 35 63 52 63460 53 59 48 50 58 55 62470 50 52 55 47 55 63 63480 67 58 6

34、3 42 64 52 54490 57 63 62 46 62 65 58500 64 54 58 45 58 67 59510 63 53 46 42 56 68 65520 69 58 45 46 64 58 62530 60 60 57 46 65 62 66540 62 61 66 43 51 62 68550 77 63 60 58 62 58 72560 68 67 62 55 74 67 70570 74 73 64 64 78 73 76表 4 金鸡山隧道南洞衬砌厚度数据表衬砌厚度(cm)隧道名称 断面里程测线 1 测线 2 测线 3 测线 4 测线 5 测线 6 测线 700

35、0 76 74 60 65 57 71 79010 72 61 68 60 62 75 74020 71 67 51 65 55 66 71030 60 81 60 54 52 70 80040 68 56 53 50 57 57 68050 80 68 59 51 60 61 78060 75 75 58 43 62 65 64070 62 66 64 45 60 65 62080 60 68 65 40 50 58 55090 70 70 60 42 58 66 65100 60 65 58 43 62 63 62110 58 65 51 40 54 64 58120 52 64 55 4

36、3 54 61 54130 45 58 58 51 64 60 50140 52 64 52 40 61 66 52150 72 65 50 50 60 63 59160 60 57 62 44 60 65 60金鸡山隧道南洞170 65 58 62 40 62 55 60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20180 66 69 64 43 62 62 60190 67 50 62 43 54 70 59200 66 58 54 45 60 58 62210 65 59 60 43 58 55 61220 73 55 53 40 48 57 6

37、0230 49 68 50 38 52 60 50240 52 63 54 35 54 60 51250 62 62 54 44 55 64 52260 55 52 58 40 55 54 62270 64 48 53 43 62 53 65280 54 68 57 40 63 50 57290 54 59 62 45 60 48 56300 48 41 48 38 61 43 54310 47 61 54 43 50 65 55320 55 52 58 43 42 62 63330 45 48 45 44 45 50 54340 46 40 50 45 43 50 48350 53 45 4

38、5 50 55 57 50360 61 46 45 50 60 43 60370 54 65 59 47 53 57 51380 58 60 62 42 60 62 57390 63 58 54 40 62 58 55400 60 60 55 39 61 60 55410 54 45 46 42 54 60 60420 50 54 57 40 62 55 51430 50 54 54 43 55 46 51440 52 53 50 38 49 42 50450 52 62 51 40 46 43 53460 55 48 48 42 47 60 55470 55 53 57 50 52 51 6

39、3480 58 50 54 40 45 50 58490 58 48 52 48 54 53 55500 57 55 50 40 48 50 57510 53 58 48 41 58 52 58520 55 45 46 46 52 65 65530 59 48 52 38 51 60 62540 62 66 59 50 55 64 70550 68 67 58 49 60 70 68560 72 78 62 46 59 77 68570 74 70 58 55 60 72 72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21金鸡山北洞衬砌厚度在 3277

40、cm 之间,平均厚度55.7cm。+000+035 段平均厚度 65cm,竣工资料厚度67cm;+035+063 段平均厚度 56cm,竣工资料厚度62cm;+063+115 段平均厚度 57cm,竣工资料厚度45cm;+115+169 段平均厚度 54cm,竣工资料厚度35cm;+169+199 段平均厚度 54cm,竣工资料厚度45cm;+199+323 段平均厚度 58cm,竣工资料厚度35cm;+323+354 段平均厚度 52cm,竣工资料厚度45cm;+354+433 段平均厚度 50cm,竣工资料厚度35cm;+433+449 段平均厚度 51cm,竣工资料厚度45cm;+449

41、+516 段平均厚度 56cm,竣工资料厚度62cm;+516+577 段平均厚度 63cm,竣工资料厚度 67cm;与竣工资料对比发现除类围岩段外厚度基本大于竣工资料厚度,局部较薄。但拱顶混凝土厚度明显薄于隧道其他部位厚度。金鸡山南洞衬砌厚度在 3980cm 之间,平均厚度56cm。+000+057 段平均厚度 65cm,竣工资料厚度67cm;+057+156 段平均厚度 58cm,竣工资料厚度62cm;+156+170 段平均厚度 57cm,竣工资料厚度45cm;+170+240 段平均厚度 56cm,竣工资料厚度62cm;+240+309 段平均厚度 53cm,竣工资料厚度45cm;+3

42、09+378 段平均厚度 51cm,竣工资料厚度35cm;+378+408 段平均厚度 54cm,竣工资料厚度45cm;+408+478 段平均厚度 50cm,竣工资料厚度35cm;+478+533 段平均厚度 52cm,竣工资料厚度45cm;+533+549 段平均厚度 62cm,竣工资料厚度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07第 00 号2262cm;+549+577 段平均厚度 66cm,竣工资料厚度 67cm;南洞厚度情况基本和北洞相同,同样存在拱顶厚度较薄的现象。总体来看两洞拱顶混凝土厚度较周边位置厚度要薄,边墙部厚度普遍较厚,局部地段厚度值变化较

43、大。衬砌混凝土密实性及连续性情况、衬砌后缺陷情况根据地质雷达检测结果和表面观察,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主要情况如下:a.二次衬砌混凝土大部分较均匀、密实,连续 性较好;拱顶部混凝土质量较差,存在不同程度振捣不实,离析,蜂窝状构造。 b.二衬混凝土与初支表面局部有脱空缝隙,主要分布在拱顶部,局部地段可能赋水(具体见表 5 衬砌缺陷表和图 16 雷达检测结果隧道展开示意图)。c.拱顶混凝土不密 实区 较多,但大范围不密实区和影响较深的回填不密实较少,南洞不密实区较北洞多,不密实影响程度较北洞严重(具体见表 5 衬砌缺陷表和图 16 雷达检测结果隧道展开示意图)。经连续扫描探测,拱背后空洞区数量较少,影响

44、深度较浅。主要脱空和不密实区汇总为表 5、图 16,其较典型的缺陷图像见附件 1(衬砌缺陷典型雷达回波图)。表 5 拱部后主要空洞、不密实区缺陷表序号 缺陷起止桩号 位 置 衬砌缺陷影响深 度(cm) 描 述金鸡山隧道北洞1 004006 测线 1 6080 不密实2 038040 测线 1 4070 不密实3 136138 测线 1 3060 不密实4 250251 测线 1 4065 不密实5 483485 测线 1 5090 不密实6 004007 测线 2 65110 不密实7 018020 测线 2 5080 不密实福州市金鸡山隧道健康检测报告 No. CTCHE-JC(SD)-20

45、07第 00 号238 030032 测线 2 5590 不密实9 125127 测线 2 4080 不密实10 149150 测线 2 5585 脱空11 186188 测线 2 5080 不密实12 250254 测线 2 4080 不密实13 270271 测线 2 4080 不密实14 358360 测线 2 3075 不密实15 538540 测线 2 50100 不密实16 018019 测线 3 6080 不密实17 038039 测线 3 3060 不密实18 135138 测线 3 3065 不密实19 250 左右 测线 3 3070 不密实20 402405 测线 3 3

46、570 不密实21 540542 测线 3 5070 不密实22 567568 测线 3 5080 不密实23 004006 测线 4 80130 不密实、含水24 011013 测线 4 80150 不密实、含水25 038039 测线 4 4090 不密实26 110 左右 测线 4 3060 不密实27 140141 测线 4 3050 脱空28 180181 测线 4 3055 不密实29 228230 测线 4 3045 脱空30 250 左右 测线 4 2565 不密实31 316319 测线 4 80130 不密实、含水32 376377 测线 4 4070 不密实33 4304

47、31 测线 4 70150 不密实、含水34 450451 测线 4 70120 不密实35 457459 测线 4 60110 不密实36 477478 测线 4 3060 不密实37 489490 测线 4 3050 不密实38 496500 测线 4 3560 不密实39 517519 测线 4 4070 不密实40 562566 测线 4 3555 脱空41 004006 测线 5 6090 不密实42 014017 测线 5 5090 不密实43 038043 测线 5 40100 不密实44 076080 测线 5 4085 不密实45 085 左右 测线 5 6080 不密实46 105 左右 测线 5 6080 不密实47 123124 测线 5 5080 不密实48 251252 测线 5 3085 不密实49 305307 测线 5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