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中图版地理必修3导学资料1 必修3 第一章 第1节.pdf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09557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中图版地理必修3导学资料1 必修3 第一章 第1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中图版地理必修3导学资料1 必修3 第一章 第1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中图版地理必修3导学资料1 必修3 第一章 第1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中图版地理必修3导学资料1 必修3 第一章 第1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中图版地理必修3导学资料1 必修3 第一章 第1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 / 13 第一学期 第一周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上)2014-2015学年 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 / 13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上) 【内容定位】 区域研究的基础知识 本章作为区域地理开篇,分 3 节阐述。第一节以中国的区域差异为范例,介绍两个最基本 的概念:区域和区域差异,介绍如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基本的角度,认识区域特征,重点 在于学会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第二节和第三

2、节介绍分别介绍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与人类 活动的相互作用: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方面)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四点基本原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人 类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重点掌握自然资源 的利用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介绍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第一部分。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重点掌握】 1.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 2.分析区域自然差异的基本方法 3.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成因的基本思路。 【高考定位】

3、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人类活动与发展 促使人们对其他区域进行了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总是 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并与所在区域的自然与经济发生密切联系,因此,各区域的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及其差异就成为每年高考地理实体的必考内容。在近六年高考中出现率 100%。 【学法指导】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地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理解和运用区域地理环境这一概念非常重 要,它既是第一章的核心,又是本模块的基础。回顾有关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等初中基础 知识,以及必修和必修的有关内容,运用相关地图说明我国及美国、英国、日本等主 要国家的区域特征,是学好本

4、章知识的基础。本章内容综合性强,可结合实例进行深入细 致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巩固基础知识, 把握内在联系,运用地理视角分析各个知识点,还要把阅读和案例探究中的内容融入到教 材知识中去。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4 / 13 【知识结构】 【要点分析】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和区域差异概念: 区域:区域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它 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 征也相似。 区域差异:是指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

5、差别。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 展差异显著。 (2)区域划分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大尺度的,可包 括许多国家,如东亚、中东地区、西欧等。中等尺度的,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省区的 部分地区,如京津唐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等。更小尺度的,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 一个区域,如上海浦东新区等。 从区域划分的指标看,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区域 特性 要素 组成 自然 经济 社会 存在本质联系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5 / 13 (3)区域研究 研究重点:分析区域自然

6、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为选择发展方向,调整产 业结构、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中国三大自然区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区域产生了差异。一般依据地形、气 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区域差异来划分自然区域。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 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自然要素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复杂的地质作用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气温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气候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

7、南向西北方向递减 海陆位置的影响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 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 3000m 等高线为界。 东部季风区 位置、范围:我国东部地区,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阔区 域,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 海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4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95%。 图示东部季风区内部各自然要素的关系: 植被:森林为主 土壤:森林土壤 河流:外流河的雨水补给为主 地貌:流水地貌发育 湿润程度高 形成季 风气候

8、 距海近 海拔低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6 / 13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位置、范围:深居内陆,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大部分地 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30%,人口只占全国的 4%。图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各自 然要素的关系: 地貌:以风蚀和风积地貌为主,流水作用弱 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 青藏高寒区: 位置、范围:中国西南部,由一系列平行走向的山脉和山间高地组成,面积约占全国陆地 面积的 25%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 1%,属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依据内部位置和高度不 同,可以分为两区:一是边缘的高山峡谷区

9、,二是中心地带的高寒草原和荒漠区。图示表 示青藏高原各自然要素的关系: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水文:多冰川和湖泊,大河发源地 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 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 土壤:冻土广布,发育 程度低,少成熟土壤 风力作用强 3.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人类的活动表现出相应的 差异性。 距海遥远 海拔较高 气候干燥 风力强 蒸发 旺盛 水文:多内流河、内流湖 植被:以荒漠为主 高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7 / 13 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影响 程度

10、广泛而深刻 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 更微弱 具体 表现 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 均已开垦,是中国最主 要的农业区聚落稠 密,道路纵横,是中国 人口集中和经济发达区 草原和荒漠草原区发展畜 牧业,有水灌溉处形成灌溉 农业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土地、荒漠化和盐 碱化显著。 农业发展以畜牧业 为主,少数地区发展 林业和种植业气温 低、空气稀薄、风力 大、水分不足,地形 崎岖限制农业和经济 发展 交通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 通路线四通八达 山地、高原地形崎岖,山高坡陡、交通路线稀疏, 道路常受洪水和泥石流破坏。 教育 和文 化 教育和文化水平较高, 人口文化素质较高 教育文化滞后、文盲、半文盲所占

11、比例高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都有东移的趋势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历史 背景 和开 放顺 序 文化、经济和政治基 础深厚,西方先进技术 首先传入,资本主义工 业、商业首先兴起首 先进行改革开放 文化、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开放时间较晚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8 / 13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答案】 自然 经济 综合 差别 自然 社会经济 纬度位置 海拔高度 地形 气候 土壤 植被 季风 风向 降水 季节 较低 1000 气温 干旱 较高 高原 盆地 干湿状况 高 高寒 湖泊 垂直地带性 东部季风 青藏 高

12、原 信息 经济落后 东移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9 / 13 本节难点在于学会比较区域内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掌握比较区域 差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此建议学生学会综合分析、特别是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 系。 以我国为例,我国内部有三大自然区。在不同的自然区内部,由于地区差异的主导性因素 不同,地区性差异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在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纬度决定的热 量条件,故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经度 决定的水分条件,故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在青藏高寒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高

13、 度决定的水热条件,故呈现出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但是,主导性差异因素只是决定区内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惟一的因素。如在东部季风 区,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但在北部地区,水分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不如热量条 件明显。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了水分条件这一主导因素外,在高大的山地上,也出现 了随高度发生的变化。在青藏高寒区,除了垂直方向的变化外,还体现了呈东南西北 方向的水平变化。在这一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各个自然区内部的主要变化规律。 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仔细对照这四个自然地 区的名称,可发现每个地区的名称都体现了三个内容:位置、热量条件和湿润程度。热

14、量 条件的差异是这四个自然地区之间的典型差异,此外,次要的差异体现在湿润程度上。如 东北和华北都是湿润、半湿润地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年降水量虽然大多在 400800 毫米之间,但由于温度条件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少,比较湿润。这里还有几点 需要说明: 1对照初中地理,我们会发现东部季风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而 北、南方的分界线与华北、华中的分界线也基本一致,都在秦岭-淮河一线。由此,可把东 部季风区的四个地区视为南、北方地区的细化,也足见秦岭-淮河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 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一方面,诸多要素的等值线都分布在该线上,如 800 毫米年降水 量等值线,最冷

15、月均温 0 C 等温线等。另一方面,该线南北两侧表现出的地理景观截然不 同:界北地形比较完整,以大高原或大平原为主,界南地形则比较破碎,以盆地或丘陵为 主;界北为落叶阔叶林,界南为常绿阔叶林;界北以旱作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界南以 水作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如果对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进行列表归纳总结,四个 地区之间的差异将反映得更明显。 地区 气候带 湿润程度 植被 特色土壤 作物熟制 东北 温带 湿润半湿润 针叶、针阔混 交 黑土 一年一熟 华北 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 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 华中 亚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 华南 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雨林 砖红壤 一年三

16、熟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0 / 13 2.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征,这里介绍的重点在于草原地区与荒漠地区的差异之处, 而这种差异是由水份的多少来决定的。 3.与其他两个大自然区不同,在青藏高寒区的内部没有再进行自然地区的划分,这是由青 藏高寒区内部的差异特征决定的。本区虽然也有水平方向的差异,如高原上东南温暖湿 润、西北寒冷干燥,但本区主要的地域性差异是以垂直差异为主的,这里只了解垂直变化 的大致规律即可。有一点需要注意,本区内地域的垂直差异并不是机械的,在相对高度大 的地区,垂直分异明显且繁杂;在相对高度小的地区,垂直分异则比较简

17、单。 另,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下: 地形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地形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岭淮河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它是: 黄土高原的南界; 大致是 1 月 0等温线、800 毫米等降水量

18、线通过;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农业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的分界线; 水稻和小麦杂粮的分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1 月 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 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 一淮河一线。高二地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1 / 13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

19、: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 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 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 山一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分界线。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分界线。 1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面积比例简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主

20、要依据是生物、土壤因素 B乙区比丙区纬度高,因而太阳辐射能量比丙区小 C从乙区北部到甲区,植被变化可能为森林草原荒漠 D甲乙南部与丙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距海远近不同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面积比例,东部季风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4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占 30%,青藏高寒区占 25%,其次在本节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联 系气候(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气候的影响因素)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等知识进行分 析。A 项错误划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地理要素为气候、地貌,乙为东部季风区甲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丙为青藏高寒区,B 项错误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是海拔高、大气 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造成的,我国北部从东到西受降水的影响,植被依次为森 林、草原、荒漠,呈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项错误尽管青藏高原与东部季 风区南部纬度相近,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其原因主要是青藏高原的隆起,海拔高而 形成“高寒”特征。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