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95109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江 苏 省 特 色 建 设 专 业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9 年 10 月2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扬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是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调整的要求,在原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工程专业和原商业学院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上,于1998 年重组而成,自 1999 年起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至 2009 年已有七届本科毕业生。该专业 2006 年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基本建设,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专业进行战略性、立体式

2、的综合改革,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专业建设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师资队伍初具规模,师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教学投入持续增加,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学管理成效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专业优势不断增强,专业特色初步形成。现将近年来本专业改革与建设情况作一总结。一、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1、专业建设的总目标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规范、创新、发展”为建设思路,坚持教育创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育改革为动力,服务社会经济建设需要,提高教育质

3、量,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形成教学风格、专业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培养等专业特色,努力把工商管理专业建成高素质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经过三年多特色专业的建设,使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成为省内一流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明显地上一个台阶。2、具体目标(1)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设具有特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2)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年龄和学历及职称结构合理、阵容强

4、大的高水平师资队伍。(3)根据自身特色和发展思路编写和选用一些与新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新教材。进3一步加大教学课件的建设,特别是网络课件建设,使本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达到 90%以上。(4)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新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完善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基础平台。(5)重视科研建设,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发表高质量的优秀论文,在此基础上正式实施导师制度,加大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使得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3、建设思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以 “三个面向”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学院的实

5、际情况,以“规范、创新、发展”为建设思路,明确“把工商管理专业建成高素质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努力建设规范完整的教学体系,树立创新变革的思想观念,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学科内涵建设,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牢固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复合型人才的目标。4、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本专业在确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后,紧紧围绕专业建设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目标,狠抓落实措施,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6、为主体,以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件建设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为保障,较好地完成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各项任务。教风学风优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师资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办学条件逐渐改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等方面建设成效显著,已步入省内一流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行列,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也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二、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1、通过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主动围绕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工商管理专

7、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从事工商企业及非赢利组织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综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4理论培养目标要求:(1)系统掌握一般管理、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工具。(2)掌握基本的管理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目标:(1)战略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正确认识组织的资源和外部环境,做出正确的决策。 (2)组织协调及沟通能力。能够了解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合作,激励他人,共同完成组织的任务。 (3)外语及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

8、比较熟练地使用外语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具备较强的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组织管理。2、设计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培养体系及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面对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变化,为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2006 年和 2009年两次全面制定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重新设计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培养体系并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重新设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理论教学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创新与创业实践,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中都有案例教学,如图 1 所

9、示: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图 1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习教学案例教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基本认知能力训练、专项运作能力训练、综合运作能力训练、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1)基本认知能力训练:重点解决学生对企业缺乏认识和管理体验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制造、服务行业的基本构成单元、业务流程、系统设计原则的认知,理解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系统和财务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基本特征,感悟和理解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5(2)专项运作能力训练:通过对制造、服务行业中典型子系统的运作训练,使学生感悟和理解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0、。(3)综合运作能力训练:通过对制造、服务行业中一个典型企业系统的综合运作训练,使学生感悟和理解运作管理的方法体系和应变技巧,提升学生对运作管理创新的感悟和理解。(4)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学生自选产品、自组团队,设计产品竞争与生产战略,沿着从综合到基本的路线,自上而下的系统训练,这一层次的训练重点是从运作角度对企业系统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提出功能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包括新生录取、入学教育与指导、课程体系安排与实施、毕业实习与报告、毕业论文与答辩、就业指导等。基本流程如图 2 所示:第二学年: 学科基础课 通识教育课 认知实习就业状况追踪图 2 人才培养基本流程第一学年: 入学教育与

11、指导 通识教育课 学科基础课第三学年: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实习第四学年: 专业选修课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就业指导创 业 与 创 新 实 践认知实习根据总的(四年)教学规划确定认知实习的具体时间(周次) ,由系(所)负责人或其他教师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再确定实习带队教师并落实交通方案,在组织学生参观、见习后,进行工作总结。流程如图 3 所示:组织学生参观见习认知实习总结图 3 认知实习流程确定认知实习目标学生提交见习报告制定实习方案落实实习时间落实实习单位落实带队教师专业实习由专业课任课教师制定实习方案,对实习的目的、任务、实习内容和行6动方案等做出详细说明,交该专业课课程组进行评审

12、,通过评审后联系和落实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最后进行总结。流程如图 4 所示:教师制定实习方案落实实习单位组织学生实习专业实习总结实习方案审批通过未通过审批图 4 专业实习流程学生提交见习报告创业与创新实践有商业创业项目、社会(企业)调研项目、学术创新项目等。创业与创新实践指导流程如图 5 所示:项目启动组建项目团队制定项目计划项目运作与控制( 参赛或创业)项目运作总结图 5 创业与创新实践指导流程教师与专家指导3、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

13、业市场的变化对人才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的需求,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办学条件,推进学院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形成了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三种能力: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突出两个特色:对外营销和对内运作。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的品质,着力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7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 “按专业大类招生” ,推进“双课堂教学” ,打破传统课程结构体系,推行模块教学,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进一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

14、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鼓励专业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通过“内扶外引” ,大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所需的教师队伍。过去的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着师资队伍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全合理的情况,近年来我们采取培养、调整、引进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师资队伍。目前,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更趋合理,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20 人,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业教师队伍的 80%;博士 10 人,硕士 16 人。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国内外的博士学位

15、,提高学历层次,目前该专业有在读博士 9 人;对新引入的教师(均在硕士以上)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派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根据各人特点,制订培养计划,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包括省内、校办内举办的学术活动,也包括在其他省市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访问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5、大力进行实验室、实习基地及科研实践平台的建设近几年来,实验教学的硬件、软件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目前本建设点的财经综合实验室拥有电算化会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ERP 实验室、金融实验室、会计仿真实验室、模拟证券期货实验室六个实验室,专

16、业实验室面积合计 560M2,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 125 台(件) ,仪器设备值合计 643 万元。所有实验室都与校园网相联,全天候开放,学生可随时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承担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模拟、证券投资学、统计学、会计电算化、ERP 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建立了 19 个教学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中多配有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基地情况变化不断调整的实践项目,为我院进行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素材支撑,使我院的实践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6、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本专业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对教学质量实行学生、督导、同行和领导评议,形成了

17、教学工作优教优酬机制;(2)建立学生测评体系,形成优秀学生奖励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3)建立教学状态评估体系,运行目标管理模式,对专业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状态实行评估;(4)建立教与学的交8流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广大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合理化的建议予以奖励。本专业始终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重视建立健全教学工作机制,积极创新思路,改进措施,优化服务,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健全了教学管理系统。加强教学管理,严把教学质量关,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文件,

18、规范教学档案建设。先后出台了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教学管理条例 、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关于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规定 、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 20 多个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将每年的三月作为教学规章制度学习月,鼓励教师为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献计献策,使我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测评,建立教师教学业绩与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紧密结合机制,有效保证了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提升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层次,高起点优化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机制,激励广大教师重视教学实践,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三、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我院一直将本科教学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地

19、位,能够严格执行学校财经纪律,自觉维护学校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自 2006 年以来,省下拨特色专业建设费 3 万元,学校下拨专业及教学经费 414 万元,其中用于学生教学经费 254 万元,用于实验室改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室建设 160 万元。我院将所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经费及教学经费全额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中。为了加强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我院在节约、高效使用校拨教学经费的同时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在事业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深化内部改革,坚持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与节流措施并重,除了加大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外,还尽可能安排较多的经费用于本科

20、教学的基本运行,加大教学经费在总经费中的比例。通过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加大教学投入力度,确保专业建设的成效。学院四年来共筹集专业建设资金 188 万元,其中 2006 年投入 42.2 万元,2007 年投入 45.5 万元,2008 年投入 48 万元,2009 年投入 52.4 万元。加上学校经费投入情况,近四年的经费投入共计 602 万元,具体情况如下表:经费投入时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金额(万元) 140 161 148 153近四年投入的持续增长,为专业建设的稳步发展与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9了坚实的物质基础。602 万元的经费支出情况为:师资队

21、伍建设 45 万元,实验室建设120 万元,学科建设 115 万元,教改经费 28 万元,专业建设经费 193.2 万元,教学实习费 75 万元,图书资料费 25.8 万元。经费使用合理,效果良好。用于学生的 254 万元教学经费按年计:年份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招生数 140 165 133 146总经费(万元)58.94 71.78 58.3 65.1生均 4120 元 4350 元 4380 元 4450 元四、取得的进展和成效1、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内扶外引” ,大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设,教师队伍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形

22、成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的梯队,适应了教学与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且发展趋势良好,近年陆续涌现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学科的骨干与带头人。目前,该专业现有教师 30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 人,教授 4 人,副教授20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具有博士学位人(另有 9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教师中 92.3%以上具研究生学历,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共有人,占教师总数的 66.7%。专业老师中 1 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教技函(2006)6 号) ;1 人次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行动计划;2 人次入选江苏省“333 人才

23、工程” ,6 人次被确定为校“新世纪人才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 人次获校级优秀教师(2007 年刘德妍、2009 年孙亚范) ,获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 2 人次(余海鹏、孙亚范等) ,获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二等奖 7 人次(刘宇伟、刘伟忠、钱斌、刘德妍、郭淑芬、李志斌等) ,获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三等奖 2 人次(刘桂南、汤学俊等)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高级职称教师、研究生学历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师资队伍。近几年来,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都是由教授或副教授主讲,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的讲课率为 100%。附

24、表 1: 教师队伍一览表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学位 职务 职称 备注101 陈 耀 女 47 研究生 博士 副校长 教授2 钱忠好 男 47 研究生 博士 院长 教授3 余海鹏 男 47 研究生 硕士 副院长 教授4 牛 刚 男 46 研究生 博士 系主任 教授5 钱 斌 男 47 本科 学士 副院长 副教授6 汤学俊 男 42 研究生 博士 副院长 副教授7 刘德妍 女 44 研究生 硕士 系副主任 副教授8 缪艳娟 女 41 研究生 博士 系副主任 副教授9 李志斌 男 36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10 吴 婧 女 44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11 潘成云 男 46 研究生 博士 副教

25、授12 崔 彬 男 41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13 刘宇伟 男 40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14 张 斌 男 41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在读博士生15 孙亚范 女 44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在读博士生16 张春华 男 55 本科 学士 副教授17 刘桂南 男 52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18 杜桂祥 男 53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19 高功步 男 39 研究生 硕士 财经实验中心主任 副教授 在读博士生20 高云龙 男 45 本科 学士 副教授21 李伯圣 男 44 本科 学士 副教授22 树友林 男 40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在读博士生23 刘伟忠 男 42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24 吕燕

26、 女 42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25 郭淑芬 女 39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在读博士生26 潘明华 男 38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在读博士生27 季 毅 男 44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在读博士生28 连远强 男 33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在读博士生29 焦胜利 男 36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在读博士生1130 田 毅 男 33 研究生 硕士 讲师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对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对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学计划的修订,优化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结构。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

27、管理教学的要求,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工作,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懈努力,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深入,取得显著成效。2009 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2007 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近三年来我院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多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首先,学院进行了有关部门、企业对管理人才具体需求状况的社会调研;其次,根据社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从培养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学院组织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和系列研讨活动;然后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专业教学委

28、员会组织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有序性安排。 (2)坚持以培养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具有完善人格、宽厚基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为宗旨,加强课程建设规划,建立了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 (3)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建设特色专业为中心,加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在管理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创建品牌。(4)坚持教学改革、建设、管理的整体推进,改革与建设并重,研究与实践并重,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并重,整体设计、突出重点,统筹整合,

29、注重教学改革成果的实践运用。近三年来教师共发表 16 篇教学改革论文(见附表 2) ,主持完成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9 项。附表 2: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情况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刘伟忠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6 年第 2 期应付账款的控制 郭淑芬 财会通讯 2006 年第 2 期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 刘伟忠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年第 24 期西方预算管理:实务探索与学位研究 李志斌 新理财 2007 年第 1 期管理类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 焦胜利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2 期12与质量改进研究高校研究性

30、教学目标模式研究 潘成云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7 年第 5 期“问题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郭淑芬 管理科学文摘 2007 年第 7 期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 刘伟忠 新华文摘 2007 年第 8 期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文化研究 潘成云 生产力研究 2007 年第 12 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吕 燕 管理科学文摘 2008 年第 3 期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 李志斌 山西财经财经大学学报 (高教版) 2008 年第 3 期新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课程教学 张 斌 商场现代化 2008 年第 5 期工商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改进基于“财务会计”课程

31、的讨论 缪艳娟 时代经贸 2008 年第 7 期基于质量差距模型的本科教学质量改进策略探索 焦胜利 中国集体经济 2008 年第 7 期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创新 李志斌 财务月刊理论 2008 年第 10 期论人力资源管理的艺术性:基于逆向思维视角的分析 潘明华 网络财富 2008 年第 10 期在教学内容方面,紧跟学科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了实践环节教学,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本专业有三门课程获省二类优秀课程奖,有二门课程获校级优秀课程,有一门课程获校精品课程。2006 年以来,本专业教师编写出版教材 17 部(见附表

32、3) 。附表 3:教师编写教材教材情况一览表主编姓名 教 材 名 称 出 版 社 名 称 出版时间高云龙 优秀推销员实用教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李志斌 投资管理学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6 年刘桂南 市场调查与分析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 年汤学俊 营销战略规划与管理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 年杜惠祥 超市经营与管理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 年李伯圣 财务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钱斌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年刘伟忠 社会保障学 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焦胜利 服务营销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 年高云龙 市场营销学教程 社会科学文献

33、出版社 2007 年刘伟忠 公共经济学 科学出版社 2007 年13吕燕 管理定量分析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牛刚 现代企业理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树友林 成本会计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 年焦胜利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年张斌 会计理论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8 年张斌 审计学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8 年本专业把握学科发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围绕培养特色,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完善课程体系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本专业不断扩大与外国大学合作办

34、学范围,定期交流经验。在合作的过程中,邀请外籍教师为学生讲授课程,不断地吸取国外的办学经验和模式。本专业接受泰国留学生一名、香港台湾本科生十二名。本专业与国内外同行高校、相关企业合作关系密切,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有相当数量是来自于生产实际。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学院积极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近三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江苏省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扬州市软科学项目、扬州市社科研究重点课题及其他科研项目数为 66 项(见附表 4) 。发表论文 148 篇(见附表 5) ;出版著作 11 部(见附表 6) 、获

35、得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情况 13 项(见附表 7) 。随着教师的科研参与率提高和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增加,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明显体现出来。许多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提高了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本科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现场咨询活动,增进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增强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实战中得到锻炼,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推向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能力,并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反馈到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更新和丰富了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科研对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丰富、对教学手段的方法的改进、对

36、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等方面。附表 4:本专业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览表立项时间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 项目来源2007 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研究 钱忠好 国家社科基金2008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构建与创新研究 孙亚范 国家社科基金142008 地理标志保护的国际化应用与战略研究 孙亚范 欧盟项目2006 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陈 耀 教育部项目2006 农民合作收益分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与创新研究 孙亚范 教育部项目2007 全流通条件下的国有股权管理研究 吴 婧 教育部项目2006 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研究 陈 耀 江苏“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07 股改后上市公司国有股

37、权管理研究以江苏上市公司为例 吴 婧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 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政策阻滞与创新研究 刘伟忠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 新农村运动背景下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创新机制研究 钱忠好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6 转轨时期的上市公司债权治理 吴 婧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体系研究 树友林 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2007 我国上市公司分部报告有效性研究 张 斌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2007 基于电子商务的零售业虚拟商圈研究 崔 彬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7 公共政策制定与利益集团的均衡参与研究 刘伟忠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7 江苏和谐

38、社会阶段的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吕 燕 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2008 企业预算管理的系统优化组织分析视角的研究 李志斌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8 新经济时代江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田 毅 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2009 基于产销链的生鲜食品质量安全规制研究 崔 彬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9 长三角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汤学俊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9 基于供应链联盟的产业集群和谐共生发展研究 连远强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9 电子商务联盟持续竞争优势与绩效评价研究 高功步 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2006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钱忠好

39、 江苏省统计学会2006 扬州市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 崔 彬 扬州市软科学2008 扬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孵育体系建设研究 高功步 扬州市软科学研究2006 如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牛 刚 扬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7 扬州市上市公司运行质量研究 张 斌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2007 基于的扬州沿江产业带优化配置机制研究 高功步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2007 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集群的和谐性分析与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连远强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2007 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以扬州市为研究对象 刘伟忠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2007 和谐扬州与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吕 燕

40、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2007 地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树友林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2006 跨国经营背景下人力资源整合机制研究 潘明华 校基金一般项目152006 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季 毅 校基金一般项目2007 会计伦理与会计行为控制 李志斌 校基金一般项目2007 新经济时代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田 毅 校基金一般项目2006 “三和四美”老字号服务业发展 余海鹏 三和四美有限公司2006 扬州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 余海鹏 扬州市发改委2006 双东圈老字号特色旅游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 钱 斌 江苏省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2006 华南服务公司室内物流基地

41、建设可行性研究 钱 斌 江苏省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2006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政府责任 刘伟忠 江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2007 构建扬州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牛 刚 扬州市财政局2007 江阳西路市场带建设规划 余海鹏 扬州市发改委2007 扬州大桥食品城交易平台与物流中心建设 余海鹏 扬州大桥食品城有限公司2007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钱 斌 扬州市发改委2007 扬州城市商圈调研 张春华 上海绿地集团、扬州珠宝城2008 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农地非农化制度创新 钱忠好 天则经济研究所2008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发展战略研究 高云龙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2008 扬州市企业信

42、息资源调查与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高功步 扬州东盛科技有限公司2008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运营过程管理研究 刘桂南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2008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刘桂南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2008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绩效测量研究 杜惠祥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2008 通宇公司企业信息化运营系统优化 连远强 扬州通宇散热器公司2008 嘉汇机械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连远强 扬州嘉汇机械有限公司2008 京华城中城区域性 CBD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余海鹏 京国实业公司2008 区域性 CBD 增值服务战略规划 钱 斌 扬州市发改委2008 双桥街道“楼宇经济”建设发展规划 钱 斌 扬州市维

43、扬区双桥街办2008 扬州城市商圈调研 张春华 上海绿地集团、扬州珠宝城2008 农村资源、环境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牛 刚 江苏省统计局2008 一拖(洛阳)搬运机械有限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研究 汤学俊 一拖(洛阳)搬运机械有限 公司2008 扬州家居消费商品市场调查研究 刘德妍 扬州市德祥商行2008 扬州嘉源服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刘德妍 扬州嘉源服饰有限公司2008 扬州华夏集成光电有限公司培训管理研究 刘德妍 扬州华夏集成光电有限公司2008 寰宇商务组织设计研究 田 毅 扬州市寰宇商务文化咨询有 限公司2008 扬州市邗江扬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绩效考评方案设计 季 毅 扬州市邗江扬子

44、汽车内饰件 有限公司附表 5:2006 年以来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一览表16论 文 名 称 作者 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分析 钱忠好 管理世界 2006.8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生成及其机理研究 汤学俊 管理世界 2006.12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垄断、分割与整合 钱忠好 管理世界 2007.6Corporate Sustainable Growth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GIEM 陈 耀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45、,Nov 18-20,2007,Nanjing,China2007.11Multi-Level Grey Evaluation of Corporate Sustainable Growth 汤学俊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Nov 18-20,2007,Nanjing,China2007.11An Empirical Study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ebt Financing 吴 婧International Journal

46、 of Nonlinear Science 2007.3The Harmony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System Under E-business Environment 连远强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8.8组织转型视角的预算管理研究 李志斌 会计研究 2006.11英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缪艳娟 会计研究 2007.9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制研究 李志斌 会计研究 2009.2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研究综述 吴 婧 经济学动

47、态 2008.5农户土地产权认知、土地征用意愿与征地制度改革 钱忠好 中国农村经济 2007.1非农就业是否必然导致农地流转 钱忠好 中国农村经济 2008.10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 孙亚范 农业经济问题 2008.9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 刘伟忠 中国高等教育 2006.24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结构与作用机理 汤学俊 江海学刊 2006.6现代西方政策执行研究的路径与意义 刘伟忠 江海学刊 2006.4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层控制论 李伯圣 江海学刊 2006.6外部利润、效率损失与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创新 钱忠好 江海学刊 2007.1我国高新技术

48、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陈 耀 江海学刊 2007.5化解城市边缘人口心理冲突 刘伟忠 新华文摘 2007.4研究性教学中难点与实施重点 刘伟忠 新华文摘 2007.8债权人与债权治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探讨 吴 婧 江苏社会科学 2007.6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一个经济学解释 钱忠好 江苏社会科学 2008.5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实证分析来自江苏省的数据检验及其政策启示 钱忠好 农业技术经济 2008.517社员认知、利益需求与农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 孙亚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2论电子政务与公共政策之民主和科学 刘伟忠 社会科学战线 2006.3基于

49、C 租金假设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研究 潘成云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1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刘宇伟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0完善我国市场机制的新思考 牛 刚 中国国情国力 2007.7政策失败之政策执行主体因素考量 刘伟忠 社会科学家 2006.5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分析 钱忠好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 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2006.12不同绩效下的债务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吴 婧 财政研究 2007.4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均衡性探究 刘伟忠 理论探讨 2006.4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一个分析框架 潘成云 当代财经 2006.9会计行为的伦理约束 李志斌 当代财经 2006.1产业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及其实证研究-基于“黄金周”制度旅游产业营销效应的分析 潘成云 当代财经 2007.12品牌市场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论纲 潘成云 中国流通经济 2006.9基于消费者运动的社会营销学研究及其提示 刘宇伟 中国流通经济 2006.4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社会科学视角与中国本土化研究的主题 刘宇伟 中国流通经济 2007.10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 刘宇伟 中国流通经济 2008.8论公共政策之公共利益实现的困境 刘伟忠 中国行政管理 2007.8.政策适用主体及其政策态度分析 刘伟忠 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