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94889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 究 报 告一现状分析:美国教育家科威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也就是说,语文教育同时存在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如何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网络产生整体效应,是语文教育界正在解决的问题。要学好语文,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光靠课内学习远远不够,还需要课外的营养补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对于故事性、生活性的学习内容倍感兴趣。根据我的调查,在童话故事、漫画、作文选、科学类、音乐类、美术类等书籍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故事类书籍。由此可见,学生对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的内容有浓厚的阅读欲望。我们应该把握这一点,有选择地开展一些课

2、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开展讨论式的教学活动值得一试。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思考,主动设疑,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阅读课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学思想的一个解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怎样在活动教学中进行“讨论式”学习,却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二实践依据:新

3、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指出,要改变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讨论式教学的特点讨论式教学的实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学习是教学的直接结果,转变为教学附属于学习,学习因个体的自我组织能力

4、而占有主导,从教导性转向对话性。二是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遵循的原则教育性原则:书有好坏之分,在选择课外书籍时,不是所有能引起孩子注意的书都可以放到研究设计中来。某些带有宣传暴力、有色情倾向的儿童画册就不能选取。实践性原则:本课题所选取的课外书籍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边修改边调整。可操作性原则:本课题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必须是在教学中真正可以让教师运用,并且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三实践内容: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讨论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通过他们自己的听、看、做、说、质疑和相互的讨论等一系列实践

5、活动,去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动性。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营造平等氛围以积蓄力量,形成良好的群体生态从本质上说,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无能到有能;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转化, 最终都由学生自身决定的。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缺乏研究并充满霸权和控制的课堂中,多数学生会懒于独立思考,往往一呼百应,表现出从众倾向和退缩行为。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6、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 ”因此,讨论式教学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下才能正常进行,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一是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二是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满堂灌、问答式,那么,就失去了讨论的物质基础。教学中,当学生表现良好时,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

7、,我给予自己的见解或巧妙地引导讨论。长期坚持这样做,我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或者平时交流中变得敢想、敢说、敢于质疑、积极思考了。这样无所顾虑,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使他们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情感。抽刀断水,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形成平衡的教学活动生态体系,让被截的水流积蓄强大的力量,等待释放涌动的能量。第二步:水涨船高(以激发兴趣,自学探讨)讨论主要是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就能越深入,效果就越好。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最好办法。能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许多重大的发现都是在好奇中产生的,提出问题后,能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8、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而要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还需要有一个吸引其注意的诱源。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我们就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的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想读、爱读,积极地加入到阅读活动中。同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中段学生来说,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就如没有舵手的船,漫无边际的漂荡。如果说让学生充分读书和思考是讨论的基础,那么教师的指导是讨论的关键。讨论前我 “提倡预习,初步质疑” 。出于满足学生的发现、探究、探寻的需要,也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我提倡学生在家的预习,并在此基础对教材初步质疑。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抓好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凭自己的

9、力量,掌握部分学习的内容,获得成就感;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发现目前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引起探索和质疑的兴趣和欲望,为进一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了一种期待情境。讨论的问题坚持主要源于学生。我对课文中生字、词语、句子、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内容的预习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此外,我还对学生预习课文的步骤提出以下要求:(1)总体浏览;(2)要点记忆;(3)初步质疑;(4)提出难点。经过预习,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疑难与问题,这些问题源非常重要。其一,它主要是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因而学生对其很感兴趣;其二,必须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典型而恰当的疑难与问题。这两点是“讨论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选定讨

10、论议题考虑四个因素。除了讨论的问题坚持主要源于学生之外,我在精心选定讨论议题时,还考虑了以下四个因素:(1)要选择与达成教学目标关系紧密的议题;(2)要选择容易引发争论的议题,以营造课堂讨论的气氛;(3)应选择学生目前独立理解不了、解决不了的议题;(4)应选择深浅程度不一的各类议题,这样可让班里水平不一的各种学生都能踊跃发言。在自学探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自己去尝试、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做好发表问题的心理准备,使学生的表达欲望水涨船高,只有这样,讨论式才能成为可能。第三步:一泻千里(讨论活动的展开)讨论学习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学习,在主动探求中学到知

11、识,提高能力。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讨论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小组讨论学生四个或五个人为一组,集中在一起讨论阅读作业中的问题。要求组员必须专心致志地讨论阅读作业中的问题,他们可以向小组中的任何人提问,指出短文中的难点和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后评出最优秀的小组,成为全班的示范。这样的讨论不必让大家来评判答案的正确与否,讨论活动轻松、舒适,没有压力,学生可在自己的伙伴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对比较胆小的学生来说,完全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拘束感。每个小组都在为能交上一份最好的讨论成果而努力学习,讨论因此而更加激烈、仔细。学生分组的形式也有多种:A自由组合 选择自己的好朋友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

12、、信任,坦诚交流。B个性组合 把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一组,因各自的想法和意见不同,能使讨论更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C固定组合 以前后桌 4 人为一组,固定的小组,能让学生养成一种自然的讨论习惯。在日常的阅读中,他们也会自然而然的走在一起进行讨论。D同质组合 把具有相同意见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讨论更具有目标性,大家想法一致,有共同的向。可以与其它组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一些问题,解决不了的拿到全班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全班讨论这样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更大地学习空间,能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听取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相互理解和同时参与。但这样的讨论难以管理,有可能使讨论陷入

13、无休止的争论中,还有一些学生会保持沉默,而使讨论成为一小部分学生的对峙。为了使讨论持续下去,最后还需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总结前面的讨论,再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让学生的激情在讨论中迸发,让心里的想法一泻千里。第四步:海纳百川(合理调控,提高效率)讨论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引导学生在议一议、说一说、辩一辩中逐步具有自学能力和自我检验、相互评判、自我把握进步方向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我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最终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讨论教学中,学生有自己分配时间的主动权;有充分地思考,发表自己意见,表现自己个性,安排学习活动的机会;这为发展学生自身素质,表现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这也给课堂管理

14、增加了难处,在讨论教学中,教师始终应处于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位置,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教师应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教学组织与教学技巧,以及教师自身的敬业精神为感召力。有利于学生树立坚强的自信心,愉快健康的情绪,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与讨论的乐趣。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地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满足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欲望。我在实践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要把握讨论的时机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讨论式教学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讨论,从学生角度想主要是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讨论。具体说来,思考出现困难时

15、、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都最好能安排讨论。比如 “草船借箭”一课,让学生说说课题有什么特点时,有的学生课题中的“借” 字提出了质疑,这时就是难得的讨论机会 。又如,学习“小音乐家扬科”中,学生对 “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中“真愿意”一词的理解产生分歧,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讨论机会。合理调控讨论过程。要使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教师必须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一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讨论中,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情绪,有时甚至影响纪律,降低讨论质量,所以,既要激发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又要寻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

16、。二是调控进程,讨论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组检查、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益。在实行“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又有必要积极引导对各类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我在教学中尝试设计了“三轮”讨论方法。第一轮:泛谈式讨论。这是在学生个人预习、初步质疑的基础上,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问题,组内筛选后,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提出问题,教师则在众多问题中整理、归纳出若干有共同性普遍性的问题推向全班。第二轮:探索式讨论。这是在“泛谈式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讨论的问题,教师发动学生进一步酝酿,展开探索研讨。第三轮:交锋式讨论。 “交锋式讨

17、论” 其实是课堂讨论的一个高潮。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尖锐、激烈的意见,进行辩论,从而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有时双方交锋会出现争执不下的场面,这是好事,创新的亮点也许闪现在其间。我看重的倒不一定是这样或那样的结论,我看重的是讨论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是正确的思路和创新思维的方法。个别学生在交锋式讨论中有时会出现偏激情绪,甚至出现不恰当的言词,教师要正面引导,使学生养成既发表自己独立见解,又能容纳别人不同意见的习惯,养成自信与谦虚的品质。在交锋式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可适时发现自己的见解,以理服人;有时也可对讨论的问题作一归纳或小结。力戒讨论的“假”与“浮” 。我在听课时看到,有些课堂也采用

18、了讨论,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二分钟,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 ,教师就一拍手“好!” “停!”这种“假讨论”不可取。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这些现象我在尝试中也出现过。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尤其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技术、教学艺术,如何使这门技术更精湛,艺术更完美,还须不断尝试。灵活展示讨论进程。当然,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评价方法绝对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讨论点的难易、内容的

19、不同、学生实际而灵活选择。教师的评价很重要,让学生主体来评价也很重要。 成果展示法:把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到的最满意的答案张榜公布,让其它小组去评议。如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此之上写上本小组的建议,从而形成组与组之间的讨论。志趣相投合作法: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再把相同意见的分成现至四组,进行学习成果交流。针锋相对辩论法:通过学生的研究讨论,最后整理形成 24 种意见。然后以小小辩论形式,进一步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有效的合理的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犹如海纳百川流,前途广阔,学生可以在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里畅游。第五步:细水长流(内外

20、结合,提高能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可以渗透到课前准备,课中补充,课后拓展延伸中,也可以每星期按排一节课外阅读活动课,放手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探索、学习,细水长流,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课前准备充分地、细致地进行课前准备是讨论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课内外结合的有效途径。课中拓展阅读即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补充资料。补充资料的原则是:客观性资料在经过甄别后确认是可靠、可信的;形式多样性可以有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提供不同层次的资料。补充资料的内容:与讨论问题有关的原始资料、研究成果(有关的专著的书目

21、、节录,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等) 。补充资料中的一部分可由教师提供,主要是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获取。课后拓展阅读学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导读有关的链接文章,或是提出新的质疑,鼓励学生查找资料解疑。效果分析:通过以上讨论教学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读”的能力,又提高“说”的水平。“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精读” ,在读中揣摩、探究、寻找答案,最后再把找到的和想到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这样不但能使“读”在讨论式学习中得到落实,而且不创设了一个有效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加深了认识,拓展了视野。通过讨论,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语言

22、特色、人物形象等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学生为了在讨论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会自学地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和运用自己以前掌握的有关知识,甚至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查阅大量的资料来丰富、完善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因此,在讨论中,在加深学生认识的同时,又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以诱发学生的读书热潮,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使课内外阅读得到了有机结合。在讨论式学习中,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放飞学生的思维。在讨论式学习中,同学们共同地研读,共同的探索,交换意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批判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敏锐的捕捉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参考文献语文教学与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阅读教学心理学马笑霞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教学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