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难点及对策(好)桡骨远端骨折是发生在桡骨下端2-3 cm范围内的骨折,在骨伤科临床中为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在诊疗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许多细节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易导致患者腕关节痛,前臂旋转受限,手指、腕关节活动障碍,外观畸形等。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着独特的优势,但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分析,我们发现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不少患者在手法整复过程中存在较多难点,对这些难点,我们特总结分析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可望提高疗效和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1. 手法整复的时机选择。骨折后早期整复的优点是有共识的,问题是许多患者受伤3、4 d后或外敷中草药后未见好转才来就诊,此时局部已有明显
2、的肿胀或者有张力性水泡,外敷中草药患者常见过敏性皮疹,在农村更为常见,给手法整复带来困难。对此,我们如下方法解决:(1)如果移位严重,则在严密观察血液循环的情况下,先作顺势拔伸牵引稍加复位,后用单块夹板或石膏托松绷临时固定,此方法有利于肿胀的消退。(2) 有水泡者, 则消毒后抽吸泡内渗出液后湿敷凡士林油纱。(3)如是过敏性皮疹伴有渗液的患者,则先静脉用药(如激素、钙剂、甘露醇、止血芳酸等),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外用湿敷硼酸水。经上述处理一般3、4 d后肿胀明显消退,皮损结痂后,再整复残留移位。此方法临床并发症少,骨折复位也容易,如果在严重肿胀时复位,一方面难以成功,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新的损伤,使肿
3、胀更趋严重。对年老体弱者由于皮肤弹性差,抗牵引力弱,骨折后前臂及腕部易肿胀发亮,此时予手法整复时用力应慎重,用力过大则会引起皮肤撕脱伤,关于复位时机的选择,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2.手法整复时矫枉过正。骨折后多向背侧、桡侧移位,矫正桡侧移位时因远端有尺骨保护,复位时用力稍大也无矫枉过正之虑;但在矫正背侧移位时,力量过大则对侧无保护,使腕关节过度掌屈,造成掌倾角加大,远折端向掌侧移位成为屈曲形骨折,粉碎性骨折致骨折片向掌侧翘起,或骨皮质嵌插形成背侧成角,因此在整复过程中将远折端由背侧向掌侧屈曲推按时注意用力适度,不可太猛,腕关节屈曲角度不宜太大,这样可避免矫枉过正。3.手法整复时忽视下尺桡关节脱
4、位的整复。骨折后远端向背侧移位,尺骨小头则相应方向掌侧移位,下尺桡关节分离间隙增宽,整复时往往重视桡骨骨折端的移位,而忽视下尺桡关节的脱位,因此整复后用双手大鱼际肌挤压尺桡骨侧方,同时手摸心会了解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的高度比例,正常尺骨小头比桡骨下端高 0.5 cm,如未达到此高度,说明尺骨小头仍下陷,应从其掌侧向背侧推挤尺骨小头突起,然后可在尺骨前方放置防止前移的纸压垫,利用压力垫的作用,可防止尺骨小头下陷。4.手法治疗的适应证选择不当。对于 C2、C3 型的骨折,由于骨折程度严重,且涉及关节面,不适宜进行手法复位,即使进行了充分的复位,也难以维持。对于这样的骨折,我们建议直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5. 骨折没能一次性成功整复。这一问题通常是手法不够熟练。主要是牵引力不够,持续的时间不够,骨折断端仍然嵌插,即使进行了上述操作,掌倾角、尺偏角仍然难以恢复,暴力复位可能进一步加重骨折。解决的办法是在足够的牵引后再矫正背伸、掌屈、桡偏和尺偏以及旋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