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年第 13 卷第 2 期 7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文本解读方法比较 李 娟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 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及结构主义都是以文本为基础的批评方法,它们可以说是历史的承接,但又有所不同。俄国形式主义以文学语言形式为绝对的批评对象,采用陌生化理论,分析文学的文学性。新批评则是以单一文本的次深层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理论原则,获得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所不同的是,它从宏观的角度,发掘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的同一模式,从而揭示出作品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
2、评;结构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114( 2011) 02-0007-03 Comparison between Three Text-interpreting Ways of Russian Formalism, 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 and Structuralism LI Juan Abstract: Russian Formalism, 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 and Structuralism are all the text-oriente
3、d critical theories. They have close relation, but still differ from each other. Russian Formalism focuses on the form and analyzes the literariness of literature by defamiliarization, while New Criticism considers the deeper form of single text as its research object, using systematic theory to obt
4、ain the rich connotations of the works. Distinguishing from the others, Structuralism explores the common model under the various appearances from the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and discovers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works. Keywords: Russian formalism; 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 Structuralism; G
5、reat Gatsby. 收稿日期: 2011-03-05 作者简介:李娟,女, 1984 年 6 月出生,重庆市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助教。 根据美国康乃尔大学艾布拉姆斯教授为文学批评设定的座标,批评理论的建构总体而言分别侧重于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大要素。在他看来,批评的历程迄今已经历了由强调世界的 “模仿说 ”(柏拉图至古罗马) ,到注重对读者的影响的 “实用说 ”(古罗马至 18 世纪初) ,再到以作者为中心的 “表现说 ”( 18 世纪初至 19 世纪初)等三大阶段。此三家学说尽管各有特点,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点:都持一种视文学作品为实现某种功用目标的 “他律论 ”立场。与此不
6、同,深受现代语言学影响的形式主义批评将重心移到了作品上,试图通过客观科学的方法来捍卫文学作品的自律性。 “形式 ”在此成了作品实现自治、强调以其自身存在方式为标准的一种保障。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及法国结构主义都属于形式主义批评这一流派,他们都是以文学文本的语言结构形式为批评客体,以此探索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但作为研究客体的语言结构形式却有着不同的内涵。这将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分析中得以体现。 形式主义批评最早出现在俄国,其代表人物有什克洛夫斯基、埃亨鲍姆、雅各布森等。 1914 年什克洛夫斯基发表了一篇题为词的复活 (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Word”)的文章, 从
7、而拉开了俄国形式主义的序幕。 后来由于政治原因,俄国形式主义者被迫逃离到外国。 20 世纪晚期,布拉格成为文学和语言学的研究中心,形式主义再次抬头。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形式,形式为自己创造内容,内容不能决定和创造形式;形式有不受内容支配的独立自主性,形式可以支配内容,内容是形式的形式;内容是不定的,可变的,随着阐释者不同的解释而有不同的意义;而形式是固定的、不变的。因而从内容研究,文学就可能变成社会学、政治学、思想史等学科的阐释者,只有从形式入手才可以达到科学高度。 雅各布森在 1921 年提出: “文学科学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 文学性 ,即使一部既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特性。 ”11
8、22因而 “文学性 ”应该是鲜明生动、感人心魄、富于创新,而非平淡、墨守成规。俄国形式主义通过 “陌生化 ”( defamiliarization)来实现文学的文学性,即将熟悉的事物变得不熟悉,以此加大感受的难度,延长感受的时间。 “陌生化 ”分为两个层次:语言层次和结构层次。 语言层次上的 “陌生化 ”强调诗语与实用语的区别。诗语多用比喻使语言蕴涵丰富,耐人寻味,而 “规范化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现实世界,但往往滤去了感觉的变异味道,容不得原初经验的古怪,也因此摒弃了鲜活。 ”2316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运用大量独特的比喻,使读者对语言产生新鲜感和敏感, 从而获得美感和情感的高度。 例
9、如:夏日的午后,黛西和贝克小姐慵懒地躺在长沙发上,清风吹过,她们蓬松的白色长裙随风鼓起。作者把她们写成 “坐在李娟: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文本解读方法比较 8白色的大气球上 ”312, 裙子被风吹得来回动, 则被描述成 “被气球吹了一圈又被吹了回来 ”313。这个比喻即给读者造成新奇感,又从侧面反映出上流社会妇女无所事事的生活。再说黛西,作为美貌、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她的歌声叮当作响,嗓音铿锵优美,仿佛 “充满了金钱 ” 3182。这个暗喻所造成的美感,犹如一首意象诗,将人们容易理解的歌声变异为抽象的意象 金钱,使读者沿着意象所指引的方向进入它的意境中去。这类比喻在整篇小说中形成了非凡的
10、效果。作者通过迂回间接的比喻使读者思考、琢磨,在这种 “陌生化 ”的距离感中体验诗语之美。 结构层次上的 “陌生化 ”则体现在本事与情节的差别上。“本事相当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其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自然顺序。情节是艺术加工后的本事,是对本事的一种陌生化 。只有使本事变成情节,文学世界才能生成。 ”4258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盖茨比的年轻人为了追回往日的情人黛西,靠非法手段而发家致富。当他怀揣着一个美国梦再次来到黛西身边时,悲剧悄然启幕。但是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的讲述这个故事,而是通过尼克的自述拉开序幕。在尼克的回忆中盖茨比这个人物才渐渐浮出水面,随着一连串的倒叙、插叙,盖茨比的形象
11、逐渐清晰丰满,而整个故事也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正是通过将叙述顺序的倒置和交错,将本事变成情节,营造出某种类似电影镜头 “闪回 ”的效果,赋予了小说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俄国形式主义从语言学角度对文学的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剖析,通过诗语与实用语的差异对比以及文学作品在结构上的 “陌生化 ”,将文学的 “文学性 ”清晰地呈现出来。但是它仅从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去阐释文学所具有的包括内容在内的整体审美效果,这种将文学形式夸大而忽略内容及其他背景因素的批评论不免有些极端、片面。尽管如此,形式主义还是对后来的英美新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欧洲和美国,同俄国形式主
12、义一样,探讨的是文学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新批评所聚焦的是单个作品中的次深层的结构,是诗歌语言各语词、各成分的组合原则,探讨作为有机整体的诗歌语言结构形式的意义。 “通过认真仔细地阅读原文,反复推敲,分析结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语音、语法、音位、节奏、格律等语言要素,关注比喻、张力、反讽、悖论、复义等诗歌要素,以全面把握和阐释作品意蕴。 ”4304“张力 ”原为物理名词,由退特引入文学批评中,成为新批评的重要概念。所谓张力就是指诗歌当中由词的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所产生的相互牵制、相互依托的关系,诗歌的张力便来自于词的全部外延与内涵所表现的各种意义的统一。诗歌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
13、衡,字面意思与隐喻意义这两种因素要同时存在并处于张力的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只有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使隐喻意义在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使字面意思在尽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才能使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张力在小说中, 更多的表现为对立面的矛盾冲突。 了不起的盖茨比情节并不曲折离奇,但菲茨杰拉德以其对时代独特而透辟的认识和体验赋予小说以深刻的内涵,同时以多重的张力使小说人物具有了独特的魅力。盖茨比性格微妙复杂,其矛盾性在小说一开头就借尼克之口道了出来: “盖茨比,他代表我所真心鄙夷的一切。 ”32但尼克又说:
14、 “假如人的品格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成功的姿态,那么这个人身上就有一种瑰丽的异彩。 ”32盖茨比所受鄙夷之处在于他的世俗腐化:他对自己的卑微出身很是介怀,一心想混入上流社会。为此他在商场上不择手段,唯利是图,黑白道同流合污,靠非法手段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巨大的财富。而为了吸引黛西,他铺张浪费,夜夜笙歌。他征服黛西的方式也显现出暴发户式的荒唐和粗俗:领她观看华宅美服,炫耀自己奢华的生活方式,领她参加豪华夜宴,借机显示自己今天的地位身份。他把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把金钱视为获取爱情的唯一手段。然而,在其世俗腐化的表面之下的纯洁善良的本质,使他散发出 “瑰丽的异彩 ”。盖茨比对待爱情,更像一个虔诚的
15、信徒,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不择手段地挣钱,只是为实现心中的爱情理想。 “他整整等了五年,买下了一幢宫殿似的住宅让陌路人恣意在这里寻欢挥霍就是为了有一天下午能够 走过 一个陌生人家的花园里来。 ”374为了爱情他全心投入, 不惜付出一切, 甚至是生命。当黛西意外地压死了默特尔,他挺身而出,自愿成为她的替罪羊。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爱情的虔诚投入,对美好人格的自我维系和完善使他闪现着非凡的光彩。 在盖茨比身上,我们看到肮脏的金钱与崇高的爱情,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梦想,腐化的世俗与善良的纯真。作者正是对张力的营造与控制,成功地创造出代表一个时代的,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而整篇小说也因此具有了丰富而深刻的内
16、涵。较之俄国形式主义只对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进行解读,而忽视文本的内涵意义,新批评通过系统的理论原则,如语境理论、隐喻论、张力论、复义论等对文本进行解析,更加细致的把握了作品的意蕴。但是新批评注重单一作品的研究,忽视作品与作品的历史联系与现实关系,对语言学的运用也是传统保守的,因而很难全面把握文学之美。 法国结构主义同俄国形式主义及英美新批评一样,都属于以语言、结构、文本为圆心的形式主义批评。但是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探讨的是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而结构主义则侧重于文本最深层的结构形式。 “如果细部的、微观的研究所涉及的是文学的形式 (形式 a),那么,对文学整体所作的宏观研究,所涉及的则是文学总体形
17、式 (形式 A)的问题。 ”5308因此形式主义者眼中的形式,不仅仅是诗歌中具体的语词或句子,还可以与 “结构 ”互换使用,意指诗歌各诗节之间的关系,或者是诗歌文本所建构的语气或语调,还可以是潜藏在诗歌文本之后的更大的系统结构。674受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结构主义批评家提出文学作品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年第 13 卷第 2 期 9与人的言语一样,虽然文本上各不相同,但在作品内部应存在着一个既不改变外部世界,也不受外部世界影响的某种规定性,这就是 “结构 ”。在小说研究方面,结构主义者运用 “二元对立 ”理论来找出隐藏在一切故事之下的那些基本的普遍的叙事结构。所谓 “二元对立 ”是指
18、“把研究对象分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并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有联系的、排列、转换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对象的结构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复合的结构。 ”7125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小说中一系列的人物各不相同的生活轨迹实际上都可总结为一个普遍的叙事模式 “追求 失去 ”。如,盖茨比 “追求黛西 失去黛西 ”。盖茨比对黛西的两次追求及失败过程,是小说的主线索。一次是在小说开始之前,盖茨比的年轻时代。一次是在小说开始后的那个夏天。不同的是,五年之中,盖茨比的身分从无名小卒转变为地位显赫的富豪。相同的是,在两次追求的过程中, 他都曾经得到过黛西, 却均以失败告终。而黛西则是 “追求安全感 失去安全感 ”。在倒
19、叙中,我们可以得知,黛西之所以背叛了盖茨比而嫁给汤姆的原因就是她希望可以获得爱情上的安全感。然而,她的安全感随着汤姆婚后的外遇而失去了。之后,改头换面的盖茨比出现了,她从盖茨比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她想要的安全感,但随着盖茨比的遇害而再一次失去。 这种 “追求 失去 ”的模式在一部文学作品中的反复出现,实质上暗指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和理想的破灭过程,这也是作者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 ,以一种完美的艺术结构形式,向读者诉说的真正主题。以二元对立关系来运作的结构主义正是通过一种宏观框架对作品深层次的结构进行剖析,发掘出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的同一模式,进而将作品的深刻意义展现出来。然而,结构主义过分强调整体结构
20、,忽视个体的特殊性和能动性,使文学作品意义的分析趋向单元式,使文学释意成为有终点的、意义自足的过程。另外,作为一种方式,结构主义无疑是形式主义,强调文本自足,符号自指,这样会不可避免地割断文本与创作、阅读,与整个文化背景和客观世界的联系,忽视了文学形象的特征和生命。 以作品本体为支点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都特别地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自主性,把文学批评的重点牢牢地置于文学作品本身,力图客观地、科学地分析艺术形式,探求其内部各种因素的组合和转换的规律。然而各自的具体研究方法又不尽相同。俄国形式主义运用 “陌生化 ”理论,分析文本的表层形式将文学的 “文学性 ”清晰的呈现出来。英美
21、新批评则通过系统的理论原则,如张力论、复义论等,把握文本更深层的微观形式,从而揭示出作品的丰富内涵。而法国结构主义从二元对立的宏观框架对作品最深层的结构进行剖析,发掘出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的同一模式,进而将作品的深刻意义展现出来。 但是正如 “芝加哥学派 ”代表克莱因在古今批评家与批评一文中所说: “世上存在着许多可行的批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向文学客体投去不同的光束,显示出它的不同侧面;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它自身的力量和局限。 ”84俄国形式主义将文学形式夸大而忽略内容及其他背景因素,因而始终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新批评较之俄国形式主义,虽更重视内容的研究,但孤立的研究单一作品,忽视与其他作品的联系
22、,而显得不够全面。结构主义从宏观角度把握了文学作品的整体性结构,却因过分强调整体,而忽视了个体的特殊性和能动性,使文学形象失去了特征和生命。 尽管如此,形式主义批评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这种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学文本的方法使文学批评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可信性。没有一种文论是完美的,我们将三者加以比较,为的是在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能扬长避短。 文稿责编 刘伟庆 参考文献 1 雅各布森 . 诗学问题 M. 转引自史忠义 . “文学性 ”定义之我见 J. 中国比较文学 , 2000(3): 122-128. 2 钱冠连 . 美学语言学 语言美与言语美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 3 弗
23、司各特 菲茨杰拉德 . 了不起的盖茨比 Z. 巫宁坤 , 译 .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9. 4 刘象愚 . 外国文论简史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 5 赵宪章 . 西方形式美学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6. 6 Guerin, W. L. & Earle Labor.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7 胡经之 . 张首映 .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8. 8 RS 克莱因 . 古今批评家与批评 M. 芝加哥 : 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 ,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