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学视角下校园欺凌行为的探究分析及思考.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0911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视角下校园欺凌行为的探究分析及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学视角下校园欺凌行为的探究分析及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学视角下校园欺凌行为的探究分析及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学视角下校园欺凌行为的探究分析及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学视角下校园欺凌行为的探究分析及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心理学视角下校园欺凌行为的探究分析 及思考 丁艳 西南科技大学 摘 要: 该文以某地一起导致严重后果的校园欺凌事件为例,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引发 欺凌行为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和完善学校心理教育;家庭教育, 首 先改善家庭氛围;从法律层面, 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学校、家庭和 社会的共同努力, 保障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心理学; 作者简介: 丁艳 (1991.4-) 女, 山东菏泽人,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最近一个时期, 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如某地, 一位15岁的少年以服毒自杀 的方式选择结束同学对自

2、己的欺凌。15岁, 正直花季少年, 两次自杀, 留下三 封遗书。他受到同学的欺凌, 长期反复地遭受侮辱、谩骂、殴打, 与老师和父母 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等, 无法忍受这种心理的折磨, 最终他用最为强烈的 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痛苦。这是一个校园欺凌事件中引起极端后果的特殊事件, 需要高度重视, 也需要多角度来分析这一事件。 本文主要以此事件为例, 从学生的个性人格发展、 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方面的教育 三个方面剖析引发校园欺凌的原因。 一、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分析 1、学生心理的研究分析 校园欺凌属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 在上述案例中, 询问施暴者对受害者攻击的 原因得知, 受害者以前对个别施暴者进

3、行过处罚行为, 使他怀恨在心, 以此来 结伙攻击受害者。 (1) “挫折攻击”假说。多拉德与米勒等人依据许多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挫折 攻击”相关理论。 认为挫折感是指当人们为达到某种目标而付出汗水时遭受到阻碍, 致使目标达不到预想的目标时的心理及情绪状态, 人的侵犯行为就是因 为个体遭受挫折引起的, 是心理上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从以上理论可以认为, 挫折是引发校园欺凌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施暴者为什么 会选择受害者作为攻击对象,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受害者以前是宿舍社长。 由于施 暴者中有一个人没有按照规定打扫卫生, 舍长对此进行惩罚, 使他的自尊感受 到“挫折”或获得尊重的目的没有达到, 而怀恨

4、在心。 不难看出, 施暴者的不满 情绪是由受害者引起的, 所以发泄情绪的目标确定了。可见, “挫折攻击”理 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校园欺凌行为的起因, 可以总结为:当人们的心理期望无 法得到满足时, 就会感受到无能力的挫折感, 进而诱发人们的愤怒和焦虑, 因 此会引起侵犯的行为的发生。 (2) 犯罪心理结构理论。 罗大化等人提出犯罪心理结构理论, 欲从犯罪心理结构 要素分析产生侵犯的原因。犯罪心理结构分为心理动力结构、特征结构和调节结 构。 也就是说, 当个体的犯罪心理结构成为个体的优势结构时, 就有会导致不良 行为的发生。 正直15 岁的青少年, 对于个体真正价值的实现缺乏正确的认识, 误认为

5、自己有 种优越性和超能力:心情不好的时候随时发泄, 可以攻击任何人, 自己的个人价 值通过这种扭曲的方式来得以实现。 这是正处青春期的叛逆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 观的错误认识。 个性心理结构的理论认为, 个体倾向性是它的动力结构, 它是个 性的发生根源, 对个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3) 发展阶段的叛逆期。 十五六岁, 无论是身体发展还是心理发展, 正值生命发 展的关键时期。身处叛逆期的青少年,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会使他们误入歧 途。欺凌青少年认知风格中的认知冲动并未与一般少年有显著差异。但欺凌青少 年情绪与常人相比而言容易出现低落或波动, 容易出现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矛盾, 从而不利于在同学之

6、间建立良好关系链。 在校园里, 如果经常与同学或老师产生 矛盾, 自然会影响到学习与生活, 导致形成不好现象的循环。 2、家庭教育的研究分析 家庭教育是陪伴我们从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甚至终身的教育。但大环境下的 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成长发展所需的教育出现格格不入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其 一, 家庭中的主要教育者忽视孩子心理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接受最 早的“学校”, 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与他们的性格形成有很大联系。 在学校与 同学的交流中, 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一般家长给的教育和自由空间都是一个舒 适度比较大的环境。其二, 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是需要沟通的。孩子健康成长的标 志不仅指的是身体

7、的健康, 而是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一天三餐完全不 能衡量孩子是否健康的成长。 沟通是打开心理的一扇窗, 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成 长过程中, 也要注重心理的交流与沟通, 同时更应该与老师互相联系, 二者共 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认为, 能决定孩子能否立足社会的是试卷 成绩, 而非心理素质, 这种看法是极其片面的。 也许社会中高智商的人才比比皆 是, 但高智商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也是家庭教育可悲的地方。 在上述欺凌事件中, 受到同学的欺凌为何以如此决然的方式选择离开, 其实让 我们得到心理触动的是孩子与父母缺少沟通, 内心的孤独是他逃离世界的原因。 家长、 学校过分关注学习成绩

8、, 无法站在受害者的心理上体会内心的恐惧, 成绩 好坏来衡量是否得到老师的爱戴与关心, 最后阴阳两隔, 来向我们倾诉他的悲 哀。 3、学校教育的研究分析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那毋庸置疑, 学校则是孩子的第二所学校。 家 庭教育给予孩子的是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上的启发, 而学校教育则是对其进行正 确引导。在学校大环境下, 学校、教师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 作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观、学生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学校层面。 教师日常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的是学校方面的教育规定, 因此学 校应该不论是在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应该以人为核心, 关心教师, 关爱学 生。

9、首先,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点, 学校要能够满足教师的基本 需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硬件设施以及在心理上所需的精神 支柱。 其次, 学校应该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意识 对教师进行督导。学校不仅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天地, 也是学习做人的训练 场。 上述欺凌事件, 被欺凌者遭受欺凌, 学校方面并未第一时间拿出解决措施督 促老师解决问题。 (2) 教师层面。 在学校大环境下, 学生最值得依赖的可能就是任课教师, 在受到 欺负时最想得到的也许就是老师的关心与帮助。 但事与愿违, 教师往往忽略自己 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用自己的失职行为来解释如何使“

10、师德”。 在传授教育知识层面, 遵循教育规律,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 促进学生发展;在育 人层面, 着重促进同学良好品行的形成, 构建健康心理。 其实教师往往最容易忽 视的是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困难找老师, 得到的却是老师对成绩的排斥。差 等生并不代表一切都差, 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智商低情商 人也许以后走进社会也不会如鱼得水。 在人本心理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的看法来看人有基本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爱与 隶属的需求、自尊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上述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 会导 致缺乏耐性, 对生活、学习等感到一种无希望的状态。针对上述原因分析, 无论 是受害者还是欺凌者, 在

11、自我价值观念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都缺乏一种正确的 认识和引导, 才会导致悲剧的产生。 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防校园欺 凌行为的再发生。 二、多方面重视心理教育, 预防校园欺凌行为 1、加强和完善学生心理教育 现如今, 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课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也是培养学生的目标 之一。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 由于条件比较落后, 开展心理课程也是条件限制。 使学生在发展学习过程中, 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 导。同时可以通过运用行为疗法, 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文教育。同时学校可以通过 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 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及自律观念, 使 学生充分认识

12、到暴力行为的危害性, 这是预防欺凌行为的基础。 同时,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课堂上的简单介绍与传授, 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 出发, 着重介绍心理情绪的合理宣泄方法以及如何与人交往, 同时介绍如何客 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班主任老师, 应该成为学生心 理健康的保护伞, 要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 防患于未然。 2、家庭教育, 首先改善家庭氛围 在家庭教育开展过程中, 首先改善的是家庭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 化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性格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 义。其次是改善家庭教育理念。父母应该有选择性的对孩子进行传

13、统理念上的教 育, 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以及心理发展。 孩子在试卷 上的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 更应该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心理素质的健 康才是以后立足社会的根本。 3、从法律层面, 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2016年 4月, 我国政府首次从国家层面向全国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 专项治理的通知文件, 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在校园欺凌事件中, 其 实涉及到更多的是如何界定涉事人员的行为处罚。 目前, 我国处理校园欺凌行为 事件只能援引治安处罚法、 民法通则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处理, 应 健全法律规范。 在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时, 司法机关应加强校园欺凌的惩罚力

14、 度, 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 减少和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积极宣 传校园欺凌, 使大家从精神层面认识到校园的危害力度, 减少对青少年的伤害。 参考文献 1章恩友, 陈胜.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 2016.11.13-17.2017-09-22. 2张文新, 纪林芹, 董会芹等著, 中小生的欺负问题与干预M.山东人民出版 社, 2006. 3苏春景, 徐淑慧, 杨虎民.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 J.中国教育学刊, 2016.11.18-23. 4李凯.从校园暴力看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D.河南大学, 2015. 5从心理学看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干预J.广西教育, 2017.04.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