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头颈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_省略_T表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_于晓明.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90143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颈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_省略_T表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_于晓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头颈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_省略_T表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_于晓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头颈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_省略_T表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_于晓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 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年第 22 卷第 8 期 J Chin Clin Med Imaging, 2011, Vol22, No8淋巴结转移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播散的主要途径 ,发生淋巴结转移与否直接关系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分期 、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1-3。1981 年 Mancuso 等4首次报道应用 CT 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即表明 CT 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 增强 CT 扫描有助于与邻近的血管及其它结构鉴别 ,且可以更好的观察淋巴结的内部结构 ,使诊断依据更为可靠 。目前关于 CT 增强检查对于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研究比较少 ,本研究主

2、要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伴发良恶性淋巴结肿大的内部结构和淋巴结门的表现 ,以及其对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 。头颈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 CT 表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CT appearance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lymph node in the neck and its value todifferentiate benign from malignant于晓明 ,金 梅(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CT 室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YU Xiao-ming, JIN Mei(CT Room, the First Hospital of Qiqih

3、ar, Qiqihar Heilongjiang 161005, China)摘要 目的 :评价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 CT 表现 ,判断其对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 。 材料与方法 :收集 2007年 1 月 2010 年 10 月于我院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 54 例 。 观察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有无等 。 二者在转移和未转移组之间比较采用 2检验 。 结果 :185 个 CT 及病理检测到的淋巴结中 ,转移 74 个 ,未转移 111 个 。 转移淋巴结内部结构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 ,增强检查呈环形强化 。 良性淋巴结门表现为扁圆形的淋巴内脐凹 ,脐凹内部为脂肪结构 。 转移

4、淋巴结门消失 。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有无等方面比较 ,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淋巴结密度减低和淋巴结门消失提示淋巴结为恶性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中图分类号 R739.91;R81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062(2011)08056703收稿日期 2010-12-27;修回日期 2011-02-13作者简介 于晓明 (1960-),男 ,辽宁人 ,主治医师 。10Bohling T, Plate KH, Haltia MJ, et al. Von Hippel-Lindau

5、dis-ease and capillary haemangioma M/Kleihues P, Cave-nee WK.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Lyon: IARCPress, 2000. 223-226.11Lantos PL, Louis DN, Rosenblum MK, et al. Tumours of thenervous system M/Graham DI, Lantos PL. Gr

6、eenfields neu-ropathology. 7th ed. London: Arnold, 2002. 767-1052.12Castaigne P, David M, Pertuiset B, et al. Ultrastructure of hem-angioblastoma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J. Rev Neurol(Paris), 1968, 118(1): 5-26.13Vatsal DK, Husain M, Husain N, et al. Cerebellar heman-gioblastoma simulating ar

7、achnoid cyst on imaging and surgeryJ.Neurosurg Rev, 2002, 25(1-2): 107-109.14Elster AD, Arthur DW. Intracranial hemangioblastomas: CT andMR findingsJ. J Comput Assist Tomogr, 1988, 12(5): 736-739.15Bush ML, Pritchett C, Packer M, et al. Hemangioblastoma of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J. Arch Otolaryngo

8、l Head Neck Surg,2010, 136(7): 734-738.16Vaquero J, Zurita M, Oya S, et al. 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expression in cerebellar hemangioblastomas: correlation with tu-mor-associated cystsJ. J Neurooncol, 1999, 41(1): 3-7.17祁晋清 ,袁先厚 ,郭国炳 ,等 . VHL 相关性和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7(2):69-71.18

9、林建忠 ,杨天和 ,孙杰 ,等 . 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的 MRI 诊断 J.放射学实践 ,2005,20(3):217-220.19丁兴华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D. 复旦大学 ,2005.20Wizigmann-Voos S, Plate KH. Pathology, genetics and cell biol-ogy of hemangioblastomas J. Histol Histopathol, 1996, 11 (4):1049-1061.21Rumboldt Z, Gnjidic Z, Talan-Hranilovic J, et al. Intras

10、ellar he-mangioblastoma: characteristic prominent vessels on MR imagingJ. AJR, 2003, 180(5): 1480-1481.22魏新华 ,田鑫 ,龙莉玲 ,等 . 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 MR 诊断及鉴别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14(6):433-435.23张明 ,鱼博浪 ,王世捷 ,等 .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 MRI 诊断 J.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7,31(9):633-634.24杨涛 ,刘雨成 ,何银 . 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24(11):964

11、-966.25延鹏翔 ,王忠诚 ,于春江 ,等 . 小脑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J. 中华外科杂志 ,2004,42(13):777-780.567 中 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年第 22 卷第 8 期 J Chin Clin Med Imaging, 2011, Vol22, No8 a b 图 1 女 ,61 岁 , 右侧声门上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转移淋巴结 。 右侧 区多发淋巴结环形强化 ,内部可见坏死 。 图2 男 ,84 岁 , 双侧声门及声门下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 图示该病人动脉期 、静脉期左侧 区转移淋巴结 ,其中心可见片状低密度区 。 图 3 男 ,7

12、5 岁 , 右梨状窝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图示左侧颌下正常淋巴结 ,可见淋巴结门 。 图 4 男 ,44 岁 ,左侧声门上区鳞状细胞癌 。双侧 区多发肿大淋巴结 ,密度均匀 ,未转移 。Figure 1. A 61-year-old femalewith medium-differentiati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n the right supraglottic area. Multiple metastatic lymph nodeswith centrla necorsis were found at area of right . Figure 2. A

13、 84-year-old male with medium-differentiation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bilateral glottic and infraglottic area. Multiple metastatic lymph nodes with central necorsiswere found in area of right on contrast CT imaging. Figure 3. A 75-year-old male with medium-differentiation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14、 right pyriform sinus. Normal hilum of lymph node was found in left area(arrow). Fig-ure 4. A 44-year-old male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the left supraglottic area. Multiple enlarged lymph nodeswith homogenous density were found in area of bilaeral on contrast CT imaging and were confirmed to

15、be benignby both CT and patholgy.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 2007 年 1 月 2010 年 10 月于我院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54 例 。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 ,切除的淋巴结行病理检查 。54 例中 ,男 38 例 ,女 16 例 ,男女比例 2.41;年龄 3587 岁 ,中位年龄 66 岁 。1.2 MSCT 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术前均行螺旋 CT 平扫和增强扫描 , 采用美国 GE 公司生产的 Light Speed 16 型 CT 机扫描 , 受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上 ,颈部尽量过伸 ,嘱病人屏住呼吸不要吞咽

16、 。 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胸廓入口 , 需包括全部病灶 , 层厚 35mm, 层间距 02mm。 增强均采用双期螺旋扫描 ,团注法以高压注射器经肘前 静 脉 注 入 300mg/ml 的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帕克 80100ml,注射流率 35ml/s,延迟时间分别为 25s、60s。 扫描条件 80kV,220mA。 全部 54 例患者均行横断面扫描 ,CT 扫描原始数据经网络以数字化形式传输到 GE Advantage Windows4.2 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 recon-sturction,MPR)、标准算法重建 ,重建层厚 1.5mm,重建间距0.6mm。1.

17、3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淋巴结大小 23cm。 内部结构在 CT 增强检查上表现为密度均匀 ,认为无坏死 ;内部结构呈不规则环形强化 ,认为内部坏死 。 正常淋巴结门为淋巴内脐凹表现 ,如果无脐凹 ,则为淋巴结门消失 。所有记录的淋巴结均与手术相应位置进行对应 ,如果不对应 ,则去除该淋巴结 。测量并记录肿大淋巴结 ,观察淋巴结内部结构 、淋巴结门的有无等 。 二者在转移和未转移组之间比较采用 2检验 。2 结果将 CT 所见的淋巴结与病理描述的淋巴结进行详细的对照 ,共 185 个淋巴结 ,转移 74 个 ,未转移 111 个 。本研究中 , 转移淋巴结内部结构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 ,增强检

18、查呈环形强化 (图 1,2)。未转移淋巴结内部密度不均匀 2 个 ,其余 109 个内部密度均匀 。 转移 74 个中 ,内部坏死 34 个 。 内部坏死见于最小直径为 2mm 的淋巴结 。良性淋巴结门表现为扁圆形的淋巴内脐凹 ,脐凹内部为脂肪结构 (图 3,4)。未转移组中 104 个淋巴结可见脐凹 ,而转移组只有 4 个见脐凹 。568 中 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年第 22 卷第 8 期 J Chin Clin Med Imaging, 2011, Vol22, No8表 1 淋巴结内部结构 、淋巴结门与良恶性的关系CT 特点内部密度 淋巴结门中心坏死 无中心坏死 无 有未转移组

19、(n=111) 2 109 7 104转移组 (n=74) 34 40 70 4255.2057 142.4355P 0.001 0.001转移和未转移组在淋巴结内部结构 、淋巴结门的有无等方面比较 ,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表 1)。3 讨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以往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主要凭医师的触诊来判断 ,有经验的医师可以触及较小的淋巴结 ,但对于胸锁乳突肌深面 、气管食管沟及咽旁间隙的淋巴结容易漏诊 ,文献报道触诊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在 4%42%和 0%77%5。 本研究中 ,MSCT 对颈部淋巴结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

20、准确性及可靠性 。淋巴结的形态 、大小 :正常反应性淋巴结 、良性肿大淋巴结大多为梭形 、椭圆形 ,它们以短轴径和短长轴径比值 (L/T)更为精确 ,绝大多数良性增生淋巴结短轴径小 ,最小 1 例仅2mm,L/T 大 , 以往很多报道 L/T2 提示良性 ,L/T1.5 则警惕恶性 。 但良性淋巴结的结构一定是清晰的 ,仍然能分清皮髓质及淋巴结门结构 。大小是诊断淋巴结性质的最常用标准 ,但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很大 ,MSCT 不仅可以显示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和形状 ,而且可以显示其内部结构 、淋巴结门等 ,这些指标在单因素分析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54.05%(4

21、0/74) 的转移淋巴结增强 CT 表现为无强化的低密度区 ,伴有或不伴有边缘强化1,6。 其病理基础为肿瘤随区域淋巴引流侵入颈部淋巴结 ,肿瘤细胞首先侵犯皮质边缘的网状淋巴窦 ,然后沿淋巴窦蔓延 ,浸润和破坏淋巴组织 ,淋巴结髓质被肿瘤细胞取代 ,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淋巴回流受阻 ,髓质区出现坏死 。 故 CT 所示中心低密度区为肿瘤坏死 、纤维组织 、角蛋白 、间质积液或水肿及残存的有增殖能力的瘤细胞共同构成7-8,因此通常所称的 “中心坏死 ”并不完全正确 。 增强后的淋巴结呈均匀的带状 、薄环状 、不规则或锯齿状强化 ,因此有文献报道9-10认为中心低密度伴周围薄壁环形强化是鳞癌转

22、移淋巴结的最准确诊断指标 , 如有原发肿瘤时 ,该征象的诊断特异性接近 100%。 需要注意的是 ,淋巴结内坏死并非转移的独有特征 ,还可见于淋巴结脓肿 、淋巴结结核 ,需密切结合病史 ,且转移淋巴结内部低密度区可能并非是坏死 ,而是由肿瘤 、角质化或纤维瘢痕所致 。正常的淋巴结门富含脂肪组织 ,良性病变时 ,淋巴结门是仍然存在的 ,而当发生恶性转移性病变时 ,随着转移性瘤巢体积不断增大 , 由于皮质的浸润使淋巴结门逐渐变窄 ,同时伴有脂肪组织消失 ,以致淋巴结门偏心或者消失 。 然而 ,当肿瘤的转移灶很小局限于皮质或被膜下时 ,淋巴结门结构可以不受累 ,因此 ,单纯以淋巴结门结构消失作为诊断

23、淋巴结转移的依据 ,敏感性虽好但特异性不高 ,故不能仅以淋巴结门结构的有无来作为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标准11-13。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 ,好发各种病变 ,故鉴别其良恶性意义重大 ,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 原发部位有肿物 ,且淋巴引流区有肿大淋巴结 ,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合并淋巴结转移 ,但也不能除外有未知部位恶性肿瘤或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 ,要详细评价淋巴结内部的结构特点(如淋巴结有无环形强化伴中心坏死 )、淋巴结门是否存在以及病变的强化行为 。参考文献 1King AD, Tse GM, Ahuja AT, et al. Necrosis in metastatic neckn

24、odes: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MR imaging, and USJ. Radi-ology, 2004, 230(3): 720-726.2Akoqlu E, Dutipek M, Bekis R, et al. Assessment of cervicallymph node metastasis with different imaging methods in patients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J Otolaryngol,2005, 34(6): 384-394.3Tao L,

25、 Lefvre M, Callard P, et al. Reappraisal of metastaticlymph node topography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6, 135(3): 445-450.4Mancuso AA, Harnsberger HR, Muraki AS,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of cervical and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s: normalanatomy, v

26、ariants of normal, and applications in staging head andneck cancer. Part II: pathologyJ. Radiology, 1983, 148(3): 715-723.5van den Brekel MW, Castelijns JA, Croll GA, et al.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vs palpation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1, 117(6): 663-

27、673.6Morimoto Y, Kurokawa H, Tanaka T,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the incidence of central nodal necrosis in cervical lymph nodemetastasis and the extent of differentiation in or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J. Dentomaxillofac Radiol, 2006, 35(1): 18-23.7Som PM. Detection of metastasis in cervical lymph n

28、odes: CTand MR criteria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J. AJR, 1992, 158(5):961-969.8李静 ,石木兰 ,王爽 . 恶性淋巴瘤和头颈部鳞癌颈部受累淋巴结的CT 与病理比较 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36(8):737.9van den Brekel MW, Stel HV, Castelijns JA, et al. Cervicallymph node metastasis: assessment of radiologic criteria J. Radi-ology, 1990, 177(2): 379-3

29、84.10罗德红 ,石木兰 . 颈部转移淋巴结的 CT、B 超扫描与病理对照研究 ( . 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标准 )J.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7,31(9):608.11Esen G. Ultrasound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sJ. Eur J Radiol,2006, 58(3): 345-359.12Ahuja AT, Ying M. 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cervical lymphnodesJ. AJR, 2005, 184(5): 1691-1699.13Obuchowski N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andtheir use in radiologyJ. Radiology, 2003, 229(1): 3-8.5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