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五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计划1、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39-72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本单元教材主要是由“6、7 的认识和加减法”“8、9 的认识和加减法”“10 的认识和有关 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以及“整理和复习”等六个小节的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学情分析:6-
2、1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 6-10的各数的书写和各数的组成,以及 6-10的加减法,学生不会觉得太困难,但是要让他们建立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比较困难。四、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6-10 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各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 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5;765、教学序数。教师出示课本第 40页的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汇报。6、教学 6和 7的书写。教师先讲解,并示范 6和 7的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
3、进行描红练习。(三)巩固拓展:1、完成课本第 43页练习九的第 1题。让学生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再按题解答。2、完成课本第 43页练习九的第 2题。让学生数一数,再填数。3、完成课本第 43页练习九的第 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展示。(四)课堂小结:教师: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学生个别汇报。(5)作业布置小册(六)板书设计5第二课时 6、7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41页)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6和 7的组成。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尝试用类推的方法寻
4、找答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点掌握 6和 7的分解和组成。3、教学难点亲历 6和 7的组成过程。4、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6教师:昨天我们认识了 6和 7这两字数字宝宝,说一说,你观察到自己身边的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两个数字来表示呢?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大家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6和 7的分解和组成。(板书课题)(二)新授课:1、教学 6的分解和组成。教师出示课本第 41页的圆片图。教师:仔细观察每行都有几个圆片?第一行涂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涂?个别汇报:第一行涂了 5个,还有
5、1个没涂色。教师:那么 6个圆片可以分成几和几?(5 和 1)思考接下去的四行分别该怎么涂色?6 个圆片还能分成几和几?动手涂一涂,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个别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6的分解。教师:观察 6的分解,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 6的分解总结并展示。2、全班齐读 6的分解。3、教学 7的组成。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你能将 7个小正方体分成两堆吗?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用学具小棒代替小正方体,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小棒,并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板书 7的组成。教师:把 7根小棒分成两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教师:
6、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 7的组成归纳板书。4、全班齐读 7的组成。(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 41页“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72、完成课本第 43页练习九第 4题。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3、完成课本第 44页练习九第 5题。教师组织学生以抽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然后根据凑成的卡片写两道加法算式。(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5)作业布置小册(六)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6、7 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42页)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有关 6和 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计算
7、 6和 7的加减法。2、引导学生经历由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利用学过的知识探究出得数。二、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 6和 7的加法和 6、7 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算式,说得数。31 53 23 4033 41 31 3221 22 21 43830 40 44 312、复习 6和 7的组成。(二)新授课:1、教学 51 和 15。(1)出示:学生摆图片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也像情境图中面对面地坐好。教师:请其中一位同学拿出学具圆片,一边摆
8、1个圆片,另一边摆 5个圆片。你能根据摆好的圆片写一道加法算式吗?学生写算式后,个别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1,15。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是一组图片,大家写的算式却不一样呢?学生讨论,汇报: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是面对面坐的,坐的方位不同,观察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的算式就不一样。(2)教师:你想怎样计算 51 和 15 呢?说说你计算的方法。个别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 5和 1组成 6来计算这两道算式题。教师完善板书:516 156(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 516 和 156;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
9、个数是一样,相加的得数也是一样的,但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是相反的。2、教学 61 和 65.(1)出示教学情境图。教师:动手摆出 6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 5和 1.学生按要求进行学具操作。教师:从左往右看,6 分成了那两个部分?从 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汇报算式:615。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从右往左看呢?又该怎样列算式?学生列式:651。9(2)教师提问:问计算 61 和 65 时,怎样想才算得快?学生交流汇报:6 可以分成 1和 5,所以 615,651。(3)教师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
10、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的。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部分。3、教学“摆一摆”。(1)摆花。教师出示摆花的情境图,让学生跟着摆一摆。教师:你能根据摆的花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学生摆后再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2 ,24 ,62 ,64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2)摆小棒。教师出示摆小棒的情境图。教师:你能根据摆的小棒也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内探究算法,计算后个别汇报计算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让
11、学生思考该怎么填。学生思考、汇报。4、练习书写算式。(课本第 44页练习九的第 7题)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练习。(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 42页“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2、完成课本第 44页练习九第 6、8、9 题。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四)课堂小结:1、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收获。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102、教师强调:可以利用学过的 6和 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 6、7 的加减法。第四课时 练习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 的加减法
12、。(二)过程与方法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目标分析】学生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以及 6 和 7 以内的减法。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 6、7 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学会应用。三、教学准备课件等。四、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看图列加减算式。112听写口算。43 25 33 76 6315 73 64 16 70(二)基础练习1同桌合作,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 6?并说一说算式。预设:2
13、46,426;336;156,516。2独立完成,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 7?并写出算式。预设:167,617;257,527;347,437。3做找朋友游戏。把算式、得数分别发给学生,拿算式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学生,或者拿得数的学生去找拿算式的学生,并要说:我的朋友在哪里?相应的学生要说:你的朋友在这里。【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达到了复习 6、7 的加减法的目的。(三)活学活用1完成教材第 6 题。(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由组长进行判断。12(2)出示转盘,让学生说得数。2独立完成 45 页第 11 题。学生之间进行判断。3合作完成 44 页第
14、 9 题。抽卡片说减法算式。比如,两位学生分别抽出 2 和 7,说出减法算式 725。4完成 45 页第 10 题。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巩固 6、7 的分解、组成,并优化算法,为学生进行 6 和 7 的口算练习做准备。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熟练掌握17 的加减法计算。(四)挑战自我完成教材 45 页第 12 题。1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进行展示。2在全班进行展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后面学习 6 和 7 的解决问题做准备。(五)归纳梳理这节课我们练习了有关 6
15、 和 7 相关的加减法知识,在看图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吗?13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46-47页)一、教学目标: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二、教学重点:能看懂并正确表达图意,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情境演示,导入新课:教师:夏日的森林里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教学情境图)(二)新授课:1、
16、教学图 1。(1)教师出示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里有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的意思。14学生观察、汇报:左边有 4只兔子,右边有 2只兔子。教师:从图中发现的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汇报:一共有几只兔子?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可以在图上用一个大括号来表示,而大括号下的问号就是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几只兔子。教师:要求一共有几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该怎样计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26。知道学生填写课本第 46页课本例题。(2)完成课本第 4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图的意思。2、教学图 2。(1)教师出示图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17、一说图中的内容。教师提问: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学生汇报。(大括号表示一共有 7只青蛙,“?”表示还剩几只青蛙)教师: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 7只青蛙里去掉跳走的 2只,该怎样计算呢?学生汇报列式,教师板书:725。(2)完成课本第 47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清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三)巩固拓展:完成课本第 48页练习十的第 1题。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最后将课本中要求填空的内容写完成。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主探究,完成图下面的列式并计算。教师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汇报,说
18、一说每个算式里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四)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收获呢?15学生个别汇报。第六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48-49页)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关 6、7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迅速口算 6、7 的加减法,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看到哪些地方有我们熟悉的数字呢?个别汇报在生活中见到的
19、数字。162、课件出示课本第 45页的图“生活中的数学”。看图联系学生汇报的结果,归纳得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有关数字 6、7 的认识和相关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把之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题目中来。(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巩固新知:1、出示课本第 48页练习十的第 2题。教师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出示课本第 48页练习十的第 3题。教师说明题目的意思,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学习。3、出示课本第 48页练习十的第 4题。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4、出示课本第 49页练习十的第 5题。组织学生每组派代表进行抢红旗
20、比赛。5、出示课本第 49页练习十的第 6题。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后,再解答。(三)课堂总结:组织学生评价本节课练习中自己的表现。17第七课时 8、9 的认识(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50-52页)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8、9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 8和 9。2、使学生知道 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9以内数的大小,掌握 8和 9的组成。3、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掌握有序数数的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 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 9以内数的大小。三、教学难点:掌握 8和 9的组成。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
21、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8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汇报:9 个人、8 位小朋友、8 棵树、9 盆花教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都发现了这张图中藏着两个数字宝宝 8和 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数字。(板书课题)(二)新授课:1、学具操作,认识 8和 9。教师出示点子图:教师: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几?(左边表示 8,右边表示 9)你能拿出学具来表示这两个数吗?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汇报,动手操作。教师出示计数器,拨 7个珠子,提问:怎样拨能表示 8呢?(再添上一个就是 8个)教师:8 个再拨一个是几个呢?(9 个)学生学具操作、小组内互
22、相展示。2、认识 9以内数的顺序。教师出示直尺图:8 在谁的前面?9 的前面是谁?8 在谁的后面?学生观察直尺图,一一汇报。3、比较 9以内数的大小。教师出示 7、8、9 的点子图:你能知道这三个数谁大,谁小吗?请你从中任意选两张,进行比较。学生汇报、展示:78、79、89、98、97、87.4、教学 8、9 的序数含义。(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请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提出的要求。(2)请同桌之间模仿课本上的要求互相提一个问题考对方。5、教学 8和 9的书写。教师先讲解,并示范 6和 7的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描红练习。6、教学 8、9 的组成。教师:请你们用学具分一分,想一想 8和 9的组
23、成是怎样的,边分边写,小组合作,看哪个组写得又对又快。19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进行学具操作,并一一将 8和 9的组成全部归纳出来。(三)巩固拓展:1、完成课本第 52页“做一做”的第 1题。让学生独立填写 8、9 的组成。2、完成课本第 52页“做一做”的第 2题。教师引导学生先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圈一圈。3、完成课本第 54-55页练习十一的第 1-5题。(四)课堂小结:教师: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8”和“9”来表示。学生个别汇报。第八课时 8 和 9的分与合教学目标:1、体会分与合思想,初步掌握 8、9 的分与合,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2、掌握
24、 8、9 的分与合,能从 8、9 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的 8、9 的组成,掌握 8、9 的分与合。教学难点:如何有序地掌握 8、9 的组成。20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实物图片、教科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这座漂亮的小屋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小动物说只要我们回答出这几道题,它呀就会出来和大家见面了!(出示题目)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8 的分成。(1)动手操作。师:今天,小白兔买了 8个苹果,小白兔想把这些苹果分为两
25、部分,我们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分的?,问:它先向右移动了几个?下面我们用这 8个磁铁代替 8个苹果,也这样分一分?这时 8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8?你能把分与合完整地说一说吗?谁再说一说?你来说一说。我们再来看看小白兔,它又向右?(移动了一个),你能说说它的分与合吗?谁再来说一说?像这样,每次往右移动一个(点击),移一次就说一说 8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8,你会吗?请把你的 8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下面自己先练习一遍,边移边说。再演示给同桌看,说给同桌听。好,开始。好,停一停。2、师:把书翻到第 35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前 4次是怎样移动的,好,想好了吗?再将每次移动后得到的 8的
26、分与合按顺序填在上面的方框里。好,开始。集体交流:你是怎么填的?指名回答。第一次向右移动一个,怎么填的?再移动一个呢?下面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的四个分合式。你填对了吗?同桌互相检查,如果有错,马上改正。3、看了 8的这几个分的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板书 8的 3个分合式。4、谁能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地记住这些分合式呢?用你刚才说的这些好方法记一记吧,可以大声的读出来。21(5)游戏巩固。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手指游戏吧!好不好?老师出的数要和小朋友们出的数合起来是 8。二教学试一试师: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么开心,小白兔也想和我们一起学习,小朋友们愿意吗?小白兔带来了 9个贝壳,正
27、在研究 9的分成呢,小朋友想不想跟它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呀?好,先听题目,用 9个贝壳翻一翻,再填空。瞧,小白兔从右边先翻起了几个?你们接着往下会有顺序的翻一翻吗?好,请小朋友把 9个圆片代替贝壳反放在课桌上,摆成一排,再有次序的一个一个的翻动圆片,并把每次翻动后得到的 9的分法有顺序填在 35页下面的方框里,再像研究 8的分成时一样把根据这 4道式子想到的式子写在对应的下面,听清楚了吗?好,开始。师:当翻动 1个贝壳的时候你怎么填的?再翻动两个呢?三个呢?四个呢?根据这 4个式子,你还想到了什么?你们是这样填的吗?检查一下自己填的对不对,有错误的赶快订正一下。师:9 的分成有几句?你能用刚
28、才记 8的分成的好方法记一记 9的分成吗?好,比比谁记的又对又快。三综合练习1拍手游戏。想不想再玩拍手游戏呀,现在老师拍的次数要和小朋友们拍的次数合起来是 9。2连一连师:小白兔可没有像小朋友们一样认真听讲,它遇到难题了,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好,看题,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 8呢?3小猴摘桃小白兔的朋友小猴也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树上桃上面的数和猴妈妈摘的桃上面的数合起来必须是 9,小猴才能吃到桃,小朋友们帮帮小猴好吗?4中国结22师:小白兔为了感谢大家,给大家准备了礼物,是什么?(中国结)中国结的身上共有 3个数字宝宝,你知道这 3个数字宝宝是什么关系吗?下面中国结身上有的数字宝宝
29、不见了,小朋友们能帮它们找回这些数字宝宝吗?好,在数学书 36页上填一填。指着第 2个:谁来说说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8可以分成 4和 4,4和 4合成 8)(2)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第 3个呢?好,下面(3) 下面我们 4个小组的同学来比一比,看看哪组说的最棒,好不好?好,从第一组开始,第二组,(4)下面我们全班一起说最后一个.四、综合拓展最后小白兔要带我们一起到商店去看一看。商店里的物品真多呀!你现在如果有 8元钱,你可以买哪两样物品?生:(先想一想,再说一说)师:为什么可以买这两样物品呢?生:(说明理由:8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8)(请 3位同学说)师:如
30、果有 9元钱呢?(请 3位同学说)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数的分成?课后把 8和 9的分成说给你的朋友,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23第九课时 8、9 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53页)一、教学目标:1、掌握得数是 8和 9的加法以及 8减几、9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8和 9的加减法。2、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的探索过程,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会计算 8和 9的加减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三、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24(一)复习:1
31、、看算式,说得数。61 53 03 4274 22 33 622、复习 8和 9的组成。(二)新授课:1、得数是 8和 9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1)教师出示小花图。教师:认真观察,图上有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观察、汇报。教师:根据这幅小花图,你能写出几道数学算式?动手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538,358,853,835。(2)教师归纳:这副图表示左边的 5朵花和右边的 3朵花合起来,从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表示从 8朵花里去掉左边或者右边的部分,得出另一部分,也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这样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算式。(3)教师出示小棒图。教师:看图
32、,你能写出几道数学算式?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汇报。459,549,945,954。2、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左边的算式都是用 5、3、8 这三个数,右边的算式都是用4、5、9 这三个数。教师小结归纳: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得数是 8、9 的加法以及 8减几、9 减几的计算。懂得了一幅图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也就是一幅图可以写 4个算式。3、完成课本第 53页的填一填。25教师出示图片,提出要求:请你根据这两幅图,分别将课本中的四道算式填写完整。4、课本第 53页的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在讲评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由 448 推出 844。(
33、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 53页“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2、完成课本第 55-56页练习十一第 6、11、12、14 题。第 6题,指名个别学生说图意后独立完成一图四式。第 1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讲评时图的意思。第 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讲评时请学生一列一列观察,发现了什么。左边一列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减数不变的情况下,被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右边一列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其中一个加数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第 14题,鼓励学生尽量列出多的不同的算式。(四)课堂小结:1、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收获
34、。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2、教师强调:可以利用学过的 8和 8的组成来计算有关 8、9 的加减法。26第十课时 8 和 9的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57-58页)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图意,从而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 9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问题情境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并选择正确的计27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学生:左边有
35、 4个,右边有 5个,一共有几个?教师:我们应该运用什么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学生:用加法解决,4+5=9.教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大括号把左右两边合并在一起,所以我们知道一共有 9个。)学生:一共有 9个,右边有 3个,左边有几个?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怎么列式?学生:用减法解决,9-3=6.教师:我们已经学会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二)新授:教师: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为了奖励 1B班的小朋友,MISS TAN 带来了一张美丽的森林图,森林里住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
36、。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学生:有小鹿、有天鹅、有蘑菇、还有大树。教师:关于小鹿,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我知道了一共有 9只小鹿。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 1:我是数出来的。学生 2:我是看那行字知道的。写的是“一共有 9只小鹿”。教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学生 3:我觉得数好,因为有些字我不认识。学生 4:我觉得看字好,那样就不用再数了。学生 5:我也觉得看字好,因为数有时会出错,我刚才就数错了,因为有的小鹿被挡住了。教师:看来关注图中给我们的文字信息很便捷,就不用再数了。如果不认字怎么办?28学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教师:很好!还可以查字典呢。教师:除了知道“一共有 9只鹿”外
37、,还知道了什么?学生:还知道跑走了 3只。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鹿的总数是 9只,跑走的部分是 3只。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还剩几只鹿?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可以先互相说一说。(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一共有 9只鹿,跑走了 3只,还剩几只鹿?教师:说得既简单又完整,声音也很洪亮。但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呢?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学生汇报:9-3=6教师:解答正确吗?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选择用减法来解决吗?学生:跑走了 3只就要从整体的 9只里去掉 3只,所以用减法来计算。教师:说得有理有据,很好!既然解答正确我们就来回答问题还剩 6只。教师:刚才我们解决
38、的是关于小鹿的问题。图上还有什么?关于鹅,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知道了“一共有 8只鹅,游走了 3只”,问“还剩几只鹅”。教师:你不但能从图中发现信息,还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真是了不起,其他同学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说。教师:谁来解答?学生:8-3=5.教师:解答得正确吗?检查一下是否应该用减法计算。计算正确吗?没有问题了就可以回答了还剩 5只。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关于小鹿和关于鹅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蘑菇的问题。关于蘑菇,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能和你的同桌说一29说,算一算吗?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三)巩固:1、完成课本第 58页练习
39、十二的第 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时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改怎样计算?2、完成课本第 58页练习十二的第 2题。小组内进行计算比赛。3、完成课本第 58页练习十二的第 3题。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个别小组汇报。(四)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图意,从而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除了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数学问题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计较;加一些欢笑,减一些争吵;同学之间更友爱,学校里面更和谐。第十一课时 10 的认识(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59-60页)一、教学
40、目标:1、能够正确数出数量是 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 10。2、能说出 1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 10以内数的大小。3、能用小棒摆 10的组成,能填写 10的组成。4、通过对 10的组成规律的探究和拨 10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研究、创新的品质和习惯。二、教学重点:掌握 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以内数的大小。三、教学难点:掌握 10的组成和 10的写法。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30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放录音片段:我大、我最大教师:听,是谁在吵吵闹闹?原来是数字宝宝正在比大小呢!9 说自己最大,你们觉得呢?学生汇报:还有比 9大的数字10、11、教师:今
41、天我们就来学习比 9大的数字 10。(板书课题)(二)新授:1、活动 1。(1)自学第 64页第一幅情景图。自学提示: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有“10”的时候出示点子图,并示意学生用点子表示。(2)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真棒!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荐非常有趣的活动:摆一摆。(3)谁愿意把你们摆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呢?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小结:我发现同学们还能摆很多的东西。下课以后,你们可以比一比谁摆得更多,摆得更好。2、活动 2:在计数器上拨珠。同学们谁能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 10?怎么拨?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有这么多的方法拨 10,老师真是佩服你们。3、活动 3:观察直尺图,学习 010的顺序和大小。(1)试着读一读直尺上的刻度数。(2)直尺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段?第 9个小段后是第几个小段?(3)谁能找出第 10小段?请学生上来指一指第 10小段。(4)请同学们顺着数一数 0,1,2,310,再倒着数 10,9,80。(5)抢答:10 前面的那个数是几?9 后面的那个数是几?(6)10和 9谁大谁小?能用你的手势表示出来吗?(7)让学生打开书第 65页,在书上里填上符号,在里填上数字,填完后读一读“9 小于 10,10 大于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