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湖心亭看雪文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一、文学常识 1、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有著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 。二、语音 更(gng)定 拥毳(cu)衣 崇祯(zhn ) 雾凇(sng) 沆砀(hng)(dng) 余舟一芥(ji ) 铺毡(zhn)对坐 余拏(ro)一小舟三、重点词语解释 是日更定 是:这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拏一小船 拏:撑船 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独自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客此 客:客居 及下船 及:等到 四、一词多义 一: 上下一白: 全 长堤一痕: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2、 更: 是日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是: 是日更定: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五通假字拏一小船: 拏,通“桡”,撑船六、重点语句翻译。(1)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这一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冰花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雪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
3、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译: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七、理解性填空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八、课文内容理解。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4、?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 绝 ”字的妙在何处?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2、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4、 “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5、? 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5、 “强饮三大白而别” 、 “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6、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拏、拥、往、看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7、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