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期末提纲第一编1.谁提出了“社会学”? 孔德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3.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4.在“社会学是关于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个定义中, “社会” ,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所谓“具体科学” ,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所谓“综合性的” ,表明社会学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所谓“条件” ,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
2、内外部条件;所谓“机制” ,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5.社会学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6.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7.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8.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属于第一个层次的是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个层次的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社会科学。9.1931 年孙本文教授首先将影响、支配人类社会生活的要素做了如下分类:a.地理的
3、要素:气候和地形。b.生物的要素:人口的数量和品质。c.心理的要素:社会态度和它的机械。d.文化的要素:文化物质和模式。10.社会生活条件分为两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社会精神生活条件。11.动力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运行提供适度的动力;整合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协调社会利益,促使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组成有机整体;激励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促使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与社会倡导的趋于一致,激发社会活力;控制机制的主要功能是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控制社会运行的方向与速度;保障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条件,维护社会运行安全。12.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4、13.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14.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15.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满足需要的原则 16.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17.所谓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
5、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18.我国的地缘系统按七级划分就是:国家省市县(或大区与小城镇)乡(或街道)村(或居民区)邻里。19.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20.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文化丛: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文化模式:所谓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第二编1.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
6、程。2.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 (2)预期社会化 (3)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3.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 (2)学校 (3)同龄群体(4)工作单位 (5)大众传播媒介4.库利的“镜中我”理论:(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3)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5.所谓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6.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
7、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7.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8.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9.角色距离就是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10.社会角色的失调:(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11.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12.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
8、动论 (2)角色理论 (3)参照群体理论 (4)戏剧理论 (5)社会交换论 (6)本土方法论13.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特征:(1)人数众多 (2)无组织性 (3)行为者相互依赖14.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15.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所谓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
9、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16.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主要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来划分。17.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1)成员有限 (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替代 (6)群体整合程度高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18.性别角色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19.社会性别主要指生理构造上是男还是女,一般并不包括人的其他社会特征。第三编1.社会组织的含义: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
10、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2.组织活动包括:(1)组织的目标结构 (2)组织的心理结构 (3)组织的技术结构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4.我国社会组织体系的分类一般有两种角度:一是以产业为标准:(1)第一产业组织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 (2)第二产业组织指在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业 (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1
11、)国家机关编制组织 (2)国家事业编制组织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5.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6.非正式群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正功能和负功能。(一)非正式群体的正功能(对成员):(1)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 (2)获得非正式地位的机会 (3)情绪反映的充分表露 (4)提供独立的机会(对管理工作):(1)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 (2)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 (3)提供工作满意感(二)非正式群体的负功能:(1)抵制变革 (2)目标冲突 (3)遵从行为问题 (4)谣言问题7.家长制的管理方式特征:(1)组织内部的 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
12、(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4)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5)终身制科层制特征:(1)明确的分工 (2)明确的职权等级 (3)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5)量才用人 (6)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8.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官僚主义。9.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的标准。10.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水平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等。垂直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
13、社会成员分为不同层次的地位群体,这些地位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着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各不相同。11.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12.社会分层的标准: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13.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14.社会流动的类型: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15.合理的社会流动:(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14、 (3)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16.社会设置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17.社会设置的结构:(1)社会价值观 (2)社会规范体系 (3)权威与地位结构 (4)社会机构与设施18.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19农村社区,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小城镇(集镇)社区,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20.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人口、社会群体和个人体系。21.
15、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22.城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地区的过程。23.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1)城市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2)城市人口异质性强 (3)城市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 (4)城市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与非人情性 (5)城市社会活动科层化 (6)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开放,社会流动性高 (7)城市文化世俗化 (8)城市生活方式现代化 (9)城市社会控制以正式手段为主,社会整合度低24.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1)环境与社会变迁 (2)人口与社会变迁 (3)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 (5)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6)经济与社会变迁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