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 O 一七年六月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 项目概要 .11.2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1.3 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31.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2.1 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62.2 项目建设背景 .10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173.1 XX 县概况 .17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21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22第四章 项目市场分析 .234.1 国内市场调查和预测 234.2 影响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244.3
2、 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措施 26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295.1 项目功能定位 .295.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95.3 设计指导思想 .305.4 项目建设标准 .305.5 建筑工程 .34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6 设备 .355.7 辅助及公用工程 .365.8 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38第六章 环保、节能及劳动保护 .396.1 设计依据及环境评价 .396.2 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 .396.3 污染防治措施 .406.4 设备保护、作业安全 .416.5 节能 .42第七章 项目组织和运营模式 .457.1 项目发展定位 .457.2 项目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
3、.457.3 组织机构设置 .467.4 人力资源配置 .487.5 项目运营管理 .48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508.1 投资估算依据 .508.2 项目总投资 .508.3 资金来源 .50第九章 财务评价 .539.1 财务评价依据 .539.2 基础数据 .539.3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 .539.4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549.5 利润及利润分配估算 .559.6 财务评价指标 .559.7 不确定性分析 .57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8 财务评价结论 .58第十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5910.1 项目的社会效益 .5910.2 可行性研究结论
4、 .6010.3 问题及建议 .60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1.1.2 项目性质新建1.1.3 项目建设单位果品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XXX企业性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4 项目建设地点XX1.1.5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 17 亩,总建筑面积 3900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果品交易大棚 2400,质量检测中心 300,综合服务中心1020,配电房、门卫室、公厕等公用设施 180,配套建设给排水、消防、废物回收处理等辅助及公用设施,并建设堆场、道路、停车场及绿化等基础设施。购置电子信
5、息发布系统 1 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 1 套,市场安全监控系统 1 套。1.1.6 项目建设工期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建设工期为 9 个月, 2017 年 9 月底前完成项目全部前期准备工作,2017 年 10 月份开工建设,2018 年 7 月底前完成全部项目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生产准备等建设任务,2018 年 8 月建成投入使用。1.1.7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为 77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760 万元,流动资金16 万元。建设投资中:土建工程 509.47 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 152.50万元,项目前期费用 62.25 万元,预备费用 36.2
6、1 万元。项目总投资 776 万元,全部为建设单位自筹。1.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附表)1.2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9 年 12 月 31 日);3、 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 号);4、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关于促进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发改运行 20041617 号);5、 农业部颁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指南(2004.10);6、 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
7、划;7、 XX 县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5)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8、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3 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3.1 综合评价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是在我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流通体系,开始由数量扩张转入质量提高,进入了以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项目建设符合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符合渭南市、XX 县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 规划。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可以改善渭南市农副产品市场整体布局和规模、完善市场设备设施。项目经济效益和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是
8、十分必要的。1.3.2 论证结论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是在我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流通体系,开始由数量扩张转入质量提高,进入了以产品综合交易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项目建设符合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符合渭南市、XX 县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可以改善XX 县果品市场整体布局和规模,完善市场设备设施。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建设规模适度,功能完备,项目将建设与果品流通相配套,建设先进的农产品信息采集发布系统、电子统一结算方式和果品检验检测系统,形成现代化、高效率、人性化的流通市场,对 XX 镇乃至 X
9、X 县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果品流通市场资源配置及产业带动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项目自身具有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项目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均较好,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合理,工艺技术先进,组织运营模式科学,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项目建设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是本项目如期建设的前提,因此,项目单位应加强资金筹措的力度,特别是积极与有关政府部门衔接,争取国家财政专项扶持资金。除资金筹措方案中提及的筹资措施外,还应探索新的筹资渠道,如搞好
10、项目包装推介,吸引外商投资等,以保证项目顺利建设。项目建设中,要切实把好质量关,争创优良工程质量。在项目运营中,更要注重提高技术及管理水平,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加强项目的营销策划,发掘客户,创造市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项目的前期投资大,为有效的化解投资风险,减轻资金压力,必须加强项目的预算控制,严格把关建安费等重要费用成本,将成本控制在市场平均开发建设成本以内。同时,项目社会效益显著,能显著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项目应积极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建议有关部门立项批准本项目建设,并把本项目列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
11、予以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支持。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 指标与数据名称 单位 指标与数据 备注1 项目总投资( 按全部流动资金口径) 万元 776.52 1.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760.44 1.1.1 静态投资 万元 760.44 固定资产建设投资 万元 724.22 基本预备费 万元 36.21 2 流动资金 万元 16.09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5.06 3 销售收入 (含税) 万元 443.56 取平均值4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62.81 取平均值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30.70 取平均值6 利润总额 万元 249.43 取
12、平均值7 所得税 万元 62.36 取平均值8 税后利润 万元 187.07 取平均值9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9.1 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 28.41%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 19.71%9.2 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万元 561.61 ic=10%全税投资所得税后 万元 214.37 ic=10%9.3 静态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年 4.42 含建设期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年 5.72 含建设期9.4 动态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所得税前(ic=10%) 年 5.17 含建设期全部投资所得税后(ic=10%) 年 7.52 含建设期9.5 投资利润率 % 24.09%9.6 投资利
13、税率 % 32.12%10 盈亏平衡点 % 27.41% 取平均值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历史与现状2.1.1 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历史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产地市场兴起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的过程。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年生产 5 亿吨粮食、4 亿吨蔬菜、5000 万吨水果、5000 万吨肉类、3500 万吨水产品、2500 万吨禽蛋、2000 万吨油料、1800 万吨奶的能力。小麦、水稻、水果、蔬菜、肉、蛋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
14、一位。农产品市场化率超过了 80%。2.1.2 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各类农产品市场已经发展到2.7 万多个,其中批发市场 4500 多个,年交易额超过 1.3 万亿元,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一半。粮食、蔬菜类产品的商品率已超过 30,畜产品、水产品的商品率超过 50,水果的商品率接近 90,1/3 以上的农产品实现了跨省消费。农产品市场交易方式已由集市贸易扩大到专业批发、跨区域贸易、订单和期货交易,逐步形成了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直销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进入新世纪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商务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
15、意见的通知,通知中着重指出:“当前农村商品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流通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及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培育 2000 个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抓紧制订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鼓励外商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从中不难看出,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分量最重,作用最突出的一部分,是整个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核心。虽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农业市场化的进程中,也凸现出相应的缺陷。(1)农产品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生
16、产角度看,工业用粮和饲料作物的需求强劲。粮食由传统的“北粮南调”,逐步调整为“南进北出”和“中粮西用”,优质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正在形成。从消费角度看,市场对优质农产品和强化营养食品需求加大。冷冻食品以及调理食品逐步成为城镇居民动植物产品消费的主要形式。从人口角度看,城镇化带来食品需求结构的变化,粮食、蔬菜年消费量减少。与之相对应,畜产品的年消费量增加,水产品、水果和其他食品的消费也将相应提高。但是国内大部分的农产品市场由于各种原因,产品种类单一,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交易信息不对称,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服务速度明显加快,但在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加快农产
17、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安排 4 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全国 81 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建设。1995 年农业部率先创建了中国农业信息网,据资料显示,到 2000 年为止,已与 200 多个影响较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直接和网络连接的信息集散点现已超过 3000家,采集信息的种类现已达 200 多个品种,每天都能收集并发表上百种农产品的价格,并提供市场供求、预测分析、产销动态等多项信息服务,对引导产销、搞活农产品流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包含的要素不全、不准确、信息滞后,即时信息十分短缺
18、。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网络利用率低。当前中国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主题是政府,而政府不能对自己所发出的经营引导信息的经济后果负责。由于信息网络隶属与不同的地方和部门,信息市场存在部门分割,资源不能共享,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也存在着两个明显不足:一是信息采集面不足,大量信息收集不上来;二是传播渠道不畅,有的到不了基层,使众多企业对农业信息网不甚了解。网络成本较高,网络利用率低。作为农业信息网的信息源的大多数批发市场信息中心人员配置太少,文化水平也不高,其能力大多在录入水平,批发市场缺乏具有专门知识和具有信息统计经营的专用人才。(3)果品交易市场
19、的配套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但是在很多地区仍远远落后于城乡经济发展需要。经过多年的建设,大多数果品交易市场都拥有水泥硬化的交易场所,交易大棚式门店,部分市场有储藏保险和加工设施,交易市场内部有通讯、金融等配套服务设施,我国许多地区还新建、扩建果品交易市场,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加强市场的硬件建设,改善市场交易条件。然而,目前我国果品交易市场大多数仍然主要采取摊位式经营,粗放式收费管理,市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比较低。现有的果品交易市场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交易功能,而其他市场功能发挥不够。果品交易市场主要是交易场所,而且简单、低档、初级的商品交易仍占主流。同时交易手段也十分
20、落后,全国 4000多个果品交易市场,98以上基本是以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为主,电子代理统一结算还不普遍。至于实行会员制,采取竞价拍卖、远期和约交易和期货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5)交易手段落后。交易手段以即期现货交易为主。通过果品交易市场达成的远期性契约交易甚少,采用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的更是凤毛麟角。交易方式往往是人货同行,商品堆放在市场吆喝展卖,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结算则通行现金收付。以即期现货为主,尽管交易信息对调节当令商品流量、平衡区域供需矛盾有较大作用,但因交易对象是现成产品,对商品生产指导意义并不大,甚至还可能引发某些消极作用。根据蛛网定理,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
21、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求状况,生产决策与产品上市间存在一定时差。在缺乏科学分析的条件下,果品交易市场现货价格甚至还是农产品“买难”、“卖难”周期性循环出现的重要诱因。(6)交易形式尚处在较低水平。交易形式批零兼营相当普遍。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行批零兼营,纯粹意义上的果品交易市场为数不多。由集市脱胎而来的批发市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场是这样,新建的果品交易市场也多如此。许多果品交易市场往往和传统集市差别不大,场内人声鼎沸,商品包装简陋,货物杂乱堆放,摊位细小零散,交易起点很低,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从实质上讲,许多果品交易市场尚处在由传统集市型市场向现代批发市场的
22、过渡中,有待于进一步发育成熟。2.2 项目建设背景2.2.1 完善农产品交易中心信息化的市场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已经从过去的数量快速扩张阶段转变到稳定数量、提升功能、创新方式的新阶段。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近几年,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整工作重点,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推进市场信息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总体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很突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比较慢,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要求,阻碍批发市场自身发展完善和竞争力的提高。形势发展已经对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1)农业市场化和对外开放形
23、势的要求。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为活跃和繁荣农产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国家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后,符合条件的各类经营者均可参与粮食收购经销,粮食流通主体实现了多元化。这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0 多年来最后放开实行市场流通的大宗农产品,标志着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果品资源的流通将是XX 县发展的重点,交易市场也将成为果品流通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尽快培育和发展果品交易市场,完善市场交易基础设施,形成适应果品产销需要、主要依靠市场化运作的新的果品流通体系。(2)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发展的要求按照国际经验,人均国民收入进入 10
24、002000 美元,是连锁超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正处于这样的发展阶段,连锁超市发展很快,农产品通过超市进入消费领域的数量不断增长。为此,一些城市积极推进农贸市场改超市的步伐,这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出了挑战。同时,近些年来,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不断普及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造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利用信息网络销售农产品的成功例子,可见今后通过信息网络沟通产销,直接销售农产品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流通形式。农产品流通方式出现的这些新变化,都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要积极应对,完善配套设施,增强适应能力,实现与新型流通方式的有效对接。(3)推
25、进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城市也都在不断扩张,各项现代化建设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这些对果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与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果品交易市场长期停留于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管理粗放的状况,就不能适应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必然要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关于这方面,近些年国内部分果品交易市场已有很深的教训,需要引起各地果品交易市场经营者的高度重视。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4)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在我国基本结束“菜篮子”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产品丰富、市场产品销售两旺的形势下,无公害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
26、加。新阶段“菜篮子”工作以食品卫生安全为中心,必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据了解,农业部从 2002 年起,计划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解决“餐桌污染”,达到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 95%以上,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过实现对接。为了保证市场供给、保证城乡居民食用“放心肉”、“放心果”、“放心菜”,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完善是地方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设备就是各批发市场必须具备的硬件条件,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标准与体
27、系,严防假冒商品,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规范市场管理,优化经营环境,提高市场信誉,实行优质服务,保证客户满意。(5)提高果品交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对果品交易市场建设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我们的市场建设是一个没有实行严格准入条件的开放的、竞争的行业。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体上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市场与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有的地方这种竞争有时表现得还很激烈,这一点不少市场都深有体会。市场竞争,讲的是优胜劣汰,讲的是实力。在这样一种竞争的环境中,要想提高果品交易市场生存能力,没有别的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办法,只有完善市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
28、断提升市场功能,实行科学管理,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服务。总的看,在当前农产品已全面放开市场的新时期,按照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要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都应该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功能,提高质量,使其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挥好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 项目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业产业化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农产品主要的流通途径,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
29、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提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目标是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农业部颁发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指南文件,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建设要体现高效、经济、先进和实用的要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交易流程合理,经营运作方便,物流、车流、人流组织顺畅,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停车面积匹配,设施齐全配套;并注重市场
30、绿化和环境保护。重点加强从对手交易向代理制、拍卖交易转变,从分散的现金结算向统一的电子结算转变,完善信息收集、发布手段,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全检测制度,增强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实现商品贮藏、保鲜、运输和装卸等服务手段高效率、低成本,对市场交易活动实行全面电子监控,提高交易纠纷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水平。在 XX 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果业和畜牧业产业化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全面调整。通过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
31、质和效益。要想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搞活流通是重要途径之一。本项目的投资建设,将改变目前农产品交易中心落后的经营现状,实现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经营模式,扩大市场经营规模,促进西部地区农产品的流通。这是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也是 XX“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2.3.2 项目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XX 县地处黄、渭、洛交汇区,是西瓜、红枣、辣椒、花生、黄花菜等各类水果蔬菜及土特产品的优生区。XX 西瓜、红枣、花生、黄花菜等一批名优土特产早已享誉全国,品质优良,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县域种植各种农副产品 80 余种,农产品总面积近 100 万亩,农副产品果品
32、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年总产量 120 万吨。XX 镇现有耕地面积 47000 亩,分为西部塬区和东部黄河滩区。西部塬区土质为垆土,系关中灌区,总灌溉面积 31000 亩,经济以农为主,农作物主导产业以中、早熟果为主,面积达 8000 余亩,近几年来,大棚设施发展迅猛,同时兼有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红薯等作物。东部黄河滩区土质以淤沙土为主,耕地 10000 亩,有部分渍地,还有 3 万余亩待开发的盐碱滩和水域面积,经济以农为主,主产小麦、棉花和花生,近年由于黄河主道西移,侵吞大量耕地,部分居民转向渔业生产,养殖面积已达 2000 余亩。独特的资源优势成为 XX 县经济发展的
33、优越条件,改革开放以来,XX 县的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已初步形成了具有 XX 特色的“沙苑 11008,黄洛果菜瓜,滩区渔笋杂,牧业牛当家,实现产业化”的农产品发展布局。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XX“十三五”计划又把 “发展冬枣、设施农业、畜牧业和果业四大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同时确定了“扩大规模,丰富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合理,规模种植,专业经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与现代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极不适应的是,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信息不灵等,已严重制约了 XX 县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果品交易经营模式落后,严重影响到产品销售
34、流通,造成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只有打通这些基地的产品销售流通渠道,才能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2.3.3 项目建设是完善市场设备设施和城镇服务功能的需要目前,XX 镇尚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现有的马路市场设施老旧,且影响交通,交通事故频发,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安全隐患。通过建设果品交易中心,对改善上述问题有很大的作用。项目建成后,作为 XX 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可吸引附近多个乡镇的果农经销,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提升城镇的现代服务功能。2.3.4 项目的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的需要随着
35、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步意识到健康生活与养生文化的意义,安全、健康、营养、绿色、环保成为人们对农产品的基本诉求。广大人民的生活消费,进入绿色消费时代。“绿色农产品”被世人誉为“21 世纪的主导食品”、“餐桌上的新革命”。 安全、健康、营养、绿色、环保成为食品科学的主旋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视野的变化,有机食品、特色食品、高档次、高附加值食品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新潮流。于是,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市场的新生代,成为 21 世纪备受关注的新领域,因为它为绿色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提供了最合适的平台和最便捷的路径。项目在政府配套法规支持下,建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同时建立市场准入制
36、,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因此,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保证农产品食品的安全。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XX 县概况3.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XX 县地处 XX 关中平原东部,位于北纬 3436 3502, 东经 10943 11019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南隔渭河与潼关、华阴、华县相邻,西与临渭、蒲城相连,北与澄城、合阳县接壤。项目建设地址位于 XX 县 XX 镇 XX。毗邻沿黄公路,地理位置优越,南距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仅 40km,北接西候铁路和西禹高速公路 16km,交通通讯十分便捷。3.1.2 自然
37、资源状况1、 地形地貌XX 县地势北高南低,海拔 327520 米之间。地处渭河盆地东端。北倚北山,南屏秦岭支脉华山,中部为渭河冲积平原,地势从山地向中央呈阶梯状降低。地貌基本结构是燕山运动末期和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地质构造运动奠定的。地貌类型有黄土台塬、渭河平原、沙苑沙地和黄河滩地四种类型。2、 气象气候XX 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3.4,极限最低温度-15.2,年均降水量 514mm,年均蒸发量 968.3mm,最大冻土层深度 40cm,年平均日照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2385 时,无霜期约 205236 天。3、
38、 水文地质XX 县境内地表水径流量极少,全县地表径流深均值 10mm 左右,径流量仅折合流量 0.29m3/s,利用价值很小。过境河流客水和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地下潜水多为中等和强实水区。黄河、渭河为绕境穿流,年径流量分别为 316 亿 m3、83 亿 m3,洛河境内流长 121.5km,径流量80.05 亿 m3。XX 县境内地质结构较复杂,有塬北断裂带、塬南构造带、许庄断坡构造、羌白断坡构造、朝邑断坡构造。境内基岩为太古界和下古生界分布区,凹陷区则以下古生界为主,在基岩上覆盖有巨厚的新生界沉积层,之下直接见到奥陶系地层,而新生界沉积层相当深厚,在深陷区达4500m,阶地在 30003500
39、m。4、 土壤XX 县总土壤面积 190 万亩,分为 6 个土类、11 个亚类、23 个土层、54 个土种。项目种植区分布在渭河阶地区和洛河滩地区,土壤为黄土壤、垆土壤及河淤土。3.1.3 社会经济状况XX 县县域东西长 46.4km,南北宽 39km,总面积 1776.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9.3 万公顷。2015 年底,全县总人口 7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5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87%,农业劳动力约 32 万人。2016 年,XX 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全面推
40、进先工战略,全力加速融合转型,不断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名旅游,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县域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圆满完成“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115.95 亿元,同比增长 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46.88 亿元,增长 14.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6 亿元,完成市考指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69.5 亿元,增长 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26193 元、10106 元,增长 8%、10.4% ;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7%。41 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84.5 亿元,超年
41、度计划 26 个百分点,被评为渭南市 2016 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进县、招商引资先进县。3.1.4 厂址建设条件1、气象条件项目建设地址位于 XX 省 XX 县东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区。常年气象资料如下: 全年日照时数 2247.3h年平均温度 13.4极端最高温度 41.8极端最低温度 -17.4年平均降雨量 493.5mm年最大降雨量 752.3mm年最小降雨量 240.8mm日最大降雨量 109.2mm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1最大风速 17.0m/s年平均风速 2.2m/s主导风向 北/东北无霜期 214-218d年均相对湿度 68%最高气压 1.004MP
42、a最低气压 0.951MPa平均气压 0.974MPa年均蒸发量 1780mm基本地震烈度 8 度最大积雪厚度 15cm最大冻土深度 22cm2、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地震烈度项目拟建场地位于 XX 县东北部,属洛河二级阶地上,海拔高度352.0355.1m,地势平坦,是渭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建设场地在百年洪水位以上,不存在防洪问题。建设场地所在的洛河二级阶地属于关中盆地的渭河断谷下沉区,处于渭河大断裂的边缘,是我国历史上强震发源地之一。地震动反应谱特周期为 0.45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 8 度区。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建筑场地类别为类。3、水文地质果品交易中心建设
4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地下水对钢筋及混凝土均无腐蚀性。场地内无其他不良工程地质现象。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2.1 政策条件国家及地方政府就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以文件形式作了专门决定,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就建立现代化的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下发了专门文件。全面升级完善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实施菜篮子工程,激发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通过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广大农户的农产品销售问题,树立 XX 县西部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的新形象,繁荣县域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项政策全面扶持。3.2.2 资源条件独特的资源优势成为 XX
44、 县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改革开放以来,XX 县的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已初步形成了具有 XX 特色的“沙苑 11008,黄洛果菜瓜,滩区渔笋杂,牧业牛当家,实现产业化”的农产品发展布局,果类总产已达 120 万吨,塑棚 8 万亩,红枣面积达 20 万亩,芦笋 5 万亩,香茹食用菌达 310 万袋。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XX “十三五”计划又把“发展红枣、设施农业、畜牧业和果业四大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同时确定了“扩大规模,丰富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合理,规模种植,专业经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3.2.3 区位交通优势果品交易
45、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项目建设地址位于 XX 县 XX 镇 XX。毗邻沿黄公路,地理位置优越,南距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仅 40km,北接西候铁路和西禹高速公路 16km,交通通讯十分便捷。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3.3.1 主要障碍因素本项目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建设资金筹措,二是市场招商。本项目建设起点高,投资额较大,及时筹措建设资金对于项目建设及运营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对于市场的商铺,要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社会投资建设,以减轻建设资金筹措压力。3.3.2 解决方案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规划,是各级政府扶持和鼓励的项目。因此,项目建设单位
46、要努力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的支持,并与相关金融部门做好项目推介与宣传工作,落实建设资金。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 XX 东部重要的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潜在的商业价值巨大,可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因此,项目建设单位加大项目宣传推广和招商工作,吸收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项目建设。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4第四章 项目市场分析4.1 国内市场调查和预测4.1.1农贸市场的属性和地位农贸市场是用于销售蔬菜、瓜果、水产品、禽蛋、肉类及其制品、粮油及其制品、豆制品、熟食、调味品、土特产等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固定场所。 农贸市场与其他商业业态一样具有众多属性和明
47、晰的社会地位,但主要的属性有两个方面,一是农贸市场物业的拥有者和商品经营者追求租赁和经营收益的最大化,使其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二是作为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它同时还具有社会性和很强的公益性。就其社会地位而言,农贸市场与其他商业业态的功能相比,社会价值的取向更能体现政府形象,政府通常将其作为“民生工程”、“再就业工程”、“三农问题”等工作的平台,以此促进城市发展,展示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4.1.2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农贸市场仍是市民日常购物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建设优质“菜蓝子”工程的重要切入点。但其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流动摊点的影响,流动摊点不交税、不交管理费,不需任
48、何证照,也不需接受相关部门的管理,其经营成本比室内经营者低许多。流果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动摊点的商品质量只能凭肉眼来识别,故经营者得以以次充好。流动摊点周边无公平的计量检验,短斤少两更是在所难免。二是农贸市场自身缺乏竞争力。农贸市场入室后,面貌大为改观,但与现代超市相比,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一是市场内多为小商贩与农民个体经营,经营服务水平相对落后,经营商品也以初级农副产品为主,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净加工生鲜副食品的需求。其二是卫生状况及整体环境不尽如人意,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短斤少两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放心”工作也有未落实到位的,还不能使大多数消费者“放心”、“满
49、意”。其三是市场管理有待规范。目前,农贸市场仍以感情管理为主,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初级层。4.1.3农贸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农贸市场在城市里仍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城镇、市郊等区域发挥主导作用。纵观国内农贸市场的历史演变,总结先进地区品牌市场、创新型市场的做法,农贸市场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多元化主权主体、复合化混业经营、专业化特色彰显、连锁化品牌扩张、综合化市场服务、电子化交易方式、地区化兼并重组。4.2 影响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随着农业生产、流通和运输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绝大多数农产品不仅实现了全年供应,而且形成了全国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但是,随着农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外商业资本的不断渗透,使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竞争局面更为激烈,对现有体制及管理模式下的农产品交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