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播音学发展简史.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76736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学发展简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播音学发展简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播音学发展简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播音学发展简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播音学发展简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张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 要:本文将中国播音学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认为中国播音学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四个时期:萌芽期(1923-1961),草创期(1962-1981),形成期(1982-1994 ),发展期:(1995-现在)。本文认为,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内容主要包括: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语言传播发声学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文章还列举了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著作。关键词:中国播音学;分期;研究主要方向及内容一、中国播音学研究的基本历程谈到播音学发展,我们不妨以已故播音艺术家、原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会长夏青先生在为张颂撰

2、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所作评述中的一段文字来开始,夏青说:“播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是,实践不能没有理论,实践性再强,也需要理论的概括和理论的正确指导。由于一开始认识播音,只限于工作性质,尚缺少学科性质的认识条件,于是就产生某种偏颇,即播音重要,但无独立理论 。从苏联播音经验中,又认识到播音同表演的相同之处,以表演理论解决播音实践问题就行了。因此,长期以来,播音队伍中形成播音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意识相当淡漠。”而“直到播音和教学两方面实践都提出了研究理论的问题之后,才开始起步,脱离经验总结阶段,向建立体系阶段进展”。 1 夏青的话简单而准确的概括了播音学研究发展的基本历程。(一)萌芽期(

3、1923-1961)萌芽期还可以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与建国后。1建国前建国前的播音研究,又可以分为国统区与解放区两个部分。国统区关于播音或涉及播音的文献较少,多散存于一些知名学者或作家的文章之中。叶圣陶于 1932 年 12 月 23 日的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文明利器一文,较为集中地论述了当时广播的传播状况,提出应正确利用现代广播“团结大众”、“传授知识”、“ 报告消息”,以发展其正面价值,认为“一切所谓文明利器,其价值都不存在于本身,而存在于对于社会的影响。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它被操持在谁的手里;二,它被怎样的利用着”,这些看法讲的是媒体的存在价值和社会

4、影响的问题,虽然没有直接谈及播音,却对播音的性质和任务有宏观的指导意义。鲁迅曾于 1934 年发表了多篇杂文,如偶感、知了世界、儒术和奇怪等,评述了当年上海民营广播电台的节目,这些评论揭示了旧中国广播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本质,批判了广播迎合低级趣味的现状,播音应也在其中。茅盾在 1937 年 8 月 28 日的救亡日报上发表对于时事播音的一点意见一文,对当时的时事播音进行了评述,曾经建议,时事播音不必都只是死板地讲读报纸,应该“变换作风”,并以自己将报纸报道转换成说书的方式为例,提出了抗战文艺深入民间和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问题,已经涉及到播音再创作和播报样态的问题。 2在解放区,广播是有力的宣传武

5、器,播音也被作为重要的一环,受到较多的重视,因此,有一些专门论述,所存文献也相对较多。陕北新华广播时期,1948 年 5 月至 9 月, 当时负责新华社语言广播工作的梅益、徐迈进、温济泽,尤其是温济泽,经常写信给播音组,提示宣传要点,指出播音时的注意事项、对播音工作进行鼓励或批评,这些指导或建议,对于形成播音传统极为重要(如语言规范、播读正确、立场鲜明),个别方面发展成了播音理论的重要命题(如工作性质、编播兼顾、工作态度等),但大多数还只是在纠正错讹、安排工作的层面,并没有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观照的层面,尤其是还没有更多地注意到播音的独立价值。1948 年下半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制定了播音手续、编

6、播发稿工作细则、口播清样送审办法等,其中,播音手续规定了陕北台播音员每天工作的程序,要求播音员“播音时必须严格依照稿件,不得错漏或更改一字”,“ 如发现错播,应立即重播 ”,“ 若系重大错误,应请示编辑部负责人,正式发表更正”,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陕北台和其他解放区广播电台的编播工作更加具体化、责任化、规范化,培养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训练有素、工作认真负责、作风一丝不苟的广播工作者。 3播音员的个人工作总结。孟启予 1948 年 9 月的一份十天播音工作个人总结,其中详细地记录了播错、播漏的每个字,断得不得当的字句,以及播得好的稿件和改进的办法思路等。齐越在他的十天播音工作个人总结中,

7、总结了播音的缺点和错误,分析了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办法。涉及字音错误、语句错漏、语气把握等方面,认识到了责任承担、认真备稿、心态调控的重要性。这些个人总结是最早涉及播音本体的研究,虽然以个人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但鉴于其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以传授的方式对年轻播音员所产生的普遍影响,仍然具有理论研究的意涵。 42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和促进广播更大范围、更加规范的形势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了业务交流,促进了播音研究的发展。1949 年 3 月,陕北台迁进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电台制定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训练播音方法详细指出了选择播音员的标准,以及播音应注意的事

8、项,如怎样准备稿件,如何掌握抑、扬、顿、挫、快、慢、轻、重,如何表达语气情感,规定了播音手续,播音员应遵守的制度等。 5 较早也较系统地勾画出了播音所应注意的诸多方面。1952 年 12 月 2 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召开了播音工作座谈会,讨论了播音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重要性,以及对播音员的要求和应学习的内容。指出播音工作常常影响工作的全部效果,提出“播音员不是传声筒”,是“有丰富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宣传鼓动家” ,“ 应是人民的喉舌,要使自己的声音真正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气魄,他要使自己广播第一言一句都深深打动人心”。在学习内容方

9、面,业务部分包括了练声。 61954 年 7 月,齐越作为中国广播代表团成员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先后在中央台传达了苏联播音工作经验,并翻译了苏联播音员撰写的一些文章。当时,中央台播音组在学习借鉴苏联播音经验的同时,开始总结自己的播音经验,经过全体播音员讨论,共写出五篇文章:播音员和播音工作,徐恒执笔;克服报告新闻的八股腔,夏青执笔;播社论的体会,李兵执笔;把现实中的情景鲜明地再现在听众面前,张洛执笔;播音员和实况广播,齐越执笔。这五篇文章是总结我国播音工作经验的最早的文章,总结了几种主要新闻体裁的播音以及播音工作管理和培训播音员的办法。1955 年 3 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是全

10、国解放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播音会,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副局长温济泽、地播处处长左荧到会讲话,齐越介绍了苏联播音经验,被邀请的一些专家、学者、著名演员作了专题报告。其中,梅益的讲话涉及播音创作的方向、播音工作的态度,以及创作手段、情感、技巧和修养等多方面的问题。左荧也作了重要发言,我们将在后面对他的讲话加以较为详细的介绍。专题报告内容丰富,包括台词、朗诵、语音学知识、发声机理与方法、嗓音锻炼与保护、戏剧表演体系及演员修养等。这次大会,明确了对播音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博采众长,对苏联播音经验和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了学习、讨论,丰富了播音表达方法,促进了各地播音组和播音员总结经验,这些讲话、

11、讲座的内容及形成的认识,基本上形成了播音创作的基本架构,为构筑中国播音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左荧在 1951 年 3 月 1 日编印的广播通报第 2 卷第 1 期上,发表了从“编播合一”谈到播音应该专业化一文,对当时试行“编播合一”的背景、目的、得失进行了阐述,认为“作为培养播音员的办法提出来的 编播合一 ,显然不但没有提高播音水平,相反倒降低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否定了播音工作独立发展的前途”,指出“ 播音工作应该专业化 ”,并对播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说“好的播音应是亲切而有诱惑力的。使人们一打开机子就不能不听我们的播音,听就不能不听完,听完则久久不能忘怀。” 71955 年 3 月左荧

12、在“业务学习会”上作了发言,并以播音是一种语言艺术活动 为题发表于广播业务试刊号二。文章首先论述了播音在广播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播音是广播工作程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播音员是语言广播的集中体现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应成为党的出色的宣传员,走在全国语言规范化的前列。并对轻视播音工作和片面强调播音工作重要性的两种错误认识进行了辨析。文章指出,播音工作是一种语言表现艺术,分析了播音艺术的特点。文章还认为,“ 播音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要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必须研究“播给谁听播音的对象” 、“ 播些什么 广播内容” 、“为什么播讲 播音的最高目的性” 、“怎样播讲播音技术” 的问题。其中,“播音

13、技术” 其实就是播音的 “艺术” ,这一看法的提出正是他重视播音专业化和艺术性的体现,对于播音此后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论述“怎样播讲”问题时,左荧还明确提出,“播音是一种艺术创作。任何艺术创作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我们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单纯自我表现,一种是机械模仿”,这些论述,在半个世纪后,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振聋发聩的力量。 8张颂认为,“这篇文献是左荧同志对播音理论的重要贡献,尤其是他对于播音的第四个要素的阐释,凸显了他的真知灼见,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成为中国播音学进入草创时期的前奏,为中国播音学专著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9。1956 年,齐越和崔

14、玉陵节译了苏联功勋演员符阿克肖诺夫所撰的朗诵艺术 10,连载于广播爱好者,包括呼吸方式、发声吐字、重音停顿、语调、节奏、手势和创作想象、内心视像、内在语以及创作交流等内容,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其语言表达艺术的理论框架比较全面,为播音基础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播音经验,研究“大文章”的播法,播音理论初见端倪。理论成果以苏联播音经验汇编全国播音经验汇辑播音业务等论文集为标志。这一时期,理论成果以黄皮书苏联播音经验汇编、白皮书播音业务、蓝皮书全国播音经验汇辑为代表,这三本书分别总结了国外(苏联)、中央台和地方台(主要是省台)的播音经验,是对当时播音经验的一次总结和推广,也为播

15、音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是,“虽然有不少真知灼见,但明显地带有零散的经验色彩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印记”。 11(二)草创期(1962-1981)1962 年,齐越在上海播音组的讲话成为播音理论的奠基之作。以此为标志,开始了中国播音学的探索。1963 年 9 月,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招收中文播音专业。教学需要进行教材建设,在借鉴姊妹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发声教学”、“ 基本表达”(时称 “语言逻辑”)等课程,印发了有关教材和资料。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播音理论的主体已经比较明确了,一些基础理论如播音的性质和任务、播音创作的目的、用气发声以及感情、停顿、重音、

16、节奏等内外部技巧等都得到了阐述,播音理论体系开始建立一定的格局和基本观点间架,播音研究由此开始走向体系化。12十年动乱期间,播音理论和业务建设遭到破坏,建国以后建立起来的播音理论和积累起来的播音经验,统统被诬蔑为“修正主义黑货”,由政治代替一切,所有播音理论学习、播音业务培训、播音基本语言训练都被迫停止,优良传统被抛弃,播音风格遭扭曲,“高、平、空”的大喊大叫充斥广播。1979 年召开了全国的播音基础教材研讨会,由张颂编写的播音创作基础(尚未正式出版)得到了大会的认可。书中已经出现了“正确的创作道路”、“新中国播音风格”、“ 播音表达规律”等内容。1981 年 8 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播

17、音经验交流会,着重讨论了新闻播音特点和当时新闻播音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议提出了播音工作必须根据改革需要,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播音方法。大会提出“ 大胆创新、百花齐放”的口号。会后,全国各地播音员贯彻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和实践,在播音业务和理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版了话筒前的工作一书,(三)形成期(1982-1994)1982 年 1 月,张颂发表了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构筑了播音理论研究的框架,并由此拉开了播音学研究全面发展的序幕。夏青对此文的评价是“研究理论却显得无足轻重,鲜有问津者。本文在这方面,提出了体系的构想,呼吁同行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向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久便

18、得到了认同。现在(所评述书籍出版时间为 1990 年作者注)播音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新的层次,研究者的队伍正不断扩大。” 131983 年,张颂出版了专著朗读学,主要内容包括朗读规律、具体感受、态度情感、目的对象、朗读状态以及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这些内容涉及有声语言再创作的基本要求、基本流程、基本规律,虽然是针对朗读进行的,却也构筑了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尤其是,此书立足于朗读的独特性所进行的建立学科体系的理论努力,实际上成为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前奏。“中国播音学丛书” 为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了前期准备,其中主要有:张颂著播音基础 (1985 年。后改为播音创作基础)、

19、徐恒著播音发声学(1985 年)、吴郁主编播音学简明教程(1988 年)、毕征主编播音文体业务理论(1989 年)、张颂等著论播音艺术(1990 年)、姚喜双著播音风格探(1992 年)等。1986 年在银川召开了全国播音学术研讨会,1987 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后改为播音学研究委员会)。学会的成立对于播音理论研究全面、深入地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94 年 2 月,张颂出版播音语言通论,对播音学科的地位与作用、播音语言的性质与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证。针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无视语言规范、轻蔑语言功力的观点和理论,着重从语言文化的视角,以播音

20、主持艺术为重点,论述了播音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确立了“语言是精妙的”中心论点,阐述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继承传统、当下状况、未来走向。同时,将播音创作主体置于中外语言传播的广泛观照之中,并从受众、队伍、竞争、前景等宏观层面进行了论证。书中驳斥了有导向性错误的诸种偏颇见解,并针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存在的危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本书是继中国播音学之后,在语言传播理论研究方面的又一力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1994 年 10 月, 中国播音学 出版,它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宣告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中国播音学由张颂主编,汇集了我国播音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该书规模

21、宏大,包括“ 导论” 、“ 发音 ”、“创作”、“ 表达”、“业务”四编共四十章 66 万字,不仅明确了本身的学科定位,而且在理论、方法、指导思想和实践性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起点,初步建立起了中国播音学理论的严整体系。(四)发展期:从 1995 至现在这一时期,播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拓展了研究的领域。对节目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是这一时期人们关注较多的方面。一些研究者对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的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研究中的语言表达艺术,开始进行梳理和总结,初步形成了理论的框架。1999 年,吴郁出版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对节目主持艺术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书中对节目主持人的语境、语用规则、语言

22、功力、语言风格和主持人节目的语体特征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对不同类型主持人节目的语言表达艺术也进行了分类研究。1998 年,姚喜双出版播音学概论,从理论上对播音学科的独立性作了全面地阐述,并对播音学科给予了美学理想的观照,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体现了学科的前沿性。李晓华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1999 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进行了拓展性、深入性研究,一方面对播音发声进行了历史梳理和理论阐释,一方面结合一线实践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内容设置和病例诊断。祁芃的播音主持心理学(1999 年)、陈京生的电视播音与主持(2000 年)、鲁景超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

23、等著作,都在不同角度对播音学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从 1999 年开始,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与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播音主持艺术,每年一部,截至 2006 年已出版 7 辑,文集的内容包括历年的获奖论文,涉及基础理论研究、教学研讨、人物访谈、一线实践等诸多内容。文集的出版,丰富和推动了中国播音学研究。2003 年,修订后的中国播音学再版,将业务部分分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2003 年,张颂出版朗读美学,把对有声语言表达的要求提高到了审美的高度。从 1997 年开始,张颂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这些论文被收入语言传播文论(1999 年)、语言传

24、播文论 (续集)(2002 年)、 语言传播文论(第 3 集)(2006 年)。在这些论文中,张颂对中国播音学进行了深入和拓展,使得中国播音学的研究以播音为核心,涉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哲学美学等诸多学科和领域,涵盖了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系统、播音主持理论系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关系系统。二、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内容(一)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是中国播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论,着重研究从稿件(或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这个过程中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的基本规律、原则、方法;传播主体的业务序列等。 播

25、音主持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需要把稿件(或话题内容)变为有目的、有感情、有对象的有声语言作品,及于受众之耳,入于受众之心。该方向把播音主持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探寻其表达特点和规律,主要解决创造道路、分析理解和具体感受稿件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以及话筒前状态诸问题。其基点在于正确处理“稿件(或话题内容)传播主体受众”这三者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问题作出回答。该方向在有稿播音(朗读学为主)、无稿播音(口语表达为主)的范围内,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研究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艺术规律,以及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我国人民广播电视的

26、播音主持艺术,几经曲折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气派。该方向还研究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发生、发展的过程,探求其发展规律,其中包括发展史研究,各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重点作品、不同风格流派的研究,以及中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比较研究等。上述研究的成果对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其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对传播主体加深语言造诣,强化语言功力,完善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的感应系统,构建语言美感、语言鉴赏、创作风格体系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二)语言传播发声学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中国播音学的一个基础性分支。它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发音和用声为主要研究对象。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如

27、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电声系统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传播活动。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从物理(声学)、生理(器官、机理)和心理(感受、感情)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阐释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声音弹性的规律与个体训练难点和方法的一门科学。这个研究方向有两个领域,一个是语言传播主体在话筒前应用和日常训练体系,主要解决处理情、声、气的关系,以达到自如地因情用气、以气托声、以声传情的目的;另一个是对语言传播主体的声音运用进行科学的主客观评价的体系,特别是解决“口耳之学” 长期以来只有主观评价而缺乏客观评价的问题,通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语言传播主体给以静态恒量和动态变量的监测,以建立各项

28、指标体系、形成客观标准。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主持人节目、现场报道、晚会直播等,给语言传播发声研究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该方向将通过深入探讨对之做出新的理论概括。该方向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帮助专业人员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防治嗓音疾病等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人机对话”中语音识别与合成的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它涉及到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播音学、社会心理学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它的任务是,系

29、统研究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训练方法;分析不同言语形式与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的关系,研究创作心态差异和肌体反应差异对言语表达模式的影响。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系统研究、比较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该方向将立足于总结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丰富实践经验,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语体的理论体系。广播是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它与声画结合的电视传播方式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广播播音主持语体的研究,着重从广播播音主持语体的特征、功能、内容、结构、形式、创作心理、受众心理、语言表达特点、语体美学特征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30、。同时,对广播播音主持语体进行分类研究,根据不同体裁(包括文字稿和腹稿)、不同节目类型(如新闻评论类、知识服务类、教育欣赏类、综艺娱乐类等)、不同言语模式(如播报式、宣读式、谈话式、朗诵式、文艺晚会主持、现场报道等),分别探究其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业务技能和表达规律。 电视播音与主持是电视传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手段和宣传形式,具有声画结合的特点。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播音与主持的语体特点愈益鲜明,样态也渐趋丰富。电视播音与主持语体的研究,着重探讨与电视播音与主持相关的各种因素对语言表达的影响,电视节目语境对播音与主持语体的基本要求;分析各类不同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和艺术风格;探求提高电视播

31、音主持艺术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视新闻口播与配音、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电视纪录片解说、电视节目主持艺术、各类电视节目主持的特点、各种不同的电视播音主持风格、电视播音主持的形象造型及体态语的运用等。三、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著作序号 著作名称 作者( ) 出版日期 出版单位1 朗读学 张 颂 1983 湖南教育出版社2 播音发声学 徐 恒 1985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 播音创作基础 张 颂 1985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4 寄语青年播音员 齐 越 1986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5 新闻播音理论与实践 陆 茜 1987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6 语言发声原理 语言发声练习 李 钢等 1988 北

32、京广播学院出版社7 语言表达艺术 姚喜双等 1988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8 小说播讲艺术 汪 良 1988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9 播音学简明教程 吴 郁主编 1988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0 播音文体业务理论 毕 征主编 1989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1 献给祖国的声音 齐 越 1989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2 论播音艺术 张 颂等 1990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3 语言艺术发声概论 王璐 白龙 1990 哈尔滨工大出版社14 播音风格探 姚喜双 1992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5 播音导论 李 越 1992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6 播音心理学 祁 凡 1992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7 播音语言通

33、论 张 颂 1994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8 中国播音学 张 颂主编 1994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 中国播音大全 张 颂主编 1994 广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 走进播音朗诵主持艺术殿堂 姚喜双 1995 广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1 广播电视语言文字规范化文集张 颂(1) 1996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2 文艺作品演播 罗 莉 1996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3 节目主持艺术探 吴 郁 1997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4 播音学概论 姚喜双 1998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5 播音主持心理学 祁 凡 1999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6 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吴 郁 1999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7 语言传播

34、文论 张 颂 1999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8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李晓华 1999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9 播音主持艺术(1) 姚喜双主持 1999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0 电视播音与主持 陈京生 2000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1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 鲁景超 2000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2 广告播音艺术 曾志华 2000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3 播音创作观念论 付 程 2000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4 播音主持艺术(2) 姚喜双主持 2000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5 播音主持艺术(3) 李晓华主持 2001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6 语言传播文论(续集) 张 颂 2002 北京广播

35、学院出版社37 实用播音教程 付程等 2002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8 朗读美学 张 颂 2003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9 中国播音学 张颂主编 2003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40 语言传播文论(第三集) 张 颂 2006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1 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李凤辉 2006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2 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张政法 2006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3 话筒前的工作 广播出版社编1983 广播出版社44 怎样做一个优秀播音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新闻战线编辑部1988 人民日报出版社45 时代明星漫谈节目主持人 徐德仁等 1990 复旦大学出版社46 节目主持人

36、概论 陆锡初 1991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47 论节目主持人 壮春雨 1991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48 节目主持人与新闻 陆锡初 1991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49 怎样当好节目主持人 苏宝华等 1991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50 节目主持人的艺术和风采 应天常 1995 广东教育出版社51 节目主持人通论 俞 虹 1996 杭州大学出版社52 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 曹可凡 王群 1997 上海人民出版社53 真话实说 鲁景超主编 1998 光明日报出版社54 节目主持艺术通论 陆锡初 1998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55 声音 敬一丹 1998 华艺出版社56 花筒前 敬一丹 1999 现代出版社57

37、节目主持艺术论 应天常 1999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58 节目语体主持 李德付主编 1999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注释1、见张颂、乔石著:论播音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第 2 版,第 28 页。2、以上见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史文集(续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第 126-142 页。3、参见赵玉明主编:中国解放区广播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年,第 93-94 页。4、齐越:献给祖国的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9 年,第 182 页。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研究室、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5 年,第 1

38、89 页。6、转引自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修订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年,第 19 页。7、见风范长存左荧纪念文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9 月,第 15-18 页。8、同上,第 84-96 页。9、同上,第 323 页。10、以朗诵艺术为书名正式出版是在 1984 年 2 月,此前于 1956 年连载于广播爱好者。11、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年 1 月第 2 版,第 33 页。12、参见张颂:中国播音学发展论,载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第 5 页。13、见张颂、乔石著:论播音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第 2 版,第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