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已排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74535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已排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广东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已排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广东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已排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广东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已排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广东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已排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冷与热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前准备:每组准备 4 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谈话、体验: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请 两 位 同 学 上 台 用 手 摸 一 摸 预 先 准 备 好 的 两 瓶 水 ,一 瓶 冷 一 瓶 热 ,并 说 出 触 摸 的 感 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二) 、实践探究(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 4 杯冷热不同的水?生:分组进行活动,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生 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生 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生 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生 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生 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生 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生 5:我感觉冷水很冷。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

3、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21、用自来水止痛。2、把水泡弄破。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生:汇报讨论结果: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生:分组进行实践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生:汇报观察结果: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生: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生: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幻灯出示:(结论)1、冷水和热水具

4、有冷和热的特性。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3、热水具有上浮性。教师把学生汇报结果有选择的展示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汇报都给予鼓励:刚才大家表现非常好。 (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生:合作与交流: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生:做做想想: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生:汇报结果: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结论:热水具有上浮力师: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

5、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32、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二、重、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正确使用温度计三、教学器材: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

6、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 (热)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2、进行新课: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 、试验:课本 70 页试验:图 4.4-1 示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2) 、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3) 、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 4.1-2 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学生讨论 如何判断?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4(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2)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

7、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 、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第二课时总结:(1)使用前 观察量程 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4) 、摄氏温度:字母 C 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

8、分成100 等份,每 1 份就是 1。低于 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 45读做 0读做 5)、体温计:(1)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3、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 、课本后练习。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53、热往哪里传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热传导的特征(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可以区分常用的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2、培养学生的试验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重点、难点:1、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较低的部分;2、物体

9、传递热的能力不同。3、水、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分组试验:学生准备(铁丝架一件、火柴棒三根、凡士林一袋、火柴一盒、木筷、竹筷、塑料筷、瓷勺)四、教师准备:铜丝、铁丝、铅丝、玻璃棒、酒精灯、烧杯、开水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插图)(1)、谈话:同学们在家做过饭吗?做饭时,把锅放在火上,过一会儿,锅把会烫手,这是怎么回事?热是怎么传到锅把上的?板书:炉火-锅底-锅把(2)、讲述: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热是不是这样传过来的?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1)、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将铁丝支架放好,用铅笔盒压住,然后将三根火柴棒抹上

10、少量的凡士林,依次粘在铁丝支架上的 5 厘米、6 厘米、7 厘米处。用酒精灯加热铁丝一端,观察有什么想象?(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想象: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火柴棒为什么会掉下来?6、火柴棒掉下来时,凡士林有什么变化?、凡士林变化说明铁丝怎么样?、铁丝是怎么变热的?(4)、讨论:试验现象说明什么?(5)、小结: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板书:3、热往哪里传热传导的特点:1、热沿着物体传导2、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第二课时2、指导学生认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1)、认识金属物体和非金属物体导热能力不同、谈话:既

11、然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那么各种物体传热的能力是不是一样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各小组把搜集的各种材料,放在热水中,过一会儿再用手摸一摸,感觉他们温度有没有变化?温度相同吗?哪些材料变热了、那些材料不太热?、分组实验:(教师倒开水) 、汇报结果、讨论:哪些物体变热了、 哪些物体不太热 、小结:根据物体导热能力的大小,我们把物体分成两类。容易传热的物体较热的是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较热的不良导体。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是热的不良导体板书:热的良导体-金属热的不良导体-非金属3、指导学生认识水、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1)、引导学生对水、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还是良导体提出假设、讨论:水

12、、空气到底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如果是会有什么想象?、演示观察、汇报观察结果:看到了什么现象?7、讨论:试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水、空气是不容易传递热的,所以水、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第三课时4、全课总结: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热传导,知道了热传导的特点是沿着物体传递的,传导的方向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根据物体导热能力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是热的不良导体。水、空气也是热的不良导体。三)、巩固练习(1)什么是热传导。这种传热方式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热的良导体?什么是热的不良导体?(3)出示投影片- 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应用。提问:图中物体哪部

13、分是用热的良导体制成的?物体哪部分是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的?为什么四)、作业:科学习作五)、板书设计3、热往哪里传炉火-锅底-锅把热传导特点:1、热沿着物体传递2、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六、教学反思:84、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2)在学生研究水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判断:固体和气体有没有这种性质。(3)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

14、。(3)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意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2)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3)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避免许多危害。二、教学准备:烧瓶、细管、铁圈、铁钉、玻璃杯(2 个) 、木板、水槽、酒精灯、烧杯、弯玻璃管、橡皮塞、滴管、气球、瘪乒乓球、热水、有色水、肥皂水、冰水。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激趣质疑,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1、师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美丽的喷泉吗?生:见过,在花溪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师:那你们见过

15、彩色喷泉吗?生:(奇怪地)有这样的喷泉吗?没见过。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彩色喷泉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2、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步骤:(1)在烧瓶内装入有色水。 (2)在瓶盖上穿入吊瓶插头和细管。 (3)盖好瓶盖。(4)把烧瓶放入空水槽中。 (5)在瓶上浇热水。 (6)彩色喷泉喷出来了!9(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做出示范。)3、学生动手实验。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请大家赶快用桌上的仪器做实验,要注意实验步骤和小心热水!别烫着!(学生分组试验,教师巡视指导。只见人人不甘示弱,一股股喷泉直冲上空。 )4、讨论交流。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想想为

16、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生 1:没浇热水前,细管里没有水,当浇上热水后,喷泉出现了。生 2;我看到彩色喷泉,水从细管里喷出来,里面的水变少了。生 3:我觉得这个现象与热水有关。生 4:有色水受热后,体积胀大,把里面的水逼出来了。生 5:当烧瓶慢慢冷却后,细管里的水还会往下掉呢!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原来,冷和热对水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因此,液体 水具有热胀冷 缩的性质。第二课时二) 、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师:刚才大家对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那么,固体有没有同样的性质呢?我们假设它有这样的性质,请我们打开课本阅读,可以参照课本介绍的

17、方法,还可使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每小组有两套实验器材,第一套是铁圈、两个铁钉、一块木板、酒精灯;第二套是 2 个玻璃杯,热水和冰水。 )师:请各小组按下列提纲进行:课文中的方法是怎样研究的?你们小组又是怎样研究的?(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情况如下:生 1:我们设计的实验是:先在木板上钉好两个铁钉,它们的距离恰好通过铁圈,再给铁圈加热,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让铁圈通过两根铁钉,结果被卡住了,说明铁圈加热后体积会胀大。后来我们在铁圈上滴几滴冷水,铁圈又通过了,说明铁圈冷却后体积会缩小。由此可见,

18、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0生 2:我们也同样发现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把两个玻璃杯叠在一起,拉一拉,很容易拉出来。把热水倒进杯子里,过一会倒掉热水,在拉一拉里面的杯子,杯子拉不出来,因为两个杯子受热后膨胀,杯子之间的空隙没了,两个杯子紧紧粘连在一起了。再倒进冰水,杯子受冷后收缩,杯子又能拉出来了。师:同学们叙述得非常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情况?生 3:我们组第一次实验失败了。当铁圈加热后仍可以穿过铁钉,我们找原因,原来两根铁钉的距离太宽了,所以铁圈加热后,体积膨胀,但仍可通过。后来我们调整了距离,实验成功了。师:做得好!你们实验失败了不放弃,而是能够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后再试,这正是科学研

19、究所必需的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们知道铁圈和玻璃杯受热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 、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师:前面的实验说明了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气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呢?(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气体有同样的性质,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肯定)师:那么我们假设气体也有同样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正确与否。我们以空气为例,大家能不能想办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呢?(小组成员合作,充分讨论设计方案,并把方案填在课本实验记录上。然后选取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 )学生汇报交流:第一组:有色水会移动我们组的

20、实验是:给烧瓶安上一个带弯玻璃管的橡皮塞,在玻璃管里放几滴有色水。用双手捂住玻璃瓶,玻璃管中的有色水向外移,说明空气受热膨胀;再放开双手,一会儿有色水向内移动,说明空气受冷收缩。由此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第二组:瘪乒乓球复原我们组的实验是: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三组:气球胀大了我们组的实验是:把气球套在瓶子上,把瓶子放在热水里。哇!气球慢慢地胀大了,但几分钟后,水慢慢变凉了,气球也渐渐缩小了,也说明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1第四组:热水吹泡泡我们这组设计的实验和

21、第三组类似,但我们不用气球,让瓶口在肥皂水沾一下,把瓶子直立放在热水里,一个又大又圆的泡泡吹出来了第三课时四) 、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联系实际谈谈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在哪里见过?举一些例子。生 1:可以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生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就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生 3:有一次我家买了一瓶腌菜,可是瓶盖太紧了打不开,爸爸浇些热水在瓶盖上,很快瓶盖就打开了,我想也是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师:生活中除了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为我们人类服务以外,在有些地方我们也要防止物体的热胀冷缩。下面请看这些现象,想想其中

22、的原因。 (出示图片)图片 1:满壶水加热后往外溢。2、钢轨接口处都留有空隙。3、野外的电线夏天松弛,冬天紧绷。4、桥面上的缝隙。5、商场内瓶装汽水、瓶装酒没装满。6、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能太饱。(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热烈。 )五) 、总结。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知道大家都收益良多。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解答了生活中很多的科学问题。以后我们还要多去观察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小创新、小发明制作,好吗?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25、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A、认识和了解热对物质状态有影响;B、认知自然界中的一

23、些自然现象。C、知道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2、能力培养目标: A、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B、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确立科学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教学策略:1、 独立观察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调查研究。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3、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事物或事物种类的认识了解和掌握。4、 强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概述。三、教学重点、难点: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四、教学准备:教师:水、冰、酒精灯、铁架、石锦网、铁钳、铁板、记录表、蜡烛、烧杯、锡条、

24、水槽。学生:记录表、铁架、石锦网、酒精灯、水、水槽、蜡烛、烧杯。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做一个小实验:冰块在热水中融化。(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引导到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水在冰箱里能变成冰,冰在太阳下晒又变成水说明了什么?说明热量对物质有一定的影响。那今天我们来做一做实验,用实验来证明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13进入教学内容:1、 实验前的提示和要求:A、注意安全教育。B、实验工具的介绍,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C、实验记录卡的说明。D、小组合作,分工:前后四人一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辅助员。2、 实验开始:各小组开始动手做实验,分工明确。老师巡堂辅导;学生做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卡;检

25、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并给时给予帮助。第二课时3、 实验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互相借鉴。4、 教师总结。5、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实验记录卡实验内容:实验工具:要注意的事项:组员名单:(加热)实验过程(尽可能的详细记录)实验时间 实验时出现的现象(或你观察到的现象)分钟 分钟 分钟 分钟以后 (冷却)实验过程分钟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学到什么?)第一点 第二点 其它 14你不明白的地方:6、关心天气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 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设计富

26、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二、重点难点:1、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2、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写“天气”两字,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2组织学生讨论: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今天天气很好或是说今天天气不好,这时,教师可追问“你为什么说今天天气很好?” 或“你为什么说今天天气不好?”) 二)、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 1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今天天气很好,是晴天。除了晴天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或:今天天气不好,因为今天下大雨,上学很不方

27、便。除了雨天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 2学生汇报:有晴天、阴天、下雨、下雪、大风、沙尘暴。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择要板书) 3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学生判断是哪种天气。 4讨论:我们最喜欢的天气。 (1)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么许多种天气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天气呢?为什么? (2)进行简单统计,找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天气。简单统计的方法可由学生确定,例如:数数、画“正”字等。 5讨论人们所喜欢的天气:天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人们都很关心天气,工人、农民、渔民,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又是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说说你的理由。 15第二课时三)、观察和描述天气的特征

28、 1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将到室外去观察今天的天气,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用哪些词语观察描述天气,并且指导学生把描述天气的词语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并且尝试用语言描述天气。 3回到教室后,学生用语言交流描述当前观察到的天气特征。 4多媒体再次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学生展开想象,用丰富的语言描述这些天气的特征。 5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记录各种天气特征。 (1)讨论如何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特征; (2)教师提供范例,板画晴天、多云的符号; (3)学生独立设计其它天气符号; (4)学生交流各自设计的符号。 6播放电视台天气预报的片断,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第三课时四)、

29、课外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不小的收获,肯定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请学生说出),我们一个个记录在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讨论得出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答案,哪些问题可以作为一项长期进行观察的任务,哪些问题是将要学习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67、刮风了一、教学目的:1、理解空气受热上升是产生风的原因;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释海陆风的成因。2、会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完成实验; 3、能够对产生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4、通过自己的探究,认识到自然界中刮风的现象并不神秘,而是有科学规律的。

30、二、教学准备:蜡烛、钟罩、风车、火柴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出示小风车,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风车转动。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风是风车转动的条件。再出示蜡烛,告诉学生有一种新的方法让风车转动。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新课:一) 、探究钟罩内产生风的直接原因1、蜡烛“吹”风车实验:老师派发实验用品,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引进行实验(如右图) 。学生分组实验。问:哪些小组成功了?学生举手问:风车转动了,风是从钟罩里吹出来的吗?生:钟罩里吹出来的。问:为什么判断是钟罩里吹出来的(不是外面的风)生:风车只有在钟罩口才转动。 (赞扬学生知道找证据)问:钟罩里的风的产生和实验中什么因素有关呢

31、?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蜡烛、钟罩底部的空隙(假设) 。17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分组实验,汇报自己的验证结果。 (点燃蜡烛和熄灭蜡烛对比、有空隙和没有空隙对比)让学生小结:实验中风的产生和蜡烛的燃烧及钟罩底部空隙有关。第二课时二) 、探究钟罩内风流动的规律:问:钟罩里的风是怎样流动的呢?出示投影请学生回答。 (学生用电子教鞭指示说明)问: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怎样做?(提示可以用烟的方法。 )提供蚊香,学生实验。报告发现:风都是从钟罩下面进入,从上面吹出。 (发现规律)问:对上面发现的规律,你怎么解释呢?请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可能的原因) 。教师补充和解释(

32、动画演示):蜡烛燃烧让火焰周围的空气变热,变热的空气会上升,然后周围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教师演示实验:热空气上升实验要求学生把实验中风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在描述下来。三) 、知识的运用:海陆风成因:自然界风形成的规律也是和空气受冷、受热有关。比如在海边常常会有一种很有规律的风海陆风。短片介绍海陆风的现象。展示海陆风示意图,请学生依据刚才学到的知识,解释海陆风的成因。学生小结课题:刮风了四、板书设计7、刮风了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有八个方位风有力量和大小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五、教学反思:188、下雨了一、教学目标:1. 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2. 把实验现象与自然界的降雨对

33、应起来,理解自然界降雨的简单过程。3. 学会使用量雨器测量降水量。4. 认识降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二、重点难点::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理解自然界降雨的简单过程。认识降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三、教学准备::一系列与天气有关系的图片和视频、玻璃片、水槽、冰块、100 瓦电灯、喷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课文中驱动页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四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其中一个男孩拿着水龙头向他的同伴喷水,还喊着“下雨了”。一个女孩子听到就说:“从天上落下来的才是雨呢” 。卡通人物贝贝想:为什么雨都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呢?师:这位同学

34、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描述的很好。同学们一起说说,这幅图中提出了一个什么科学问题?生:为什么雨都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师:这个问题同学们想过吗?老师小时候也没有思考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雨是怎么形成的。 (用湿抹布板书课题“下雨了” 。 )大家想想,能不能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更具体的问题。生:为什么会下雨?生:雨为什么要落下来?生:雨是从哪里来的?生:天上的雨为什么总下不完?大屏幕展示:水是怎么“跑”到天上去,又是怎样变成雨从天上落下来的呢?(教材中的话)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去思考,各组先讨论一下。19学生汇报生:我们组讨论后认为,地面上的水被太阳光照射蒸发变成水蒸气,到高空遇冷,凝成小

35、水滴,聚集在一起就是云,小水滴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就会落下来,就是雨。师:讲的很好,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师:看来同学们对雨的成因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这样的知识是书上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雨的形成过程。二)、分析成因,提出假设师:同学们都知道,雨是从天上下下来的,雨也就是水的液态形式。我们前面学过水的三态变化,哪三种状态?生:固态、液态、气态。师:水的固态见过吗?生:冰。生:雪。师:液态大家都见过,气态形式见过吗?也就是水蒸气。生:冲开水时的白气。生:雾。生: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能看见的就不是水蒸气。师:是什么?生:小水滴。师:这位同学讲的很好,我

36、们知道水蒸气是?生: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的气体。师:(抬头看黑板,吃惊的表情)我写的课题呢?怎么没有了?是谁擦掉了?生:蒸发了,变成水蒸气了。师:你们看到水蒸气了吗?哪里去了?生:看不到,飘到空气中去了。师:对,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以后,就以我们看不见的形式飘散到空中了。 (接着用粉笔板书课题“下雨了” )师:所以我们看到的白气、雾都不是水蒸气,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现在同学们知道水是怎么跑上天的了。20生:水蒸发以后,变成水蒸气跑上天,我们是看不到的。师:(板书:水、水蒸气)水蒸气“跑”到天上去之后,又是怎么变成雨,也就是变成小水滴的。生:遇冷。师:高空冷吗?同学们去过石人山

37、吗?石人山山上的温度比我们这里要低好几度。师:科学家测量的结果,高度每升高 100 米,温度下降 0.6。我们地球的大气层有 23千米厚,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冷空气形成的小水珠在低空是雾,在高空是云,越上升越冷,小水滴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了,就会落下来。师板书:生:循环过程。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刚写好,就已经看出来这是一个水循环过程。现在下雨的成因我们已经弄明白了,不过这只是我们提出的假说,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要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己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在实验室里制造一场雨,同学们看看该怎么做。生:我认为要把冰放在玻璃上。此时学生大都很兴奋,教室里非

38、常热闹。师:同学们,在别人发言时,我们要安静下来,认真听,这也是对同学的尊重。另外,发言的同学声音也要响亮,不仅让全班同学听到,还要让后面的听课老师都能听到。这位同学继续讲。生:可以把冰放在玻璃上,玻璃盖在水槽上,把它们放到太阳底下晒。生:冰可以放在塑料杯里。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生:冰溶化后就不会流到桌子上。师:刚才同学们讲得很好!只不过教室里没有阳光,我给大家准备了热水,也可以使水槽里产生足够的水蒸气。等下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玻璃板的四个角不要对着眼睛。倒开水时也要注意安全,观察时要注意现象的变化过程。第二课时21三)、学生实验,汇报、交流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老师祝贺你们,各组基

39、本上都制造了雨。下面就请各组汇报你们观察到的现象。生:玻璃上有许多小水滴。师:是在?生:(齐声)玻璃板的下面。生:水槽四壁也有很多小水滴往下流。师:哪位同学能把变化过程说一说。生:老师把开水倒进水槽时,我们就用玻璃板盖住,然后把装有冰的塑料杯放在玻璃板上,我们很快发现水槽里充满雾气,什么也看不清,过一会儿雾气渐渐散了,玻璃板下面有许多小水珠,小水珠渐渐变成大水珠。生:我们这一组已经有好几滴水珠落下来了。师:雾气是不是水蒸气。生:不是。师:雾气能说明水槽里什么很多。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师:雾气是由什么变来的?生:水蒸气。师:雾气不是水蒸气,但可以说明水蒸气很多。同学们还观察到什么现象?生:玻璃板的

40、四个角下面没有水珠。师:是什么原因?生:水槽里的水蒸气没有跑到四个角去。生:我们这组水滴也落下来了。师:谁能把实验室里下雨过程说一说。生:水槽里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玻璃就凝成小水滴,小水滴越聚越多,越聚越大,最后就落下来了。四) 、分析解释自然界下雨过程师:请看大屏幕。 (展示教材中自然界雨的成因图)对照刚才的实验,同学们想想看,实验中的物体与自然界的物体是怎样一一对应的。生:水槽里的水相当于江河湖泊的水。生:冰就相当于高空中的冷。22师:冷空气。生:加热水就相当于太阳照射。师:谁能对照图讲一讲自然界的雨是怎么形成的。学生举手的不多,那你们首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吧。过了一会

41、儿,同学们又安静下来了,教师请他们汇报交流。生:江、河、湖、海的水被太阳光吸到空中,变成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就凝成小水滴。有学生在小声议论。师:对他的发言有什么补充的。生:江、河、湖、海的水是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的,不是被太阳光吸上去的。生:他只讲了江、河、湖、海的水,还有陆地上的水,地表水。生:地面上的所有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都会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在高空遇冷就凝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是云,再继续变大,就会落下来形成雨。生:落下来的雨水还会继续蒸发。生:循环。师:(对着板书)对,自然界的水就是这样不断循环,才使天上的雨下不完,地上的河流不尽。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知道了雨是怎么形成的

42、了。老师还想补充一点,前面的课我们已经学过水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白天有阳光照会蒸发,晚上没有阳光也会蒸发,只是速度慢一些。生:我们组有新发现,塑料杯壁也有水珠了(装冰的塑料杯) 。其他同学纷纷看自己组的塑料杯,果然都有水珠。师:谁能解释这种现象?学生一时还是很难解释。师:我们周围有什么?(没什么反映)师:我们周围的空气里也有什么?生:水蒸气。生:也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师:为什么会这么慢呢?生:(小声)水蒸气少。师:对,空气中的水蒸气没有水槽里的多,所以较慢。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雨的成因,课后在书上空白处把雨的形成过程写出来,另外今天23回家同你的爸爸妈妈讲讲雨是怎么形成的。六)

43、 、教学反思:9、小小气象员一、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分析自然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活动了解气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我们服务。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气象与生活关系的进一步了解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气象图标和气象日历气象变化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形成书面总结2、教学难点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第一课时三、导入新课师:学校组织秋游。可是早上 7 点多钟的时候,却下起了毛毛细雨,天空也是灰蒙蒙的。这时你们的心情

44、怎样? 生:我们担心不能去秋游了。生:担心玩的时候下雨,玩得不开心。师:当时校长还是决定去秋游。你认为她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生:观察了天气。生:问了气象局。生:看了天气预报。24师:除了观察天空的气象变化外,更直接更准确的是根据天气预报的信息来做出决定。那天短时预报是零星小雨,所以对秋游影响不大。第二课时四、认识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师:那你知道天气预报有哪些作用?生:看了天气预报,就知道上学要不要带伞。生:星期五晚上看天气预报,妈妈就知道双休日能否洗被条。生:看了天气预报,体育老师就知道能不能带我们到广场上体育课。生:暑假里,农民伯伯看了天气预报,就知道能不能晒稻谷。生:前几天冷空气来了。

45、看了天气预报就可以早做准备及时添加衣服,不然会感冒的。师:六月下旬是我们这里梅雨季节,天晴时天气很热,下雨却较凉。经常看见下着大雨而瓜农却推着一大车西瓜很难卖掉,这是因为生:他没有看天气预报。师:有了台风预警,外出捕鱼的鱼民就能及时返回到安全的地方,大大地降低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生:农村里施化肥、喷农药也要看天气预报。如果下雨就不能做,不然会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师:对!你懂得真多。同学们,上个月我们祖国大地发生了一件什么震撼全世界的事情?生: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师:那你知道神舟六号的发射、回收以及着陆点的选择与天气预报有关吗?生:有。天气不好不能发射和着陆。师:同学们这样的事例真是举不胜

46、举,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后大家继续交流。以上例子足以说明了天气预报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五、交流天气预报获得的途径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至少记录一次完整的天气预报。下面就请同学们发布一下所记录当地天气预报。25生:11 月 24 日,多云到晴,北风 1 到 2 级,温度 5 到 17 度,火险等级 2 级。预计 25 日有小雨。生:11 月 26 日,多云转晴,温度 4 到 16 度,风力一级。生:11 月 29 日,阴转晴 5 至 15 摄氏度,偏北风 2 至 3 级。生:11 月 30 日,晴,4 至 16 度,偏北风 2 至级(安徽台)生:11 月 28 日,多云到晴天,偏北风

47、 3 至 4 级温度 7 至 15 度。生:11 月 27 日,晴,温度 4 至 16 度。师:这几位同学记录得完整吗?生:有的较完整,有的少了风向和风级。师:关注天气预报尽量要看全面些。你在关注天气预报时最关心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生:我最关心是否下雨,要不要带伞。生:我也最关心是否下雨,星期天能不能出去玩。生:我最关心气温,好添加衣服。生:我最关心风级。夏天风大舒服,冬天风大会冷的。(教师板书:降雨量、气温、风级、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了天气预报。那你知道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吗?生:有气温、降雨情况、风向、风级。 (板书:风向)生:还有火险等级、穿衣指数、出行指数。师:对!还有

48、一些别的内容。但主要内容就是这些(指板书)生齐读:降雨量、气温、风级、风向。师:其它内容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如台风警报。同学们记录的天气预报都是从哪里获得的?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记录在第 57 页的方框里。师:哪个小组先汇报。生:我们小组认为可以从电视、电脑、报纸上获得。生:还可以从手机上。生:还有听收音机和打电话。师:你知道怎么打电话吗?生:拨 12121,我打过的。师:真不错!想出了这么多的途径。但最常用的途径是什么?生:看电视。师:对。最方便、快捷而又经济的途径就是看电视天气预报,打电话费较高,要尽量少用。26第三课时六、认识气象符号师:在你关注天气预报时,发现除了文字记录还有哪些表示方式。生

49、:可以画图。生:那叫符号。 生:叫气象符号。出示一张教材上的气象符号图(放大) ,前两行文字隐去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气象符号各表示什么气象信息。(着重对阴天与多云,小雨到中雨、阵雨和大到暴雨进行分析比较)师:你们说的都不错。为什么一看就懂呢?生:这些符号跟实际的样子很象。生:这些符号非常形象,一看就知道什么天气。师:我们再来认识下面几种表示风级和风向的符号。地图上是:上北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指 )这些符号中有直角的方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如 表示西风 7 级, 表示南风 8-12 级师:同学们,想一想,用文字和气象符号哪一种方式表示天气信息好?为什么?生:我喜欢气象符号,它很简单易懂。生:我喜欢文字记录,因为符号我一时记不住。生:我想气象符号好。电视台播天气预报时,有一张地图,那上面都是写气象符号的,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