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感知文意,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3.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突破方法: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体现心理历程的语段并加以分析,把握人物心理,体会主人公成长历程,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突破重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修饰,符合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2.体验法:在研读中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旨
2、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同学们,从这几句诗中我们能读出什么?(孤独)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品尝一份孤独,这份孤独来自我们的同龄人杜小康,让我们一路跟着他,沿着他的足迹,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板书:孤独之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受孤独,引起共鸣。二、朗读课文,感知“孤独”1.通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事?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子,经受磨难,逐渐变得成熟、坚强的故事。2.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家道中落,随父放鸭-撑船赶鸭,初到苇荡-苇荡遇雨,经
3、受考验-与鸭共成长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设计意图】提炼内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三、细读课文,体会“孤独”通过大家对内容的理解,情节的把握,我们发现其实孤独之旅就是一次成长之旅。少年杜小康面对突然的变故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请同学们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找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他的成长过程。1.思考探究:找找文中表现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他的成长过程。(请用圈点勾画法画出相关语句,用批注法标注他当时的心情。 )忧伤、茫然害怕、恐惧坚强2.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从杜小康的心路历程,我们能感受到杜小康就这样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前流浪,流浪使他发现,这绝
4、对不只是一趟放鸭之旅那么简单,事实上,一路流浪中,有一个被他们称之为“最大的敌人”的东西一直跟着他们,并离他们越来越近,那是什么?(孤独)是的,孤独。下面,就请大家进入文本,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来的,并陈述你的理由?(提示:可以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为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去感受)茫然恐惧的孤独 与世隔绝的孤独 近乎绝望的孤独 生活单调、精神空虚的孤独【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杜小康心路历程的梳理,重点体味“孤独”的含义。让学生感悟孤独的同时,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 感悟成长这些孤独一直跟随着他,那又是怎样的机会让杜小康在成长起来的呢?(暴
5、风雨)可以说暴风雨给杜小康提供了成长的舞台。经历了这场暴风雨胆小、脆弱的杜小康成长为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呢在文中找出体现杜小康成长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感悟杜小康由“孤独”到“成长”的过程。五、 ,拓展延伸,书写孤独1、同学们,大家有过孤独的感受吗?请你也写一写自己的孤独,完成后与大家交流。(在书写时,可以尝试通过人物描写和环境烘托来表现你的孤独和认识)2、孤独对于我们来说,与其说是磨难,不如说是什么?(磨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大家想知道老师眼中的孤独吗?孤独,让我们的人生多了一份历练,变得更加坚强和无畏;孤独,让
6、我们的人格变得更加成熟,少了很多盲目与追随;孤独,让我们的心灵远离了尘世的浮躁和喧嚣,多了一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和超然。【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提升对孤独的认识:学会承受孤独,战胜孤独,并在孤独中成长。六、教师寄语,收获成长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杜小康,一起走完了这段孤独之旅,我想我们每个同学的内心一定品尝到了一份孤独的味道,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曹文轩小说:青铜葵花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教后反思:1、 教材认识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
7、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景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 2、设计思路 “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愫,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中的孩子们不是缺少孤独而是缺少感悟。因此我在教学前,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以一首感悟“孤独”的小诗为导言拟定了这样的思路:一、整体感知,梳理情节。二、细读课文,体会孤独。三、合作探究,感悟孤独(体悟成长) 。四、拓展延伸,书写孤独。 “板块一”通过内容概述、情节梳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孤独之旅”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块二”通过细读课文,关注
8、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引领学生走进“孤独” ,体验主人公的孤独。 “板块三”引导学生从孤独中体悟成长,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体会成长的艰辛与疼痛。 “板块四”则启发学生关注自我,书写并畅谈人生感悟,敢于面对孤独,并在孤独中收获成长、勇气和思想。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且洋溢着淡淡的诗意,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对文本、对孤独有了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收获还不少。3、执教体会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学生对文本有真“感受” ,真“体验” ,一定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本来就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的。这也
9、和语文课程标准所建议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相一致。因此我以为任何问题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囿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我只能将第一板块的阅读放置课外,而第二、三板块中采取了两种阅读方式:细读和赏读,使学生对孤独的感悟落到实处,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深入。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步骤过于紧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显得太少,甚至有些学生想回答都没有给予机会。不能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挥洒,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这节课还存在不少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课堂上创设情景还不够,也因为“孤独”的话题过于严肃,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永远告诫自己: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教学才会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