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 孔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 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2、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 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寺庙学校” 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 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米德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 型阶段的标志。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
3、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 教育管理体制稷下学宫 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 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
4、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和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1)个别研究阶段在个别研究阶段,高等教育研究主要由一些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或实际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自发进行,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虽出版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文献,但更多有关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则渗透在学者们对哲学、政治、伦理、社会、经济、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中。该时期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大多由学者们在研究其他学科时附带进行,较少以高等教育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其结论也多为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副产品,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2)组织研究阶段 高等教育学产生:这种有组织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1880 年法
5、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会” ,但其主要发展则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70 年代。在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前后,出现了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机构。潘懋元先生呼吁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1978 年5 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1979 年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筹备工作会议。它是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84 年 1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厦大高教所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这是全国第一个高等
6、教育学专业硕士点。1986 年 7 月-厦大高教所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这时期的高等教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高等教育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有独立的研究机构,独立的文献、情报资料和独立的人才培养系统,而且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边际学科不断产生和发展。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
7、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 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 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规模化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世界高等教育普遍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中心化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取决于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了社会的核心领域。综合化科技加速发展以及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发展趋势,使高等
8、教育表现出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学科的整体化发展趋势,要求 2 1 世纪人才素质综合化。人才素质综合化的要求,推动了以“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在全球兴起。教学内容的改革,着重体现在大力推动面向 2 1 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重组,二是内容更新。国际化表现为内容更为广泛空间更加宽广活动方式更为多样。职业化高等教育向职业化趋势发展,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国际上出现了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的趋势。终生化高等教育不再只是一个人一次性受教育,而变成了终生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的事情,出现终生化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无论从提高
9、工作适应性,还是从提高生活质量来看,都必须告别“一次教育观”,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终生观” 。建立健全终生教育体系,在保障和推进终生教育体系,在保障和推进终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全社会的终生教育观。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表现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多样化。类型结构多样化。形式结构多样化。高等教育跨学科性教育方兴未艾。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般认为 , 科学研究方法按其地位可分为上 、中 、下三个层 次。 上层为哲学方法 ,中层为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下层为适用于某科学研究或某种科学分支,甚至某个科研课题的特殊研究方法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高
10、等教育研究中最高级最普遍的方法论,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等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于各学科都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等的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突变理论等。第二层次是学科群和具体学科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测验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多学科研究法: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收集图书、报刊、档案、公文、报告、信函等信息资料加以分析、解释、以发现事实,检验假说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案例分
11、析法:选取典型的,特殊的案例加以分析,研究,并由此得出一般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还有如实证实验法、定性定量法、经验总结法、病理诊断法等。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
12、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 40 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学科体系:潘懋元、王伟廉的高等教育学 、田建国的高等教育学 、杨德广的高等教育学概论 、胡建华的高等教育学新论 ,薛天祥的高等教育学等。这些著作各有特点,都为推动研究、探索、发现高等教育的规律,建立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研究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方法、学科性质和基本规律等问题。第二章 高等教育本质一、名词解释人性 ,顾名思义指只有人才具备的特性,即该特性可以用于区别于其他事物(包括动物、植物)而为人所独有的特性。人性是
13、人类学、或者社会学范畴的概念,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欲求性,即生物性,人的自然欲求性包括生存欲求和性欲求。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高等教育 在完全
14、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价值 即高等教育与其服务对象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高等教育功能 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向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 即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指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可分为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即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选择价值、促进社会流动的价值。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
15、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二、简答题1 人本心理学者是如何认识人性的? 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人的本性中蕴涵 人的内在价值。人性是朝着愈来愈完美的趋向 发展。2、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的本性的观点? 人性的研究必须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本质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3,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一、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二、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三、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四、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
16、发展。4、怎样理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理解和概念界定不同。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学科知识和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客观存在的。5、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它有何基
17、本特征?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基本特征:一是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二是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三是教育劳动的特征:复杂精神性6、简析个人本位价值观, 知识本位价值观与社会本位价值观。以高等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
18、,以 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早就人才。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7. 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在专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 (1)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开展。 (高校批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其高校所培养的专门人才从目标、规格到内容、质量都是不尽相同)
19、(2)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大学承担了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3)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一、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和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二、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发展的适应指向。三、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三、论述题1、我们如何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 28 中之多。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人的本性中蕴涵人的内在价值。人性是朝着
20、愈来愈完美的趋向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2、为什么说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必将走进社会的中心?一、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的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了经济社会的中心。大学时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 ;“知识库”和“思想库” ;产业的“孵
21、化器”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首先,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 。其次,大学又是知识经济的“知识库”和“思想库” 。另外,大学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看,发挥大学在知识经济中的中心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方面,知识经济的挑战,恐怕要比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更加猛烈。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又使我们面临发展的转机。3、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什么?(一)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1、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2、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社会制度是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3、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
22、展 ,是潜在的制约因 素 。(二)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1、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2、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3、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4、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当中.遗传、环境和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因素。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最大的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2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的各种因素只能通过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因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3 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个体一出生.承受着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他的各种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作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4 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
23、是环境因素.不同于一般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教育,别是学校教育,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施加影响的因素.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 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高等教育目的 人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知识的掌握宽度和深度、能力的范围和要求、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
24、善等方面所做的规定。培养目标 指教育目标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专才教育 也叫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才教育 也叫通识教育,是一种有关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的目的观主要有哪些?如何评价?高等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有自由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普通教育目的以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的目的。(1)自由教育目的基本观点: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强调智育的培养和理性的发展。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斯多德、 (英)纽曼
25、。课程内容:“七艺” (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 ;评 价:自由教育对人性的发展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和无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大学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2)职业教育目的基本观点:以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为教育目的。代表人物: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重视专业课程评 价:发展人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但是容易使人处于“工具人”的地位,容易忽略人的情感、理性的发展和需要。(3)普通教育目的基本观点: 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态度、知识和技能
26、。课程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相关的内容。评价:普通教育吸取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精华,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在大学教育初期。但是普通教育很难保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基本观点:把普通教育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即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课程内容: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目的观。评价: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培养人的内在规定性使然。值得提倡的高等教育目的观2、简述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模式。通才教育:从性质上理解,通才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从目的上理解,通才教育旨在培养
27、培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从内容上理解,通才教育是一种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专才教育: 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 4 种模式: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不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3、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28、接班人。这是我国 21 世纪教育事业发展所应遵循的总方针、总政策和总的指导原则。4,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如何分类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依据: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取向,多元话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无论学校类型、学生层次、规格和发展方向有多大差异,所有的高等教育目标都必须服从于合格人才培养这一要求和方向。其二,高等学校既可以有现代化的培养目标,也可以有其他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从时
29、代特征、地域特征、学校特征、学科特征和学生个体特征等方面,可以至少体现如下取向:通才化取向、专业化取向、职业化取向、基础化取向、复合型取向、素质化取向、个性化取向等。1 规定性目标和开放性目标2 单向度目标和综合性目标3 个体发展目标与群体发展目标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实有目标与预期目标三、论述题1、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怎样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来实现。一是通过校内已有学科点的综合形成新的学科点,加强专业之间的融合性,是通过学校的合并增加学科点的数量 ,而使学校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覆盖率大幅上升。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这
30、种模式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中比较流行,也比较容易操作。这种模式的理念是 ,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学习 ,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现实条件。不分专业模式这种模式在美国的本科院校比较流行。一二年级的教育也称之为普通教育,特点是加大学校通识教育的分量,学生广泛涉猎各门知识,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产学研结合模式高等教育职能主要有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三种,产学研的 “通”、 “专”结合模式,高等教育的这三大职能有机结合起来。这一模式,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有机结合、和谐发展 ,而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目的。2、假如你是一位大学校长,你认为
31、应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我们在考虑高等教育的目标时,点应考虑本专科层次的教育对象 ,顾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教育方针应作为我国 2 1 世纪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级各类高等学校在设计自己的培养目标时,以此作为最高指导原则。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我们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必须以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作为根据来设计自己的培养目标,过人才的培养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根据高等学校的层次设计培养目标由于高等学校的层次差异,属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在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时 ,考虑到各层次教育的具体要求,能拔高,也不能降低。
32、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设计培养目标我们的各级各类高校在设计、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时,无疑应当考虑各院校的学科特点 .为,现实社会中,同学科常常是为社会不同的行业、领域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的。3,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有哪些取向? 请举例说明1、通才化取向。通才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重视知识综合性和广泛性,但往往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2、专业化取向。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在专业划分过细
33、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后期发展。3、职业化取向。是指人们对职业的倾向性意识和行为,实际上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职业动机、职业理想和择业行为取向。它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4、基础化取向。5、复合型取向。6、素质化取向。7、个性化取向。第四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两大部分。高等学校职能 指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针对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言所起的作用
34、,它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层次结构 指高等教育中各层次间的组合比例关系,又称水平结构,它反映了社会分工的纵断面。科类结构 指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它反映了社会分式的横断面。形式结构 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地区结构 指高等教育的地区分布,即高等学校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莫里尔法案 1862 年由林肯肯总统签署,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实践之中,形成了美国大学的独特风格,并引起了大学的第三职能的发端,引导美国大学走上了与社会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道路。二、简答题1、当代高等
35、学校有哪些新的职能?1、培养专门人才 2、发展科学技术 3、开展社会服务(教学类服务、科技类服务、开放式服务)(1)引导社会的职能(2)创造新职业的职能(3)国际合作的职能2、高等教育的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有何联系与区别?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所具有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功能的实质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高等学校职能是指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针对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言所起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3、简述国外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1)美国1、两年制的初级学院、社区学院;2、四年制的文理学院与法、医等专门学院;3、一般性的综合大学4、能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
36、性大学(2)英国1、古典名牌大学2、现代大学3、多科技术学院及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等教育学院(3)德国1、综合大学2、师范大学3、神学院4、艺术和音乐大学5、高级专科学校和综合高等学校(4)日本1、学部大学2、短期大学3、高等专门学校4、专修学校4, 你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有何认识三、论述题1、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形式结构有何特点?如何对其进行优化?(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现状及调整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偏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的重点在本专科层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相对缓慢。为此,需加大研究生的招生力度。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二)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现状1、
37、短期职大兴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地方色彩;2、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响力提高,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高等教育形式。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2、请以学科专业结构为例,谈谈对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与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二者间关系的理解。即高等教育科类与专业结构现状与调整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五章 高等教育教师与学生一、名词解释学生中心论 主张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并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教师中心
38、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视环境变化与行为变化之间的 关系为一种函数关系,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支配地位,从而强调学生是教育的 对象而无视其主体地位。 。双主体论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以课程为背景的平等、民主的交往过程时,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地参与教学过程,二者的关系是“主体主休” ,也就是“双主体”的关系。一体双面论 一个物体【一件事】具有两重性。即: 有好就就有坏,有幸福就有痛苦等。是辨证的。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就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它包括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两方面的内容。二、简答题1 怎样理解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调动教师和学生两面的积极性教育质量就是对教育
39、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它包括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 两方面内容。 教育工作质量以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为核心; 学生发展质量则指学生主体性发 展的实际状态所达到特定的教育或规格的程度。 教育是一项教师与学生相依相存的活动, 在 这个活动中,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是两个同样重要的方面。因此,提高教 育质量,前提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调动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此“双主体” 的积极性。2、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活动中所 具备的科学文化只是的深度和广度,即所应具
40、备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主要由 三个层次构成:专业知识、科学基础和教育智慧。 二、心理素质是指高等学校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而必须具备 的,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心理品质。包括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和个性 品质。 三、教师的道德素质,即师德问题。包括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团结协作。一、文化素质1、专业知识2、科学文化基础知识3、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二、心理素质1、情感品质2、意志品质3、个性品质三、道德素质1、热爱学生2、为人师表3、学而不厌4、团结协作四、能力素质1、教学能力2、科研能力3、组织能力3、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特征?高等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包括:(1)大学生
41、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2)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3)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4、简述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是,师生双方对各自的角色有一定的自我认同,师生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协调、提倡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但较之于普通初等、中等教育,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机会较少,交往渠道较窄,交往的范围较小,师生关系显得比较淡漠。(2)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自由、平等、宽容、激励等前提下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在由这种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民主、平等、柔静、宽容的心理氛围中,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问题,教学相长,以提高教育质量、发
42、展人的主体性为最终目标。三、论述题1、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它融合了父子情、母子情、朋友情,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过硬的教学水平,更加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融入到学生中,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理解和了解学生。其次,要有耐心,面对犯错学生时,要充分了解情况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要多关系和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多发现他们的好处,并适当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总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老师就要更多的关注学生,走到他们中间去,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让同学们在平时生活
43、中忘记你是他的老师,而是把你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1)民主与平等(2)自由与宽容2、如何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大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主体性?(P151)一、 大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主要以接受性学习为主,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完美人 格,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低年级阶段主要发展的是大学生的认知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和 审美主体性。 二、中年级的大学生,其学习又经历着从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转变。中年级的大学生 主要发展的是道德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 三、 高年级大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他们在此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发展性学习 为主。高年级大学生主要发展的是实践主体性。第六章 高等教育教学一
44、、名词解释课程 培养人的教育方案,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教学时数、课程教学先后顺序(或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等要素构成。学科 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是专业的基础。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专业 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计划 是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的科目和范围的文件。教学大纲 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45、等。教学过程 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评价 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学导式教学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 为实现一事实上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简答题1、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受到
46、哪些因素的影响?科学学科的划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自身发展的需要2、高等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有怎样的关系?教学内容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3、怎样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下把握课程的内涵?(1)狭义的理解课程即教学科目,这是以学科的出现为前提的。(2)广义的理解把课程看成为学生在学习习得的一切文化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4、常用的教学评价有哪几类?教学评价的作用有哪些?常有的教学评价有:(1)按评价的对象,可以分
47、为: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评价,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2)按评价的主体,有自我评价,政府评价,中介机构评价。(3)按评价时间和作用,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按评价的基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教学评价的作用:管理作用,导向作用,鉴定作用,激励作用,改进作用。5、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选用原则。(1)教法与学法的统一(2)讲习知识的方法与训练智能的方法的统一(3)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统一三、论述题1、结合实践谈谈如何选择与组织高等学校教学内容。 (P184)选择教学内容应遵循以下原则:适时原则,完整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原则,宽口径原则,调动教师积极性原则
48、。2、你在高等学校教学实施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或困惑?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3、你在高等学校教学中会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2)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有机统一的原则(3)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4)在教学条件、工具和手段上,要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有机统一的原则(5)在教学途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有机统一的原则(6)在教学组织方面,要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放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的原则(7)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有机统一的原则4、你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常选用哪些教学方法?你认为大学生们对你的教学方法
49、满意吗?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1)课堂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2)自习与自学指导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复习法、辅导等;(3)现场教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习法等;(4)科研训练的方法,包括平时科研训练、论文与设计等。一些教学学家还创造了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教学法、微型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等。5、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P211)(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2)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3)高等学校教学趋向个性化(4)教学管理的活性化(5)倡导自主性学习(6)教学改革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7)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第七章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一、名词解释基础研究 主要是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的研究活动,它不以任何专门的或具体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应用研究 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并服务于应用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它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目的或目标。科研成果鉴定 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