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秋五年级语文上册《送灵澈上人》课件2 沪教版.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30720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秋五年级语文上册《送灵澈上人》课件2 沪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秋五年级语文上册《送灵澈上人》课件2 沪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秋五年级语文上册《送灵澈上人》课件2 沪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秋五年级语文上册《送灵澈上人》课件2 沪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秋五年级语文上册《送灵澈上人》课件2 沪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作者简介,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任转运使判官等。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终随州刺史。,写作背景,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注释:,1、灵澈:中唐时著名诗僧。本

2、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他自幼出家为僧,后从严维学诗,与僧皎然游,为时人所重。元和十一年(861)卒。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上人,对僧人的尊称。2、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 竹林寺:一称“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3、杳杳:深远的样子,这里指天边的暮色。4、荷笠:背着斗笠。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5、青山独归:即独归青山。,诗文大意,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渐行渐远。,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3、。,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小结,灵澈将去游他方,诗人前往林木掩映的竹林寺与他话别,在远远传来的寺院的暮鼓声中陷入了沉思。诗人以空灵的文笔,绘出幽远意境和天然趣味,寄予了对灵澈超拔凡尘,行藏无羁的向往之情。,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