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67699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第十人起(洗)洁精)段落(层次)的划分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回故乡-在故乡- 离故乡)3. 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4. 根据角度的不同划分(盼春-描春- 颂春)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 6.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人物+事情+结果(时间、地点如有特定意义也要)2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段意的概括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哪方面+怎么样事理说明文段意的概括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_的原因 3议论文: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记叙的顺序: 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2、印象深刻。判断:1. 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2. 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3.事情由表到里,由浅入深 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判断:1. 结局提前 2. 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 3. 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 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判断:1.突然中断去追忆过去,追忆往事 2. 对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 3.插入一段由近及远,由今及古线索: 1.物线 2.事线 3.人线 4.情线 5.时线 6.地线 判断:文章的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一人物的见闻感受记叙的

3、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确凿。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不受任何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起来比较开阔。记叙的详略作用:与中心关系大详写,详写和略写形成对比,突出被略写的缺点,从而突出中心。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对描写的对象作直接的刻画)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写,侧面烘托要表达的对象)描写的内容(描写方式、描写方法):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季节、地点,周围的景物)2.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人物描写的作用: 写出了_,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环境描写的作用:

4、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技术说疫苗)表达方式作用:本段采用了_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起到使读者_的作用。记叙文的中心思想:1.看标题、头尾段 2.找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 3.归纳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概括记叙文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_的描写,表现了_的思想(性格、精神) ,抒发了作者_的感情。句子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内容上:记叙文:点明主旨 议论文:揭示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说明文: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

5、理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在文章中间:(1)承上启下 (2)作铺垫在文章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议论文引出或点明论点说明文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从写作手法上(表现手法):伏笔(埋地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欲扬先抑(先写坏的在写好的,使文章更具波澜)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抓住_与_相似的特点,含蓄地表达了的理想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象征(借物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抓住_与_相似的特点,更好地达到了表现了_的目的)衬托(为了突出要表达事物的特

6、点,和别的事物形成对照用_的_衬托_的_)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对照,让读者分辨是非、识别好坏通过_和_的对比,反应了_)铺垫:(在主要对象或事件发生之前,先对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或环境进行描写,为主要人、事、物的出现做好准备)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答出词语的原来的意思(2)答出词语在句中的比喻义,表达了_句子含义: 先在文中找到此句子,看其前面或后面的句子,根据那些句子作答 结合中心思想,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抓关键词,弄清关键词的比喻义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就弄清比喻义;象征义弄清象征的事情标题的作用:贯穿全

7、文的线索、表明写作对象、象征或比喻、点明主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制造悬念给文章换题目:不可原题目的作用改后题目的不足对标题的理解:标题的含义,围绕中心标题作用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的作用):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2) 排比:强调了对象特征3)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4)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5)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

8、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科普文章)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格式:介绍了_的_(对象+内容)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等

9、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介绍建筑或实体)、逻辑顺序。说明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 作用有:1.引出说明对象 2.引出说明的内容 3.引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总结全文,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说明文的语言:生动、准确、严密说明方法的作用(三个字)1)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_的特点。2)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_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 作比较:突

10、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_的特点(地位、影响)通过_和_的对比,说明了_4) 举列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_的特点。5)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_特点,使之通俗易懂。6)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采用了“是”的格式,还可以采用“替换法”,替换别的名词,如不成立就是下定义。7) 作诠释:更详尽充分地说明事物_的特点。8)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介绍被说明事物_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9) 引资料: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可以增强说服力,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

11、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就失去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与实际实际不相符合。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 “几乎” “相当” “更” “最”等词表程度;“大约” “可能” “左右” “也许”等表估计,“一切” “全部” “部分”表范围, “经常” “常常”表频率, “当时” “刚刚” “迄今”表时间。(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指代“这些条件” 、 “这种现象” “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

12、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判断是不是议论文)中心论点(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摘录):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论点可有 N 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论据是为了论点而存在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怎样证明)提出论点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论据:事实论据(现实材料、史实、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名言、定

13、理、格言、公式)论据的作用: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论点”这一观点。这一论据使论证有力,增强说服力。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论证方法的作用(四个字)1) 举例论证(确凿的事例):举出了_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_观点。2)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定理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_观点。3) 对比论证:将_和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_观点。4)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_观点。PS:上面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出它证明了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议论文的结构:1.并列式(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2.对照式:衬托 3.层进式(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哪几方面题型:议论文:方面就是分论点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是外形特征,一般为每段的

14、第一句记叙文:抓文章的主旨,联系上下文对联技巧:1.上仄下平 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3.上下字不重复 4.拆合法修改病句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新闻标题标题应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主干,时间、地点如无必要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常见关联词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与其不如 4.宁可也不 5.之所以是因为 6.如果就 7.只要就 8.既然就(那么) 9.即使也 10.无论都 11.不管都 12.不仅还 13.虽然但是 14.不是而是(就是) 15.既.又. 16.一边一边 17 不论 就 18.只有就 19.只有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