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师 教 案(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课 程 名 称:法理学授 课 学 时:56授 课 班 级:2012 级法学班任 课 教 师:胡腾教 师 职 称:讲师教师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课程名称 法理学 年级 大一课程编号法学 2014 级 修课人数必修课 学科基础课 ( ) ; 专业基础课 ( ) ; 专业课 ( )课程类型选修课 专 选 课 ( ) ; 公选课 (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实践课 ( ) 考核方式 考 试 ( )考 查 ( )是否采用多媒体 否 是否采用双语 否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48 学时名称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教材 法理学 张俊杰 人民
2、出版社2009 年 10 月第 1 版参考书目法理学导论 法理学法理学法理学现代法理学法理要论论现代法的精神法的真善美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理学刘星葛洪义卓泽渊沈宗灵赵震江、付子堂张恒山周凤举吕世伦(美)博登海默(德)伯恩魏德士法律出版社 2005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法律出版社 2001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群众出版社 1999法律出版社 2004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法律出版社 2003授课时间 2006.92007.2第一章 绪 论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部分既是法学专业的入门,也是法理学这门课程的入门,主要是让大家对
3、法学学科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对法理学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绪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法学的概念和体系二、法理学释义三、学习研究法理学的意义与方法第一节 法学的概念和体系一、法学的概念(一)法学的词源(二)法学的定义二、法学的体系(一)理论法学:包括法理学,中外法律思想史等。(二)应用法学:又可分为现实法学、历史法学,边缘法学三种。第二节 法理学释义一、法理学名称的由来(一)英美国家:法理学 (二)欧陆国家:法哲学(三)我国: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的一般原理、基本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及这些法律制度的运行机制。三、法
4、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四、法理学的学科体系五、法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 学习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法理学的意义一)提供法学入门知识二)塑造法学世界观三)培养法律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四)训练法律思维和能力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哲学的方法二)历史考察的方法三)分析的方法1价值分析2实证分析3语义分析4阶级分析5逻辑分析四)比较的方法五)社会调查的方法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章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在于对法理学概念及其体系的准确理解与掌握,尤其是对于刚刚跨入法学门槛的新生而言。解决办法在于尽量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以方便学生理解并提起学习兴趣。3、作业通过查资料,比较法学与法理学在
5、国外的异同。4、参考资料法理学导论 刘星,法律出版社 2005法理学葛洪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法理要论张恒山,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美)博登海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五、教学后记第一编 法本体论第二章 法的概念1、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法的词源和词义一、汉语中的法一)古代汉语中的法二)现代汉语中的法:法、律、法律基本为同义词,但有广、狭义之分。1广义的法律:法2狭义的法律:法律二、西语中的法第二节 法的本质一、关于法的本质的各种学说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传统表述三、评述与分析如何认识西方学者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其意义与局限何在?如何把握马
6、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法的本质的阐释?第三节 法的特征一、特殊规范性:法是什么1法律是一种规范体系;2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对人的行为提出模式化要求,进而实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二)法律这种行为规范有着独特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二、国家创制性法的生产途径1制定: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创造出新的法律规范。2认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三、普遍适用性适用的范围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或法所规范的界限内,具有使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一体遵行的法律效力。四、国家强制性实施的保障综上所述,我国法学界大多把法定义如下:法是体现由
7、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对于法的概念以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难点在于对于法的本质而言,显得较为抽象,同时又众说纷纭,难于掌握。对此,应当充分突出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于法的本质的分析与解读。三、作业你如何认识法的本质?(500 字左右)四、参考资料法理学葛洪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法理学卓泽渊,法律出版社 2001法理要论张恒山,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美)博登海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法理学 (德)伯恩魏德士,法律出
8、版社 2003五、教学后记第 3 章 法的价值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法的价值概述一、法的价值的含义一)价值二)法的价值:又称法律价值,是指法作为客体对满足人(主体)的需要的积极意义。二、法的价值的属性三、法的价值体系法律具有那些价值,学界并无统一标准。按照多数人的观点,我们把法的基本价值归纳为秩序、自由、平等、效率、正义等方面。第二节 法的秩序价值一、秩序的含义二、秩序对人类的价值意义1秩序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秩序也是人类发展的要求三、法与秩序一)秩序是法律的基础价值(最基本价值)二)法律对秩序的创设和维护第二节 法的自由价值一、自由的含义(一)自由的词源(二)哲学上的自由(三)法律上的自
9、由二、自由对于人类的价值意义三、法与自由一)法律应以自由为目的,自由是法的最高价值之一1法律规范系为确认和保障自由而设立;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系为实现自由而设立;3法律的制订和实施应以自由为出发点和归宿。二)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1用法律保障自由是保证自由免受侵犯的需要;2用法律保障自由是保证自由不被滥用的需要;3保障自由是宪法的使命,是其他法律法规的重要追求。三)法对自由的保障1法律把自由意志转化为自由权利2.法律确定自由的范围3.法律保证自由的实现四 )法对自由的限制1.法限制自由的原则2.法限制自由的根据3.法对自由的合理限制第三节 法的平等价值一、平等的含义二、平等对人类的价值意义1平等是
10、人的基本需要;2平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重要目标三、法与平等一)平等是法律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1平等指导着法律对权利、义务的公正分配;2平等引导着法律的进步;3法律把对平等的确认、实现和维护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二)法律是平等的保障1法律为平等设定了标准,为平等提供了依据;2法律为平等设定了措施,以保证平等得以实现;3法律为平等提供了救济,凡破坏平等的行为都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第四节 法的正义价值一、正义的含义二、正义的形态三、法与正义一)正义是法律的先导1正义是法律的理念(立法、执法、守法)2正义是衡量法律优劣的尺度和标准3正义推动了法律的进化二)通过法律实现正义1分配权利义务以确立正义2惩罚违法犯
11、罪以保障正义3补偿受害损失以恢复正义第五节 法的效益价值一、效益的含义二、效益对人类的价值意义三、法律的效益价值一)法的效益价值包括资源利用上的效益价值与资源分配上的效益价值二)法的效益价值包括经济效益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四、法对效益的意义1达到实际效果的优化2减少社会代价3确保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对法律价值概念以及各法律价值的含义、意义进行分析解读。难点在于法律价值本身非常抽象,因此,应当多结合现实的价值评断与实例进行讲解。三、作业思考现实当中法律价值对法的指导意义,下节课进行讨论。四、参考资料法理学卓泽渊,法律出版社 2001论现代法的精神周凤举,
12、群众出版社 1999法的真善美吕世伦,法律出版社 2004五、教学后记第 4 章 法的功能和作用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法的功能和作用的概念一、法的功能的含义二、法的作用的含义三、法的价值、法的功能、法的作用的关系第二节 法的规范功能一、指引功能二、评价功能三、预测功能四、强制功能五、教育功能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一、法的经济作用二、法的政治作用三、法的文化作用四、法的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第四节 正确认识法的功能和作用一、反对法律无用论1完全否认法的功能和作用2对法的功能和作用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3基于法律实践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或背离,而对法律产生失望二、反对法律万能论法的作用的局限:1法仅仅是众多
13、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2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法仅能涉及人的行为,而不能涉及人的思想3法的稳定性、抽象性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矛盾也使法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度4利益相互冲突,法律不能保护所有利益5在实施法律所需要的人员条件、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6法律救济程序启动的被动性也可能导致法的作用不能发挥7在一定时期内,法律难以扭转社会中的惯常行为模式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正确认识法的功能与作用,并不存在明显的教学难点。三、作业法的功能与作用有什么区别?如何在现实中正确认识法的功能与作用?四、参考资料法理学葛洪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14、现代法理学赵震江、付子堂,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法理要论张恒山,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五、教学后记第二编 法演进论(法发展论) 第五章 法的起源与发展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法的起源的各种观点一、法先于人类社会产生有部分学者认为,法律从来就有,法律先于人类社会存在。二、法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部分学者认为,法律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无社会便无法律,无法律之社会便不成其为社会。三、法后于人类社会产生大部分学者认为法律在人类社会中有一个发生过程。但关于法律发生的时限,又有两种观点:第二节 法律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一、法律产生的原因二、法律产生的过程三、法律产生的标志四、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五、法产生的一
15、般规律第三节 法的发展的历史类型一、奴隶制法(一)奴隶制法的本质(二)奴隶制法的特征二、封建制法(一)封建制法的本质(二)封建制法特征三、资本主义法(一)资本主义法的产生(二)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三)资本主义法制(四)资本主义法系1法系的概念法系是指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的不同,对法律所做的分类。通常把形式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属于同一历史传统的若干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划入同一类别。2法系的划分3民法法系4普通法系5两大法系的区别1)法律思维方式不同2)法的渊源不同3)法的分类不同4)诉讼程序不同5)是否进行法典编撰不同6)法院体系、法律概念、法律适用技术、法律观念等方面也有差别。四、社
16、会主义法(一)社会主义法的产生1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新中国法产生的历史特点(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1本质2特征1)人民性2)民主性3)科学性4)社会性第四节 法的未来一、法律会消亡吗?二、法的未来发展趋势1法治代替人治是法的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2法律体系结构和具体的法律制度及原则的变化3法律精神和观念的变化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对法的历史演进类型以及规律进行分析总结。难点在于本章涉及内容相当庞杂,且需要较多的法史学和历史学方面的知识,故应当多补充相关知识。三、作业你认为法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法的未来会如何?四、参考资料法理学葛洪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法
17、理学沈宗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现代法理学赵震江、付子堂,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美)博登海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五、教学后记第六章 法的现代化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法的现代化概述一、法的现代化的概念(一)现代化的概念(二 )法的现代化二、法的现代性因素(一)概念(二)法的现代性因素第二节 中国法的现代化一、法的现代化的模式1内发型的现代化2外源型法的现代化二、中国法的现代化及其特点中国法的现代化属于外源型法的现代化。特点有:1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2由模仿民法法系列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3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4法律制度
18、变革在前,法律观念更新在后,思想领域斗争激烈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一、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的概念比较(一)法制的定义(二)法治的定义(三)法制与法治区别二、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概念的演进(一)古代(二)近代(三)新中国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依据社会主义法律,合理配置和控制了国家权利,维护并促进了人民权利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国家类型。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基本标准、基本标志)(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条件1权利观念2良法观念3法律权威观念4普遍守法观念5权力制约观念(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条件1控权制度的存在和权力制衡原则被遵守2国家责任的无可避免和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制度的建立
19、3权利保障制度的建立4公民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式要件1法制的外部完整统一与内部和谐一致2法律条文之间及法律规范本身内部没有矛盾;3保持法律条文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4加强对法律规范本身的实证分析。2法律规范的普遍有效性3法律规范的一般性4法律程序的正当性5法学阶层的出现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对法的现代化模式以及规律、中国法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法治等等方面。教学难点在于内容量大,理论性较强。可以通过对中国法制进程的结合讲述,多分析我国的法制发展现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三、作业我国法律现代化的特点有些什么?为什么我们
20、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你认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包含哪些要素?四、参考资料法理学葛洪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法理学沈宗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现代法理学赵震江、付子堂,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论现代法的精神周凤举,群众出版社 1999法理学 (德)伯恩魏德士,法律出版社 2003五、教学后记第三编 法运行论第七章 法的制定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法的制定的概念一、法的制定的含义二、立法的特征三、法的制定形式的演变1制定2认可第二节 法的制定的原则一、法的制定的原则的含义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一)遵循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原则(二)遵循从最大多数人的最
21、大利益出发,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原则(三)遵循法制统一原则(四)保持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就及时立、改、废相结合原则(五)坚持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超前立法相结合原则(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 立法体制、立法程序与立法技术一、立法体制(一)立法体制的概念及分类(二)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发展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1949-1954 )2第二阶段(1954-1979)3第三阶段(1979-至今)(三)立法权限的分类二、立法程序(一)立法程序的概念、意义和分类(二)我国的立法程序1.立法议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3.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4.法律的公布三、立法技术(
22、一)立法技术的概念和意义(二)立法技术的种类1根据立法活动的进程或顺序,将立法技术分为立法预测技术、立法规划技术和法律规范的表达技术。2根据立法技术适用的具体程度,将它分为宏观立法技术和微观立法技术。3根据立法所用技术的综合性程度,将立法技术分为综合性技术和单一性技术4根据立法技术运用于立法的活动过程,将它分为纵向立法技术和横向立法技术。5根据所属法系的不同,将其分为大陆法系立法技术和英美法系的立法技术。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章重点在于对我国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与立法技术做较为详细的讲解。由于该部分内容涉及实践性较强,涉及其他法律规范和理论较多,讲述时存在细化较难等问题,所以需结合宪法
23、等部门法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处理好细化和课时分配之间的关系。三、作业课外阅读立法法 ,熟悉我国的立法体制。四、参考资料法理学沈宗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现代法理学赵震江、付子堂,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法理要论张恒山,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五、教学后记第八章 法的适用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法的适用的概念和特征一、法的适用的概念二、法的适用的基本属性(一)合法性:(二)国家强制性:(三)法律特定性:(四)法定程序性第二节 法的适用的形式一、执法一)执法的概念二)执法的特征二、司法一)司法的概念: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是指人民法院为主的
24、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二)司法的特征:三、仲裁一)仲裁的概念仲裁是一种根据各方的共同约定,而将纠纷交由第三者依照法律和公正的原则裁断,以确定各方权利和义务的纠纷解决方式。二)仲裁的特征第三节 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一)正确二)合法三)及时二、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二)公民在法的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三)依法行政与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章重点讲述法律适用中的执法与司法环节,以及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在于法律的适用涉及其他部门法的相关知识较多,对于作为法律初学者的新同学而言存在一定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需要
25、尽可能的做到深入浅出。三、作业你对我国执法与司法的现状有何看法与建议?(500 字以上)四、参考资料法理学导论 刘星,法律出版社 2005法理学葛洪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美)博登海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五、教学后记第九章 守法与违法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守法一、守法的含义二、守法的主体一)守法个人二)守法组织三)守法国家三、守法的原由一)为什么会出现遵守法律的情景二)为什么应该遵守法律三)国家遵守法律的原由第二节 违法一、违法的含义二、违法的构成要件1违法的客观要件行为2违法的主观要件过错3违法的主体要件“人”4违法的客体要件社会关系三、
26、违法的种类1违宪行为2刑事违法3民事违法4行政违法第三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二、法律责任种类1民事责任2刑事责任3行政责任4国家赔偿责任5违宪责任三、法律责任的归责和免责一)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1责任法定原则2责任自负原则3因果联系原则4程序保障原则二)法律责任的免责原则1公法的免责条件2私法的免责条件四、法律制裁的概念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五、法律制裁的种类1违宪制裁2民事制裁3刑事制裁4行政制裁5经济制裁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违法行为的要件、法律责任的种类、规则原则、法律意识的培养等内容,本章教学较为切合学生实际与生活常识,所以在理解和掌握上并不存在明显的难点,但需要做好延伸讨论与课时分配之间的平衡。三、作业试比较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在规则原则、责任追究、责任方式、制裁手段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四、参考资料法理学葛洪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法理学沈宗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现代法理学赵震江、付子堂,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