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处理诊断要点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典型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改变,其中两项阳性即可确诊一、临床特点1、诱因:寒冷,饱食,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因素,多在冬春季发病,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有关。常在清晨及上午发病。、先兆症状 初发型心绞痛,持续分钟或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佳或连服两次不能缓解者; 胸痛伴恶心,呕吐,头晕,心悸者; 发作时血压剧增或骤降,或伴心律失常或左心功能不全者; 恶化的劳力性心绞痛; 疼痛伴波改变,波冠状倒置或高尖者; 确诊为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高龄患者(尤其合并冠心病者) ,原有心衰突然加重或突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心衰;原有高血压突然原因不明的下降
2、;突然出现心律失常或休克;原因不明晕厥或脑血管意外者、症状(约症状轻微或不典型,尤其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疼痛: 部位:心前区或胸骨后,多发生在胸骨中下; 性质:压榨性或烧灼性,有窒息或濒死感,常伴大汗; 范围:手掌大小;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硝酸甘油无效; 放射部位:向左肩背部,左臂尺侧放射,抑或向左颈部,下颌等处放射;胡大一:凡是下颌以下,脐以上的任何部位的不适伴心电图改变,均应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全身症状发热,多于梗死后h 开始,左右,少超过,持续一周左右;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胀,呃逆;、体征:多无特异性,一般用来判断并发症: 心尖部 S1减弱,提示心肌收缩力减低或一度房室传
3、导阻滞; 心尖部出现新的收缩期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 S2逆分裂,常提示左室衰竭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2 宽分裂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尖部 S3 或 S3 奔马律,提示心肌严重受累,左室衰竭; 心尖搏动触诊呈矛盾性膨胀,多见于前壁梗死; 胸骨左缘 3-4 肋间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提示室间隔破裂; 心包摩擦音多在发病 2-3d 出现,应警惕心脏破裂; 突然出现心脏压塞征和电-机械分离现象,提示心脏破裂二、心电图表现1, ST-AMI:典型心电图表现为面向梗死区导联 ST 弓背向上型抬高,及“镜像”改变心电图的演变过程:超急性期:数小时,T 波高尖;急性期:数小时-2 天, ST 段抬
4、高,单向曲线病理性 Q 波;注意:病理性 Q 波是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依据亚急性期:数日-2 周,ST 段逐渐下降回到基线,T 波平坦或倒置;慢性期:数周-数月,冠状 T 形成;2, NST-AMI: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 ST 压低大于 1mm 或以 R 波为主的导联或 R/S1的导联,T 波倒置1mv三、心肌酶学改变CK-MB 变化最有价值(3-4h 开始升高,18-24h 达高峰)如症状出现 24h 内无 CK-MB 变化,一般可除外 AMI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对预后影响最大的三大并发症为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1 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80%患者出现, AMI 患者并发室早的分级;
5、级:偶发单个室早,5 个 /分级:频发单个室早,5 个 /分级:有成对或成串室早级:多源性室早级:R on T二级以上被视为室颤先兆附:据室早诊断心梗起源于任何一侧心室的室早,均不应出现初始 q 波,如室早出现 q 波,不论其大小,均应考虑为心梗 室速:一周内出现室速,发作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多数在数秒或几分钟之内终止,也有恶化为室颤者; 室颤:临终前表现,一般心梗并室颤,很难抢救成功; 传导阻滞:注意从心电图上鉴别心梗并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2 心衰(泵衰竭)主要是左心衰,可在发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发生,表现为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泵衰竭illip 分级:级:无
6、心衰征象,肺部无罗音;级:轻至中度心衰,肺部罗音范围50%肺野,可出现奔马律,右肺淤血的 X 线表现;级:重度心衰,肺部罗音范围50%肺野,出现急性肺水肿;级:心源性休克,.休克的临床表现3 心源性休克:休克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低灌注)其余并发症包括机械性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脏破裂等,及梗死后综合症、肩手综合症等。处理程序 确 诊 心 梗院前急救:1. 高流量吸氧和止痛:吗啡 5-10mg 或哌替啶 50-100mg 肌注;2心率70 次/分,有室早,可立即静注利多卡因 50-100mg,然后按 1-4mg 静滴;若无室早,开始就以 1-4mg 静滴;3心率70 次/分,伴
7、频发室早或低血压者,可静注或肌注阿托品 0.5-1mg,酌情同时给利多卡因;4. 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转送医院;入院后处理:1. 多功能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2. 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再次评估病情;3. 特殊护理;4. 一般治疗:持续吸氧 2-4L/min,3-5d;休息和镇静止痛,止痛一般用吗啡 5-10mg 同时静点或微量泵持续泵入硝酸甘油(10-20ug/min) ;嚼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00mg;溶栓,具体方案为:1. 尿激酶 150 万 U,30min 内点完;2. 链激酶 150 万 U,60min 内点完;注意:溶栓前先给低分子肝素5000
8、U 皮下注射,然后 12h 一次5000U 静点或皮下注射;用链激酶溶栓前先给地米10mg,以防止过敏;注意监测患者凝血情况ST-AMI NST-AMI一、有溶栓适应症:1、持续胸痛30min,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2、ECG 示两个或以上相邻导联 ST 段抬高0.2mv;3、年龄75 岁;4、发病 6h 内,若超过 6h 仍有持续胸痛,ST 段抬高的导联上仍有 R 波,亦可考虑溶栓治疗二、无溶栓适应症药物治疗:1. 硝酸甘油 5-10mg+NS100-250ml 5-10 滴/min 或鲁南欣康250ml 15-20 滴/min 维持静点;2. 受体阻滞剂(注意禁忌症)及 ACEI 类药物;3
9、. 激化夜疗法;4. 促心肌代谢药物;5.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 706 代血浆 250-500ml(加丹参 8-16ml) ;6. 抗凝药物治疗;7. 缓解冠脉痉挛-硝苯地平或硫氮卓酮溶栓时应 2h 一次测心肌酶,0.51h 一次描记心电图。溶栓成功的指标: ECG 抬高的 ST 段用药 2h 内回降50% 2h 内胸痛消失; 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 血清 CKMB 峰值在发病 14h 内出现,血清CK 峰值在 16h 内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心律失常1、患者无论有无心律失常,均应药物防治:心率70 次/分,静注利多卡因 50-100mg,同时肌注 100-200mg;心率60 次/分,肌注阿托品
10、 0.5-1mg 或山莨宕碱 10-20mg;2、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胺碘酮3、房性心律失常治疗:异搏定;心律平;胺碘酮4、缓律性心律失常处理:选用阿托品,如无效,考虑安装临时起搏器5、有室颤先兆,随时准备电除颤二、合并心衰的处理轻中度心衰可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如口服无效可改用速尿 20mg 12 次/ 日;重度心衰一般用利尿剂联合扩血管药物(常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三、合并心源性休克尽快补充血容量,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升压: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或者二者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如果无效可静注正肾素 28ug/min;扩血管:一般联合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纠正
11、酸中毒;改善心肌代谢、控制心律失常、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有适应症,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停止或减弱;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泵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等,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四、心包炎如无胸痛,无需处理,如有胸痛,给予止痛治疗;五、梗死后综合症对症处理如有机械并发症,应立即外科手术治疗病情判断1、急性期预后(1)年龄在 60 岁以上者病死率高;(2)复发性心梗伴心衰者预后较差;(3)伴有明显低血压,休克及心衰者病死率显著增高;(4)有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双支阻滞,三支阻滞或心室颤动者预后差;(5) 剧烈胸痛持续 2d 以上不能控制者,预后不良;(6) 心
12、肌梗死面积广泛,ST 段持续抬高成单向曲线;血清酶显著增高或者下降后又升高;窦性心动过速持续 23d 以上,尤其是心率超过 110 次/分者;WBC 计数超过或 15000,以及体温超过 39或在 36.5以下者均提示预后不良;2、远期预后 患者如能安然度过急性期,预后较乐观。(1)如急性期心律失常未彻底控制,仍有频繁室早或反复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或反复发作心绞痛及心衰者预后仍差;(2)心梗后血压继续过高,再次心梗发作及脑血管紧急病变;急性期有心衰或休克、心脏扩大、室间隔穿孔、心室膨胀瘤者,都较少长期存活;(3)无 Q 波心梗即时预后虽佳,但长期预后较差,可由冠脉完全阻塞或再度阻塞以致再梗死或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