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腐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3.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颂” 。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 9 板块饮食文化中的第一篇文章豆腐颂 ,初步了解了林海音笔下的中国豆腐。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赞颂豆腐的?(生答,师板书:搭配、营养、历史、文化、烹调)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
2、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感受豆腐的文化内涵。 二、自主学习,探究“颂” 。 1.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那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 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 课件出示 1: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句 ,从视觉、触觉、味觉三方面具体写了豆腐的美的特点。 师板书:美。 指导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 2: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生体会:这句话说明了豆腐在中国很普遍。 师引导:你能结合生活实际
3、说说嘛?情境创设:师叫卖“豆腐、大豆腐!” 小结过渡语:街头小巷的豆腐的叫卖声,每家每户餐桌上时常出现与豆腐有关的菜肴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中哪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生汇报) 课件出示 3: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生汇报) 师板书:平民 不平凡 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来探究。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 4: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默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下面请同学们以前后桌四名同
4、学为一小组,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围绕自学提示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究。4.全班汇报交流 搭配 课件出示 5:“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 ” 1.体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了豆腐能和各种菜相搭配。从三个“更”字体会到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配菜的色彩更加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导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课件出示 6: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 1.学生抓住“焦黄、碧绿、洁白” 、“醉倒了”体会作者对
5、豆腐的赞美之情。 3.豆腐做的菜肴颜色让人如此陶醉,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大家是不是很想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7:图片 1.瞧,这就是课文中列举的与豆腐有关的菜肴,你能用书上积累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介绍吗? 看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你想做什么?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 8: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 1.理解: 结合看图的感受理解“百尝不厌” 。 2.拓展填空:百尝不厌 百()不厌 百()不厌 再出示:百尝不厌 百听不厌 百看不厌 百穿不厌 百玩不厌 百吃不厌 3.齐读 4.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 9“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
6、 1.体会:作者的形象比喻,把豆腐比作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虽然善变,但本体不变,一方面突出了豆腐可以做成许多菜肴的“善变”的特点,一方面保持着傲然的本体的特点。 2.同学们,除了文中列举的这些菜肴外,生活中你还吃过、看过哪些用豆腐制作的菜肴哇? 3.齐读:通过大家的汇报我想此时我们也会说:“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 所以作者会慨叹: 课件出示 10: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课件出示 11:第二自然段 1细观察第二自然段,你发现这段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体会: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这是总分构段方式。 2.小结段落写法特点:同学们
7、这种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不但使表达自然、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 3.仿写片段:你能仿照这段的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食物吗?(胡萝卜、鸡蛋、肉等)师过度:同学们通过对豆腐与各种食材易于搭配的特点,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你还从哪些方面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 营养 课件出示 12: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养” 。1.体会:中心句,先用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接着从豆腐含有植物性脂肪、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钙质三方面具体写出了他的食用价值。 师:这段话也运用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而且引用谚语概括豆腐的特点,更增强文章
8、的说服力。 2.指导读:齐读 3.生活中关于饮食的谚语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几个吗? 课件示13:齐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历史 1.生体会 2.师:豆腐由汉的发明,宋的普及,清的发展,历经了年的历史,突出了豆腐的悠久历史。自然生发出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 14: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烹调: 1生体会:不平凡:理解“名传遐迩” “想方设法”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凡是、总是、仅”等词语体会百姓的技艺高超及豆腐的不平凡。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
9、普通百姓体会到豆腐是平民的。2.一道普通的食材却叫四川人发挥到了极致,麻婆豆腐成为四川有名的一道菜,已是家喻户晓。 怎能不让人称赞呢?齐读: 课件示 15: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文化 课件出示 16:“豆腐在中国社会中,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1.生体会是平民的。这是对豆腐象征意义的揭示。 2.齐读。(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已然用他的朴素,演绎出中国独有的豆腐文化。 ) 3.这段中你还从哪些语句看出豆腐与我国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豆腐西施美貌的贫家女。 豆腐官廉洁的官。 4.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有关豆腐的谚语、歇后语或者名人与豆腐的语句。 5.课件示 17:子敏的豆腐修
10、养 。 A、指名读, B、说说你对豆腐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三、升华认识,揭示“颂” 。 豆腐具有丰富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平易、朴素、宽厚的品格,像这样写的是豆腐,但却托豆腐言志,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以小见大,即以豆腐见中国文化。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这种表达方式委婉含蓄,深沉感人。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件示 18:齐读:“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四、拓展延伸,激发“颂” 。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食物,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使我们想到中国。 课
11、件 19:(饺子、月饼、粽子等等。 )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课上时间是有限,要想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待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了。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计划吧。这节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五、延学单:(学生自己设计) 课件 20 1.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读一读麻婆豆腐的传说。 3.仿照本文写一篇颂 。 4.动手做一做有关豆腐的菜肴。板书设计: 总 美 搭配 营养 豆腐颂 分 历史 赞美 文化 烹调 总 平民 不平凡 豆腐颂教学反思豆腐颂在作者笔下平民中见不平凡,融情于物,这样交相辉映,给人带来阅读的
12、享受。课文以中国豆腐为线索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1、2 自然节特别适合朗读。因此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从而学会欣赏美。在此处的朗读训练的方法过于单调,还没有在朗读的方式和方法上给学生非常明确的引领,这有待教师深入的学习和体味其中的教法。另外还觉得这节阅读课教师引领学生能够解读文本还是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创造性的将课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教师对文本的教育教学的作用,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与现实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设计的操作中给人以教法不细,导法不精的感受,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引导方式比较辛苦,但这
13、是无益的白劳,课堂之上教师真正的启思的引领能力还有不足。静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自己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针对以上教学设计的思考,我觉得要想扎实有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还要做到导读写训俱全,如豆腐一般朴素,但却又不失几分华丽,才能是一节富有浓浓语文味的教学。“导”:首先老师的课堂导语要凝练而流畅,与林海音此篇文章的那种节奏明快而清丽的语言风格相当吻合。其次教师的“导”注重了整体引领,以“在字里行间品味豆腐的平民化和不平凡。”这一个问题统领全篇,既契入要点,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自然段教学取舍得当,做到“当讲则讲”,体现了合理、简约的教学过程。“读”:整节课教师
14、要关注语言,重视多读,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恰当,读得入情,既读出了语言的韵味,又从中习得方法,激活思维。比如“它洁白,;它柔软,;它香淡,”一句的读,教师抓住一个“美”字,让学生亲历从揣摩文字,到品味语言,到体验情感,到体会表达效果的过程。“写”:教学中把品语言和悟写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既注重得意,又注重得言。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教师不要把重点只放在品读上,而是让学生揣摩写法。这样做,从大了说是把教学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从小了说也是为落实了课后习题做好铺垫。“训”这节课体现了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上的指导。第一,能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第二,引导学生“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应成为高年级学生读书的习惯。第三,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崔峦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确提出“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可见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本节课对课文中心句这一难点的教学,可谓“画龙点睛”。“我们的中国豆腐”不同层次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豆腐颂”中作者蕴含的深深的“豆腐情结”和“中国情结”,也让学生从练习、交流、评价和修正中得到真正的语言实践,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