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目 录前 言 .13善导大师简介 .14(一)生平简历 .14(二)著作思想 .15(三)德业教化 .15(四)灵异感应 .16(五)地位影响 .17序讲 善导大师及其净土思想概述 19一、为什么要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9(一)弥陀自说 .19(二)楷定古今 .20(三)正宗传承 .21(四)开宗立教 .23(五)必定往生 .23(六)普契时机 .25二、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 .26(一)立足弥陀本愿 .26(二)面向罪业凡夫 .29(三)行法简易殊胜 .30(四)超生极乐报土 .31(五)平生往生业成 .32(六)现生即获不退 .33三、讲题安排 .34第一章 难行
2、道与易行道 .36一、龙树菩萨判难行道与易行道 .36(一)龙树菩萨与易行品 .36(二)举难请易 .39(三)呵问许说 .41(四)难易二道 .44(五)本愿称名 .47二、难易二道判的启示 .49三、为什么念佛法门容易 .53(一)龙树菩萨言“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53(二) 无量寿经言“自然之所牵” .54(三)善导大师言“以佛愿力莫不皆往” .58(四)善导大师言“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61第二章 自力与他力 .69一、昙鸾大师判自力与他力 .69(一)昙鸾大师与往生论注 .69(二)难行道唯是自力 .72(三)易行道乘佛愿力 .73(四)当乘他力 .74二、如何乘佛愿力 .79(一)
3、信知自身无力 .82(二)信知弥陀有力 .86(三)专称弥陀名号 .100三、往生全靠佛力 .108第三章 圣道与净土 .113一、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 .113(一)道绰大师与安乐集 .113(二)总立圣净二门 .116(三)圣道难证 .118(四)净土可通 .122(五)根机不堪圣道 .126(六)劝归净土一门 .135二、圣净比较 .139(一)法上三同 .139(二)机上三别 .139(三)舍圣归净 .140第四章 要门与弘愿 .143一、善导大师依观经展开净土教理 .143(一)净土三部经的展开次第 .143(二) 观经梗概 .144二、善导大师判要门与弘愿 .166(一)要弘分判 .
4、170(二)净土门内的细判 .178(三)诸佛证定 .179三、要弘废立 .180(一)废立的三个步骤 .180(二) 观经废立 .182(三)双重引导 .194四、要弘比较 .195(一)共同点 .195(二)不同点 .196五、要弘分判的现实意义 .207第五章 正行与杂行 .208一、善导大师判正行与杂行 .208(一)行判 .208(二)就行立信 .208(三)正杂分判 .209(四)五种正行的次第关系 .218二、正杂得失 .220(一)五番相对 .220(二)专杂得失 .229第六章 正定业与助业 .257一、善导大师判正定业与助业 .257(一)正定业 .257(二)助业 .26
5、4二、正定业与助业的关系 .267(一)读诵助业进入称名正定业 .267(二)观察助业进入称名正定业 .272(三)礼拜助业进入称名正定业 .273(四)赞叹供养助业进入称名正定业 .274三、傍助业 专正业 .275第七章 信机与信法 .277一、信仰的契入点 .277(一)机与法 .277(二)机法相应 .277二、机法两种深信 .278(一)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279(二)二者决定深信念佛必生 .286三、机法两种深信缺一不可 .294(一)信机不信法 .294(二)信法不信机 .295(三)不信机不信法 .296(四)信机又信法 .296四、机法两种深信的现实意义 .2
6、97(一)现生得安稳 .298(二)自量根机 .300(三)看破 .300(四)放下 .302第八章 本愿不虚 称名必生 .306一、本愿愿文 .306二、 往生礼赞 “四十八字愿成释” .307(一)前二十四字释第十八愿 .309(二)后二十四字明念佛必生 .315三、启发 .317第九章 名号本义 称名必生 .320一、南无阿弥陀佛之义 .320(一)对“南无阿弥陀佛”的不同理解 .320(二)名号本义 使得称念的人必定往生 .322(三)弥陀正觉与众生往生一体成就 .323二、六字释 .325(一)引文 .325(二)破斥“别时意” .326(三)释义 .329(四)传承的重要 .332
7、第十章 不择根机 称名必生 .334一、念佛法门广摄万机 .334(一)众生的疑虑 .334(二) “十方众生”即九法界众生 .334二、法照大师“变瓦成金之偈” .336(一)引文 .336(二)释义 .336(三)印光大师“逆恶归心也来迎之偈” .348(四) 念佛感应录下根人往生事例 .349第十一章 不问时节 称名必生 .351一、念佛时节 .351二、不问时节 .351(一) 观经疏 “念佛时节之文” .351(二) 观经疏 “正定业之文” .352(三) 观经疏 “不问时节之文” .352三、启发 .353(一)往生靠名号 .353(二)不管平生临终 .354(三)一辈子念佛 .3
8、54第十二章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358一、罪与福 .358二、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 .358三、罪福皆为染业 .359四、超越罪福 .360第十三章 不虑妄念 称名必生 .363一、念佛与妄念 .363(一)念佛中的苦恼 .363(二)光照尘埃喻 .364(三) “喊破喉咙也枉然” .365(四)原汁原味的念佛 .365(五)鹤脚长鸭脚短 .366(六)水波无碍江流喻 .367二、源信大师念佛法语 .369(一)庆喜人生 .369(二)庆喜念佛 .372(三)莫厌妄念 .374三、心散乱将如何 .382四、苇池月影喻 .384五、心乱佛常住 .384六、十念法要 .386(一)标宗 .
9、386(二)释由 .386(三)举例 .388(四)结劝 .392七、结劝念佛 .392(一)非因计因 .392(二)见食不饱喻 .393(三)称名之中一切皆含 .393(四)穷人失金喻 .394第十四章 不顾贪瞋 称名必生 .397一、念佛不为断贪瞋 .397二、二河白道喻 .398(一)比喻 .398(二)合喻 .406次合喻者: .406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 .406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 .406言“群贼、恶兽诈亲”者, .406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 .406言“无人空迥泽”者, .406(三)几点启发 .416(四)两处重点 .426第十五章
10、 诸佛作证 称名必生 .427一、相信佛语 .427二、 观念法门 “证生增上缘” .427(一)六方诸佛舒舌证诚念佛必生 .427(二)感报佛恩 .431(三)举凡励圣 .431三、六方诸佛证诚赞偈 .432(一)东方诸佛证诚 .432(二)南方诸佛证诚 .433(三)西方诸佛证诚 .434(四)北方诸佛证诚 .435(五)下方诸佛证诚 .435(六)上方诸佛证诚 .437第十六章 凡夫入报 .444一、弥陀大悲 急救苦者 .444(一) 观经疏 “溺水偏救喻” .444(二)两种标准 .445(三)业深障重之苦者优先 .446二、凡夫入报 .448(一)弥陀净土报法高妙 .448(二)善导
11、大师“凡夫入报问答” .449(三)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八喻 .453第十七章 弥陀光明 唯摄念佛 .459一、弥陀依愿度众生 .459二、唯摄念佛 .459(一) 观经疏 “佛光普照唯摄念佛” .459(二) 往生礼赞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460(三) 观念法门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460(四) 般舟赞 “唯觅念佛往生人” .462(五) 般舟赞 “照觅念佛往生人” .463(六) 往生礼赞 “唯有念佛蒙光摄” .464三、三个问题 .464(一)为什么弥陀光明唯摄念佛者 .465(二)为什么弥陀光明不摄杂行者 .470(三)不摄杂行者是不是佛心不平等 .470第十八章 称名一行
12、 总超万行 .473一、概说 .473二、引文说明 .479(一)念佛大利无上 .479(二)念佛福善无边 .480(三)念佛福善同佛 .484(四)念佛总包万德 .486(五)念佛圆超万法 .491(六)念佛速疾超证 .496(七)念佛最尊第一 .499(八)念佛直入报土 .499(九)念佛直取佛果 .500(十)念佛成佛有余 .503(十一)念佛即是实相行 .506(十二)念佛是本愿行 .511(十三)念佛是正定业 .512(十四)念佛万修万去 .513(十五)念佛佛光摄取 .515(十六)念佛与佛一体 .516(十七)念佛诸佛证诚 .516(十八)念佛诸佛护念 .517(十九)念佛二圣为
13、友 .518(二十)念佛菩萨相随 .523(二十一)念佛天神拥护 .525(二十二)念佛是芬陀利华 .526(二十三)念佛人中最上 .526(二十四)念佛能灭重罪 .526(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530(二十六)念佛国泰民安 .533(二十七)念佛不受时限 .534(二十八)念佛不受机限 .535(二十九)念佛不受缘限 .535三、一切不如念佛 .536第十九章 净土三经要点 .538一、 无量寿经要点 .538(一) 无量寿经的版本 .538(二)以第十八愿总摄四十八愿 .540(三)三辈皆劝归念佛 .545(四)开说“三毒五恶”之意 .547(五) “于此修善十日胜在佛国为善千岁”之意
14、.553(六) “唯见佛光”之意 .554(七)化生与胎生 .557(八)特留此经 .560二、 观经要点 .562(一)观佛导入念佛 .562(二)三福属于杂行 .563(三)九品通皆念佛 .564(四)念佛不限下品 .564(五)杂行胎生分九品 .567三、 阿弥陀经要点 .567(一) “多善根”即是执持名号 .568(二) “一心不乱”即是专修念佛不杂乱 .569(三)临终“心不颠倒”是因圣众现前 .570(四) “善男子善女人”即念佛之人 .572(五) “若一日若七日”即一辈子 .573附 念佛问答 .575一、释普通疑 .5751.为何求生的人多而往生的人少 .5752.世尊为何
15、广说种种法门 .5753.念佛人要不要深入经藏 .5764.求消业要不要改念其他佛菩萨名号 .5765.发愿修其他法门后改念佛是否打了妄语 .5776.念六字名号和念四字名号有何差别 .5787.哪种念佛方法好 .5788.念佛需不需要记数 .5799.念佛可不可以打坐 .57910.怎么知道一个人到底往生没往生 .58011.没有瑞相是不是就没有往生 .58012.专修念佛的人应该怎样布置佛堂 .58113.家庭佛堂请佛像要不要开光 .58214.其他佛像怎么办 .58315.若改念阿弥陀佛,菩萨有没有意见 .58316.早晚课该怎么做 .58417.在道场做普通早晚课算不算杂修 .5851
16、8.如何理解“不虑妄念” “不顾贪瞋”等 .585二、现场答疑 .5881.家里不便供水烧香是否影响往生 .5882.六斋日用不用诵地藏经或念地藏菩萨 .5883.每天相续念佛用不用回向和忏悔 .5884.念佛念到什么程度才能预知时至 .5885.供水时念供水咒是否算杂修 .5896.念大悲水给病人喝是否算杂修 .5897.应邀帮莲友念地藏经算不算杂修 .5898.可否去护持一般寺院或参加法会 .5899.学净土法门是否需要重新归依 .58910.听经的同时可不可以念佛 .59011.念佛求财是否影响往生 .59012.念佛没有另外忏悔能往生吗 .59113.曾谤佛法的外道教徒专修念佛可否往生
17、 .59114.修净土法门最大的障碍和忌讳是什么 .59115.怎样理解“毗尼住世,正法住世” .59116.提倡一句佛号会不会使佛教更快灭亡 .59217.对其他法门有偏见是否算谤法 .59318.说往生比得人身容易是否导致忽视人格 .59319.说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是否导致终日悠悠 .59420.西方莲花会大会小吗 .59521.如何保持临终正念 .59522.临终痛苦念不出佛号能否往生 .59623.为何信愿极坚的念佛人临终也得重病 .59624.临终神智不清又无人助念能否往生 .59725.冤亲债主为其念佛也不肯离开怎么办 .59726.命终要跟着强光去的说法是否正确 .59827.来接
18、引的佛是真是假 .59828.怎样超度亡灵 .59929.为已故亲人烧纸的做法是否恰当 .59930.烧还债钱是否正确 .60031.乘愿再来时是否还会受果报 .60032.如何放生 .60033.家里蟑螂多该怎么处理 .60134.烟戒不掉念佛可否往生 .60235.要为家人切肉怎么办 .60236.不论吃素吃荤念佛都能往生吗 .60237.已经上了大愿船就可天天打麻将吗 .60338.只要信了就不必多念佛吗 .60339.贪婪而又奸诈的人念佛也能往生吗 .60440.念佛与持戒矛盾吗 .604前 言2006 年 10 月,应长春般若寺方丈成刚老法师的邀请,本人在般若寺讲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9、,弘愿寺制成碟片流通;又有莲友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印成纸书,少量流通,尚受欢迎。因索请者多,觉得有整理的必要,可一拖再拖,直到今年来到终南山悟真寺才完成。悟真寺是当年善导大师证悟三昧、开创净土宗的圣地道场。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因缘在悟真寺完稿,想必是祖师的冥冥加持。善导大师是净土宗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最纯正的净土思想,是净土宗之正脉、标准。大师思想,一言以蔽之:“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即仰靠阿弥陀佛本愿力,罪业凡夫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必得往生极乐报土成佛。依之,人人有安心,人人无恐惧,真正万修万人去。希望本书能让更多人安心欢喜,念佛成佛。此次整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调整部分章节次
20、序;二、稍加增改润饰;三、较多删繁就简。感恩诸莲友的打字、校对、编排,特别感恩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凌生华女士设计简洁大方而又具有鲜明净土宗特色的封面。释净宗于终南山悟真寺2012 年 10 月 27 日善导大师简介(一)生平简历善导大师,山东临淄(一说安徽泗县)人,出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3 年) ,往生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 年) ,世寿六十九。十一岁,依密州明胜法师出家,广习法华 维摩等大乘经典。十八岁,见“西方净土变相” ,立定往生极乐之愿。二十岁,初遇观经 ,玄悟深远,悲喜交叹:“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 ”二十三岁,入终南山悟真寺,入定修观,不出数年,证悟三昧,备观宝
21、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古今高僧,少出其右。二十九岁,至山西并州玄中寺,师从道绰大师,受净土教,成为最杰出弟子。三十三岁,回悟真寺,创立净土宗,楷定古今。大师一生在悟真寺生活修行、住持弘法近三十年,其深证三昧、开宗立教皆在悟真寺, 观经四帖疏 观念法门等五部九卷多在悟真寺完成。其间亦往返京师光明、慈恩、实际诸寺,大弘法化。五十六岁,移住京师实际寺。六十岁,受高宗诏请,为检校僧,督造龙门卢舍那大佛及奉先寺,直到六十三岁完成。六十九岁,示寂长安,神返净土。满城哭送,哀痛之至。大师弟子怀恽大师为建十三层之“崇灵塔”及香积寺,以纪念大师伟德;高宗皇帝及武后常往敬礼,大兴供养。(二)著作思想大师留世的
22、作品有五部九卷:观经四帖疏四卷、观念法门一卷、 法事赞二卷、 往生礼赞一卷、般舟赞一卷。其中观经四帖疏为净土宗开宗立教之根本教典,建立“一向专念弥陀佛名为往生正定业,顺彼佛愿故”之理论;法事赞 观念法门 往生礼赞 般舟赞四部,分别说明围绕阿弥陀佛之读诵、观察、礼拜、赞叹四种助业修行方法,以导归一向专念之正定业。(三)德业教化大师念佛精诚,戒若冰清,律己峻严,待人慈恕,道行高深,超凡入圣。其念佛口出光明,神通智慧不可测度。一生教化极其广大,不可思议。相关传记中记载:入长安三年,化得满城归信,士女归者无数,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屠夫失业,满城断肉;弟子中,有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
23、自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念佛三昧者、成就往生净土者不可计数;书写阿弥陀经十万卷,近代在吐鲁番发掘到大师的真迹阿弥陀经 ,其流布教化之广,令人惊叹;画“西方净土变相”三百壁,据信敦煌千佛洞的观经曼荼罗即是大师亲自作画。大师少时偶见“西方净土变相”而起愿生之心,了知艺术的感染力甚大,推己及人,致力于净土宗艺术的弘扬。大师本人具有诗歌、音乐、书法、绘画、雕塑多方面的卓越艺术才华,大大推动了净土法门的弘传。(四)灵异感应大师至德所感,生前灭后灵异不可思议:著作观经四帖疏时,每夜圣僧(阿弥陀佛)入梦,指示如何写作。著作完毕,诸佛皆来放光证明。念佛一声,口出一道光明,声声如是。较量念佛,如意杖一指,满堂佛像
24、放光为之证明。手指西方,即时显现极乐世界,恶人一见,立即放下屠刀,念佛往生。初入长安,路过浐水,闻浐水悉皆念阿弥陀佛,并预言三年化满长安。往生后一百余年,少康大师在洛阳白马寺殿中看见大师的西方化导文屡放光明,光中有无数化佛菩萨。由此启发信心,立即前往长安瞻礼大师影堂。大师遗像化为佛身,向少康大师说:“汝依吾教,利乐众生,同生安乐。 ”后来少康大师念佛一声,随出佛像一尊,被称为“后善导” 。往生后五百余年,日本净土宗的开宗祖师法然上人梦感善导大师上半身为寻常僧相,下半身为金色佛相,立于云端,对法然上人说:“汝能弘通专修念佛,故来为证之。 ”这便是日本净土门中“二祖对面”的故事。直到今天,有关大师
25、及其灵塔、著作等神异感应事迹,依然时常听闻。(五)地位影响大师本迹不可测度。古今共尊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莲池大师说:“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观其自行之精严,利生之广博,万代而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设非弥陀,必观音、普贤之俦也。猗欤大哉!”印光大师说:“善导念佛,口出光明,乃大神通圣人。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说善导大师所说等同佛说,金口诚言,千古不易,其利无穷。日本法然上人赞曰:“弥陀愿王之垂迹。”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是世界各国净土宗信徒共同认可的大祖师。大师提倡的“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修行法门,直接、间接影响了古今中外亿亿万万的人。在世界汉文化圈内,
26、几乎没有人没听过、念过阿弥陀佛的。在中国佛教史上,曾风起云涌过许多大师,但能够如此超越时代、超越地域,广受崇仰,后续不绝,深入亿万众生心灵,影响亿万众生日常生活,令亿万众生安身立命,启发亿万众生往生成佛的,只有善导大师一人。所以瑞应珊传说:“佛法东行,未有禅师(善导大师)之盛德矣!”序讲 善导大师及其净土思想概述现在我们共同研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在正讲之前,预先说明三个方面:第一,为什么要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第二,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哪些特色,和其他净土思想有什么区别;第三,这次学习的讲题安排。一、为什么要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我们中国历史上,一般熟知的净土宗祖师就有十三位,其他宗派很多
27、祖师大德也都弘传净土法门,也都有自己的净土思想。这些净土思想彼此之间是有差别的。经过历史传承之后,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信息和资料,初学的人会觉得难以抉择。最基本的,这里有一个契理契机的问题。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究竟地阐明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真实意,最能契合我们通身业力凡夫的根机。比较起来,我们之所以选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以下几点理由。(一)弥陀自说正如前面所介绍的,古今相传,普遍公认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既然是弥陀化身,他所说的等于是阿弥陀佛亲自宣说的。印光大师赞叹“世传师是弥陀现” , “所说当作佛说看” 。我们既然要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当然要以阿弥陀佛亲自化现的善导大师所解释的净土思想作为
28、我们的依准。(二)楷定古今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楷定古今”的作用。“楷”是楷正, “定”是决定。古往今来,所有对往生弥陀净土的解释、说法,都要依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标准,符合的就正确,不符合的就不正确。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主要体现在观经四帖疏当中。大师当时为什么要写这部观经四帖疏呢?是因为大师看到古今有不少法师站在圣道门的立场,错解、误解、曲解观经等净土教理,没有显明佛的真实本意,使得绝大多数的根机不堪修持。善导大师面对这种状况,很是忧心,悲心殷重,就说:“我要写这部观经疏 ,来楷定古今。 ”而大师写作时,每天晚上梦中都有一位圣僧前来指导,要如何如何写,这位圣僧就是阿弥陀佛。 观经疏写完之后,连
29、续三晚,诸佛菩萨都显现善导大师梦中证明:此观经疏所释教义,深合弥陀愿意,深顺诸佛悲心,决定无误。所以,善导大师的观经疏也被称为“楷定疏” ,或“证定疏” 。善导大师自己在观经疏的最后说:“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其他历代祖师的注疏能用这种口吻,说“楷定古今”的,还没有见到过, 只有善导大师这么说;而且“楷定古今”所楷定的,都是当时有名的高僧,不是一般人。当然,现今这个时代,各种不同的说法,自然一并被楷定。我们就以善导大师思想为标准,符合的就听从奉行,不符合的就舍而不行。(三)正宗传承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法门传承很重要。一般人学习净土法门,对“
30、传承”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谁都会念,谁都可以念;净土法门也不必非要像禅宗那样以心印心、有严格的传承关系,似乎显得很松散。当然,这也说明它普及、易行、简单;但是,并不是说净土教法就没有规矩,就没有教理的组织结构, 其 实 是有的。中国的净土宗,从南北朝至隋唐时代,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思想,是纯粹的净土教义。可是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主要著作因为法难、战乱等原因,在中国失传了。接下来宋、元、明、清这段时期,因为各宗的大德善知识都感觉到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都来弘传净土法门,引导修学各宗各派的人归入净土法门,形成了中国佛教史上“诸
31、宗汇归净土”的局面。这样,一方面使得净土法门极大地普及,另一方面也使得净土法门的宗义变得驳杂,杂有禅宗、天台、华严等各宗的思想。所以,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净土理念,一般都比较杂,比如“教宗天台,行归净土” ,或者“教依贤首,行归净土” ,也有的人“教宗般若,行归净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善导大师一系的传承断代了,后人对一代佛法的判教和认识,失去了净土宗的立场,理论上只能站在禅、天台、华严的判教立场。可是在行持方面,他们也觉得“靠天台的教观,靠华严的理事无碍观,我无法当生了生脱死,最后还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样绕了一个弯过来,解门和行门之间不一致、不纯粹。这些理念,就对一般修学净土的人有了
32、影响。所以,现在一提到净土法门,往往都有各宗各派的理念掺杂其中。善导大师的思想不一样,它很纯粹,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立场,以净土教理解释净土法门,完全不夹杂禅、天台、华严的思想,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标准的净土宗思想。总之,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我们学法要依传承。(四)开宗立教善导大师集净土宗之大成,他的净土思想最丰富、最圆满,不管是教理上的判释,还是行持、仪轨方面的建立,都是最完备的。不论是佛教研究者,还是净土宗的行人,教内、教外都公认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即所谓“开宗立教”的祖师。也就是说,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就是这一宗、这一法门的旗帜。天台宗是智者
33、大师所创,如果要修学天台宗,智者大师的思想就是标准,离开智者大师谈不上天台宗。净土宗,善导大师所说就是标准,离开善导大师,谈不上净土宗。凡是与善导大师所说相违背的,通通弃而不依。(五)必定往生我们依据善导大师的教法,得到的利益就是必定往生,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如果依据其他的解释,未必能达到必定往生,因为摄受的根机不一样。比如“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很明显,这是受到禅宗的影响,这就不是引导我们这样妄想纷飞的凡夫,不是站在我们的立场所讲的,我们就得不到利益了。如果你听信了,你往生就不定,就打退堂鼓了。往往有很多弘扬净土的法师、居士,对往生净土自设一些条件和标准:“你念佛如果达不到一心不
34、乱,至少要达到功夫成片;达不到功夫成片,至少要达到功夫成串;达不到功夫成串,至少要达到功夫成线。总之,达不到标准不能往生!”有一百零八个“不能往生” , “若不能这样,就不能往生;若不能那样,就不能往生”对照我们自己,很少人能做得到。按照他们的理念修行,必须达到标准 关键是达不到怎么办?如果依据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没有这些障碍,没有这些恐惧和担心。在无量寿经里,法藏菩萨发愿说: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我成佛的时候,我要消除众生的一切恐惧,为众生作大安心。 ”我们有很多恐惧、担心。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我烦恼这么多怎么办?我贪瞋这么重怎么办?临终没法保持正念怎么办?”这些,还是要
35、找到源头 阿弥陀佛为我们安心。善导大师把阿弥陀佛的愿心 法 藏 菩 萨 的 誓愿功德完全展现出来。我们依据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念佛必定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称名念佛是“正定之业” ,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善导大师的话听起来令人信心倍增,他经常讲:“易得往生” “皆得往生” “必得往生” “即得往生”往生万不漏一。(六)普契时机由于各宗立场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视角不同,效果就不一样,描述也不一样。比如说,站在天台宗的立场,就判西方净土有所谓“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夫只能往生最低的凡圣同居土。可是,善导大师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急救罪业凡夫的立
36、场,判极乐唯是报土,凡夫乘佛愿力,与大菩萨平等往生极乐报土。这两种判释,可说有天壤之别。学习净土宗,要把握两点:第一,脚跟要站稳。脚跟怎么站稳?你是什么人,是什么根机,要看清楚、看明白,要站在“我本身是一个罪业凡夫”这样一个立场上。第二,目标要明确。我们盯住阿弥陀佛不会有错。不然,你晃来晃去摇摆不定。 “我是一个妄想纷飞的人,一辈子修行,就是为了克服妄想,可好多年也没有克服得了” 。克服不了,又起一个担心、疑惑:“我用了这么多年的工夫,还是妄想杂念,这岂不是完了?”这样就产生了障碍。站在我们本来就是妄想凡夫的立场,这样的凡夫、当下的面貌,有没有得救之法?如果有,我就不必那么担心害怕了;没有,打
37、破头也得去找。那么,现在就有,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就是。所以,站在这样的时代、这种根机的立场,我们就选修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二、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简略分为六点说明。(一)立足弥陀本愿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立足于弥陀本愿名号。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很多人解释净土法门不站在这个立场,而是站在众生心性的立场。立场不同,入手点不同,就有难易之分。如果站在众生心性的立场,他就会这么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心性本来具足一切德能。 ”虽然众生的心性具足这些功德,不过,被妄想遮盖了。修行的原则,就是把这层妄想给拿掉。好比太阳光芒四射,但是被乌
38、云所遮挡,我们把乌云排除之后,自然是阳光明媚。太阳代表我们本具的佛性,乌云代表我们贪瞋烦恼的妄念,你能把它排除了,佛性显现,自然心地就明朗了。如果站在这个立场上,修持方向就不一样了。他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了扫除妄想杂念,以念佛作为一个方便手段,目的是求开悟,断除烦恼。这就是印光大师所谓“以横超法,作竖出用” ,那还是自力的法门,不是阿弥陀佛佛力救度的法门。站在众生心性的立场上,解释就比较玄妙:“因为众生心性与诸佛菩萨平等无二,没有时空的间隔,西方十万亿佛土毕竟不出我一念心性之外。 ”文字上虽然懂,但没有亲切感。比如说“十万亿佛土在我一念心性之内” ,什么样的“一念心性之内”?这个“心性” ,是指
39、我们的真心、真性,不是指我们的妄想之心。我们每天埋没在妄想当中,都是妄心用事。这一念真心我们没有悟到,虽然讲在心性之内,结果还是觉得在心性之外。这些玄妙道理,只是一种解释方法,我们凡夫只是听听而已,并没有亲切感。妄想杂念,就它本身来讲,是没有根的;因为我们执著它,它就有了根 以一念执心作为根本。你执著它,它就能够让你颠倒,让你轮回,让你下地狱。不执著它,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大彻大悟,破我法二执,无著无碍,法性本空,这样,妄念就无法起作用。所谓“罪业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真性智慧一旦生起,一切罪业当下化为乌有。这种方法太难!我们起心动念都是“我” ,念念都修这个“我”:“我走路” ,一步两
40、步;“我吃饭” ,一口两口,好吃不好吃甚至听法也是“我来听法” ,都是在修这个“我” ,哪有一念离开这个“我”呢?第二种方法,掉包的方法,对置,调换。 “虽然我是妄念凡夫,我没有办法打破它,但是我不管它,我把它扔掉,把六字名号拿来” 。这样,根就没有了,这就很简单。你不要抱住妄念不放。无量寿经讲,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截断众生的生死根本 生死根本就是一念妄心。由这一念妄心,我们就会担心很多:“我有罪业,我有贪瞋,我有妄想,怎么办?”还是“我”来“我”去。现在,把这一切投入阿弥陀佛的大誓愿海,不理它!一概交给阿弥陀佛去打发。 “阿弥陀佛已经承担我无量无边的业障,我是罪业凡夫,我完全归投阿弥陀佛”
41、。我们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生死根当下就拔除了。这个很容易,所以称为易行道。不过这一点,有的人也有障碍,觉得交给阿弥陀佛不放心,这件事情抓到自己手上才放心。 “我念佛念到现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师父,没感觉!”他又不放心了。念南无阿弥陀佛,超越思议,不需要什么感觉。我们谛信佛语,不怀疑!这正是善导大师解释净土教法的出发点、本源。为什么凡夫念佛能往生?善导大师不会跟你讲很多,他只说一件事:“因为阿弥陀佛没有骗你,阿弥陀佛为你发了愿,你念佛就能往生。 ”如果阿弥陀佛骗了我们,那我们念佛就不能往生。阿弥陀佛成佛之前叫法藏菩萨,他发四十八大愿,其中第十八愿就立誓说:“如果我法藏成佛的话,
42、十方一切众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智无智,出家在家,有修行无修行通通不论,只论一件事 称我名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愿生我的净土,信顺不疑,我就能够让他往生,我的名号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功德力量。如果我达不到这一点,我就放弃成佛,继续修行,一直修到任何一个众生,包括一只鸟、一只蚂蚁,只要牠愿意,都能往生。 ”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了,现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就代表我们十方世界任何众生的往生功德已经圆满成就。我们想往生,就要有功德,靠罪过不能去往生 靠功德去!但是靠功德去,自己修又修不来,那就仰仗阿弥陀佛的功德力。阿弥陀佛为我们成就的六字名号功德,就是为我们往生而用的,不
43、是说等到我们临终的时候才成就,早在十劫之前就已经成就了。你愿意领取,名号功德就是你的。(二)面向罪业凡夫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以罪恶凡夫为摄受对象,不是以福善圣人为摄受对象。 “你能修福业,你能行善法,你能圆满戒定慧,得证圣果” ,如果以此为标准解脱生死,那我们就没有希望了。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不是这样,而是以“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为救度对象,这也是站在弥陀本愿救度的立场所讲的。(三)行法简易殊胜站在弥陀本愿救度的立场上,行法很简单。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只讲一条 “你念我的名号来往生” 。阿弥陀佛的誓愿不会那么复杂。阿弥陀佛当初发愿,如果以诵经作为往生的行法,那就有很多的限制和障碍:没有经典不能诵,不识字也不能诵;有经典、也识字,但是没时间也不能诵,结果就不能往生了。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除念佛以外,都有所限制,这样,救度众生就不普及。佛号,谁都可以念,没有说你不出家就不能念了,你照样念,你念,照样能往生;你不能盘腿,照样念,念了也往生;你不识字,照样念,念了也往生。这句名号本身,除了容易之外,还有殊胜的功德。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他不是给我们一个阿罗汉的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