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 )单元第( 一 )课导学案授课时间: 课题 彩色的中国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学习目标1、通过听赏歌曲彩色的中国 ,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激发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2、聆听歌曲歌唱祖国 ,了解歌曲相关背景。能够有感而发,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敬。重难点 歌曲彩色的中国的乐句较长,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换气的歌唱技巧,使学生能准确地演唱歌曲。教、学具准备1、CD 机或 VCD 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彩色的中国 、 歌唱祖国的音响资料。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手鼓、木鱼、大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碰钟或学生自制小打击乐器。3、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4、本课
2、相关教具。中国地图、水彩笔、纸。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听赏歌曲1、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作为背景,教师用诗的语句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想象并说出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引出歌曲彩色的中国 。2、初听。使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听赏后的感受。3、再听。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聆听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4、复听。指导学生结合书上的谱例仔细听,分辨歌曲中与色块1、学生想象并说出自己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引出歌曲彩色的中国 。2、初听。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听赏后的感受。3、再听。有意识地聆听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4、复听。结合书上的谱例仔细听,分辨歌曲中与色块中的旋律相中
3、的旋律相似的几句旋律,鼓励学生听到后举手示意或用彩笔在书上画出来。5、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风光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歌曲彩色的中国 。可让学生边听边随音乐哼唱。6、听后请同学谈感受、谈收获,进行思想教育。似的几句旋律,听到后举手示意或用彩笔在书上画出来。5、观看多媒体播放中国风光片,身临其境地欣赏歌曲彩色的中国 。可让学生边听边随音乐哼唱。6、听后请同学谈感受、谈收获,进行思想教育。导学环节学唱歌曲1、教师:我们伟大的中国美丽、辽阔,我们期盼着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除了歌曲彩色的中国中唱到的平原、沙漠、长江、黄河我们伟大的祖国还背靠着世界最高的山峰、面临广阔的海洋,请聆听歌曲歌唱祖国 。2
4、、初听。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3、复听。指导学生边听边做拍手拍肩等体态律动,体验歌曲韵律。4、再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歌曲的意境。5、教师有感情的范唱。6、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分别用u,la 轻声模唱歌曲旋律。7、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歌曲乐句较长,教师要引导学1、聆听教师讲解。2、初听。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3、复听。边听边做拍手拍肩等体态律动,体验歌曲韵律。4、再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歌曲的意境。5、聆听教师范唱。6、分别用 u,la 轻声模唱歌曲旋律。7、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歌曲乐句生在演唱歌曲时注意换气。8、歌曲处理。较长,在演唱歌曲时注意换气。8、歌曲处理。拓展延伸创编歌词1
5、、教师:作者把家乡描绘得这么美,请说说你家乡的美丽景色吧!2、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并分组展示。3、教师:生活中你们都是有心人,请把你家乡的景色、特产编成歌词,在自己的小组里唱唱吧!4、师生评价。创编歌词1、聆听教师讲解。2、学生分组活动,并分组展示。3、把家乡的景色、特产编成歌词,在自己的小组里练唱。4、师生评价。课后作业回家后把歌曲歌唱祖国试着演唱给爸爸妈妈听。课后反思第( 一 )单元第( 二 )课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 在祖国的怀抱里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学习目标1、通过演唱在祖国的怀抱里 ,激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2、能够选用合适的打击乐曲为歌曲颂祖国伴奏,在歌、舞等多种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培养
6、合作能力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重难点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特点和情趣。指导学生合作创编多种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教、学具准备1、CD 机或 VCD 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 、颂祖国的音响资料。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手鼓、木鱼、大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碰钟或学生自制小打击乐器。3、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4、本课相关教具。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学环节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 ,组织学生拍手进入教室。2、做连线题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身着阿佤族、苗族、撒尼族、壮族服饰的小朋友图片,请同学们把服饰和其相对应的民族相连接
7、。简介以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中的人物。3、初听。使学生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4、复听。指导学生边听边做拍手、拍肩等动作,体验歌曲四二拍的节拍特点。5、引导学生认识反复记号。教师:请你听听歌中哪些乐句唱了两遍。你发现了什么记号?6、再听。指导学生在每乐句的末尾空拍处做捻指动作以便唱准节奏。7、教师范唱。引导学生随音乐用脚轻轻点地。8、指导学生随伴奏轻声哼唱旋律。9、教师伴奏,请学生演唱歌词。10、 通过学唱歌曲,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1、播放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 ,学生拍手进入教室。2、做连线题导入新课。观看多媒体展示身着阿佤族、苗族、撒尼族、
8、壮族服饰的小朋友图片,把服饰和其相对应的民族相连接。了解以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初步了解歌曲中的人物。3、初听。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4、复听。边听边做拍手、拍肩等动作,体验歌曲四二拍的节拍特点。5、认识反复记号。听听歌中哪些乐句唱了两遍。发现了什么记号?6、再听。在每乐句的末尾空拍处做捻指动作以便唱准节奏。7、聆听教师范唱,随音乐用脚轻轻点地。8、随伴奏轻声哼唱旋律。9、随教师伴奏演唱歌词。10、 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五十六个民族;各族人民应团结友爱;各族人民在祖共五十六个民族;各族人民应团结友爱;各族人民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生活。11、 在歌曲处理方面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点:歌曲的强弱、歌
9、曲的旋律。12、 组织学生跳集体舞。13、 小结。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边唱边跳走出教室。国的怀抱里幸福生活。11、 注意歌曲的强弱、歌曲的旋律。12、 学跳集体舞。13、 小结。在欢快的音乐中边唱边跳走出教室。音乐活1、播放音乐颂祖国的伴奏,教师身着维吾尔族服饰,随音乐跳舞。2、引导学生们自由发言,谈谈教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引出课题维吾尔族民歌颂祖国。3、初次聆听。使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表现的艺术形象。4、复听歌曲。可让学生随音乐轻轻拍手。5、看书听音乐。教师要提示学生用拍手来模仿书中小朋友的动作,并注意反复记号。6、教师有感情地范唱。7、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分别用 lu la 轻声模唱歌曲
10、旋律。8、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9、打击乐器伴奏,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组织学生练习。1、聆听音乐颂祖国的伴奏,观看教师身着维吾尔族服饰,随音乐跳舞。2、自由发言,谈谈教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引出课题维吾尔族民歌颂祖国 。3、初次聆听。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表现的艺术形象。4、复听歌曲。学生随音乐轻轻拍手。5、看书听音乐。用拍手来模仿书中小朋友的动作,并注意反复记号。6、聆听教师有感情地范唱。7、学生分别用 lu la 轻声模唱歌曲旋律。8、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9、(1)学生唱颂祖国 ,教师拿手鼓为歌曲伴奏。 (2)学生动 (1)学生唱颂祖国 ,教师拿手鼓为歌曲伴奏。 (2)学生唱颂祖国
11、,找学生拿手鼓为歌曲伴奏,教师拿碰钟为歌曲伴奏。 (3)用以上方法,教师逐次出示大鼓、木鱼、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器让学生为歌曲伴奏。 (4)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道具或课下自制的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10、 指导学生在唱、跳、打击乐器伴奏等活动中结束本课。唱颂祖国 ,找学生拿手鼓为歌曲伴奏,教师拿碰钟为歌曲伴奏。 (3)用以上方法,逐次出示大鼓、木鱼、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器让学生为歌曲伴奏。 (4)学生利用身边道具或课下自制的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10、 在唱、跳、打击乐器伴奏等活动中结束本课。课后反思第( 二 )单元第( 一 )课导学案授课时间:2017.9.11-2017
12、.9.15课题 我的家在日喀则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学习目标1、认真聆听冀中民歌小放牛 ,了解河北民歌的音调,培养热爱民间音乐的感情。2、能够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3、能够以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 ,体会藏族歌舞的韵律特点,并能随着音乐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着音乐做简单的藏族舞蹈律动。重难点1、通过听赏小放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鉴赏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并使其感受河北民歌特点,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感情处理歌曲。3、通过对比感受时值的长短,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教、学具准备4、CD
13、机或 VCD 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小放牛 、 我的家在日喀则的音响资料。5、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手鼓、木鱼、大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碰钟或学生自制小打击乐器。6、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学环歌曲学唱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藏族风光片,藏族歌舞,了解西藏。鼓励同学们说说各自从网络及书中了解到的西藏的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等。2、学习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教师:藏族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请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来自西藏的歌声我的家在日喀则 。3、复听。指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并初步感受四二拍欢快活泼的情绪。4、指导学生用 la
14、轻声随琴哼唱。5、教师伴奏,鼓励学生随琴齐唱。6、提示学生有感情地演唱。7、教师示范表演藏族舞蹈的基本舞步踢踏步,基本节奏型。8、教师随音乐即兴创编藏族舞蹈1、观看藏族风光片,藏族歌舞,了解西藏。说说各自从网络及书中了解到的西藏的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等。2、学习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初听歌曲。3、复听。学生随音乐做律动,并初步感受四二拍欢快活泼的情绪。4、学生用 la 轻声随琴哼唱。5、学生随琴齐唱。6、学生有感情地演唱。7、观看教师示范表演藏族舞蹈的基本舞步踢踏步,基本节奏型。8、观看教师随音乐即兴创编藏族舞蹈动作以作示范。9、根据前面观看的藏族舞蹈和教动作以作示范。9、组织学生根
15、据前面观看的藏族舞蹈和教师即兴表演的舞蹈,自由结组为我的家在日喀则创编舞蹈,并利用身边的道具装扮自己,分组上台展示。10、 教师点评。师即兴表演的舞蹈,自由结组为我的家在日喀则创编舞蹈,并利用身边的道具装扮自己,分组上台展示。10、 聆听教师点评。节歌曲欣赏1、利用多媒体展示赵州桥的图片,介绍赵州桥及其美丽的传说。2、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冀中民歌小放牛 。3、指导学生随歌曲的节拍轻轻拍手。4、复听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对唱。5、教师:你们听到这首歌时,联想到了什么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边听边随音乐轻声哼唱,并展开联想。6、再次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播放冀中民歌小放牛 ,请学生边听边看赵州
16、桥的美丽风光。7、拓展教学,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听过的其他河北民歌。8、参考教学提示做游戏,讲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9、想想做做。指导学生在歌曲1、观看展示赵州桥的图片,了解赵州桥及其美丽的传说。2、认真聆听冀中民歌小放牛 。3、随歌曲的节拍轻轻拍手。4、复听后,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对唱。5、学生边听边随音乐轻声哼唱,并展开联想。6、学生边听边看赵州桥的美丽风光。7、学生回忆自己听过的其他河北民歌。8、做游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小放牛中找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9、想想做做。在歌曲小放牛中找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课后作业回家后给父母家人边唱边表演我的家在日喀
17、则 ,有条件的学生也可给父母演唱小放牛 ,课下搜集其他河北民歌。课后反思第( 二 )单元第( 二 )课导学案授课时间:2017.9.18-2017.9.22课题 阿西里西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学习目标1、通过聆听和演唱冀中民歌、藏族民歌、彝族民歌等,体验不同地区的民歌特点、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2、用稍快的速度、快乐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 ,了解彝族民歌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良好的节奏感。重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班级赛歌会” ,使学生能自信地当众演唱歌曲。在音乐活动中,要组织好学生有秩序地参与活动,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教、学具准备1、CD 机或 VCD
18、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阿西里西 的音响资料。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手鼓、木鱼、大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碰钟或学生自制小打击乐器。3、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4、本课相关教具,音乐教室开展音乐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歌曲学唱1、教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民族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每个民族都有他们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比如:在我国的贵州,就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彝族。那里也有好听的民歌,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吧。2、组织学生初听阿西里西 。3、复听时,可引导学生随音乐有节拍地自由摆动,轻声哼唱。4、教师伴奏,请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感受彝族民歌的
19、旋律。5、讲解歌词。6、组织学生随琴演唱,有难度的乐句可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7、指导学生用稍快的速度、快乐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 ,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师生共同探讨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型。1、聆听教师讲解。2、初听阿西里西 。3、复听,学生随音乐有节拍地自由摆动,轻声哼唱。4、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感受彝族民歌的旋律。5、聆听讲解歌词。6、学生随琴演唱。7、用稍快的速度、快乐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 ,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师生共同探讨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型。8、学生上台展示。8、鼓励学生上台展示。9、利用多媒体展示彝族歌舞,让学生了解美丽的彝族服饰。10、 鼓励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上台随音乐即兴表演。9、观看多
20、媒体展示彝族歌舞,了解美丽的彝族服饰。10、 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上台随音乐即兴表演。导学环节音乐活动1、教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让我们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2、教师引导学生边欣赏爱我中华 ,边拍手做律动。3、教师:今天我们就举行一次具有民族特色的赛歌会。4、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表演曲目的风格自由结组,分为河北队、西藏队、广西队、新疆队等。5、教师:拿出我们准备的道具,把自己装扮起来吧!6、教师宣布比赛规则。7、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身着新疆服装,边唱边跳。然后组织各组同学轮流上台展示以前学过的各民族歌曲,可以独唱、对唱、歌表
21、演等。展示完成后将歌名贴到中国轮廓地图相应的位置。此时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进入高潮。8、教师播放同学们搜集到的民歌1、聆听教师讲解。2、学生边欣赏爱我中华 ,边拍手做律动。3、聆听教师讲解。4、学生根据要表演曲目的风格自由结组,分为河北队、西藏队、广西队、新疆队等。5、拿出准备的道具,把自己装扮起来。6、聆听教师宣布比赛规则。7、观看教师做示范,然后各组同学轮流上台展示以前学过的各民族歌曲,可以独唱、对唱、歌表演等。展示完成后将歌名贴到中国轮廓地图相应的位置。此时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进入高潮。8、播放同学们搜集到的民歌MTV 或各种以民歌为主题的音像制品。9、师生共同评选出各种奖项,并为优胜队发奖
22、品。MTV 或各种以民歌为主题的音像制品。9、师生共同评选出各种奖项,并为优胜队发奖品。课后作业回家后为家长讲解这一单元的音乐收获。课后反思第( 三 )单元第( 一 )课导学案授课时间:2017.9.25-2017.9.29课题 小黑熊帮忙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学习目标1、通过聆听、演唱、表演和音乐活动,突出“可爱的动物”的主题,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而培养爱心与观察能力,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2、通过听赏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3、能够用活泼、欢愉、风趣的情绪演唱小黑熊帮忙 ,有感情地进行表演,表现小黑熊的动人形
23、象。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听、唱、说、演等手段,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的动物的特点。2、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听赏乐曲中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小黑熊帮忙 ,体会其诙谐、风趣的特点。教、学具准备7、CD 机或 VCD 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乐曲 跳圆舞曲的小猫 、小黑熊帮忙的音响资料。8、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手鼓、木鱼、大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碰钟或学生自制小打击乐器。9、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4、本课相关教具,音乐教室开展音乐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乐曲欣赏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它给
24、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这首乐曲中有它的叫声,你们猜猜它是谁?2、引导学生初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3、揭示课题。教师手拿小猫手偶: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跳圆舞曲的小猫”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倾听美妙的音乐。这首乐曲一共分为三个乐段。4、复听音乐,使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体验圆舞曲的韵律感。教1、聆听教师讲解。2、学生初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3、揭示课题。4、复听音乐,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体验圆舞曲的韵律感,根据标师鼓励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5、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用 miao哼唱乐曲第一部分主题 A,使其感受优美抒情的旋律所表现的小猫的神态。6、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用 la 来模唱第二部分旋律 B 段。
25、使其感受欢快、活泼的旋律所表现的小猫跳跃、快乐的动态。7、再听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在听到第一第二第三乐段时分别伸出一个手指、二个手指和三个手指来表示。8、指导学生用手指画图形谱。9、教师:这首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组织学生自由讨论。10、 再听音乐。教师:小猫在做什么?结尾让你想到什么?11、 教师鼓励学生自编动作,自由表演,来表现小猫的音乐形象。题去想像。5、学生用 miao 哼唱乐曲第一部分主题 A,感受优美抒情的旋律所表现的小猫的神态。6、学生用 la 来模唱第二部分旋律B 段。感受欢快、活泼的旋律所表现的小猫跳跃、快乐的动态。7、再听音乐。学生在听到第一第二第三乐段时分别伸出一个手
26、指、二个手指和三个手指来表示。8、学生用手指画图形谱。9、学生自由讨论。10、 再听音乐。11、 学生自编动作,自由表演,来表现小猫的音乐形象。导学环节歌曲学唱1、教师:同学们,音乐真的是很神奇,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速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大家听谁来了?组织学生初听小黑熊帮忙歌曲录音。使其初步感受歌曲中的音乐形象。1、学生初听小黑熊帮忙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中的音乐形象。2、组织学生用亲切或活泼的声音按节奏朗读歌词。3、指导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歌词。4、引导学生用心聆听,体会老师的范唱。5、指导学生用 lu 模唱旋律。6、指导学生跟琴小声唱歌词,以进一步熟悉歌曲,充分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
27、7、唱曲谱。要求学生用唱歌词的内心感觉来演唱曲谱。8、指导学生用活泼、有趣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小黑熊帮忙。9、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0、 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演奏乐器,找出最能表现歌曲的音色。11、 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分小组给歌曲伴奏。12、 教师启发学生在用打击乐器伴奏时适当控制力度,内心要有感觉。13、 引导学生边唱边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14、 课堂小结。2、学生用亲切或活泼的声音按节奏朗读歌词。3、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歌词。4、学生用心聆听,体会老师的范唱。5、学生用 lu 模唱旋律。6、学生跟琴小声唱歌词,以进一步熟悉歌曲,充分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7、唱曲
28、谱。学生用唱歌词的内心感觉来演唱曲谱。8、学生用活泼、有趣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小黑熊帮忙 。9、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0、 学生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演奏乐器,找出最能表现歌曲的音色。11、 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分小组给歌曲伴奏。12、 学生在用打击乐器伴奏时适当控制力度,内心要有感觉。13、 学生边唱边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14、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独立边唱边表演小黑熊帮忙 ,有条件的班级可排练成小音乐剧。课后反思第( 三 )单元第( 二 )课导学案授课时间:2017.10.9-2017.10.13课题 老水牛角弯弯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学习 1、通过聆听、演唱、表演和音乐活动,突出“可爱
29、的动物”的主题,目标 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而培养爱心与观察能力,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2、通过听赏乐曲小猴儿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3、用自豪饱满的情绪,清晰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 ,并体会其音乐形象和乡村的风土人情。4、通过音乐活动“叫声中的节奏” ,亲身体验节奏在音乐中的美感,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重难点1、使学生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演唱老水牛角弯弯 ,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知道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动物叫声的节奏,并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意识。通过课下
30、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具准备1、CD 机或 VCD 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乐曲 小猴儿 、 大象 、老水牛角弯弯的音响资料。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手鼓、木鱼、大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碰钟或学生自制小打击乐器。3、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4、本课相关教具,音乐教室开展音乐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教师:同学们,在音乐王国中,作曲家们塑造了很多可爱的动物形象。听一听这是什么动物呢?2、完整听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3、再听音乐。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4、引导学生比较大象和小1、教师:同学们,在
31、音乐王国中,作曲家们塑造了很多可爱的动物形象。听一听这是什么动物呢?2、完整听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3、再听音乐。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4、引导学生比较大象和小乐曲欣赏猴儿在音乐情绪和风格上的不同之处。5、教师:请大家从黑板上的动物图片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动物。6、教师:同学们都很有想象力,这首钢琴曲,作者给它取的名字就是小猴儿 。下面请大家用动作把你听到的表现出来好吗?7、组织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8、节选跳圆舞曲的小猫 大象 小猴儿的乐曲片断,对比聆听,并做画线练习。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和形象。通过对比,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猴儿在音
32、乐情绪和风格上的不同之处。5、教师:请大家从黑板上的动物图片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动物。6、教师:同学们都很有想象力,这首钢琴曲,作者给它取的名字就是小猴儿 。下面请大家用动作把你听到的表现出来好吗?7、组织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节选跳圆舞曲的小猫 大象小猴儿的乐曲片断,对比聆听,并做画线练习。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和形象。通过对比,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导学环节歌曲学唱1、以教师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导入新课。2、展示有池塘、草地、水牛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3、初次完整聆听歌曲录音。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5、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33、6、指导学生跟录音轻声哼唱歌词。7、指导学生跟琴轻唱歌词。1、聆听教师有感情朗读歌词。2、观看有池塘、草地、水牛的课件,理解歌曲内容。3、初次完整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5、聆听教师有感情地范唱。6、学生跟录音轻声哼唱歌词。7、学生跟琴轻唱歌词。8、指导学生听琴默唱曲谱。9、指导学生小声视唱曲谱。10、 引导学生用唱歌词的感觉来演唱旋律。11、 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8、学生听琴默唱曲谱。9、学生小声视唱曲谱。10、 用唱歌词的感觉来演唱旋律。11、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音乐活动1、教师:同学们的歌声非常美,那我们的小动物朋友的歌声也很美呢,你们留意过它们的叫声吗
34、?2、引入活动“叫声中的节奏” 。3、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动物节奏卡片,并模拟卡片上动物的叫声。4、组织学生根据书中提示做练习。5、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活动规则:将小组成员每个人的节奏卡连起来读一读,然后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6、教师启发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演唱关于小动物的歌曲,来扩展和延伸本课学习内容。7、最后组织学生戴着头饰边唱边走出教室。1、聆听教师讲解。2、引入活动“叫声中的节奏” 。3、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动物节奏卡片,并模拟卡片上动物的叫声。4、学生根据书中提示做练习。5、学生分小组活动。活动规则:将小组成员每个人的节奏卡连起来读一读,然后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35、6、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演唱关于小动物的歌曲,来扩展和延伸本课学习内容。7、最后学生戴着头饰边唱边走出教室。第( 四 )单元第( 一 )课导学案授课时间:2017.10.16-2017.10.20课题 拾豆豆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体验丰收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果实。2、能够用自然悠扬的声音,富有童趣地表现歌曲拾豆豆 。3、认真聆听乐曲喜唱丰收 ,能用线条、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重难点 1、聆听乐曲喜唱丰收 ,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2、指导学生用饱满的情绪和音色表现歌曲拾豆豆 。教、学具准备10、 CD 机或 VCD 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
36、曲 拾豆豆 、 喜唱丰收的音响资料。11、 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手鼓、木鱼、大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碰钟或学生自制小打击乐器。12、 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4、本课相关教具,音乐教室开展音乐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学环节乐曲欣赏1、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庆丰收的热烈场面的图片,播放欢庆锣鼓的音乐片断。2、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在欢庆丰收。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把丰收的锣鼓敲起来吧!3、初听乐曲喜唱丰收 。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情绪,并启发学生了解演奏乐器的名称。4、教师简介二胡:二胡是我国民族拉弦乐器,它声音明亮,穿透力强,表现力极为丰富。5、复听乐曲。启发学生
37、用心感受1、观看多媒体展示农民庆丰收的热烈场面的图片。2、聆听教师讲解。3、初听乐曲喜唱丰收 。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情绪,并了解演奏乐器的名称。4、了解二胡:二胡是我国民族拉弦乐器,它声音明亮,穿透力强,表现力极为丰富。5、复听乐曲。用心感受农民丰收农民丰收时的喜悦,用线条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6、再次复听。组织学生随着乐曲的节拍用鼓、镲等为乐曲伴奏。提醒学生注意不同乐曲片断所表现的不同的情绪。7、鼓励学生用动作把自己的感受尽情表现出来。教师可提供彩带、毛巾等道具。时的喜悦,用线条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6、再次复听。学生随着乐曲的节拍用鼓、镲等为乐曲伴奏。注意不同乐曲片断所表现的不同的情绪。7、学生用
38、动作把自己的感受尽情表现出来。歌曲学唱1、学唱歌曲拾豆豆 。组织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及天真的情趣。2、教师:丰收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丰收的果实不能丢。我们听听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田间的小朋友在做什么?3、教师弹奏歌曲旋律,指导学生随歌曲旋律朗读歌词,并体会歌词的情趣及小朋友稚嫩的表现。4、教师讲解歌曲的风格,使学生知道山西民歌音调的特色。5、复听歌曲。指导学生随歌曲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6、采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7、指导学生用活泼、悠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唱好下滑音。8、通过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与描述,1、学唱歌曲拾豆豆 。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及天真的情
39、趣。2、聆听教师讲解。3、学生随歌曲旋律朗读歌词,并体会歌词的情趣及小朋友稚嫩的表现。4、学生知道山西民歌音调的特色。5、复听歌曲。学生随歌曲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6、采用听唱法进行歌曲学习。7、学生用活泼、悠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唱好下滑音。引导学生唱好书中的“唱一唱”部分,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9、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歌曲的创编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尽情地表现歌曲内容。提倡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加以辅导。10、 小结。8、通过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与描述,学生唱好书中的“唱一唱”部分,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9、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歌曲的创编表演,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之尽情地表现歌
40、曲内容。10、 小结。课后作业有表情地演唱民歌风歌曲拾豆豆 。课后反思第( 四 )单元第( 二 )课导学案授课时间:2017.10.23-2017.10.27课题 丰收之歌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体验丰收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果实。2、认真聆听乐曲快乐的农夫 ,能用线条、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3、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丰收之歌 。4、在愉悦的音乐活动中掌握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音乐中准确地表现出来。重难点1、如何指导学生用准确的时值节奏唱好歌曲丰收之歌 。2、组织好学生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生动有
41、趣。教、学具准备1、CD 机或 VCD 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快乐的农夫 、 丰收之歌的音响资料。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手鼓、木鱼、大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碰钟或学生自制小打击乐器。3、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4、本课相关教具,音乐教室开展音乐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学环节乐曲欣赏1、初听乐曲快乐的农夫 。完整地听赏乐曲,教师先不做解释,只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明快的旋律。音乐结束后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2、复听乐曲前,组织学生边听边欣赏书中的图画,教师提示:请你听着音乐感受农夫快乐的心情,并用彩线标出音乐重复的地方。1、初听乐曲快乐的农夫 。完整地听赏乐曲,学生
42、静静地感受音乐明快的旋律。音乐结束后谈谈听后的感受。2、复听乐曲前,学生边听边欣赏书中的图画。3、指导学生随着音乐用 la 模唱,教师可用手势的变化,引导学生对重复乐句做力度变化的处理。4、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如行板、快速等演奏乐曲快乐的农夫,指导学生用 a 唱第一、二乐句的前半部分,要求声音流畅,后半部分用 la 唱,声音要轻快,使之通过用不同的速度和声音表现音乐,体验舒展流畅的和轻松活泼的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3、学生随着音乐用 la 模唱,可用手势的变化,对重复乐句做力度变化的处理。4、用 a 唱第一、二乐句的前半部分,要求声音流畅,后半部分用 la 唱,声音要轻快,使之通过用不同的速度和声
43、音表现音乐,体验舒展流畅的和轻松活泼的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歌曲学唱1、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初听歌曲。教师提示: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人们对丰收又是怎样歌唱的?2、引导学生随音乐朗读歌词,体会歌词含义。3、复听歌曲丰收之歌 。指导学生随着歌曲录音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指导学生随着歌曲录音轻声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并说一说歌曲的前两句有什么特点。4、指导学生跟琴默唱歌曲。5、指导学生填唱歌词。6、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指导学生跟琴完整地演唱。1、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初听歌曲。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学生随音乐朗读歌词,体会歌词含义。3、复听歌曲丰收之歌 。学生随着歌曲录音拍手、拍腿
44、,感受歌曲的节拍。随着歌曲录音轻声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并说一说歌曲的前两句有什么特点。4、学生跟琴默唱歌曲。5、学生填唱歌词。6、学生跟琴完整地演唱。7、指导学生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第四第五小节之间,第十二第十三小节之间的换气,并提示学生注意休止符的时值。8、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用怎样的力度和声音表现?第三乐句用怎样的心情歌唱?9、分组演唱,并互相进行评价,看哪组同学演唱的情绪饱满,声音明快动听。10、 组织学生分组随着歌曲录音创编动作表现歌曲。1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表演。12、 教师小结。7、学生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第四第五小节之间,第十二第十三
45、小节之间的换气,并注意休止符的时值。8、学生分组讨论:用怎样的力度和声音表现?第三乐句用怎样的心情歌唱?9、分组演唱,并互相进行评价,看哪组同学演唱的情绪饱满,声音明快动听。10、 学生分组随着歌曲录音创编动作表现歌曲。11、 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表演。12、 聆听教师小结。音乐活动1、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用歌声来庆祝丰收吧!出示盛满音符果实图片的筐篓。教师:这里都是我们丰收的果实,每一个果实上都有一个小音符,你能说说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吗?回答对的同学就能得到丰收的果实。2、音乐活动:果实回家。 (1)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自制的果实音符图片分组创编节奏组合,并分组唱一唱拍一拍。教师可将1、聆听
46、教师讲解。2、音乐活动:果实回家。 (1)学生利用自制的果实音符图片分组创编节奏组合,并分组唱一唱拍一拍。 (2)学生分组讨论:优秀的创编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予奖励。 (2)教师为各组划分粮仓里的位置,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能将果实准确地运回家。 (3)在喜唱丰收的音乐声中,让各组选派一人将果实运回粮仓。3、欢庆丰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注意选择以下各种活动:画丰收、庆丰收、特长展示。4、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并给予奖励。怎样才能将果实准确地运回家。(3)在喜唱丰收的音乐声中,各组选派一人将果实运回粮仓。3、欢庆丰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注意选择以下各种活动:画丰收、庆丰收、特长展示。4、学生分组
47、展示并给予奖励。课后作业回家后为家长演唱歌曲丰收之歌 。课后反思第( 五 )单元第( 一 )课导学案授课时间:2017.10.30-2017.11.03课题 小奶牛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和特点。2、能够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奶牛 ,并根据歌曲表现需要,用断音和连音来歌唱。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乐曲草原上的家园 ,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重难点指导学生用断音和连音两种不太懂演唱方法塑造小奶牛的可爱形象。体会朝鲜族歌曲的风格特点。鼓励学生用自然、富有感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教、学具准备13、 CD 机或 VCD 机等音响设备;本单
48、元歌曲 小奶牛 、 草原上的家园的音响资料。14、 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手鼓、木鱼、大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碰钟或学生自制小打击乐器。15、 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4、本课相关教具。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学环节1、出示小奶牛课件。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2、复听歌曲。指导学生随音乐拍手或拍腿,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3、教师范唱。指导学生体会第一段的结束句和第二段的结束句的不同。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启发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教育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1、观看小奶牛课件,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2、复听歌曲。学生随音乐拍手或拍腿,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3、聆
49、听教师范唱。体会第一段的结束句和第二段的结束句的不同。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理解歌词含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多做歌曲学唱班级、为学校、为社会多做好事,从而体验奉献的快乐。5、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用 lu 模唱歌曲。6、指导学生小声跟琴唱词。注意以下要点:(1)歌曲最后一句旋律的附点四分音符要唱准确。 (2)每个乐句的最后一小节的二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时值要唱得准确。 (3)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塑造出小奶牛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7、在学生学会唱歌词,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唱曲谱。8、指导学生边唱边用拍手、捻指或拍手、拍腿的方法打击节拍。9、教师引导学生用提肩、房间、放肩、放肩的动作来表现朝鲜族歌曲的风格特点。10、 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