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唐诗杨炯(公元 650 年693 年后) ,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初唐四杰之一。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 661 年) ,年仅 11 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 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官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原有集,后散佚,明人辑有盈川集张若虚(约 660约 720), 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
2、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有孟浩然集 。王湾(6 93751) ,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官荥阳主簿。曾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中卒。 全唐诗存其诗 10 首。高适(约 700-765) ,字达夫,河北景县人。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官至散骑
3、常侍,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 ,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侍集 。王维(约 701 年761 年) ,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外号“诗佛” 。今存诗 400 余首。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
4、斯斯坦托克马克)。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杜甫(公元 712公元 770)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 1500 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2戴叔伦(73278
5、9),字幼公(一作次公) ,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 、 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韦应物(737792) ,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 10 卷本韦江州集 、两卷本韦苏州诗集 、10 卷本 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
6、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师说等等。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 ,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
7、望”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 卖炭翁 、 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元稹(779831) ,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贾岛(779843
8、),字浪(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李贺(790816) ,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 3 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 27 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同名
9、名人有 1940 年出生的当代英语教授等。许浑(约 791约 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遂 为丹阳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3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诗多写“水” ,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杜牧(803约 852 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10、“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温庭筠 (约 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 、 “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宋词柳永, (约 987 年约 1053 年) ,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
11、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晏殊(991-1055) ,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欧阳修(100
12、71073)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 、 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 、 梅花等最为著名。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3、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4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行政区划分为河北省盐山县庆云镇、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三部分)人。哲宗元佑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佑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
14、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 。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 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晏几道(1030-1106,一说 10381110 ,一说 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著名词人。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两句受人赞赏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
15、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周邦彦(10561121)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
16、,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 ,已佚。李清照(10841155) ,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
17、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 、一剪梅 、 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吕本中(1084- 1145), 字居仁, 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 诗人, 词人, 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 等. 词不传, 今人赵万里 辑有,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 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5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 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年)。北宋末,南宋初
18、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张元幹( 10911170? ) 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幹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
19、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 、 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张孝祥(11321169) ,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现代人物:张孝祥,软件编程语言培训和软件工程师速成培训专家。还有河北黄骅新世纪中学业务副校长张孝祥。辛弃疾(11401207) ,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
20、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 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年少聪颖,博览群书,纵论古今,婺州以解头荐, “因上中兴五论 ,奏入不报。 ”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龙川文集 、 龙川词 。存词 70 余首。姜夔(1154-1221) ,南宋文学
21、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王沂孙(?-约 1290) ,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6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 ,又名碧山乐
22、府 。他虽然做了元朝的官,心理却很复杂,在他的词中,也仍有许多是写故国之思的。只是这种情绪,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宋王朝的怀念或民族意识,而是同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由人意的沧桑感融合在一起,同时又渗透了个人在历史巨变中无可奈何、只能听任摆布的凄凉感。在写作手法上,他比周密、张炎写得更隐晦、含蓄,常常借甲咏乙,借此喻彼,看上去大多只是咏物、写景以及写男女恋情,而在隐隐约约之间,用些特殊的笔法,暗示词中埋藏得很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如眉妩新月中“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齐天乐萤中“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 , 天香龙涎香中“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等,都是如此。其中齐天乐蝉借蝉咏怀,叹息岁时变迁的无情,自述“清高” 、 “凄楚” ,最为人称道。正由于王沂孙是以深隐的笔法抒发复杂的情感,所以词的结构特别地曲折,语言也特别地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