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神奇的“魔罐”设计活动参考制作“魔罐”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本活动不光是让学生制造和玩“魔罐” ,还要从玩中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和探索,知道“魔罐”为什么能滚动及滚动时间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科学道理。一、活动目的1.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制作“魔罐”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2. 使学生通过玩“魔罐” ,知道“魔罐”的滚动与什么有关,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魔罐”滚动的原理,培养创新能力。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罐子 1 个、细线 1 根、螺母(或其他重物)1 个、橡皮筋 1 根。2. 思想准备:要有耐心,准备克服活动
2、中遇到的各种困难。3. 组织准备:采用班级和小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活动;课前应组成小组,选出组长。三、活动内容1. 基本活动:做个“魔罐”玩一玩首先,利用图画出示一个“魔罐” ,让学生初步了解做“魔罐”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并对“魔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接下来,就是动手做。不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将 4 幅“ 魔罐”制作过程的示意图顺序打乱,让学生边看边想确定制作步骤:先在罐底和罐盖上,分别用锥子各穿两个小孔;然后将一条橡皮筋穿过小孔,使橡皮筋穿过小孔,使橡皮筋在罐中交叉;接下来,在橡皮筋交叉处拴一个大螺母或其他重物(在这一步中,螺母不好系,可以先将橡皮筋拉长,然后再系。注意要系紧) ;最后,
3、盖上盖子,在橡皮筋两头打上结。这样, “魔罐”就做成了。制作好了“魔罐” ,轻轻地用手推动它,看看有什么反应。这时,可以看到罐子会来回滚动,学生们肯定会产生一个疑问:罐子为什么会滚动?这样便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此时应及时引导他们更入地探索。2. 拓展与延伸:探索“魔罐”的秘密制作“魔罐”时,罐子的大小不一样,系螺母用的细线长短不一样,都会使“魔罐”滚动的时间长短不同。在进行比赛时,学生会发现种种问题,提出“魔罐滚动到底与什么有关”等疑问。此时应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作用,共同讨论分析;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积极动手实践,改进“魔罐” 。3. 教师指导策略学生看到课题往往会有许多疑问,教师可以因
4、势利导,从这些疑问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解决疑问,而不必就事论事地对疑问做解释。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不必教学生该怎样做,而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们共同分析、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也可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研究、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在玩“魔罐” 、悟道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在做好了一个“魔罐”后,不知道它的滚动到底与什么有关。这时教师也不必直言相告,可引导学生通过改进“魔罐”去探索,根据自己的设想去创造,并从中悟出道理。期间,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主要让学生在集体努力中学到知识。教师在活动中,应积极鼓励想象和制作中的亮点,让学生充满自信,大胆创造。4. 学生学习方法三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分析、制作,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制作及改进“魔罐”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怕失败,要敢于面对困难,反复尝试,及时总结经验,共同实践,得出结论。四、活动评价1. 评价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互动性;(2)活动中,学生对 “魔罐”的想象力,以及动手制作、改进和创新的能力;(3)学生与小组中他人合作、互助、交流的表现与能力。2. 评价方式(1)评价过程中,应以鼓励、表扬学生为主;(2)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活动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