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争的话,也一定是射箭比赛吧!但比赛时也先是互相作揖而后登堂比赛,比赛完走下堂互相敬酒,这样的竞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小题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概述孔子“君子无所争”的理论基础是什么。(4分)答:【小题2】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君子式的竞争在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的认识。(8分)答:2(2014届湖南常宁二中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孟子)曰
2、:“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孟子公孙丑下)【小题1】请 分 别 概 括 孔 子 、 孟 子 对 于 古 今 学 者 和 古 今 君 子 的 看 法 , 并 指 出 他 们 看 法 的相 同 点 。 ( 6分 )【小题2】古之君子,其过如日月之食,可为何“及其更也,民皆仰之”?请作简要分析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今之学者在这方面该如何去实践。(6分)3(14届湖南澧县一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高三上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
3、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颡(sng):额头。 【小题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3分)【小题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9分)【小题2】试题分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解本题时可以赞同“人性本善”,但也可以反对。比如荀子就认为“人性本恶”。可以从人的先天性、后天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自己的观点。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4、(14届长沙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4、(12分)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 语 学 而 )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小题1】上述材料阐述了孔子对“君子”的一些看法,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6分)答 : 【小题2】请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关于“君子”的言论,简要谈谈你对“君子”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答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对经典哲理要多积累,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认识,答题要观点鲜明,结合现实分析,语言要准确、
5、简明、连贯。注意字数要求。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14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各题。孔子谓季氏,“八佾(y)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士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小题1】孔子的话反映了他 的思想。(3分)【小题2】如何评价孔子的这一思想及它的现实意义。(8分)6(14届湖南桑植一中、皇仓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
6、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小题1】阅读上文,概括孔子关于政治管理的相关观点。(6分)【小题2】请就第条选文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7(14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水有
7、原本,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海,如人有实行,则亦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极也。”(朱熹四书集注)【注】亟:屡次。科:通“窠”,坎,洼地。声闻过情:名声超过实际。【小题1】请简要概括“有本之水”和“无本之水”的特点。(4分)答:【小题2】请结合朱熹的注解简要分析孟子以水为喻所阐述的观点。(8分)答: 8、(14届湖南四大名校高三下联考)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题目。(12分)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日:“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入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8、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论语。子罕)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注】无以为:犹言“无用为此”。自绝:白行断绝与对方的关系。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抑:不过。云尔:如此罢了。当:遇到。【小题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孔子子在弟子心中的形象以及孔子的自我评价。(6分)【小题2】从孔子和其弟子的师生关系来看,你觉得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师生关系简要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案】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2分)景春曰:“公孙衍、
9、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小题1】上述文字阐述的主要问题以及孟子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分)【小题2】对上述文字阐述的主要问题,请联系现实谈谈看法。(150字以内)(9分)10(14届湖南邵阳高三元月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2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论语学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为政)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小题1】结合上述语录,对孔子、孔门弟子和孟子等人的交友之道、待友之心作简要括概。(4分)【小题2】结合社会现实和我们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交友、待友的认识。(8分)【答案】【小题1】他们的
11、交友之道是:一定要诚信交友;交友不能只看对方的年龄、地位和人势,而应重视他的品格操守。(一点1分,共2分)他们的待友之心是:朋友陷于困境时,要在物质上帮助他们;朋友来访时,要热情地接待。(一点1分,共2分)11(2014届湖南衡南五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则论语,回答问题。(12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小题1】此则文字记录的是孔子对学生提出的修养要求,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要求的具体内容。(不超过10字)(4分)【小题2】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什么样的教育主张?(2分)简要分析。(100字左右)(6分)12、(14届湖南怀化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文
12、段,完成题目。(12分)材料一: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尚书舜典)材料二: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世说新语容止)材料四:太傅府有三才;刘庆孙长才,潘阳仲大才,裴景声清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注:长才:指才学优异的人。大才:指才学广博的人。清才:指才学精深的人。【小题1】从先秦到魏晋时期,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有何变化?请具体说明。(4分)【小题2】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喜欢怎样的人物评判标准。(8分)了士人的觉醒意识。人可以对人生和生
13、命的强力追求,那么人内在的才情、品格和神貌等方面也就应该受到积极的推崇。【解析】13(14届湖南长沙县、攸县、醴陵、浏阳四县一中高三11月联考)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我有三宝,持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人先,故能成器长。”老子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推翻腐朽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仆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小题1】材料一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精髓?(3分)【小题2】老子和孙中山先生的观点,你赞同哪一个?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14、(9分)14(2014届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论语)【注】闻斯行诸:听到就做。兼人:好勇过人。【乙】 复旦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钱文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中提出了“惩戒”教育观,认为父母、师长等以爱的名义不断向孩子“让步”,其实是毁了他们的未来;教育
15、向社会的不断“让步”,则会毁了国家的未来。【小题1】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对学生有怎样的要求?甲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6分)【小题2】对甲、乙两段文字提出的教育观,你更赞同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6分)15、(14届湖南高三十三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
16、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怎样才是仁爱的工作呢?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热情地盖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在其中。温存地播种,喜乐地刈获,仿佛你的爱者要来吃这产物。这就是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是在你上头看视着。纪伯伦先知两段论语和纪伯伦的先知中都有着对生命意义的感悟阐释,它们有着怎样的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读了上面几段文字,你对生命价值有什么感悟,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8分)16、(14届湖南重点中学高三第七次月考)阅读下面
17、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一)论语为政:孟武伯 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注】孟武伯:鲁国当政大夫孟懿子之子,“武”是他的谥号。谥号是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二)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小题1】第一则材料,画线句中的“其”字,一般解释为“子女”;而在当代学者徐志刚的论语通译中,则将“其”解释为“父母”,将句读标点为:“父母,唯其疾之忧。”据此,分别解说画线句的不同意思。并请解读第二则材料中孟子有关“孝”的观点(6分)第一则材料的两种理解(4分): 对第二则材料的解读(2分):【小题2】按要求完成微写作。请关联材料中孔子有关孝的
18、解读的第一种理解与孟子对孝的解读,结合当前生活实际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中心明确,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不超过150字。(6分)理解,结合现实阐述自己的感悟即可。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先疏通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孝”的观点大意,然后结合着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阐述自己的看法。阐述孔子的观点时,可侧重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忧;阐述孟子的观点时,可侧重通过孝敬父母,来获得精神支柱,带来家庭和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14届湖南衡阳三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
19、问题。【甲】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注】(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岁。(2)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兼人:好勇过人。【乙】复旦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钱文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中提出了“惩戒”教育观,认为父母、师长等以爱的名义不断向孩子“让步”,其实是毁了他们的未来;教育向社会的
20、不断“让步”,则会毁了国家的未来。【小题1】 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对学生有怎样的要求?甲文体现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请分析。(6分) 【小题2】对甲、乙两段文字提出的教育观, 你更赞同哪一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案】【小题1】要求:不退缩,不过度冒进,进退适中;教育方法: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子路和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则由于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这样以一进一退来适性教育弟子,便能使他们避免过与不及的毛
21、病了 18、(14届湖南长沙实验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凡有所施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施于我,能受之乎?”凡有所责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责于我,能尽之乎?”以我絜之人,则理明。 (戴震孟子字义疏注)【小题1】朱熹谈到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戴震谈到了“理”与“情”的关系,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4分)【小题2】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天理”与“人欲”、“理”与“情”的矛盾,请联系实
22、际谈谈我们该怎么处理。(8分)19(14届湖南洞庭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节选自庄子外篇马蹄)龁(h):咬嚼。陆:跳跃。雒:通作“烙”,指用烙铁留下标记。橛饰:橛(ju):马口所衔之木,今用铁制,谓马口铁。饰:指马络头上的装饰。文段展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4分)找出所学内容中与
23、之相似的事例。(2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6分)【答案】表现了庄子反对束缚和羁绊,提倡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4分) (答无为而治可给2分)可联系“揠苗助长”、“龚自珍笔下文人画士之病梅”等,结合自身、现实举例。(2分)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6分)【解析】20、(2014届湖南长沙市重点中学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子曰:“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子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
24、语宪问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微子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小题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义利观。(6分)【小题2】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孔子的义利观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答题时抓住文段中的重点词语:“富与贵,人之所欲”“见利思义”“义然后取”“邦有道,贫且贱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要结合现实和材料进行,要突出孔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答题时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考点
2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1(14届湖南怀化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根据下面的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12分)酒楼探访:剩宴不再如昨新华网长沙月日电(记者谢樱):在酒店服务员周媛媛看来,即使是湖南邵阳这样一个中部小城,往年每年春节酒店的生意都异常火爆,不到凌晨打不了烊。而今年,“大家用餐讲的排场少了,点的奢侈菜品少了,浪费的菜少了,服务员工作量少了,几乎到10点我就能提前下班,这是我工作以来从来没遇到过的。”记者在各家酒店探访发现,今年春节刮起的厉行节约之风已经深入到社会之中。在邵阳市的各大知名酒店,服务人员一致反映,动辄数十桌的企业年会缩减了
26、规模,“答谢宴”“公务宴”销声匿迹。餐桌上“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兜着走”渐渐成了新风尚,餐桌上并未出现显眼的剩饭剩菜,“光盘行动”卓有成效。对于中国人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春节,社会的隆重庆祝氛围仍然一点不减,但随着这股厉行节约之风,市民的观点却悄然发生了改变。“其实最豪华的餐宴,并不是在哪个高档酒店来一场奢侈消费,而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家人亲手做出来的乡味,用温暖的心互相陪伴、寒暄,这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市民肖金国说。 (有删改)22、(14届湖南益阳高三下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27、之在得。”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选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小题1】论语里有许多篇幅谈及君子,君子重在一种人格的追求。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上述两则材料对如何做好一个君子提出的不同要求?(4分)【小题2】以上材料对君子的要求中,你对哪一个点感受最深,请联系自身或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50字。(8分)23(14届湖南怀化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八)清代学者李颙曾说:“立志须做天下第一等事,为天下第一等人,志不如此
28、,便是无志,志逊于此,便不成志。问如何是天下第一等事,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何是天下第一等人?曰能如此,便是第一等人。”【小题1】孔子、墨子、朱熹三人的话语中提到“志”的侧重点是什么?(3分)【小题2】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志”的思考与感悟。(9分)【答案】【小题1】孔子侧重于志向的内容(1分),墨子朱熹侧重于志向的重要性(2分)。1、(14届长沙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女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要经历。”请根据这句话,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9、,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在我们置身的现实生活中,经历就是财富,有经历就有磨砺,有经历就有经验,有经历就有成长,有享受过程才能明确生命的意义,获得最纯真的满足。英国著名作家品特的父亲是一个普通裁缝,但它不因自己地位与儿子的悬殊而感到自卑。他时常教育儿子:我因给别人做衣服而快乐,我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做有益于别人的事。但是古代有一个国王,要他的车夫骑马,马跑过的地方就赐给他,但车夫不停地跑,企图争到更多的地方,结果累死在土地上。品特的父亲完全可以依靠品特生活,但他坚持自给自足的生活,帮助他人,享受做衣服的过程。对他而言,做衣服,是他生命的意义的全部。但是那位车夫呢?
30、贪婪的心让他不懂得满足,敢问他在骑马途中享受过周围的风景吗?不懂得享受,不懂得满足,那么,他生命意义何在?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大家都是知道的。如果不苦,哪里来的头悬梁,锥刺股。哪有爱因斯坦,哪有达?芬奇,哪有屠格涅夫一切的一切离不开感觉,离不开苦。辣姜还是老的辣,菜还是辣的好。辣辣的,似乎能让脆弱的心灵火热起来,让血液沸腾起来。辣是唯一让人兴奋的食物,在辣的过程中,享受着汗水的洗礼,多么的满足,满足得是那么的畅快。感觉也是在辣的着一瞬间为之爆发,爆发出快感,激烈,热情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后成功作出了巨大的铺垫,塑造了刘伟顽强的精神人格。刘备在成为君
31、王之前也卖过草鞋;樊哙在成为将领之前也卖过牛肉;比尔 盖茨在成为世界首富之前也曾卖过可乐。这些成功人士的背后,也曾有过“徒劳”的付出,而恰恰是这些“徒劳”的付出为他们的创业埋下了种子,打下了基础,引领他们走向成功。让你快乐的事吗?难道其中没有令你流下泪水的事吗?人生很短,我们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尽快经历着我们必须经历的事,并且一定要享受它,即使它酸甜苦辣混杂在一起。2、(14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在中国的多个少数民族地区, 人们敬天敬地,敬山敬树,敬畏生命,他们相信每一座高山、每一棵大树都有一个神灵,认为捕杀怀孕、生产、哺育时期的动物是一种罪过,是对神
32、灵的不敬,在这里,人成了自然的一分子,与自然和谐共处。材料二曾经有一个调查,问“你认为这世界上有神(上帝)存在吗”,回答“有”的为48%;又问“你相信因果报应吗”,回答“相信”的占116%;又问“你相信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吗”,回答“相信”的占237%当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还这个世界以物质的本来面目时,笼罩在许多事物上那层神秘光环便渐渐隐退,人们对它们的敬畏之情也烟消云散,于是我们把一切的偶像打翻在地,心中的那份“崇高”也不复存在。我们相信“人定胜天”,什么事情都敢去做,我们创造出物质世界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的欲望永无止境,然而我们在收获丰富物质的时候,是不是感觉也失去了什么呢?请以“敬畏”
33、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事物心怀尊重的态度,以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引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失去丑陋得一面。在这注重物质与消费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常怀敬畏之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知识与学问、文化与传统,这也是学问的生命所在。无论是对自然、对生命,还是对知识,我们都要常怀敬畏的心理,不要纵容自己逾越那条道德准线,让自己的行为始终与起码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否则,我
34、们不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乱、无序。人啊,还是要常怀敬畏之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使自己的内在与外在和谐,使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3、(14届湖南怀化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古人重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和“平天下”的根基。“齐”就是整肃,“齐家”就是整肃家风家规。古人所说的家风就是五常八德。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材料二:明代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重资财,
35、薄父母,不成人子”。材料三:曾国藩治家八字口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读完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答案】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止于言教,更注重于身教。他在1962年给傅敏的信中说:“我和你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4、(14届湖南桑植一中、皇仓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敬畏”的意思是“有敬重有畏惧”。敬畏在某种程度上,就
36、是我们生存或生活的底线。无法想象,人若是没有了敬畏,这世界将会怎样。请在我们奔波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作一短暂的歇息,静下心神反观自我,轻轻地问一问自己:在我们的心中,还有让我们感到敬畏的东西吗?请以“敬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答案】 敬畏敬畏,是一种利益,保护人们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敬畏,是一种原则,维护自己的行为不受外侮的制约;敬畏,是一种态度,令我们的生活充满欢笑。敬畏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天大地大,不如敬畏之心大,敬畏是我们的一种责任。敬畏自然,正如敬畏人类自己。地球经过数亿万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能供养生命生存的条件,所以,形成了生命,又经过几亿年的发展与演变,最后出现了现在的人类。可是我们的出现,却带来了一系列地球问题,为了盖房用地,在围湖造田,滥砍滥伐,最终造成了土地荒漠化,人们又开始绞尽脑汁的想怎么纠正这个问题,殊不知,一切原因均由人类自己造成。所以,敬畏自然,保护自然,避免再出现一些本不必出现的问题,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