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作品简介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集。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叙了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称为“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后代仿作很多。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2作者简介刘义庆(公元 403-444 年), 南朝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学,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幽明录等,但已散佚(y)。 三读一读一读:读准字音。正字音二读:停顿准确,读出语气、情感。三读: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白雪
2、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宾语前置 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白雪纷纷所似何? 正常语序:(于)空中撒盐差可拟翻译: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4讲故事五问题探讨1、课文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气氛?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血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 ,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 ,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柳絮因风起”更好
3、,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 “柳絮”是轻盈的, “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 ,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六你能举出有关“雪”的诗句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一初读感知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2词语积累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2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3、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4、待君久不至 ,已去。 君:对别人的尊称 去:(古义)离开;(今义)由此地到某地。5、相委而去 。 委:(古义)舍弃;(今义)委托,委任。6、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至:到。 则:就,那么 。 无信:不讲信用。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惭愧。 引:拉。 顾:回头看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
5、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翻译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1、期日中,过中不至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但)过了中午(客人)还还没到。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走, (却)丢下我走了。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感到)惭愧, (便从)车上下来拉元方
6、,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五思考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2.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元方的“方正”?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六老 师 的 话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